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危害探讨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危害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水文地质问题更是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其不仅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能够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对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危害以及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做好相应的治理措施时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和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地质勘察;危害;地质问题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work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especially the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is becoming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t not only to the whole building i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but also to the whole project quality also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hazard exists i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can not be neglec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the existinghazards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problems;中图分类号:tu195文献标识码:a从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文地质问题,其对工程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勘察二者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分析1.水文地质的勘察方向在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需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勘察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岩土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
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勘察主要了解岩土工程区域的基底构造、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以及第四系厚度的控制等。
掌握地质环境后,才能更好的运用岩土资源,建造质量良好的岩土工程。
1.2地下水资料岩土工程最重要的勘察方向为地下水情况,了解工程地域的2~5年的最低地下水位、最高地下水位以及水位变化幅度,地下水位的变化于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利害关系,所以是工程勘探的主要内容点。
勘察地下水补给排流情况、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排联系。
与此同时,各岩土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埋藏环境、流动方向、地下水类型、水位的变化趋势,均需要勘探人员严格谨慎地检查。
经过工程现场试验检测地层渗透系数参数,掌握地下水渗流与赋存情况,仔细考究地下水的水质是否对建筑材料具有侵蚀性和腐蚀性[1]。
1.3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涵盖工程区域的气象水文特点以及地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气象水文特点为岩石工程所属地是如何的气候,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气候等,空气的相对湿度值以及常年的热量值。
地貌地形则指岩石工程领域四周的水系活动,是否为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高原特点等,地形的开阔程度以及地貌的具体情形,是否出现堆积或者侵蚀[2]。
2.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指的是岩土和地下水之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性质。
主要的赋存样式为根据地下水于岩土中的存在形式可划分:毛细管水、结合水以及重力水,同时结合水又区分为弱结合水与强结合水。
根据岩土的水理性质以及试验方法具有五种形式:(1)透水性。
透水性为水于重力作用下,岩土最大限度地容水通过自身的性能。
较为松懈的岩土颗粒越细、并且分布越不均匀,则其透水性较差。
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思考

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思考摘要: 工程勘察工作在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水文地质评价是工程勘察工作中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和岩土设计施工起着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文章分别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影响,同时就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3 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水文地质地质勘察影响引言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
为此,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
地下水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又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与基础工程紧密接触,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任何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一般均需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勘探、试验,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调查区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提供在制定利用或排除地下水措施时的水文地质依据。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对勘探揭露出来的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的研究,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报告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 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

4 、含、隔水 层情况 会 带 来 地 下 水 位 的变 化 , 一 旦 地 下 水 位 变 化 含、隔水层包 括地下水 的类型 、水位 、 突破 临界值 ,就会给工程带来地质危害 ,据 含 、隔水层 的埋藏条件 : 数据 收集证 明,引起危害 的地下水位变化主 【 关键词 】 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 流 向和变化的幅度 , 措 施 主要 的含水层的分布,埋藏,厚度等情况 。 要有三种情况: 通过进行一些列导数的预测,来判断地 下水 1 ) 潜水位上升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 害。 造 在工程勘察 、 设 计 和 施 工 过 程 中 冰 文 地 是否会腐蚀建筑材料等等 。 成 潜 水 位 上 升 的 因 素包 括 : 附 近 修 建 水 库 , 质 问题 始 终 是 一 个 极 为重 要 但 也 是 一 个 易 于 二 、 明确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水 文 地 质 问 题 的 附近河流 、湖泊、水库的水位升高,灌溉工 被忽视 的问题 。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将更加显 评 价 内容 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浇地渗漏工程施工、工 得重 要。但 是, 由于对水文地质 的重视不够、 对工程 有影 响的水文地质 因素有 :地下 业废水和各种地下给排水管道 的渗漏等。潜 研 究甚 少, 还存 在一些 值得注 愈和探 讨的 问 水的类 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 ,含水层和 水位 的上升对建筑物的安全是极其不利的:
二、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水 文 地 质 条 件会 给 工程 带 来 危 害 , 究其
境, 影 响 建 筑 物 的稳 定性 和 耐 久性 。 本 文 主 要 地表水 、地下水之 间的补排关系 ,其中地下 原 因,主要是地下水动谁 压力作用和 地下水 针 对 工 程 地 质勘 察 中 水 文地 质 问题 ,提 出应 水位 的变化 是工程勘察 的重 点。 位升 降变化两方面因素。 自然或人为原因都 采 取什 么措 施 来 防 治 地 下 水 对 岩 土 工程 的 危 害。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为了保证勘察的质量,常常需要对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勘察,从而更好的掌握地下水对建筑物及岩土的影响,进而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文章主要对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沿途的水理性质以及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勘查;注意事项1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从原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由于没有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作出评价,造成了很多因为地下水的原因而引起的基础下沉和建筑开裂的事故,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地评价,主要的评价内容为:1.1 应该对地下水对岩土结构以及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着重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岩土体质量的危害进行提前预测并进行防治。
1.2 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还应该与建筑的地基设计相结合,为地基设计和选择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水文地质勘察中除了要对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进行勘察外,还需要对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分析。
1.4 从工程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找出不同地下水条件下,需要重点评价的内容。
比方说对于那些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而言,重点评价水对砼及其内部钢筋的腐蚀性;以岩土体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施工项目,应该重点对地下水活动造成的岩土体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进行评价;对那些地基基础压缩层中存在松散、粉细砂、粉土等情况时,应该重点对腐蚀、流砂以及管涌现象的发生几率进行评价;如果建筑物的地基下存在明显的承压含水层,那么在基坑开挖后应该对承压水冲毁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如果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坑基施工,那么需要进行相应的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对降水造成的土体沉降、边坡不稳等现象对建筑的影响进行评价。
