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哟哟获奖启示和影响

合集下载

屠呦呦给我们的启发

屠呦呦给我们的启发

屠呦呦给我们的启发
1、屠呦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自信自立自强,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无私奉献,个人想要取得成就,民族想要实现复兴,国家想要变得强大,都需要这样的精神。

2、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该深入学习屠呦呦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听虚言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做到握铁有痕,踏石有印,善做善成。

3、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未来,为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屠呦呦的感言对我的启示,中国要想走世界潜力必须得是同,不管是医学上还是科学上都在世界前列。

从科学家屠呦呦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从科学家屠呦呦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从科学家屠呦呦身上得到启示作文科学家屠呦呦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科学家,她因其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的成就不仅是对科学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激励了全球的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

在观察和分析屠呦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态度时,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启示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屠呦呦的毅力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在青蒿素研究上投入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不断努力探索,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的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无疑激励了许多年轻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屠呦呦的创新思维和卓越智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品质。

在青蒿素研究中,她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挑战科学难题,最终成功地从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并发现了其对疟疾的治疗效果。

她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才能成为了科学界的典范,也激励了无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道路上。

再者,屠呦呦的谦逊和团队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重要素质。

在屠呦呦的研究团队中,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态,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贡献,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最终取得了杰出成就。

她的这种谦逊和团队精神,不仅使她获得了众多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屠呦呦的助人为乐精神中得到启示。

她的研究成果对全球的抗疟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的助人为乐精神和对人类健康的深切关怀,无疑激励了许多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致力于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的来说,屠呦呦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的成就和精神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地追求目标、锐意进取。

我们应当以屠呦呦为榜样,不断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提升自我,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屠呦呦获奖经历观后感

屠呦呦获奖经历观后感

屠呦呦获奖经历观后感屠呦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现代药学事业的先驱者。

她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项。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屠呦呦获奖经历的纪录片,深受震撼。

通过观后感这个形式,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影体会。

纪录片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核心,全面展示了屠呦呦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研究方面的艰苦探索和奋斗历程。

她和她的团队在“雪地里”的实验室里,面对困难和挫折,呕心沥血,不断试验,最终成功地从草本植物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药物学领域的空白,也给全世界抗疟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首先是屠呦呦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她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她从不放弃,一次次地站起来,继续前行。

她的团队也是如此,他们在困境中向前,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气馁。

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让我深感自愧不如。

其次,屠呦呦的成就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屠呦呦是我国药学事业的骄傲,她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她不仅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科学奖项。

她的成就证明了我们国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家鼓舞了士气。

最后,屠呦呦的故事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她告诉我,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不屈不挠,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学会坚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屠呦呦这位伟大科学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她的获奖经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她是一位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她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像屠呦呦一样,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由屠哟哟获奖想到

由屠哟哟获奖想到

由屠哟哟获奖想到-当代青年的创造力北京时间10月5日,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全国人民举国同庆欢度佳节之际,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传来的消息,无疑有双喜临门之感。

屠呦呦以她突出的科技成果为人类医疗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让国人振奋。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的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

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人的创新能力。

记得老师讲过一个例子,新疆作为一个产棉大省,肯定都有许多收棉花的机器,但在棉花采收过程中出现了有一些问题,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总是会把棉花的叶子也一起收了跟棉花和在一起,通常在摘完棉花后还需要进行清理,也使棉花的价格变得较低给棉农造成了一些经济上的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提出一个讨论,就是如何使棉花在采摘的过程中把叶子不收进去,同学们提出各种想法,有的说在那个机器的收棉口处搞一个过滤的网或是把采棉花的入口弄得稍微密一点,在收之前就把叶子过滤掉,也有人说提高棉花的品质,使棉花在生长时棉花头长得高,叶子长的低一点,就直接不会有这种问题了,不管能不能实现都不失为一种想法,这也是一种最原始的创造力的表现。

而从我自身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有创新能力,但更多的是在创造力方面的问题。

就比如说创新意识淡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没有这些就不可能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

我们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对现状的不满,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或者干脆就虚度时光,缺乏行动的自信心,缺乏创新精神。

