苗族刺绣
花溪苗绣的刺绣技法和配色

花溪苗绣的刺绣技法和配色1. 花溪苗绣简介花溪苗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贵州省花溪地区的苗族民间。
它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配色而闻名于世。
花溪苗绣以自然界的花卉、鸟兽、人物等为主题,以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表达了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
2. 刺绣技法花溪苗绣采用了多种刺绣技法,包括平针、提线、探针、打结等。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法:2.1 平针平针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刺绣技法之一。
使用平针时,将刺绣线穿过面料,并在面料上拉出一小段线,然后再将针穿过线下方返回。
通过不同线头长度和密度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图案和纹理效果。
2.2 提线提线是一种高级刺绣技法,常用于表现花瓣、叶子等薄而柔软的部分。
使用提线技法时,先在面料上绣出一道线,然后将刺绣线穿过线下方并拉紧,形成立体感和层次感。
2.3 探针探针是一种用于表现细节的刺绣技法。
使用探针时,将刺绣线穿过面料,并在面料上扎入一小段线,然后再将针穿过线下方返回。
通过反复扎入和拉出,可以形成精细的纹理和图案。
2.4 打结打结是一种用于表现花朵花蕊等特殊部分的刺绣技法。
使用打结技法时,将刺绣线穿过面料,并在面料上打一个结,再将针穿过结下方返回。
通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打结组合,可以形成立体而逼真的效果。
3. 配色原则花溪苗绣以其独特的配色而著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色原则:3.1 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是指选择互补色或相反色进行搭配。
例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这种搭配可以增强图案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刺绣作品更加生动。
3.2 渐变色搭配渐变色搭配是指在同一色系中使用不同的明暗度或饱和度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可以营造出柔和、温暖的效果,使刺绣作品更具层次感。
3.3 冷暖色搭配冷暖色搭配是指选择冷色调与暖色调进行搭配。
例如蓝与黄、绿与红等。
这种搭配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对比,使刺绣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4 单一色调搭配单一色调搭配是指在同一色系中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可以突出图案本身的形态和纹理,给人以简洁、大气的感觉。
浅议苗族挑花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浅议苗族挑花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研究我国刺绣文化源远流长,苗族刺绣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之一。
挑花是苗族刺绣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特征,其纹样丰富、多彩多样,工艺技法精湛,自身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因此本文试从刺绣文化背景、刺绣艺术特征、刺绣艺术发展三方面对苗族挑花刺绣艺术的现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此来深层次的挖掘挑花刺绣文化艺术内涵,为今后苗族刺绣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为我国刺绣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指明方向。
标签:苗族;挑花刺绣艺术;发展现状一、刺绣的文化起源刺绣,俗称“绣花”,历史悠久,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我国刺绣有着千年的历史发展,文化博大精深,延传迄今,经久不衰。
在随着历史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在明清封建王朝宫廷绣工规模不断扩大下,民间刺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有名的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便是我国民间刺绣的典范,其风格多样,技艺精细,独具特色,主要用于生活之中,尤其是在服饰上应用颇多。
二、苗族刺绣的文化特征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它的文化传承除了口头文学外,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文字符号,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苗族刺绣的创作是苗族妇女发自内心深处思想和感情的宣泄,深刻饱含了妇女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朴实的感情色彩。
它是苗族人们记录历史、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世代沿袭相传至今的文化产物。
其创作主题、造型、色彩主要依附在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生活的基础上,并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苗族文化。
三、苗族挑花刺绣艺术的形成发展挑花主要流行于贵州中部以西到云南等地区苗族中。
苗族挑花刺绣是苗族时代传袭下来的女性文艺术化,是苗族着五色衣和长途迁徙的历史见证。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方历史文化背景形成的差异性,例如:花溪苗族挑花刺绣和沪溪苗族挑花刺绣就是苗族挑花刺绣的杰出代表,它们分别于2006年和2011被列入第一批和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魅力。
苗族桃花针法

苗族桃花针法
苗族桃花针法是中国苗族民间的一种传统刺绣技艺,以其精美的花纹和独特的工艺而闻名。
下面是关于苗族桃花针法的简要介绍:
1.起源与特点:苗族桃花针法起源于中国贵州省苗族地区,
是苗族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技法。
它以其细腻、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花纹设计而受到赞赏。
2.刺绣方法:苗族桃花针法通常使用针线进行手工刺绣,以
精细的线迹勾勒出各种花纹和图案。
刺绣过程中,刺绣师傅将桃花针插入织物中,通过特定的绣法和手势来完成花纹的织造。
3.花纹和图案:苗族桃花针法常常以几何形状、植物花卉、
动物和人物等为主题,融入苗族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花纹设计精美,色彩鲜艳,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4.应用和意义:苗族桃花针法被广泛应用于苗族传统服饰、
民居、工艺品和礼品等的装饰上。
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族桃花针法作为苗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苗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它不仅代表了苗族的刺绣艺术,也是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瑰宝之一。
如今,苗族桃花针法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CONTEN
T
01 苗 绣 概 述
03 类 别 特 点
02 历 史 渊 源
04 文 化 传 承
壹
苗绣概述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 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 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 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 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 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 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绣的技法多样,色彩绚丽、协调, 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以花、 鸟、虫、鱼、蝴蝶、圆点花、龙等 为图案,创造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分。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 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 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它色 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龙、凤、
到了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 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保身艺 术形成美的装饰艺术,出现了“描”。 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 帛上描绘花纹。
南陌东城尽舞儿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 舞落银蟾不肯归
• 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 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
• 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 条”,“绣花衣裙”。
• 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 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 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 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不断变化,民族服 装的市场越来越小,苗族青年人中,穿着本民 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在此情势下,苗绣艺人 的数量日渐减少,苗绣的传统技艺流失也越快。
