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2)

合集下载

污水管网设计计算

污水管网设计计算
种流量。 (1)本段流量 q1—— 是从本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
污水量; (2)转输流量 q2—— 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
来的污水量; (3)集中流量q3—— 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产生大量
污水的公共建筑流来的污水量。
17
第18页/共66页
对于某一设计管段,本段流量是沿管段长度变 化的,即从管段起点的零逐渐增加到终点的全部流 量。为便于计算,通常假定本段流量从管段起点集 中进入设计管段。而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流来的转 输流量 q2和集中流量 q3对这一管段是不变的。
化系数与平均流量之间的关系:
5
第6页/共66页
2.3
Kz
2.7
Qd
0.11
1.3
Qd 5 5 Qd 1000 Qd 1000
式中 Qd —— 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L/s)。
2.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较小,接近1。时变化系数见下表:
6
第7页/共66页
7
工业种类 冶金 化工 纺织 食品 皮革 造纸 时变化系
总变化系 数Kz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第5页/共66页
注: 1.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 数
用内差法求得。 2.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
际数据采用。
(2)公式计算
该式是我国在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
合分析总结出的计算公式。它反映了我国总变
8.1.2 污水量的变化
通常用变化系数来反映城镇污水量的变化程度。 变化系数有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Kd:在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
日污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

第八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八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章污⽔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第⼋章污⽔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污⽔管道的设计计算过程(⼆)教学内容1、污⽔设计流量2、污⽔管道的设计参数3、污⽔管道的⽔⼒计算(三)重点污⽔管道的⽔⼒计算第⼀节污⽔设计流量的计算污⽔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是污⽔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最⼤流量。

通常以最⼤⽇最⼤时流量作为污⽔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其单位为L/s 。

它包括⽣活污⽔设计流量和⼯业废⽔设计流量两⼤部分。

就⽣活污⽔⽽⾔⼜可分为居民⽣活污⽔、公共设施排⽔和⼯业企业内⽣活污⽔和淋浴污⽔三部分。

⼀、⽣活污⽔设计流量 1.居民⽣活污⽔设计流量居民⽣活污⽔主要来⾃居住区,它通常按下式计算:1Q =360024zK N n (8-1)式中: Q 1—— 居民⽣活污⽔设计流量,L /s ;n ——居民⽣活污⽔量定额,L /(cap ·d); N ——设计⼈⼝数,cap ;K Z ——⽣活污⽔量总变化系数。

(1)居民⽣活污⽔量定额居民⽣活污⽔量定额,是指在污⽔管道系统设计时所采⽤的每⼈每天所排出的平均污⽔量。

在确定居民⽣活污⽔量定额时,应调查收集当地居住区实际排⽔量的资料,然后根据该地区给⽔设计所采⽤的⽤⽔量定额,确定居民⽣活污⽔量定额。

在没有实测的居住区排⽔量资料时,可按相似地区的排⽔量资料确定。

若这些资料都不易取得,则根据《室外排⽔设计规范》(GBJl4-87)的规定,按居民⽣活⽤⽔定额确定污⽔定额。

对给⽔排⽔系统完善的地区可按⽤⽔定额的90%计,⼀般地区可按⽤⽔定额的80%计。

(2)设计⼈⼝数设计⼈⼝数是指污⽔排⽔系统设计期限终期的规划⼈⼝数,是计算污⽔设计流量的基本数据。

它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在数值上等于⼈⼝密度与居住区⾯积的乘积。

即:F N ?=ρ (8-2) 式中:N ——设计⼈⼝数,cap ;ρ——⼈⼝密度,cap/hm 2;F ——居住区⾯积,hm 2; cap ——“⼈”的计量单位。

