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合集下载

日本及日本人的起源之谜

日本及日本人的起源之谜

到今天,日本人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和争论都很多,大家“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吵得难解难分。

说法之一认为,现今还居住在日本北海道上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就是日本列岛上最早期的居民。

只是,阿伊努人的相貌特征与现在的日本人并不相同,他们更接近白种人的特征。

因此有人认为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民族,他们是从遥远而寒冷的北部欧洲而来,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由于与日本其他民族混居与通婚,才逐渐拥有了黄种人的特点。

但仍然有学者认为他们的来历以及人种都还是有争议的问题。

至于他们是不是日本最早的居民,学者之间也没有达成共识。

吴太伯的后代另一种说法认为日本人是吴太伯的后代,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民族始自中国。

虽然很多日本学者极力反对这一观点,但这种说法却在中国及日本古代就开始流行。

吴太伯是周太公的长子,也是后来着名的周文王的伯父。

他把王位让给了弟弟(即周文王的父亲)之后东渡到了日本,创立了大和民族,也相继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日本历史上有野史这样记载,但在后来遭到了被焚的后果。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东北亚的一支骑马民族(即马背民族)征服日本后,建立了大和国家。

当然,批判这种说法的人就更多了。

看来,追寻日本人的根的路途还得继续走下去。

揭示日本人的起源,是一件比你想象的还要困难的任务。

在当今世界的强国之中,日本人拥有最独特的文化和环境。

他们的语言起源是最具争议的语言学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是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被别人看待的核心问题。

日本强烈的控制欲,和与邻国敏感的关系,使揭掉神话的外衣寻找答案比以往更加重要。

寻找答案很困难,因为证据之间互相矛盾。

一方面,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日本人在外貌和基因方面和其他东亚人特别是韩国人相似。

和日本人喜欢激动一样,他们在文化上和生物学上相当接近,只有位于北海道北端的吓夷人例外。

总的来说,这些事实似乎可以证明,日本人刚刚总亚洲大陆来到日本岛不久,因为时间太短了,他们还没有从他们的亚洲近亲那里发生太多改变,而吓夷人才是那里的原住民。

日本人可能由猪和狼进化而来

日本人可能由猪和狼进化而来

日本人可能由猪和狼进化而来据美联社报道:最近,科学家在对人类基因测试时,发现日本人的基因与人类其它民族的基因完全不同,而是与狼和猪的基因有着惊人的相似,从而证实了日本人确实是由非类人猿进化发展而来的。

这是一位不愿说出姓名的基因权威科学家日前向记者透露的,这位科学家是国际人类基因测试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担心此发现被隐瞒,人类最终会被非人类高智商动物消灭,因此,他冒着巨大的压力公开了此最新发现。

据悉,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曾被告知不得向外公开此秘密。

该发现与传统的人类进化论不同,它对于人类进化发展史和人类和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此前,曾有人类进化学家提出日本人可能是由狼和猪的杂交后代进化发展而来的,但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

此新发现公布后,引起了人类社会巨大的反响和关注。

日本政付对此事持低调态度,至今未有作出任何评论。

又据东京最新消息日本政付外务省今天就日本人基因事件发表声明,指出日本民族历史上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今后日本人也不会危险人类的和平,希望国际社会不要对日本人产生担忧,不要散布日本威胁论。

据悉,日本政付已向国际人类基因组织提供了一笔巨额资金,要求他们否认日本人基因特异性的发现,并停住一有关日本人基因的研究和测试。

一位前日本政付高级官员透露,日本科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发现了日本人基因的特异性,同时日本社会发展学家也曾对日本民族的进化起源提出许多疑问,认为与大陆人类隔绝的日本人的进化发展有自已独特性。

现在,日本科学家迫于日本政付和日本极右势力的压力,正试图证明可能是日本人共同的祖先的原始狼和原始猪对人类具有亲和性,不会成为人类的敌人。

另据综合消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今天在华盛顿表示,日本人基因事件不会影响美日关系,美国政付始终视日本为美国长远利益的重要盟友。

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外交发言人对此事表示严重的关注,希望日本以史为戒,不要与人类为敌。

亚洲一些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对此事表示震惊,呼吁国际社会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日本的发展。

日本人的起源

日本人的起源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日本人群的起源和分布概括如下:1.至少在3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日本出现了人类,但化石仅有冲绳岛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港川人。

2.大约在距今至少10000-2300年以前,日本列岛生活着拥有低面、低眶、低身材和巽他型牙齿类型且依靠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的日本新石器时代绳文人,他们可能是分布在中国南方、日本大陆和九州群岛等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人的后裔,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他们通过微进化过程和一定程度的与其他人群的混血发展成为北部北海道阿伊努人,同时发展成西南冲绳岛的琉球人。

