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收获教案 王勉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第一章:秋天的季节特征1.1 了解秋天的气候特点: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雨水减少。
1.2 掌握秋天的自然景观:树叶变色,落叶,农作物成熟等。
1.3 探索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凋零,种子成熟等。
第二章:秋天的农作物2.1 认识常见的秋季农作物:如玉米、稻谷、苹果、葡萄等。
2.2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
2.3 体验农作物收获活动:如收割稻谷、采摘苹果等。
第三章:秋天的美食3.1 学习秋季特色食品的制作:如月饼、南瓜饼、糖葫芦等。
3.2 了解秋季养生食物:如红枣、桂圆、核桃等。
3.3 开展美食分享活动:邀请学生带来自制或购买的秋季美食,共同品尝、交流。
第四章:秋天的艺术创作4.1 学习秋天景色的绘画技巧:如描绘落叶、农作物等。
4.2 制作秋天主题的手工艺品:如树叶贴画、农作物拼画等。
4.3 举办秋季艺术作品展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第五章:秋天的文化习俗5.1 了解秋季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
5.2 学习秋季习俗:如赏月、登高、吃月饼等。
5.3 开展秋季文化活动:如组织赏月、登高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季习俗。
第六章:秋天的动物行为6.1 观察秋天的动物迁徙现象:如大雁南飞等。
6.2 了解动物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准备:如储存食物、改变作息时间等。
6.3 讨论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保证种群的繁衍。
第七章:秋天的科学实验7.1 进行秋季植物生长实验:如种植种子,观察植物在秋季的生长变化。
7.2 探究秋季天气变化原因:通过实验了解昼夜温差、雨水减少等现象的成因。
7.3 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八章:秋天的环保意识8.1 了解秋季环保的重要性: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8.2 学习低碳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代替乘车,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8.3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第九章:秋天的健康生活9.1 学习秋季健康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等。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 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和劳动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稻谷、玉米、苹果、梨、葡萄等。
2. 秋天的收获活动:收割、搬运、分类、晾晒等。
3. 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和变化,了解秋天的收获。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收获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讲解法:讲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 场地:农田、操场等。
教案一、引入(5分钟)1. 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的农作物有哪些?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如稻谷、玉米、苹果、梨、葡萄等。
2. 讲解秋天的收获活动,如收割、搬运、分类、晾晒等。
3. 讲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三、实践体验(10分钟)1. 组织学生前往农田,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收获活动。
2. 引导学生参与收获活动,如收割稻谷、搬运农作物等。
3.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和变化。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收获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和劳动。
3. 总结秋天的特点和收获活动,强调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幅秋天的画作,展示秋天的农作物和收获活动。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收获的日记,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2.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天气渐凉、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
2. 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稻谷、玉米、蔬菜、水果等。
3. 农民劳动的意义:辛勤劳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人民生活。
三、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变化。
2. 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及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良好饮食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秋天的景象和农作物收获的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3. 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农场、体验农耕文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收获的喜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材料,用于课堂教学的展示和讨论。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如农场参观,提前与相关农场联系并安排好行程。
3. 准备一份秋季水果和蔬菜的样品,供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和品尝。
4. 设计一份简单的劳动体验活动,如模拟收割稻谷,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和播放农作物的收获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秋天的季节特征,讲解农作物收获的过程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农民劳动的看法。
4. 案例分析:讲述一个关于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收割稻谷的劳动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收获的乐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秋天特点和农作物收获知识的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秋天的收获教案

秋天的收获教案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秋天成熟的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是啊,秋天农民的各种收获物都丰收了,他们无比喜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天的收获,出示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书空题目。
二出示教学目标。
请学生读。
1、理解一些秋天成熟的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
2、加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三学习新课。
1.前些日子,老师去远方亲戚的田间地头转了转,我看到了田野里的粮食,果园里的水果都丰收了,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丰收的景象,好,我们来看,(播放课件秋天丰收的景象视频)1分36秒2.引导学生探究:丰收了,你看到农民都收获了什么?3.师:刚才我们看到视频中农民丰收的场景,现在四人一小组讨论你知道我们家乡都有那些收获物?4.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分别从农作物、蔬菜、水果、干果等四方面交流5.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秋天的收获物,大家来看。
课件出示,请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
四游戏。
1摸一摸。
(土豆、红萝卜、茄子)2闻一闻。
(橘子、苹果)3.看图猜收获物。
(大蒜、核桃)五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1.同学们,秋天的收获物这么多,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吗?老师举个例子,平时我们吃的香喷喷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来,看了下面的画面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播放视频。
2.引导学生交流米饭是怎么来的?3.教师小结:农民在春天播种、除草、施肥、除虫,到了秋天还要收割、脱粒、晾晒、入仓、打包,经过许多程序才能成为我们碗中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可一定要珍惜。
这儿有一段儿歌,也很贴切的说出米饭的来历,我们一起读。
出示课件,生齐读。
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相关农民劳动的辛苦场景。
5.师小结:其实种什么都不容易,都是农民经历了春耕夏种,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它们,更应该尊重这些付出劳动的农民伯伯,下面让我们来共读悯农再次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六课堂检测。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天气、树叶、果实等。
2. 丰收景象:农田、农作物、采摘活动等。
3. 劳动成果的珍惜:农民劳动的意义、食物的来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秋天的丰收景象,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秋天的特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特点。