污水管网计算步骤

污水管网计算步骤

排水管网计算步骤一、排水体制的选择依据该城市排水设计要求,选择其排水体制为分流制。

二、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一)、在CAD 图上布置污水管道(二)、对街坊进行编号,并计算其面积各编号面积见Excel 中 “各街坊面积汇总”(三)、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已知该城区位于广东省内,按自来水普及率100%算,给水排水设施完备,设计人口密度为520cap/hm 2, 污水量按给水量90%算,综合用水量定额为250(L/cap.d ),于是综合生活污水量定额为250*90%=225(L/cap.d ),则生活污水比流量为:)2./(354.1864001225*520hm s L q s == 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作为集中流量,共包括工业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和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一般车间生活污水定额以25/(cap.班)计,淋浴污水量定额以40/(cap.班)计,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3.0计;高温车间生活污水量定额以35L/(cap.班)计,淋浴污水量定额以60L/(cap.班)计,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2.5计】,其相应的设计流量分别为:针织印染厂:制药厂:服装厂:如图所示,设计管段1~2为主干管的起始管道,设计管段2~3除传输1~2的流量)/(21.189.0*354.1.1s L F q q n ===外,还有面积61的流量q 3、集中流量和传输流量q 2流入,该管段接纳街坊61的污水,其街坊面积为0.91hm2,所以)/(23.191.0*354.1.3s L F q q s ===该管段的传输流量是从旁侧管段13~14~15~16~17~18~19~20~2流来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其值为:)/(43.107.7*354.1)89.017.192.083.016.179.075.060.059.0(354.1.2s L F q q s==++++++++==管段2~3的合计平均流量为)/(87.1243.1023.121.1231s L q q q =++=++查表7-1得3.2=K z ,则该管段的综合生活用水量为:)(s L /47.123.2*37.4Q 1== 总设计流量等于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与集中流量之和,即: )(s Q /L 52.3625.2247.12=+= 依此类推可求出其余各管道设计流量。

某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毕业设计)secret

某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毕业设计)secret

第1章 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1.1、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1.1.1 确定城市污水的比流量:由资料可知,丁市人口为41.3万(1987年末的统计数字),属于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平均日)取150l/cap.d 。

而污水定额一般取生活污水定额的80-90%,因此,污水定额为150l/cap.d*80%=120 l/cap.d 。

则可计算出居住区的比流量为 q 0=864*120/86400=1.20(l/s ) 1.1.2 各集中流量的确定: ○1市柴油机厂 450*103*3.0=15.624(l/s ) ○2新酒厂取用9.69(l/s ) ○3市九中取用15.68 (l/s ) ○4火车站设计流量取用6.0(l/s ) 总变化系数K Z =11.07.2Q (Q 为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

当Q<5l/s 时,K Z =2.3;当Q 〉1000l/s 时,K Z =1.3;其余见下表: 对于城市居住区面积及街坊的划分可见蓝图所示,而对城市污水管段的计算由计算机计算,其结果可见后附城市污水管网设计计算表。

1.2、城市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所用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及流量公式可写成: q=167A 1(1+clgP)/(t1+mt2+b)n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 1——地面集水时间(min)m——折减系数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A1﹑b ﹑c﹑n——地方系数。

首先,确定暴雨强度公式:由资料可计算径流系数ψψ=5%*0.9+15%*0.9+5%*0.4+17%*0.3+13%*0.15 =0.68暴雨强度公式:参考长沙的暴雨强度公式:q=3920(1+0.68lgp)/(t+17)0.86重现期 p=1年,地面集水时间取t1=10 min,t=t1+mt2,折减系数取m=2.0,所以可以确定该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为:q0=ψ*q=0.68*3920*(1+0.7lg1.0)/(27+2∑t2)0.86=2665.6/(27+2∑t2)0.86对于城市雨水汇水面积及其划分可见蓝图所示,而对城市雨水管段的计算由计算机计算,其结果可见后附的城市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表。