3.从大约2300年前的弥生时代初期开始,一批高面、圆眼眶、扁平鼻骨、高身材和中国型牙齿类型的人群从亚洲大陆登陆日本的北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与日本原住民共同混杂生活。

之后,这样的人群从古坟时代末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向本州岛东部扩散,他们向北和向南扩散很慢,致使北海道阿伊努人和西南岛屿的冲绳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绳文系统原住民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元素。

在移民的扩散过程中,虽有混血发生,但来自亚洲大陆移民的基因优势超过了日本原住居民,逐渐演化为现代日本人。

从中世纪早期至今的600年间,日本人群基本没有来自海外的重要基因。

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对这些移民的来源地依然存在不同的看法。

因为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都有限,比如缺乏与弥生时代初期相当的长江或江淮流域的人骨资料,而对朝鲜半岛的人骨研究也不是很清楚。

尽管人骨形态显示江苏三星村与日本渡来系弥生人最接近,但时代上有200 0年的差距。

此外,还缺乏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论。

所以,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也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在探讨现代日本人群与中国大陆的渊源关系时,考古文化上的联系、植物考古和动物考古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的祖先是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此外,关于日本岛居民的民族来源,目前所认为是从新石器时代日本岛才开始有居民,而最早的日本居民是从北方大陆移来的通古斯人,以后有马来人从南方渡海而来。

日本人是由日本诸岛的土著居民绳文人和从朝鲜半岛远渡而来的弥生人不断混血传承的。

一支由东京大学和综合研究生院大学等构成的研究队伍在2012年10月31日联合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该团队在至今已经公开的日本本土绳文人、亚洲人和西方人等约460人的DNA数据上追加分析了矮奴和冲绳人等71人的数据。

矮奴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就一直居住在北海道等东北部地区的日本原始居民。

分析结果表明矮奴从遗传学上和冲绳人最为接近,其次是日本本土绳文人、韩国人和中国人。

同时也表明绳文人从遗传学上来看,要比矮奴和冲绳人更接近于韩国人和中国人。

这也就意味着自3000年前起,在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就不断与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进行混血,相反南北相望的北海道和冲绳地区的人之间的混血就进行缓慢。

所以,在这些地区当地人的遗传特征保存下来得就相对多一些。

历史上日本人的祖先是谁

历史上日本人的祖先是谁

历史上⽇本⼈的祖先是谁 ⽇本是我国⼀⾐带⽔的邻国,⽇本有着很多与我国相仿的传统⽂化,在⽂字上也与汉字相通,那么⽇本的祖先真的与我们的⼀样吗?⼩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本⼈的祖先到底是谁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的谈论到⼀个问题,那是就是“⽇本⼈的祖先到底来⾃哪⾥”?秦朝有个传说,秦始皇派徐福带领500名童男⼥去了⽇本,在⽇本定居,繁衍⽣息,建国。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汉书》对⽇本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可见,当时⽇本岛已经有居民,有国家了。

《汉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徐福东渡是在秦朝,秦朝的统治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两者相差100年,500名童男童⼥⼀百年就能⽣育发展为百余个国家,这现任不可能,所以,徐福和那500名童男童⼥显然不是⽇本⼈的祖先。

中国⼈关⼼⽇本⼈的起源,这是出于兴趣,⽽⽇本⼈关注⾃⾝起源,便是出于历史责任感了!是的,⽇本⼈对于⾃⼰的起源的探索从来没有放慢过脚步。

如何判定⼈的种群?很⼤程度上是以语⾔为确定族群。

世界上语⾔系属分类可分为10类,⽽⽇本语属于其中的阿尔泰语系韩⽇-琉球语族(有争议),⽽我国的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及哈萨克族有着较近的学院关系,故,⽇本⼈祖先可能为现在中国的新疆、辽宁、北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内、外蒙古)迁移过去的。

但是1979年,⽇本的⼈类学教授提出了个新的观点,⽇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云南省迁徙过去的。

但是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争议,都拿不出⾜够的证据证明⾃⼰的观点的正确性,⽇本⼈的起源究竟如何,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证据的出炉,⼀定会真相⼤⽩的。

