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域历史讲好平凉故事传播文化能量——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

合集下载

平凉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平凉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平凉适合孩子玩的地方平凉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活动,都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平凉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首先是平凉市博物馆。

这是一个让孩子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展品,了解平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儿童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其次是平凉市动物园。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熊猫、长颈鹿、孔雀等。

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加对动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动物园还设有游乐设施和表演场地,孩子们可以在游玩中感受到动物的魅力。

平凉市还有许多公园和广场,是孩子们放松和玩耍的好去处。

比如平凉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这里有宽敞的草坪和花坛,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放风筝、踢足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有凤凰广场,这里有漂亮的喷泉和音乐喷泉表演,孩子们可以在水幕中玩耍,享受水的乐趣。

平凉市还有一些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游乐场和儿童活动中心。

比如儿童乐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摇摆船、蹦床等,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还有科技馆,这里有许多互动展览和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在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

平凉市还有一些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如书法、剪纸、陶艺等。

孩子们可以参加这些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平凉是一个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活动,都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收获美好的回忆。

平凉崆峒山博物求索,品前人智慧800

平凉崆峒山博物求索,品前人智慧800

平凉崆峒山博物求索,品前人智慧800平凉位于甘肃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其中,崆峒山博物馆是平凉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展示了平凉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崆峒山博物馆位于崆峒山脚下,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元素。

馆内陈列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展品,包括古代器物、青铜器、陶瓷、绘画、书法等,展示了平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

在崆峒山博物馆中,游客可以追溯到800年前的平凉历史。

在那个时代,平凉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商贸繁荣,文化交流频繁。

馆内的展品讲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手工艺品制作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崆峒山博物馆还展示了崆峒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崆峒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佛国山水”。

山上有许多古刹和道观,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博物馆里的展览通过图片、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向游客展示了崆峒山的壮美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除了展览,崆峒山博物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前来交流和探讨。

这些活动为平凉的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崆峒山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凉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求索前人智慧的地方。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前人智慧所带来的启迪和启示,了解到平凉地区的独特之处。

同时,博物馆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平凉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崆峒山博物馆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展品、参观展览和参与文化活动,与平凉的历史文化进行互动,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品味前人智慧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平凉的独特魅力,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平凉博物馆文物介绍

平凉博物馆文物介绍

平凉博物馆文物介绍平凉博物馆文物介绍平凉博物馆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南环路101号,是一座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

青铜器类平凉地处丝绸之路的南北节点,历史上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因此收集了很多古代文明遗存,其中青铜器是重要的文物之一。

平凉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原始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包括鼎、壶、盆、斝等各种器型,造型精美、纹饰丰富,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器类千百年来,陶器一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凉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形式各异的陶器,包括盘、碗、瓶、壶等各种器型,这些陶器的样式和制作工艺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国陶器发展的美妙历程。

石器类平凉地处黄土高原,石头极为丰富,因此石制器也是博物馆里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平凉博物馆收藏了各种形式的石器,包括箭头、石斧、石锤等,这些石器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石业的发展历程,还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文房用具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房四宝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笔、墨、纸、砚等象征性的文房用具。

平凉博物馆收集了大量文房用具,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黄山产的铜钟墨盒,这个墨盒造型精美,纹饰高雅,让人沉迷于其中。

民间工艺品类中国民间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平凉博物馆也收藏了很多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如刻漆器、木雕、竹编等。

这些工艺品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创新、发明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