污水管网设计及计算

污水管网设计及计算

9.4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集中流量
本段流量
节点流量的合并计算
9.4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由上图也可看出;污水管网和给水管网节点设计流量方法是 不同的。
在污水管网设计中,管段起端节点流量为本节点收集的集中 水量和本段流量之和。
那么,本段流量如何计算呢?
和给水管网相似,计算比流量,按照面积或管段长度分配本 段流量。
q2 1.765 47.74 =84.25L/s;
9.3 污水流量计算
高温与重度污染车间生活污水量与淋浴用水量计算
q3
2000 30% 35 2.5 3600 8
+
2000 30% 85% 60 3600
=10.32L/s;
一般车间生活污水量与淋浴用水量计算
q4
2000 70% 25 3 3600 8
淋浴污水量计算方法同上,每班考虑在1h之内使用, 且不考虑1h之内流量变化。
9.3 污水流量计算
1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主要因素为生活设施条件、 设计人口和污水流量变化。设计人口指设计年限终期 所服务的人口数量。同一城市也存在多个排水服务区 域,有时污水量标准不同,分别计算。
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考虑水的重复利用率。
要牢记一点:本段流量是完全加到管段起端节点,而非一分 为二。
9.4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9.4.3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前面讲到,污水管网的设计按照最高时设计;但最
高时未必同时出现。 前面也得知,变化系数主要针对生活污水而言较复
杂,每一管段流量不同,其变化系数也是不同的; 故对于管段设计流量而言,污水管网节点不会满足 流量连续性条件;但分配的平均时流量满足质量守 恒。这也是污水管网与给水管网相比的最大不同之 处。

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计算书

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计算书

第1章城市污水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1.1、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1.1.1确定城市污水的比流量:由资料可知,丁市人口为41.3万(1987年末的统计数字),属于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平均日)取150l/cap.d。

而污水定额一般取生活污水定额的80-90%,因此,污水定额为150l/cap.d*80%=120 l/cap.d。

则可计算出居住区的比流量为 q0=864*120/86400=1.20(l/s)1.1.2各集中流量的确定:○1市柴油机厂450*103*3.0=15.624(l/s)○2新酒厂取用9.69(l/s)○3市九中取用15.68 (l/s)○4火车站设计流量取用6.0(l/s)总变化系数KZ =11.07.2Q(Q为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当Q<5l/s时,KZ =2.3;当Q〉1000l/s时,KZ=1.3;其余见下表:对于城市居住区面积及街坊的划分可见蓝图所示,而对城市污水管段的计算由计算机计算,其结果可见后附城市污水管网设计计算表。

1.2、城市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所用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及流量公式可写成: q=167A1(1+clgP)/(t1+mt2+b)n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1——地面集水时间(min)m——折减系数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A1﹑b ﹑c﹑n——地方系数。

首先,确定暴雨强度公式:由资料可计算径流系数ψψ=5%*0.9+15%*0.9+5%*0.4+17%*0.3+13%*0.15 =0.68暴雨强度公式:参考长沙的暴雨强度公式:q=3920(1+0.68lgp)/(t+17)0.86重现期 p=1年,地面集水时间取t1=10 min,t=t1+mt2,折减系数取m=2.0,所以可以确定该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为:q0=ψ*q=0.68*3920*(1+0.7lg1.0)/(27+2∑t2)0.86=2665.6/(27+2∑t2)0.86对于城市雨水汇水面积及其划分可见蓝图所示,而对城市雨水管段的计算由计算机计算,其结果可见后附的城市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表。

污水设计计算书

污水设计计算书

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一、设计污水量定额(1).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居民生活污水采用定额法计算,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对给排水系统完善的地区可按90%计,一般地区可按80%计。

综合生活污水定额(还包括公共建筑排放的污水) 注意:采用平均日污水量定额。

(2)工业企业工业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和淋浴废水定额,与给水定额相近,可参考。

二、污水量的变化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宜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与给水系统用水量一样,污水的排放量也随时间发生变化。

同样有逐日变化和逐时变化的规律。

为了确定污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必须确定污水量的变化系数。

污水量日变化系数K d: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污水量时变化系数K h: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 z: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即有:Kz Kd Kh(1)居民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根据专家常年分析,城市的污水总变化系数Kz的数值主要与排水系统中接纳的污水总量的大小有关。

