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有课件)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有课件)

1、注音:
倒涎.()援.例()岑.()寂圆晕.()月晕.()晕.车()
蕴藉.()付梓.()尺牍.()下乘.()倚.靠()剥.啄()
中石没镞
..()()清沁.肺腑()
2、解释词语: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点铁成金:
玩索:
3、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整体印象?
二、教材淘金子
1、解题:“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常意义上都是贬义的,那在本文中,这个成语应该怎样理解?(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请精读文章,找出作者所举的例子。

并给这些例子归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区别?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例子:
例子归类:
表格:
3、学完了本文,请总结本文作者的观点。

三、拓展扩路子
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按要求扩写下面句子。

要求: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及走进教室的情状。

他走进了教室。

2、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合上来分析,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中应该填“数”还是“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3、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并指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限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四、实践作“模子”
找出自己以前所写的文字,咬一咬,嚼一嚼,咬出新的东西,嚼出新的韵味。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 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富顺三中“三五”问题式教学模式《咬文嚼字》导学案(第一课时)高2015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兴华【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3、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容,把握文章思路。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2、在鉴赏与品味文中引用的佳句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知识】一、导入:“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词典中对“咬文嚼字”这一成语有三个解释: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由此可见这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那么朱光潜先生对这一成语赋予了怎样的新意?我们今天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二、作者简介:班级小组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桐城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一。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生子新词:(1)生字:倒涎憎恶茗烟深恶痛绝啰嗦锱铢必较斟酌没镞岑寂月晕烹小龙团清沁蕴藉太滥灞桥付梓尺牍(2)新词:炼字:用心琢磨,使文句精美简洁。

援例:引用成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容枯燥。

富顺三中“三五”问题式教学模式推敲:斟酌文句,反复琢磨。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2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诊断补偿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斟酌(zhēn)词藻(cāo)倒涎(xián)索然无味(suǒ)B.婵娟(chán)尺牍(dú)付梓(zǐ)咬文嚼字(jiáo)C.凝练(yínɡ)下乘(chénɡ)胸襟(jīn)锱铢必较(zī)D.岑寂(cén)蕴藉(jí)圆晕(yùn)清沁肺腑(xìn)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A 援引:引用不求甚解:很深刻咬文嚼字:比喻斟酌B 尺牍:书信一川烟草:一片平地付梓:刻字C 蕴藉:含蓄拘礼:限制游离:不确定的3.辨析词语:①斤斤计较——锱铢必报②顺畅——通畅③简洁——简练学习导航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一)阅读分析第一层(1、2段),并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阅读分析第二层(3.4段),并思考: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三)阅读分析第三层(5段), 并思考: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知识总结《咬文嚼字》一文,第一个值得借鉴的是这篇文章就具有“简要清通”的特点。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郭文斌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2.熟悉文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自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登堡博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预习展示】1给下面的对联添加动词。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先后添加两次都不如意,而最终以苏小妹的题试意境为高。

你想知道她加的是什么动词?不妨你也试试,并选出最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动词,结合意境简单分析这样添加的妙处。

①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③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妙处2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可适当运用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没镞()蕴藉()岑寂()烟榻()付梓()锱铢必较()咬文嚼字()下乘()倒涎()尺牍()②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正误并解释。

A 王勃才高八斗,才情出众。

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成为唐代文学乃至后世文学的扛鼎之作。

()才高八斗:B大学和中小学一样,最重要的不只是读书,还有做人。

品德败坏的学者即使他学富五车也不会得到尊重。

()C由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不仅体会不到展示成果的愉悦,就连最后表示祝贺的掌声也变得索然无味。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咬文嚼字导学案预习zī zhū zú cén dú chéng yùn jiè zǐ二1、(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6-7)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三、1、(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

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

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2、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

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完整版)咬文嚼字_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咬文嚼字_导学案(教师版)

《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人:焦庆平审核人: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年10月15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案】一、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三、整体感知1.什么叫“咬文嚼字”?明确:咬文嚼字: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由上看出,“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朱光潜先生又赋予它什么意思?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咬文嚼字( ) 锱铢( ) 斟酌( )镞矢( ) 胸襟( ) 剥啄( )岑寂( ) 王嫱( ) 付梓( )尺牍( ) 下乘( ) 憎恶( )3.解释下列词语。

锱铢必较:岑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付梓:尺度:下乘:4.理清文章思路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体会在文学创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具备“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学习过程】
预习学案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作品有、、、等。

文艺随笔:也叫,是的一种。

文艺评论是的文章。

2、给下列字注音
锱铢()()箭镞()岑()寂牍()下乘()蕴藉()()付梓()咀嚼( ) 拘( )礼付梓( ) 清沁( )肺腑斟( )酌憎( )恶深恶痛嫉 ( ) 尺牍( ) 流弊( ) 3、解释词义: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锱铢必较:
3、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线索
第一课时
【文本探究】
一、导入课文
福楼拜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下面给
大家三个词:“发展”“在”“中国”,请大家把它们合理组合,看看它的意思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导引自学
1、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划分全文结构层次。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阅读最后一小节。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际在提倡一种什么精神?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四、归纳小结
【小结】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无不诠释者美言妙语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要创造出足以“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好好地“咬文嚼字”。

五、【拓展延伸】
(一)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1、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2、红杏枝头春意闹\浓。

—一宋祁《玉楼春》
3、春风又绿\过\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王安石《泊船瓜洲》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一卢梅坡《早梅》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