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卜算子 咏梅.doc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比照阅读,体会____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____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板书)“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初读全词,感悟大意过渡:____在这首词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整首词。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学生字词: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
4、默读,想一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三、细读全词,理解内容过渡:这首词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
1、讲读上阕。
⑴指名朗读。
⑵逐句研读。
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讨论:“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是谁把“春天”迎来了呢?要求懂得: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
但是,在____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
“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俏丽的梅花,多媒体展示:“梅花”。
⑶小结。
想一想,____赞美了梅花的什么精神?(不畏严寒。
)⑷齐读。
2、讲读下阕。
⑴默读。
考虑:____在下阕又赞美梅花的什么精神?⑵指名诵读。
⑶逐句研读。
①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精品《卜算子·咏梅》的教案精品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读懂诗词的意思。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词深刻的时代寓意,体会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决心。
3、学习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锻炼自己的意志,勇于克服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诗词意思是教学重点。
2、学习革命前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格,锻炼自己意志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梅花的资料,搜集咏梅的诗词。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课件出示梅花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欣赏梅花凌寒盛开、傲雪绽放的身姿。
2、谁来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感受,使其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品格。
)3、大家说得真好。
梅花不仅美丽,它还象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花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你知道哪些歌咏梅花的诗词?(学生吟诵相关诗词)4、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咏梅的名篇——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板书课题,出示诗词。
)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俏:俏丽开放。
③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百花盛开的景象④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二、理解诗词1、自己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学生自由阅读)2、谁来把诗词诵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诵读,随机纠正读音、指导节奏。
)3、这首诗词中,你都读懂了什么?(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春的风雨刚刚把春天送走,转眼之间,冬末漫天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回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教案标题】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2. 感知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情感和感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课件:包含相关图片和文字的PPT;3. 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橡皮擦;4. 评价工具:学生乐谱、鉴赏评价表。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景:播放相关的梅花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感觉与情感;2. 提问学生:你对梅花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展示】1. 展示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陆游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讲解】1.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 解读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分析陆游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感悟】1. 让学生读诗,自由发挥,引导他们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1. 总结课堂所学的陆游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卜算子咏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2. 提供参考范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短文。
【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进行集体欣赏和班级评比;2. 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对梅花的情感,如绘画、音乐等。
【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提问和回答问题;2. 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梅花,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创作。
【教学资源】1. 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相关图片和背景知识的PPT;3. 学生作品的评价表和学生乐谱;4. 书籍资料或互联网资源供学生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算子·咏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一单元导读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讲。
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同学间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建议本组教学14课时,课文8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读读背背、阅读1课时、习作3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机动1课时。
卜算子咏梅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注释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二、教材说明这首词题为《咏梅》,作于1961年12月,曾先后在中传阅,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此词的创作,是对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的“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是个酷爱梅花的人,在他的诗稿文集中,梅花诗、词不下百首。
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创造出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
气魄宏大,文词俏丽,并且处处蕴含着强烈的对比,是这首词表达上的主要的特点。
抓住词中的对比(如,“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的对比,“不争春”与“报春”的对比,“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等),和在朗读中想象体会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首词,一是用梅花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二是让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卜算子、烂漫。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中的生字词和意境。
2. 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卜算子咏梅》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3.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简要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4. 理解与感悟:(1)让学生分享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5. 拓展与创作:(1)让学生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要求学生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强,但在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创作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相关推荐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2、学习衬托的手法3、背诵这两首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难点教学目的1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教学过程:一导语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三、自读疏通词语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任凭:一任零落:凋谢四、诵读、点播、赏析1、请学生试读,略评2、点播分析(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咏梅诗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收集相关的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3)准备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歌的大意。
(2)搜集有关梅花的图片或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
(2)简介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对比分析其他咏梅诗歌,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4. 品读诗歌(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可以是对诗中意象的描绘,也可以是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3. 搜集其他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
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分页标题#e#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
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