而少数的人虽然有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我们的知识面窄、许多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因此,我们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我们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和突破。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

屠呦呦获诺奖给中国五大警示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

疟疾威力有多大?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疫。

”(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名将霍去病都死于疟疾。

中国人发现青蒿素以来,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

屠呦呦获奖,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获奖大喜中,对中国却有五大警示:第一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产业话语权屠呦呦古籍中获得灵感,进而取得抗疟突破。

然而,它却没有为中国制药行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话语权也旁落,基本上命不由己。

青蒿素是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科研突破,但,直到2011年,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在占总额80%以上的公立市场上,跨国医药集团诺华公司占50%左右,赛诺菲公司占20%左右,印度企业占20%,中国企业占不到10%。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则表示:“青蒿素产业链基本上已经被国际上管起来了,是规划好了的,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市场,是福利性、公益性的市场。

比如,占八成以上份额的公立市场采购价格规定了,每年国际机构的采购资金也提前规划好了。

”第二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知识产权青蒿素的研究,是文革时期,基于越战需要,经周恩来批示,于1967年动员举国体制发起“5-23项目”,由屠呦呦团队数年后取得突破的。

但是,来自中国这一举世公认的成果,却没有获得知识产权。

这是为什么呢?1982年,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等人在国外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青蒿素的学术论文,该篇文章的内容其实已于1979年在国内发表。

这是中国大陆在1949年后在西方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文章。

原瑞士罗氏远东研究基金会医学主任、美国华尔特里德陆军医学研究院疟疾研究部教授Keith Arnold曾回忆说: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奖励,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最后收到了英镑支票却无法兑现。

屠呦呦诺贝尔奖金

屠呦呦诺贝尔奖金

屠呦呦诺贝尔奖金篇一: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中医文化的发展屠呦呦肯定是现下最受关注的科学家了。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哟哟获奖“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也许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贝尔奖情结。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者,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

这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但发现青蒿素被贴上了“成果诞生于70年代”的标签,又恰好是在存有阶级性的“笼罩着阴云”的70年代的背景下。

毛泽东曾落笔,“天连五领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足以见得,在革命抗战的年代,“疟疾”已是影响中华民族百姓健康的大病。

青蒿素强大的诞生背景很难让一个接受过中国近代史教育的中国人想起心酸的血泪史。

这首《送瘟神》赤裸裸的揭示出这种病早年为人们带来的危害。

然而我认为,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诺奖风向标”绝不仅仅是屠呦呦个人荣誉的产物,而是特定历史及人们生活环境下,科学精神普及大众所带来的巨大前进力量,是科学前沿的必然走向。

据悉,屠呦呦团队在历经190次左右的失败后,以沸点较低的乙醚作为提取物,图去出成功率达100%抗疟药物青蒿素。

这一最后的成果研究自1967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下令开启“523”项目时遍已初现原形了。

中国全方位动用人才、设备、资金、理论知识和技术资源,在科学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青蒿的提取,在科学家们的通力配合下合成了这一并不昂贵又有效的抗疟药物。

追寻青蒿素的来历,早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从屠呦呦的故事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启示作文

从屠呦呦的故事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启示作文

从屠呦呦的故事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启示作文屠呦呦,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的故事,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每一页都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

屠呦呦的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科研条件极其有限,但她却没有丝毫退缩。

为了寻找抗疟的有效药物,她翻阅了大量的古代医书,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

每次遇到难题,我总是容易烦躁,想着放弃或者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可屠呦呦的坚持让我明白,难题就像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宝藏,只有自己耐心地去寻找、去挖掘,才能最终找到那闪闪发光的宝贝。

还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数学竞赛。

题目一道比一道难,做到一半的时候,我看着那些复杂的数字和图形,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这也太难了,我肯定做不出来。

”我心里嘀咕着。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屠呦呦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她在面对那么多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我怎么能因为几道数学题就轻易认输呢?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整理思路,把题目中的条件一点点分析清楚。

经过一番努力,我竟然做出了好几道难题,虽然最终没有拿到特别好的名次,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

屠呦呦在实验中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但她从不气馁,每一次失败都被她当作是一次接近成功的机会。