总之,在平凉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各具代表性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兴趣,不妨来平凉博物馆一览这些珍贵文物的风采。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中国博物馆 I 2Ol 8年第2期 I固
新建 平 凉 市博 物 馆 。新 馆 建于 崆 峒 山大 景 区龙 隐 寺公 园 内 , 占地 面积 126亩 ,总建 筑 面 积21636平 方 米 , 四 个 功 能 分 区 ,十 个 展 厅 ,展 陈面 积 近 1 0000平 方 米 。建 成后 的平 凉市 博 物馆 将 会 成 为平 凉 城市 文 化地 标性 建 筑 ,集 中展示 平 凉 的历 史 文化 和 人 文风 貌 ,是 集文 物 收 藏 、文 化传 承 、陈列 展 览 、教 育 服务 及 科学 研 究 为 一体 的综 合性 现 代化 博 物馆 。 目前 ,博 物馆 主 体工 程 已建 成 ,正在 实 施 室 内精 装修 、室 外环 境景 观 和陈 列布 展工 程 ,计 ̄t]201 8年底 建成 并免 费开 放 。
小 型博 物馆 面 临的 困境和 发展 路径 。
平 凉 市 博 物 馆 基 本 情 况
平 凉 市 博 物 馆 成 立 于 1 983年 ,是 市 级 综 合 性 历 史文 化博 物 馆 ,国家 公 益性 全额 拨 款 文化 事 业 单位 , 机 构 建 制为 科 级 ,隶 属 平 凉市 文化 广 播 影视 新 闻 出版 局 ,是甘 肃 省 市 (州 )博 物 馆 中仅 有 的 3个 国 家二 级 博物 馆 之 一 。现 位于 平 凉市 城 东 宝塔 梁 上 ,建 筑 面积 3 600平方米 ,其中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现有馆藏 文 物 1 1 000多 件 ,其 中 国家珍 贵 文 物842件 , 以史前 陶 器 、商 周 铜器 、宋元 瓷 器 、历 代 铜镜 、陇东 皮 影 、 名 人字 画和 佛道 教造 像等 最具 特 色 。2005年 ,从馆藏 数 万 件 文物 藏 品 中精 心 筛 选 出400多 件 精 品文 物 ,推 出 了 “文 华 物宝 一 平 凉历 史 文物 精 品 陈列 ”和 “丝 路 遗 珍 一 平凉 佛 教道 教 文 物艺 术 陈列 ”两 个 展 览 。博 物 馆 现 有 职 工 43人 ,其 中正 式 职 工 20人 ,聘 用 人 员 23 人 , 内设 办 公 室 、业 务 部 、陈 列展 览部 、保 卫 部 、社 教部 等八 个职 能部 室 。

平凉市博物馆简介

平凉市博物馆简介

平凉市博物馆简介
平凉市博物馆,位于陇西著名的清朝古城——平凉市,是集文物藏品、科学考察、思想教育、社会服务、文化研究、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由于平凉市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古都”、“山西西部紫禁城”等,拥有浓郁的历史书写气息,平凉市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今中外资料详实记载的历史财富,博物馆收藏有包括以唐代时期山东平原木雕、明代弘仁铜镜、清代工艺美术品等。

此外,平凉市博物馆在文化研究方面也十分活跃,致力于通过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古老文化、深化历史教育等活动,努力建设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文化交流空间,将历史文化产业链接起来,形成内容涵盖平凉古城历史、文化、民俗等多样领域的良性循环效应,同时也促进了平凉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平凉市博物馆既是一个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它蕴藏了历史文化的财富,极大地丰富了平凉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为来访者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机会,值得推荐前往游览。

- 1 -。

平凉历史文化故事

平凉历史文化故事

平凉历史文化故事平凉是位于甘肃省临泾县中部的一个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平凉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故事,感受平凉的魅力。

一、平凉的起源平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有一个名叫马头人的部落在此地繁衍生息。

据传说,马头人首领祁寒江曾在此地一箭射中一头金鹿,这只金鹿寓意着和平和吉祥,因此平凉得名“平乐”。

二、古平凉的繁荣平凉在古代经济较为发达,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

在唐朝时期,平凉地区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因此得到了“平凉”这个美称。

三、平凉大曲平凉大曲是中国道地老字号,发源于平凉地区。

据史书记载,平凉大曲始于南宋时期,历经数百年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酿制工艺独特,所酿之曲口感醇厚、香气浓郁,为当时文人墨客所称道。

四、王授予的传说相传,在平凉地区有一位名叫王授予的官员。

他为人正直,清廉为官,深得百姓爱戴。

有一天,王授予偶遇一位来自天竺的圣者,圣者赠予他一颗神奇的圣果。

王授予品味后,感觉身体得到了神秘的力量,于是决定将这颗圣果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

五、李广的传说在平凉地区有一个关于李广的传说。

相传,李广曾经在此地狩猎。

一天,一只神奇的熊子闯入了他的狩猎范围,李广一箭便将熊子射杀。

熊子身手不凡,临死前发誓要报复李广。

然而,李广并没有受到熊子的报复,反而受到了神秘力量的庇佑,安全返回了家。

平凉地区的历史文化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传承了平凉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平凉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如今,平凉地区依然重视历史文化传承,致力于让这些故事更加流传下去。