古时候的⽇本国王是有多矮 ⼤家可能都知道,古时候的⽇本被称为倭国,因此明朝就把侵犯我国沿海地带的⽇本兵称为倭寇。

所以才有了戚继光沿海抗倭的光辉事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本会被我们称为倭国,难不成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吗? 哈哈,虽然是⼀个不怀好意的猜测,但真实的历史确实如此——真的是因为⽇本⼈矮,所以才被我们天朝称为“倭”⼈,⽽且还在后⾯加了⼀个“奴”字。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史研究・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张雅军内容提要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

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

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

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关键词 日本 种族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在日本上古史研究领域中,日本民族(即今天的大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学说林立、充满争议的研究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人类学、特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体质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人群种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回顾和分析①。

一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人骨化石发现很少。

迄今为止比较可信的早期人骨化石,仅有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港川人(M inat oga wa)。

大约1万年前左右,冰河期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来后,日本岛屿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文化传统,称为“绳文文化”(以陶器上装饰有绳纹而得名)。

绳文人的基本经济生活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

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随后转为弥生时代,这个转变时期以来自亚洲大陆的稻作农业、金属工具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为标志。

弥生时代历时约600年(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在大约公元300年前后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从日本全国来看,居住在九州北部和本州南 部的弥生人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具有较明显的 东北亚人得特征,而后者则具有较明显的土著 冲绳人的特征。 2012年11月,日本有研究称日 本人是弥生人和绳文人混血而成的。
(四)古坟•大和时代(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 的时代,因为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 名。古坟时代在日本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畿地区出现了“朝廷”,即大和朝廷。
(二)绳文时代(约为1万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 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 图案的陶பைடு நூலகம்,被称为绳文人。
(三)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弥生人是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 原始人,约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因代 表该时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发现于日本东 京都文京区弥生町,所以称为弥生人。
大和朝廷为了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大量接 受登陆日本列岛的外来人,从而使外来人口急 剧增加。根据考古资料判断,古坟时代踏上日 本列岛的人也具有东北亚人的特征,他们大都 居住在日本西部,从而使东西日本人的差异比 弥生时代更明显。 (五)现代日本人 今天,人们不难发现日本东西部在语言、风 俗习惯、食物偏好、考虑问题的方式等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东西部日 本人的身高、头和面部形态、指纹、掌纹、血 型、DNA分布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2、关于日本人得起源 现代日本人是土著的绳文人和进入弥生时 代以后的日本周边族群的人融合,逐渐形成 了。
日本人的形成
(一)石器时代(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 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的被认为是日本人直 系祖先的最早的遗骨,是距今约18000年的人 类遗骨。这种遗骨以“港川人”为代表。目前 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都属东南亚系人。

日本人基因变迁

日本人基因变迁
“跳海”南渡日本。弥生人的父系主要是 O2b(O2b1)及O3,还有来自东胡的C3*,母系则很
复杂,不仅有北方人群常见的D4、D5
B5、N9a、M7b、M7c、F等。现代日本男人,弥生人后代约占45~50%,食人族D2的后代约占
35~40%,其他死剩种约占 10~15(或20)%。
一、关于日本的D2食人族
远古岭南O系最早向长江流域迁徙时,发生过女人被小矮黑D系劫抢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手段
相当残忍,食人族留女不留男,抢女人时对族群的男人或吃掉、或杀掉,一个不留。早 期
相对于岭南O系来说,长江流域的D系小矮黑是相当可怕的狩猎族群。第一可怕是,最早期小
矮黑D系猎人要比岭南的O系人强大,因为他们从非洲迁入云南一带 要比O系迁入岭南早
,而女人N9b、G1b、D10、Y等更多遗留了下来。日本男人有C3*,但比例不算高,且都与中
国东北C3*人群有较近的距离,估 计是来自二千多年前的东胡,其混在弥生人当中进入日本
,而早期来自日本北方的C3*可能已被D2食人族吃光。
(五)3500~2800年前,中国东部稻作文化传播者进入日本,父系主要是东夷002611及江浙
C1又欺负北方岛屿的C3*,致使更多的母 系M7a及N9b、G1b、D10、Y等沦为食人族的女人。
D2食人族劫抢了长江中下游的O系人群的女人,并从中窃取到最早的制陶技术并带到日本。
(四)2~1.3 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期,父系C3*及母系N9b、G1b、D10、Y等从俄远
东-库页岛南迁日本北海道,后来他们碰到了日本南方的D2食人族,男 人C3*几乎全被吃掉
16.0kaB.P的白保竿根田原洞穴、18.3~16.6kaB.P的港川人、 15.2kaB.P的下地原洞穴等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史研究・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张雅军内容提要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

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

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

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关键词 日本 种族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在日本上古史研究领域中,日本民族(即今天的大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学说林立、充满争议的研究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人类学、特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体质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人群种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回顾和分析①。