2. 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采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秋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秋天的景象,提前了解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对秋天的印象,引出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观察与体验: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去观察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特点。
4. 分享与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秋天。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收获。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活动:1.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让家人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收获。
2.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观察和体验,记录下秋天的变化,与家人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九、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分享,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秋天的收获》教案

感谢参与者的建议,但请注意,文章并不符合Academic Standpoint,我们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因此,本篇文章将由作者独立撰写,不少于2000字,围绕《秋天的收获》教案展开论述。
《秋天的收获》是一份关于课程教育的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需求,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和详细规划的文稿。
本文将通过对《秋天的收获》教案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教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秋天的收获》教案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2.学习秋天的收获和秋收相关知识3.体验秋天的美好这三个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向。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
《秋天的收获》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情境化讲解,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拓展学生们的感官认知和视野。
2.秋天的收获和秋收相关知识: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和实地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收获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体验秋天的美好: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树叶拓印、果品取材、收获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互支持,既传递了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案设计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
《秋天的收获》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图片、故事和实地观察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和农作物的收获季节。
2.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征:天气、气温、树叶变化等。
2. 农作物的收获:农作物种类、收获过程、丰收的意义。
3. 农民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农民的辛勤劳动、农产品的重要性。
4. 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观察秋天的自然环境、用词语描述。
5.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秋天的图片、农作物模型等。
2. 教学材料:农作物图片、秋天的自然环境图片、学习任务单。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 季节特征的学习:教师讲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农作物收获的学习:教师讲解农作物的收获过程和丰收的意义,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4. 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价值,学生分享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5. 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分组观察秋天的自然环境,用词语进行描述。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单,包括对秋天的描述、对农作物的了解、对农民的感激之情等。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分享收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收获。
七、实践环节: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农田或者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收获过程。
2. 体验劳动:学生在农田或者农场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拔草、采摘等,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八、反思与总结:1. 学生分组进行反思,讨论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感受和体验。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天气、温度、树叶变化等。
2. 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玉米、水稻、蔬菜等。
3. 劳动的意义:农民辛勤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环境,体验农作物收获的过程。
2. 讲解法:讲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收获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秋天的景色、农作物收获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农作物收获的视频。
3. 实地考察:安排农田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作物收获的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
2. 讲解:讲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收获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秋天主题绘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喜爱。
2. 农作物收获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农田收获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3. 劳动成果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劳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观察日记评价:评价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观察和思考,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农作物收获体验评价:评价学生在农田收获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劳动成果分享会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会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达。
八、教学拓展设计:1. 秋天的文化:介绍秋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2. 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劳动教育展览,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让儿童在秋天的自然中体验到愉快和舒畅。
3、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4、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
5、获得有关的农作物和其它动植物的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梨、桃子、石榴等秋季水果高粱、玉米、花生、地瓜等秋季农作物、蔬菜等若干白纸胶水
教学内容
1、丰收的菜园
在教师及家长的带领下,学生到学校的小菜园参观。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果实。
了解果实的特征以及有关果实的知识,学习—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体验丰收和喜悦之情。
2.寻宝物
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的树下草丛边,寻找某种植物的落叶、果实、种子或好玩的小东西,装在塑料袋中,收集好,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通过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在秋天的自然中体验到愉快和舒畅,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秋天的创作
学生利用秋天的果实、树叶、种子等自然物进行拼图、作画、做标本、做玩
具等或进行环境布置,甚至有创意地玩出各种秋天的游戏,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流程
活动一:丰收的菜园
一、谈话引入,提出注意事项
教师:小朋友,秋天到了,菜园里的植物已经结满了果实。
今天,我们要到菜园去,大家高兴吗? 到菜园去要注意什么?