当管道所服务的用户增多或用户的用水量标准增大,污水流量也随即增大。

总变化系数可按下式计算2.3 Q d ≦5Kz = 0.112.7d Q 5 ≦Q d ≦0001.3 Q d ≧1000(2) 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工业废水量变化规律与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有密切联系,往往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求得。

(3)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量变化工业企业生活污水量一般按每个工作班污水量定额计算,相应的变化系数按班内污水量变化给出,且与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变化系数基本相同,即一般车间采用3.0,高温车间采用2.5。

三、污水设计流量计算(1)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影响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有生活设施条件、设计人口和污水流量变化。

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 1用下式计算:1111(/)243600i i z q N Q K L s =⨯∑式中 1iq ——各排水区域平均居民生活污水量标准 [L/(cap ·d)] 1iN ——各排水区域在设计使用年限终期所服务的人口数(cap) 1z K ——生活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2)公共建筑污水设计流量公共建筑的污水量可与居民生活污水合并计算,此时应选用综合生活污水量定额,也可单独计算。

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

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

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一排水量计算1.1居民生活污水定额Q1=K Z1∑q i N i/24×3600(L/S)式中q i——各排水区域平均日居民生活污水量标准[L/(cap.d)];N i——各排水区域在设计使用年限终期所服务的人口数(cap);K Z1——生活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其中,平均日污水流量Q d=∑q i N i/24×3600=250×85%×3.2×104/24×3600=78.70(L/S)居民生活污水采用定额法计算,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对给排水系统完善的地区可按90%计,一般地区可按80%计。

注:采用平均日污水量定额。

1.2污水量的变化: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宜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K Z=2.3Q d≦5K Z=2.7/Q d0.115<Q d<1000K Z=1.3Q d≧1000式中Q d——平均日污水流量(L/S)二污水管网定线2.1排水体制的选择目前镇区内污水靠小型沟渠排放至赛江,对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镇区内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管网,并且平时缺乏管理,沟渠易发生淤塞,使雨、污水不能及时排放。

因此,尽快建设镇区的排水设施,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总体规划,片区内的所有污水均须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并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污水处理厂位于镇区南面,详见平面图。

管材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塑料管。

2.2管线定线与布置:排水管网一般布置成树状网,根据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以及污水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以地形为主要考虑因素。