2 岩土体的水理性质所谓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就是指,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性质。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水文地质危害是指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或因地下水系统的改变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危险。
在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危害往往会对环境、工程结构和施工进度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水文地质危害的分析对工程地质勘察来说非常关键。
通过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的调查和监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动规律、水位变化及其对工程的潜在影响。
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可以预测地下水的可能暴露状况,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针对水文地质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是对地下水系统进行有效的压力调节。
通过合理的排泄或引入地下水,可以缓解地下水系统的累积压力,降低地下水位。
二是采取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结构产生渗透和涌水的风险。
通过建设排水工程,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对周围土壤和工程结构的侵蚀。
三是对地下水流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
通过调整输水量、水位、渗透系数等,达到减少或消除地下水流动对工程的危害。
另外,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预测可能的水文地质危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危害形式。
通过科学合理地预测和识别潜在危害,可以在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的影响。
此外,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系统的长期监测和观测。
通过建立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网络,及时对地下水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早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流动的异常情况。
这样可以在水文地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流动规律的调查和监测,可以预测地下水系统可能带来的危害。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措施,减少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系统的长期监测和观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对策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保护环境。
详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详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一、地下水的危害性水文地质中危害性最大的是地下水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
地下水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两个: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
不管什么原因,地下水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通常造成影响。
地下水位会因为降雨、气温等因素上升,也会因为灌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上升。
如果水位过高会引起岩土结构密实性和稳定性的破坏,使河岸等岩土产生滑坡、崩塌的现象。
还有一些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的地下水会腐蚀建筑钢筋混凝土;地下水位降低通常是因为大量抽取地下水、上游筑坝截水导致下游地下水的补给不充足。
这种人为因素常常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过度导致地面龟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
甚至影响水资源的水质、水量,导致水资源枯竭;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会引起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使岩土的膨胀幅度加大,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还会引起土层中的胶结物疏散,当空隙和含水量都增大的时候就保证不了土层应有的粘性。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因为自然原因对工程造成的危害较小,但是因为人为工程活动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对工程的危害较大。
当在移动的动力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状况。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影响水文地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下水位、分布、隔水层厚度等。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勘察质量,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消除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在勘察的过程中,查找和岩土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正确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带来的诸多影响,同时还要提供可信度较高的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
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与否,拥有的湿润程度与热量等。
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二)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24
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工程技术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①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②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③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当基础下部存在承
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岩土水理性质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
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
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
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
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①地下水的赋存形
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
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
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②岩土
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软化性,是
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
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
水浸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
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
层。
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
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透水性,
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
性能。
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
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
其透水性就愈强。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
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
取。
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
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
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
构等关系极大,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
般崩解时间5h ~24h,崩解量1.79~34,以蒙
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
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
解为主。
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
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以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
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
给水度
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胀缩性,是指岩土
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
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
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
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
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标定岩
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
缩率、收缩系数等。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
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
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
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①水
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
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
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
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由
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沼泽
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结语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文汉平(韶关市曲江区建筑设计室广东韶关512100)
摘要:文章作者分别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危害。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察中图分类号:TU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8(c)-0080-01
80C E C E EC H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