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课文;3. 通过品读关键词,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研讨,结合搜集的资料来理解词的意境,体会梅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含义,以及这首词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韵律和情感;2. 品读法: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的深层含义;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咏物诗,明确特点。
让学生举例并回顾之前学过的咏物诗,引导学生总结出咏物诗托物言志,通过物品抒发自己的追求和志向的特点。
2. 背景介绍:为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的表达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
3. 品读文本: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并通过关键词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质。
4.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的深层含义,如“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等关键词句的含义。
5.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收集和阅读其他咏梅的诗文,来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卜算子咏梅陆游 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教案标题】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2. 感知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情感和感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课件:包含相关图片和文字的PPT;3. 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橡皮擦;4. 评价工具:学生乐谱、鉴赏评价表。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景:播放相关的梅花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感觉与情感;2. 提问学生:你对梅花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展示】1. 展示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陆游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讲解】1.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 解读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分析陆游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感悟】1. 让学生读诗,自由发挥,引导他们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1. 总结课堂所学的陆游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卜算子咏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2. 提供参考范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短文。
【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进行集体欣赏和班级评比;2. 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对梅花的情感,如绘画、音乐等。
【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提问和回答问题;2. 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梅花,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创作。
【教学资源】1. 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相关图片和背景知识的PPT;3. 学生作品的评价表和学生乐谱;4. 书籍资料或互联网资源供学生参考。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完整版)《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_模板

《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_模板《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作者:沈建芬教材分析: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
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2、分别读读上下阙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出示:寒风刺骨冰天雪地雪冰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大地冰封寒风凛冽寒气逼人(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
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诗;(2)了解诗人陆游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卜算子·咏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翻译;(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诗人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2)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感悟文章。
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收集其他诗人咏梅的诗作,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2)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咏梅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 艺术实践(1)邀请书法爱好者,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书写咏梅诗词;(2)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梅花为主题,感受诗中意境。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第1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谈议(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3、品读赏析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修辞手法的理解。
3. 诗人思想感情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梅花吗?梅花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发表对诗文的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梅花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看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
1、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2、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
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
的野梅。
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
默地凋落。
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第二课时
一、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
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
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
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
了,它是胜利者。
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二、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 读。
三、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
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
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
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4、你有什么话想说?(梅花的命运真凄惨。
)
5、令人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
读。
6、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7、为了突出“香如故”。
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
读。
四、由梅及人
1、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那在写什么?(写人、写陆游,从寂寞、愁、争、任、妒看出。
)
2、陆游写梅花,其实就是写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那高洁品格的梅花是陆游的化身。
当我们喜欢或要赞美某一事物的时候,要用笔写下了,这就叫咏。
五、结合梅小
同学们“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垛中心小学”与“梅花”有着密切的缘分。
我们梅小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梅花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一朵朵的梅花,你能给大家“咏”一下梅小的同学和老师吗?
总结:梅花品格高洁,正如同我们梅小的每个人一样,不管环境怎么样,都是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