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主要原则: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尽可能在管线最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区街坊平面图
(一)在街坊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二)街坊编号并计算其面积
街坊面积
街坊编号
1 2 1.70 13 1.21 24 2.20 3 2.08 14 2.28 25 2.04 4 1.98 15 1.45 26 2.40 5 2.20 16 1.70 27 6 2.20 17 2.00 7 1.43 18 1.80 8 2.21 19 1.66 9 1.96 20 1.23 10 2.04 21 1.53 11 2.40 22 1.71
管段1~2,集中流量25 管道2~3, 集中流量25, 本段流量=0.486×2.2=1.07,
1.21 1.7
1.43 转输流量=0.486 ×(1.21+1.7+1.43+ 2.21+1.21+2.28)=4.88,
2.21 2.28
合计流量=1.07+4.88=5.95,Kz=2.2,
1.21
例 3 已知L=190m,qV=66L/s,I=0.008(上端地 面高程44.50m,下端地面高程43.40m),上游沟段D= 400mm,和h/D=0.61,其下端沟底高程为43.40m,覆 土厚度0.7m。如下图所示: 求:管径与沟底高程。
解:本例的特点是地面坡度充分,偏大。上游沟 段下端覆土厚度已为最小容许值。估计设计沟段坡度 将小于地面坡度,且口径可小于上游沟段。 (1)令D=400mm,I=0.008,h/D=0.65时,计 算得qV=133L/s>66L/s。 (2)令D=350mm,I=0.008,h/D=0.65时,计 算得得qV=91L/s>66L/s。 (3)令D=300mm, I=0.008,h/D=0.55时,计 算得qV=47L/s<66L/s。
解:(1)已知q、D、h/D,求I和v:
1 v R I nm
h
1 2
1 q AR I nm
q0 I
2 3
1 2
V0 V/V0
V
I=0.00325 <地面坡度I v=0.77m/s>最小流速0.6m/s
满足要求
( 2) ①上游和下游管段同管径,采用水面平上游沟段水面高程 =44.65+0.53×0.3=44.809m 设计管段上端沟底高程=44.809-0.55×0.3=44.644m 设计管段下端沟底高程=44.644-0.00325×100= 44.319m ②设计管段上端覆土厚度=地面高程-沟底高程-管径 =46.6-44.644-0.3=1.656m 设计管段下端覆土厚度=46.6-100×0.0036-44.319-0.3= 1.621m
解: 1、确定管径和坡度 由于上游沟段的覆土厚度较大,设计沟段坡度应尽量小于 地面坡度以减少埋深。 (1) 查附图1,采用最大管径350 已知三个参数:流量40L/s,管径350mm,充满度0.65 比例变换法计算得:流速0.61m/s,坡度0.0015 i =0.0015<0.0024。 v=0.61>0.6m/s。 比较合适。 实际上,附图1 也是据最大充满度绘制的,从图中可以直 接查出坡度
(2)令D=400mm, v=0.60m/s,qV=56L/s时, 计算得: i=0.0012,但h/D=0.70>0.65,不符合规定;
令D=400mm, h/D=0.65 ,qV=56L/s,计算得: i=0.00145,v=0.65m/s,符合要求。 沟管坡度接近地面坡度I=0.0014。 采用沟顶平接: 设计沟段的上端沟底高程:43.67+0.350-0.400=43.620(m) 设计沟段的下端沟底高程: 43.620-130×0.00145=43.43(m)
44.398m高于44.385m,不符合要求,应采用水面平接。
沟底高程修正:采用水面平接。 上流沟段的下端水面高程: 44.22+0.3 ×0.55 =44.385(m) 设计沟段的上端沟底高程: 44.385-0.35 ×0.65 =44.158(m) 设计沟段的下端沟底高程: 44.158-240 ×0.0015 =43.798(m)
(4)求设计管段上、下端的水面标高、管底标高及其 埋设深度
1点管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埋深,为86.2-2=84.2m (表第14 项); 2点管内底标高:1点-降落量,为84.2-0.33=83.87m (表第 15项); 2点埋深深度:地面标高-管底标高,为86.1-83.87=2.23m (表第17项) 水面标高=管底标高+水深,1点为84.2+0.153=84.353m(表 12项),2点83.87+0.153=84.023m(表13项)。 根据衔接方法,确定下游管段管内底标高。 1~2与2~3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2~3中2点管底标高为 83.87+0.3-0.35=83.82m。。。2~3和3~4管径相同,采用水 面平接。。。
6、水力计算注意问题
• 控制点选择 • 管道坡度与地面坡度 • 设计流速与设计管径 • 注意水头损失 • 旁侧支管连接
练习题
P233 1、2