游平凉博物馆观后感

游平凉博物馆观后感

游平凉博物馆观后感
游平凉博物馆是一处展现甘肃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我的观展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平凉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的魅力,也对甘肃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博物馆的布置非常精美,各个展厅的设计和陈列都非常具有艺术感和文化价值。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关于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的展示,它让我了解到了丝路上的商业、文化交流和互动情况,以及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所发挥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古代壁画、石窟和雕塑等展览,这些展品不仅美轮美奂,而且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博物馆对于保护文物和环境的重视。

博物馆的展品设置非常科学合理,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如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等,确保展品的完好无损。

走近历史走近国宝

走近历史走近国宝

走近历史走近国宝
——崆峒区东大街小学赴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月18日下午,崆峒区东大街小学组织五年级师生200余人赴平凉市博物馆参观馆藏展品。

此次活动由带队,校长张春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学生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平凉历史文物“文华物宝”陈列展厅,初步了解了陇东地区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凉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感受到了平凉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随后,在“丝路遗珍”展厅,讲解员老师以渊博的考古知识、丰富的收藏经验、幽默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平凉佛道教文物艺术的瑰丽面貌和丝路文化的独秀特点。

在众多馆藏文物前,同学们仔细观看,认真记录,不断提出问题和老师交流。

同学们积极回应讲解员老师的提问,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活动后,东大街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向4位讲解员老师佩戴了红领巾。

仇广育老师代表师生向平凉市博物馆表达谢意,并赠送了锦旗。

此次实践活动是东大街小学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

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平凉的历史和文化、平凉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大量馆藏文物,而且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升
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认同度和自豪感。

学校将继续组织类似社会实践活动,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平凉孕育了优秀的历代名人。

在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博物馆起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而培育优秀的青少年是当代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博物馆不仅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还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以及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

为了弘扬平凉特色地域文化,深刻挖掘平凉历史,讲述平凉故事,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平凉市博物馆特别开展了一系列“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活动。

1 探索地域文化亮点,创新社教活动内涵博物馆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载体,汇聚着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精华,见证了古往今来的每一帧历史画卷。

2015年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说明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与载体,在当代社会中其教育职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2015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机制。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责任。

平凉市博物馆立足于本地,汇集历史文化的精髓,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力量注入到青少年教育中,以文化助推教育,打造了“博游记”“博乐园”“博爱苑”“博古知新学堂”四大社教活动品牌,使博物馆社教工作系统、丰富、可持续展开。

同时,问鼎家乡特色文化,举办了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

工作成绩显著,社会反响强烈,教育宣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2 多措并举提升体验,丰富社教活动形式。

继去年“国学”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极好反响之后,今年,平凉市博物馆审时度势,创新理念,拓展载体,培育特色,扎根于本土文化研究,延伸社教理念,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社会反响强烈,让平凉市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实现了快速精准的飞跃式发展。

2.1 选拔小小讲解员,奏响时代最强音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培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让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释放。

平凉市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之路的探索上,不遗余力探掘新内容,将孩子的关注力、创新力、表达力进行综合培养,提升青少年自身素质。

通过全市范围内报名、选拔、考核等环节,在6~15岁青少年群体之中,最终确定了35名小小讲解员,组建起一支新兴蓬勃的地方文化讲述队伍。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宣讲,将成为平凉市博物馆对于这支小小讲解员队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在满足最广泛的青少年表达、公众演讲能力锻炼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地域历史 讲好平凉故事 传播文化能量 ——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闫虹(平凉市博物馆,甘肃…平凉…744000)摘 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平凉市博物馆立足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活力满满的青少年成为接力大军,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平凉市博物馆;地域文化;青少年教育【作者简介】闫虹(1982—),女,平凉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1512019.02(下)【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先行试验,研发高阶能力培养课程,希冀推动小小讲解员队伍建设,满足多层次需求。

活动内容设计将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浅层次的表达,其目的在于记忆、复述文物知识,并辅以形体、仪表、发声等训练内容,增强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力。

小小讲解员活动旨在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解读文物,寻找主题,主动为观众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拓宽自我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实现价值观教育,最终形成了“能力提升+价值观培养”模式,为加强小小讲解员团队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2.2 泾川研学进基层,博学浩游展风采研学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研学是一种结合“游”与“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以求在“游”的过程中达到“学”的目的。

博物馆展示了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其旅游功能与教育功能的结合紧密,也使它成为青少年游学的必选打卡地。