苗族绣品只有少数当地人在以家庭作坊式生产, 在全手工操作下,出产极为有限,销售渠道也 极为仄逼,靠当地旅游商店销售、网上销售等, 其销量极为有限。
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1. 引言1.1 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贵州苗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服饰设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不仅赋予了服饰以独特的美感,更体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逐渐走向现代化,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本文将探讨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在时尚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苗族刺绣不仅延续了民族传统,更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为服饰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可能性。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刺绣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让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传统苗族刺绣技艺的特点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苗族刺绣技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湛的技艺:苗族刺绣是一种精细繁复的工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苗族刺绣师傅们擅长运用细针和丝线,在细腻的织物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二、独特的图案元素:传统苗族刺绣的图案元素主要取材于自然界,如花草、鸟兽、山水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
这些图案不仅表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承载着他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三、丰富的色彩搭配:苗族刺绣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常常运用大胆的明艳色彩和冷暖对比,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动感,让人眼前一亮。
四、传统工艺的传承:苗族刺绣工艺代代相传,师傅们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保持着工艺的传统和纯正。
这种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2 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时尚元素的创新设计方式。
苗族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备受青睐。
苗族刺绣

锡绣
是苗绣中的一种特别的 技法,用于刺绣的材料除 了彩丝线以外,主要材料 是金属锡。
叠绣
是用很薄的丝绸层层叠出,再绣到底布 上,绣出来的绣品,虽不像用丝线绣的那 样色泽鲜艳,可是很有层次感,不过色彩 差些,只能用一到二种颜色,一般只用在 衣领和绕绣,是用一根丝线做心,用另外一根丝线绕于上面, 然后再订到底布上,这种绣法有立体感,很容易绣,再结合 平绣方法,绣出来的作品就很鲜艳,不死板
数纱绣
是苗绣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法,几乎任何支系的苗衣上都 有数纱秀的技法,这种绣法是从底部的反面运针,所以有“反面 绣,正面看”的说法
贴花绣
贴花绣又名布 贴绣,主要是依 靠彩布料形成花 饰,大多情况下 是在彩布上面刺 绣,贴花绣往往 是和多种工艺结 合,最终形成绣 品。
挽绣
也称挽线绣, 是苗绣中比较典 型的一种技法, 也是很讲究技巧 的一种绣法。挽 绣的视觉效果和 辫绣相似,挽绣 一环扣一环,沿 图案的外围轮廓 按一定的走向慢 慢绣向图案中心, 有较强的走向感。
辫 绣
缠绣
缠绣针法又称“梗绣’,是将较硬的梗线或马尾为内芯,外用打结法缠 上丝线,再用来盘绣出各种纹样,用针线固定,绣面呈浅浮雕状。一般喜欢 盘绣出龙、凤的纹样。梗线是用细布条搓捻成条,再缝合成梗。缠绣工艺比 较复杂,但结实耐用。
马尾绣
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与方法。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 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
苗族刺绣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 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 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 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 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 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 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 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很多类
苗族刺绣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使学员了解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掌握苗族刺绣的基本针法、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
3. 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刺绣技艺。
4. 传承和发扬苗族刺绣技艺,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课程时长:共10课时课程内容:第一课时:苗族刺绣概述1. 介绍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分析苗族刺绣在民间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观看苗族刺绣实物和图片,激发学员兴趣。
第二课时:刺绣材料与工具1. 讲解刺绣所需材料,如布、线、剪刀、针等。
2. 介绍刺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员亲手体验材料与工具的使用。
第三课时:刺绣基本针法1. 介绍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等基本针法。
2. 讲解针法的特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员练习基本针法,教师指导。
第四课时:图案设计与色彩搭配1. 介绍苗族刺绣图案的来源和特点。
2. 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员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刺绣图案。
第五课时:刺绣实践1. 教师示范刺绣过程,包括起针、刺绣、收针等步骤。
2. 学员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刺绣实践。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员在刺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课时:刺绣作品鉴赏1. 介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苗族刺绣作品。
2. 分析作品的优点和特点。
3. 学员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七课时:刺绣技艺提升1. 介绍刺绣技艺的提升方法,如观察、模仿、创新等。
2. 学员分享刺绣心得,交流学习经验。
3. 教师点评学员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课时:刺绣与生活1. 介绍苗族刺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饰、家居用品等。
2. 学员设计具有生活实用性的刺绣作品。
3. 教师指导,学员完成作品。
第九课时:刺绣作品展示与交流1. 学员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作品,总结课程收获。
3. 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第十课时:课程总结与展望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的研究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的研究【摘要】苗族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民间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苗族刺绣的历史发展、特点、工艺技术、图案意义及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苗族刺绣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传统,还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苗族刺绣的艺术内涵,探讨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升苗族刺绣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案、艺术、历史、特点、工艺技术、意义、现代艺术、传承、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文化。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苗族刺绣作为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苗族刺绣图案艺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对苗族刺绣图案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历史渊源、工艺技术、意义及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旨在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对苗族刺绣图案艺术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苗族文化的了解,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的研究,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动苗族刺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对苗族刺绣图案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和传承苗族文化的独特艺术表达形式。