i =0.0015<0.0024,比较合适
I=0.0058>0.0024
h/D=0.9>0.55
管径小些是否可行? 令D=300mm. 当D=300mm,qV=40L/s,令h/D=0.55时, i=0.0058>I=0.0024, 不符合本题应尽量减少埋深的原则; 当D=300mm,qV=40L/s,令v=0.6m/s时, h/D=0.90>0.55,也不符合要求。
第七章 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2)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举例
例 1 已知设计沟段长度L为240m;地面坡度I为 0.0024;流量qV为40L/s,上游沟段管径D=300mm, 充满度h/D为0.55,沟底高程为44.22m,地面高程为 46.06m,覆土厚度为1.54m。 求:设计沟段的口径和沟底高程。
污水管道的设计举例
原始资料: 给定某市的街坊平面图,如下页图。居住区街坊 人口密度为350人/公顷,污水量标准为 120L/(人.d),火车站和公共浴室的设计污水量分别 为3L/s和4L/s,工厂甲和工厂乙的工业废水设计流 量分别为25L/s与6L/s。生活污水及经过局部处理的 工业废水全部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工厂甲废 水排出口的管底埋深为2.0m。
2、确定衔接方式和高程
采用沟顶平接? 设计沟段上端沟底高程:44.220+0.300-0.350=44.170(m) 设计沟段的下端沟底高程:44.170-240 ×0.0015=43.810(m)
44.220+0.300
44.220+0.300-0.350
检验: 上游沟段下端水面高程: 44.220+0.300×0.55=44.385(m) 设计沟段上端水面高程: 44.170+0.65×0.350=44.398(m)
管径大些是否可行?
当D=400mm,qV=40L/s,令v=0.6m/s时, h/D=0.53,i=0.00145。(D=350,i=0.0015) 与D=350mm相比较,沟管设计坡度基本相同,沟 管容积未充分利用,沟管埋深反而增加0.05m。 另外,沟管口径一般不跳级增加。 所以D=350mm,i=0.0015的设计为好。
检验: 上游沟段下端水面高程:43.877(m) 设计沟段上端水面高程:43.620+0.65×0.400=43.880(m) 43.880高于43.877,虽不符合要求,但可接受。
(3)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案? 1、D=350mm,I=0.003 2、D=400mm,I=0.00145 第一方案,造价低,但后面的沟管都将落下0.172m。 假如下游的地区有充分的坡度,可以采用第一答案。 假如在平坦的地区,宜采用第二答案。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5.95 ×2.2=13.09, 管段2~3设计流量=13.09+25=38.09。
2.2
(四)水力计算
1、管段长度、设计流量、设计管段起迄点检查井地面 标高分别列入2,3,10,11项。 2、地面坡度作为确定管段坡度的参考。1~2地面坡度 =(86.2-86.1)/110=0.0009. 3.起始管段1~2,流量Q 25L/s,管径取最小管径D 300mm,设计坡度取最小设计坡度I 0.0003,查表,流 速v 0.7m/s(大于最小流速0.6m/s),充满度h/D= 0.51(小于最大设计充满度0.55),列入表中。 4、其他管段。可根据Q先确定D ,然后在确定的D水力 计算图上查出相应的h/D和I值。存在一个试算过程。
(4)可以选用D=350mm, i=0.008。规范规定,在 地面坡度变陡处,沟道管径可以较上游小1或2级。下面 计算沟底高程。
D=350mm,qV=66L/s,I=0.008 时,计算得:h/D 0.53, v=1.28m/s,合格。
采用沟底平接: 设计沟段上端沟底高程=上游沟段下端沟底高程=43.40(m) 设计沟段下端沟底高程: 43.40-190 0.008=41.88(m) (5)如果采用地面坡度作为设计坡度,设计流速超过 最大流速,这时沟道设计坡度必须减少,并且设计沟段 上端窨井应采用跌水井。
如何采用比例变换法根据三个参数求出其他两个?(p59例 3.1) 2 1 2 1
1 3 2 v R I nm
1 q AR 3 I 2 nm
如根据qV=40L/s时, D=350mm, v=0.6m/s 求解, 比例变化法求出h/D=0.66>0.65,不合格。
(2)水力计算图
h/D=0.66>0.65,不合格
(1)令D=350m, v=0.60m/s ,qV=56L/s时 计算得: i=0.0015,但h/D=0.95>0.65不合格。
令D=350m ,h/D=0.65 ,qV=56L/s时,计算得: v=0.85m/s,i=0.0030>I=0.0014,不很理想。 采用水面平接? 设计沟段的下端沟底高程: 43.67+0.350×0.59=43.877(m) 设计沟段的上端沟底高程: 43.877-0.65×0.350=43.650(m) 设计沟段下端沟底高程: 43.650-130× 0.0030=43.26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