一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人骨化石发现很少。

迄今为止比较可信的早期人骨化石,仅有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港川人(M inat oga wa)。

大约1万年前左右,冰河期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来后,日本岛屿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文化传统,称为“绳文文化”(以陶器上装饰有绳纹而得名)。

绳文人的基本经济生活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

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随后转为弥生时代,这个转变时期以来自亚洲大陆的稻作农业、金属工具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为标志。

弥生时代历时约600年(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在大约公元300年前后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①本文撰写过程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徐建新研究员、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徐良高研究员等进行过多次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文中关于农业研究的认识基本来自赵志军先生。

在此对诸位先生的指教谨致谢忱!日本人群的体质形态特征在绳文时代末和弥生时代初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弥生时代以及其后的古坟时代、历史时期乃至现代人群(不包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的形态特征基本相近,属于一个形态群体。

他们具有较平坦的眉嵴、浅平的鼻根、高狭面、圆而高的眼眶和相对的高身材等,与亚洲大陆的朝鲜、中国和其他蒙古人种人群类似。

这样的特征与日本新石器绳文时代人群有很明显的差异,绳文人具有发达的眉嵴、突起的鼻骨、低宽的面部,低宽的眼眶、粗壮矮小的身材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北海道阿伊努人、冲绳岛琉球人和现代大多数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和绳文人的形态特征比较相似。

正是由于日本人群在体质形态构成以及文化面貌上表现出的复杂性,导致出现了围绕日本人起源问题的大量研究和讨论,涉及体质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关于日本人群种族历史演变的理论概括起来有5种,即“代替说”、“二重体形说”、“杂交说”、“连续说”和“移民说”(即日本学术界的“渡来说”)。

“代替说”主张日本新石器时代绳文人被其他人群所替代后形成现在的日本人,这一假说在19世纪被提出。

“二重体形说”强调现代日本人群在体质形态上的异质性。

“杂交说”认为,绳文人与北部亚洲人群混杂后产生现在的阿伊努人,与南部亚洲人群混杂后形成现在的非阿伊努日本人。

“连续说”则认为,从绳文人到现代日本人的血统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任何的混血。

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铃木尚(H.Suzuki )。

但是以上这些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日本人群在体质特征上反映出的变化和差异,尤其是现代日本人群体质中包含的地理差异。

比如,北海道阿伊努人和冲绳岛的琉球人与大多数现代日本人并不一样,但是与绳文人相类似。

“移民说”的提出弥补了前几种学说的不足,该学说认为在弥生时代有相当大规模的移民来自亚洲的东北部地区,这一学说由日本学者金关丈夫(T .Kanaseki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金关丈夫认为,弥生时代人群具有的高身材和高面特征在早期绳文时代人群中没有发现,这些新的特征来自亚洲大陆,最可能是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

同时,他还指出这些移民还将新的文化,如水稻的种植技术和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带到了九州北部和本州岛的最西部地区。

这些移民与当地绳文系统的人群混合,他们的后裔在弥生时代末期或者古坟时代向东扩散,并逐渐到达日本的其他地方。

“移民说”提出后,得到头骨形态学研究、牙齿人类学研究以及血型、耳垢、指纹、血液成分遗传因子等多方面研究的支持。

这些研究都说明,从弥生时代到现代,日本人群存在形态上的连续性。

同样,他们与绳文人之间形态上的不连续性说明有来自日本岛以外的基因。

现代人基因研究和古代人母系线粒体DNA (m t D NA )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病毒学的分析也反映出日本有原住民和外来移民两种分支人群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使人们广泛接受了“移民说”的观点,即认为绳文时代以后的日本人群的体质形态上的巨大变化,是因为有来自大陆移民的强烈的基因和文化的影响。

1975年美国学者克里斯蒂・托纳(Christy G .Turner II )第一次对日本人、绳文人、阿伊努人、史前中国人群的牙齿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后,提出了关于日本岛屿人群的“二重起源—混血说”。

他认为在日本列岛居民中同时存在巽他型(Sundadonty )和中国型(Sinodonty )两种牙齿形态类型的人群,绳文人和阿伊努人属于巽他型,弥生人及现代日本人属于中国型。

他进一步指出,巽他型牙齿特征形成于距今大约3万至18000年的东南亚地区。

拥有巽他型牙齿类型的早期东南亚人群沿亚洲大陆架向北迁移,一直到日本的北海道,在日本形成绳文人和其后代阿伊努人。

在距今大约2000年的弥生时代,92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具有中国型牙齿特征的东北亚人类从亚洲大陆抵达日本,与当地绳文人发生部分融合形成了现代日本人。