二、请果园的工作人员做简单介绍
三、学生分组参观,认识庄稼和果实,帮助采摘果实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中体会农民伯伯的劳动是很辛苦的。
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的心情怎样?能向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学生:今天我觉得特别开心,要是能天天来菜园就太好了。
学生:我知道蔬菜里面含有小朋友最需要的维生素。
学生:以前,我不爱吃水果,妈妈逼我吃,我就偷偷扔掉,以后我不这么做了。
学生:老师,听了农民伯伯的介绍,我想到了《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我还会唱这首歌呢?(说着,这位学生就唱起来,全体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
活动二:寻宝物
一、导入活动,提出要求
老师:今天我们要到校园的树下,草丛边去寻找秋天的“宝物”,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将自己寻到的“宝物”收集起来装好,看谁寻找到的“宝物”多。
活动时要像以往一样,注意外出的安全。
二、在教师带领下,来到校园的树下。
三、小组长带领组员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树下的落叶中翻找,有的在花丛中寻觅,有的捡了各种落叶,有的拾起掉落的果实、种子,有的追着蝴蝶,有的逮着小虫,还有的趴在地上观看蚂蚁寻食、搬家……大自然的一切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兴趣盎然地寻找着自己的“宝物”,每一点收获,都让他们欢呼雀跃。
四、交流收获,谈出设想,引发感受
教师:小朋友,你们寻找到了哪些“宝物”呀?
学生:(拿着几片不同颜色的树叶)我找到了几片树叶,你们看,有长条形的,有宽边的,有手形的,有圆形的。
这些叶子大多数都已经变黄了,有的叶子黄色绿色都有,这说明叶片中的水分正在慢慢地减少。
学生:这些树叶虽然没有生命力了,但是我想用这些干枯的叶子,创作一幅剪贴画,名字就叫“秋天的美丽”吧!
学生:我找到的也是树叶。
我想用这些树叶做成书签,送给老师和同学作纪念。
教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没想到一片秋天的落叶竟有作这么丰富多彩的构思。
你还找到了什么“宝物”?
学生:我看到了植物园里的草坪变成了一床黄色的大地毯。
学生:我捡了一些种子,可我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学生:老师这是什么?它很像毛毛虫(手拿一条杉树枝)。
学生:我找到的这片花瓣很像一把小扇子。
学生:(手拿照相机)秋天到了,天转凉了,风变爽了。
我用爸爸的照相
机给蓝天拍了一张照片,给树木拍了一张照片。
(全班自发地鼓起掌来)
……
老师:小朋友寻找到的宝物可真多呀?收获真不小。
请大家保管好宝物,有些不认识的宝物回家后想办法弄清楚是什么?再想一想:这些宝物可以做些什么?把今天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三:秋天的创作
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在“寻宝物”活动中的收获
教师:同学们,上次活动,我们在万石植物公园里寻找到了许多秋天的“宝物”,你们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里向同学介绍自己找到的“宝物”。
(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后,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上台介绍自己在树林里寻找到的“宝物”,有的说我找到了许多树籽,奇形怪状,可好看了;有的说我拾来了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的说我捡到了许多花瓣……)
二、启发儿童讨论怎样利用“秋天的宝物”进行创作
教师:大家找到的这些宝物多漂亮、多可爱呀! 我们怎样发挥这些“宝物”的作用呢?你想利用这些宝物做些什么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设想)
三、大家一起来创作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寻找到的各种“宝物”进行自由创作,提醒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与伙伴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作品。
四、展示创作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在展示板或展示台上,启发学生互相观赏,看一看,议一议谁创作的作品最美、最有特点?你最喜欢哪样作品?
硕果累累的金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让金色的秋天与我们同在,让金色的秋天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