苗族刺绣作为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通过深入研究苗族刺绣图案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苗族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苗族刺绣图案的研究还有助于拓展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完善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的研究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推动多样性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平绣、挑花、 堆绣、锁绣、贴布绣 、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 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 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 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 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 苗族刺绣围腰, • 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满绣有蝴蝶、蜈蚣龙, 造型飞舞张扬。绣品以蜈 蚣龙 • 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 小蜈蚣龙 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 • 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 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 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 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 • 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
谢谢观看
特色
• 苗族刺绣特色是借助色彩的 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 觉上的多维空间。挑花也称 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 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 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 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 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 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 而达到“远看成岭近成峰” 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 果。
苗族刺绣与苗寨
李箐玮
131003213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 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 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 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 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他们的 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 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 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 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 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 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
吊脚楼
•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 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 • 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 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 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 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 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 等生产、生活物资。[3]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 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 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 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 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3] 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 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上梁的祝辞和 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是苗族传统文 化重要的承载者。
• 艺术大师刘海粟 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 评价:“ 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 工”。古藏衣 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 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 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 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 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 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 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 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 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 超,造型奇特,想象丰 富,色调强烈,风格古 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 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 地区以花、鸟、虫、鱼 为主,喜欢用粉红、翠 蓝、紫等色,较为素净。 黔东南多以龙、鱼、蝴 蝶、石榴为图案,喜欢 红、蓝、粉红、紫等颜 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 条、长方、斜线等组成 几何图案,喜欢大红、 大绿、涤蓝等颜色。
西江千户苗寨
•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 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 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每年的 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 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 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 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由十余 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 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 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 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 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 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 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 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 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 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 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 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