两种不同时间到达日本的人群发生混血并留下了后代,阿伊努人有较多的岛外基因的混血,而现代日本人只有少量为本土基因的绳文系阿伊努人的混血。

简言之,现代日本人血统存在一个二重起源,大多数是大陆中国型人群的基因,少量来自巽他型的阿伊努人的基因。

之后,埴原和郎(Kazur o Hanihara)根据包括日本、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贯穿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人类学的研究资料总结出日本人起源的“二重结构模式”。

该模式认为,在日本主要存在两个人群分支演化,一是从绳文时代人到现代阿伊努人;二是从弥生人到现代日本人。

同时他指出,绳文人的祖先来自更新世晚期的东南亚古人类,弥生人的祖先则来自亚洲大陆东北部,包括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部和蒙古地区,他们到达日本后,与原住居民发生混血而形成现代日本人的主要成分①。

换句话说,日本人群至少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来自亚洲大陆的东南地区,这些人群通过微进化过程演变成为现在的阿伊努人和琉球人;另一种来自亚洲大陆的东北部。

两种成分的差异从弥生时代开始明显,并将这种差异一直保留到现代日本人群。

该模式的提出者还指出“二重结构模式”不仅适合于日本人群的体质特征分布,也适合于日本的一些文化上的关系。

此外,一些动物学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于人群的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例如,日本东北部地区的犬和老鼠是在绳文时代或更早的时期从亚洲南部被引进的,而在弥生时代或更晚时期,日本西部地区出现了来自亚洲北部的犬和老鼠。

过去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来自亚洲大陆的移民的数量非常少,以至于几乎可以忽略这些移民的影响。

但现在各种证据都显示出外来移民对日本原住民的巨大影响。

根据人口每年增长的速率和头骨形态长期变化而做的计算机模拟显示,从弥生时代开始到8世纪的1000多年间,来自亚洲大陆的移民的整个数量被估计为从40万到超过100万。

因此推断来到日本列岛的外来移民的数量是相当大的。

二日本旧石器时代人的来源如前文所述,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化石发现很少,仅有日本冲绳县发现的约18000年前的港川人。

通过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人的对比可知,港川人和中国南方的柳江人非常相似。

关于港川人的起源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通过把港川人和中国及东南亚岛屿的旧石器时代人化石对比后认为,港川人和中国南方的柳江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比他与中国北方山顶洞人接近,因此推测港川人更可能来源于中国南方而不是中国北方或东南亚地区。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港川人和柳江人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有着共同的祖先②。

另一种是根据牙齿形态的调查指出,港川人是在3万年至18000年前由具有巽他型牙齿类型的人发展而来,港川人和马来—爪哇人、泰国人以及波里尼西03世 界 历 史 2008年第5期①②埴原和郎:《日本人起源的二重结构模式》(K.Hanihara,“Dual Structure Model f or the Populati on H ist ory of the Japanese”),《日本评论》(Japan Revie w)1991年第2期。

吴新智:《日本石器时代居民的起源和亲缘性》(W u Xinzhi,“O rigins and Affinities of the St one Age I nhabitans of Japan”),《国际学术研讨会I V》(International Sym posium I V),东京1992年版。

亚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等都是巽他型人群,他们的直接祖先在东南亚岛屿①。

日本新石器时代绳文人的来源与现代日本人的形态特征不同,绳文人或绳文—阿伊努类群的形态在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和以后的人群中是相当少见和孤立的,他们依然保留着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人的古老特征。

绳文人的体质特征主要包括长而宽的头颅,发达的眉嵴,低宽的面部,深陷的鼻根,较突起的鼻骨,低宽的眼眶,钳子状的前齿咬合关系,明显的咬肌痕迹,相对严重的牙齿磨耗,短而较粗壮的肱骨,较长的前臂和手骨,长而扁平的胫骨,较大的脚骨。

关于绳文人种族来源大致有三种假设,即认为绳文人是由(1)亚洲北部、(2)东南亚或太平洋地区、(3)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人进化而来的。

其中,支持亚洲北部来源的研究不多,仅有对阿伊努人的某个位点基因频率进行了调查研究。

该项调查成果显示绳文人具有北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的特征,因阿伊努人与绳文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推测绳文人可能与北蒙古人种有关②。

另一方面,也有来自考古文化研究的推测,认为绳文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亚洲东北地区的“薄片石器”文化。

绳文人起源于东南亚且和太平洋人群存在密切关系的研究结论包括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