据说,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她甚至亲自试药,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真的太令人敬佩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那段日子。

一开始,我总是掌握不好平衡,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有好几次,我都把自行车扔在一边,气呼呼地说:“我再也不学了!”可每当看到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欢快地穿梭,我又心痒痒的。

于是,我又扶起自行车,继续练习。

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终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那种喜悦和成就感,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屠呦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

屠呦呦获诺奖带来的几点启示

屠呦呦获诺奖带来的几点启示

一盘大虾何以“重创”青岛社交网络无孔不入,消费者维权方式的“互联网+”进化,让处于“石器时代”的野蛮商家和基层治理败下阵来。

商家以及监管部门都要明白,过去常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仅仅是一种道德自律,而现在的“人在做,手机在看”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监督。

据报道,10月5日,有网友报料称,自己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遇到宰客,结账时被告知大虾38元一只,一盘虾要一千多元。

肖先生随即进行投诉,但当地警方称“我们管不了”,物价局则要“等明天处理”。

最新消息说,物价部门已对涉案烧烤店罚款9万元,青岛市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被停职检查。

一盘普通的虾按只卖,而且卖出天价,此等宰客手段简直可用疯狂来形容。

“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网络上又爆出青岛“天价蟹”事件,还有记者在青岛打出租中途遭倒卖,其间遭领队恐吓威胁。

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青岛旅游和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

事实上,在节假日期间,一些旅游城市宰客成风,公众已见怪不怪。

针对许多旅游城市,网络都充斥着各种关于宰客的吐槽,以及投诉无门的愤懑,与之相伴的,则是五花八门的防宰防骗攻略。

这些游客辛酸经验的背后,是一些城市旅游经济的畸形繁荣。

可这些网络负面信息,很少引起当地部门的关注,在一些旅游城市里,本地商家和政府官员似乎仍然生活在蛮荒时代,既看不到网络上的投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被曝光在网络上。

即便一些宰客行为偶尔引起公愤,如此前的三亚宰客事件,但事后也不过是来一阵运动式的整治应付一下。

事实上,一些基层行政部门的麻木、无能才是宰客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一点,从“天价大虾”事件中不难看出,被宰的肖先生满怀希望向相关部门求助,但所获得的,不过是一次次屈辱,那位烧烤店老板甚至敢主动报警,在警察面前依然张狂,可见他如此处理被宰游客投诉已是轻车熟路。

就在青岛“天价大虾”曝光的同时,从香港也传出一则关于宰客的新闻——香港一些药房使用误导手法宰客,令顾客认为所购商品是以斤计算,但实际上却是以两或钱计算,有8男1女共9名药房职员因此被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强,当年随其老师魏振兴参与了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14日,郭长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的提取成功在新中国中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协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感谢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医学,流传下来的古代医学记载对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方向性的作用。


“中国小草”的力量和启示
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神奇物质,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规划协调员PASCAL RINGWALD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球43个国家、其中包括11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疟疾死亡率都下降50%以上。

青蒿素类药物的问世,为人类在抗击疟疾的战斗提供了有效武器。

这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科研成果。

它造福于人类,如今作为传统中医药瑰宝,得到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权威肯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出的贺信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研究青蒿素历史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认为,青蒿素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

这能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

这也是警醒人们努力确定中药特定化学成分和特定疾病的关系。

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人们由此赞叹平凡人身上小草一般顽强向上的可贵力量,屠呦呦和其他青蒿素研发人员有才能,但并非天才。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扎实地工作,获得了重要发现。

全球医生组织执行董事和中国办事处总代表时占祥说:“这也给投入医学研究的后来人一个重要启示,医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和漫长的验证历程。

能在国内外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并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树立朴实的理念——治病救人和从知其然到知所以然的升华,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座奖杯。

从药材筛选、有效成分提炼、临床实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犹如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研条件还十分艰苦。

在当时大协作的背景下,很多人甚至未能在学术论文中留下名字。

他们对科研的这份执著和热情,源自一个朴素的想法:这是国家的需要。

“那时候没有考虑到什么奖。

”屠呦呦说,“国家需要做什么,就努力去做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