平凉市博物馆倡导“博物洽闻,游通古今”的博物学精神,开辟了“博游记”系列品牌活动,使博物馆教育“走出去”,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三个步骤进行科学思考,帮助青少年把生活中、学校里的碎片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完整的思考体系。

为了深刻体悟平凉地区的特色文化,平凉市博物馆组织研学赴基层活动,以参观泾川县博物馆、大云寺博物馆为内容,借助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资源,探究文物内涵,采取寓教于乐的演讲形式,通过“文物观察+自我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历史的悠久深远和文物的旷世之美传递给青少年,让他们在领悟中学习,在表达中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系列的传递中得以发扬,真真正正做到让历史说话。

这不仅改变青少年单一的参观方式,提高了青少年对文物的兴趣,丰富了文化体验,还创意性地诠释了博物馆展品所承载的文化魅力,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3 开展“神秘的泾川人”活动,穿越时空对话历史博物馆里存有最古老的历史见证,为我们隔空对话、穿越历史搭建了完美的空间。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吸引力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

平凉市博物馆经过对本土文化的调研、分析,最终以平凉地区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泾川人”作为主题,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

首先建立知识层面的联系,通过参观展览,以同时期文物建立历史空间概念,再以PPT中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内容,为青少年讲述最为古老的文明之光。

第二步是产生新的探究内容,在特定的故事背景下,以虚拟人物白虎族长、神鹰族长为首领的宝物遗存之战拉开序幕(出现人物均由工作人员扮演),参与者通过Cosplay的形式,开始探险寻宝类活动。

第三步是知识的传递运用,以亲子互助的方式,由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战袍的缝制,了解原始人类的穿戴方式,并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与亲子默契度。

第四步是自我探索成长,在团队闯关中,需要参与者极高的关注度、思维力、表达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最终拔得头筹,找到遗失的宝物。

这一系列渐进式的活动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了“泾川人”头盖骨化石的前世今生,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参与者走进历史,体味对话历史的乐趣。

2.4 寻根问祖,赋诵平凉,彰显地域文化自信博物馆就是一座城市的脉络,包含了古老沧桑、历史变化的轨迹,要读懂一座城,不仅要解读它、了解它,还要通过青少年自我表达的形式讲述平凉故事。

在经历选拔考验、文化探索、历史对话之后,为了让青少年更加深刻感悟平凉的历史文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平凉市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了“礼祭昊天·赋颂平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组织孩子们通过古代祭天展演、百人诵读《平凉赋》等展示方式,重温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天传统礼仪,并对家乡平凉诗词歌赋、文学深入了解,以此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

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现场诵读《平凉赋》活动152Vol.15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民众,以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诗词的智慧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地域文化自信,为社会文明进步添加正能量。

3 深化舆论宣传氛围,锻造特色品牌文化在“互联网+”的牵引作用下,博物馆教育已经从馆内教育拓宽到多平台教育,积极利用网络的力量,创立社教微信公众号,积极拓展粉丝数量,加大博物馆的教育宣传,使更多的群体了解、关注博物馆,让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得到多方位、全角度的关注、鼓励和帮助,获得更强、更大的前进动力。

平凉市博物馆“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市内各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还有来自省级相关知名媒体记者的报道。

此新闻一经播出,媒体关注度较高,先后在中国甘肃网、东方头条、新浪看点、搜狐文化、果乐头条、北京时间、省文物局、市文广局网站、平凉日报、平凉新闻、平凉门户网、平凉新闻网、微博、微信等各大媒体刊登报道并转载。

不仅让“地域文化”继续走进大众视野,增加关注度和理解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形象,增强了平凉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益。

使广大青少年更加了解平凉,更加热爱平凉,引起社会各界人士情感共鸣,全面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强国软实力,为建设家乡平凉增砖添瓦。

4 精准提升文化自信,强化社教服务力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宣教者提出的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

对于博物馆教育,其实质是以“物”出发的教育,激发孩子的兴趣、灵感和想象。

平凉市博物馆总结“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积极打造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建设,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坚持“均等便利”“机制创新”的核心思想,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团队合作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更稳定的教育项目。

让平凉市博物馆的“地域文化”品牌系列活动的开发实施策略、方法和步骤,成为可复制、可学习、可创新的项目案例,为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全面提升积累经验。

在提升地域文化自信力的同时,增强社教服务效率,以递进的方式展开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体验感,并且注重教育服务的差异性,找到青少年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衔接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落在实处,掷地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