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设计公式
pe值算法=公式定理

在照明配电箱中pe是怎么算出来的1、照明回路:民规规定,一个照明回路的灯具数量最多25个,现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白炽灯已经限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荧光灯,常用荧光灯的单灯功率大了为37W。
那Pe=37x25=925W。
而Pe=ui=925=220i,那么电流i=4.2A,满足规范要求。
显然,一个照明回路的负荷不到1KW。
在我们日常的设计中,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一个照明回路不论灯多少,按1KW计。
2、插座回路:民规规定,一个普通插座回路插座个数不得超过10个,一个普通插座的容量按大众家用电器来衡量为300W,那么一个普通插座回路的最大功率为3KW。
电气设计中,一个普通插座回路就是3KW。
3、专用插座:民规规定,住宅插座回路额定电流不超过25A,用P=UI=220x25=5.5KW。
但是肯定要留冗余,所以在电气设计中,专用插座(指空调插座、电磁炉插座、热水器插座、卫生间插座)是要各自接在单独回路上的。
每个回路电气数量少了,还是按一个回路3KW计算负荷,如果有具体电气功率,以实际功率为准。
4、总负荷:计算总负荷按需要系数法计算,照明回路数X1KW+插座回路数X3KW,就是总功率P,注意三相平衡。
照明配电箱需要系数取1,功率因数选0.9.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出配电箱的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选取适合的断路器、开关和导线。
纯手工码字,望采纳!追问前辈您好,我问了别人,说配电箱的Pe根据户型和面积确定,是这样么,这样的话,那么断路器和导线是根据经验选取的么,还是另外计算回路上的负荷,我拿到的图纸如果按照每个插座回路3Kw照明1Kw计算会比图纸上配电箱标的大一些,备用回路需要计算么回答备用回路需要估算的,必免以后加接电气设备时换电气元件。
在电气设计中,如果只是针对住宅的话,目前都是按经验来的。
每户的户箱都是按6KW来计算负荷容量的。
如果按面积估算负荷容量的话,建议住宅的话按38VA/m2,商业的话按127VA/m2.这是最常用的,经过实践真理检验过的数据。
供配电常用公式(验算)

供配电案例常用的公式1.负荷计算:设备功率、需要功率和平均功率补前的功率因数:cosφ1={1/[1+(βQ/αP)]2}1/2,补后的功率因数:cosφ={1/[1+[(Qc-Q)/Pc]2]}1/2。
Qc=Pc(tgφ1-tgφ2),设备功率:Pe=2P rεr1/2.Pe= P rεr1/2.Pe= S rεr1/2cosφ. 负荷持续率。
二项式法:Pjs=cPn+bPs,Pn表示n个最大功率设备功率和,Ps表示全部运转设备的功率和(除去备用设备)。
线负荷转为三相负荷:Pd=1.73P UV+1.27P WV=1.73P UV。
相负荷中最大和第二大的功率。
相负荷计算P U=p*P UV+q*P WU。
Q U=p*Q UV+q*Q WU。
单相功率转为三相功率是最大相负荷的三倍。
需要系数法: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和最大系数。
计算负荷:设备组:Pc=KxPe,Qc=Petgφ,Sc=[P2+Q2]1/2,Ic=Sc/(1.732Ur)变电所:Pc=K∑p∑(KxPe),Qc=K∑q ∑(KxPetgφ)。
同时系数K∑p、K∑q(两个不计入,一个择大者即备用设备和消防设备不计入,季节性计入最大者)利用系数:设备组平均负荷:P av=K l*Pe,Qav=Pav*tgφ。
计算负荷:Pc=K m∑P av;Qc=K m ∑Q av。
节能传动钢铁设计手册找,以配电手册为主,如它没有及时翻到钢铁手册对应部分。
2.电源质量:n次谐波电压含有率:HRU n=1.732U N*h*I h/10S k。
谐波电流的计算:I1=I n*n,I h=I1/h=I n*n/h。
详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282。
全部用户允许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短路容量不同时:I n=S k1/S k2*I(n)p, 不同用户注入公共接点的允许值I n=I h(Sj/St)1/α。
两个用户(变压器)注入同一公共接点的谐波电流:I n=(I n12+I n22+KI n1I n2)1/2。
Connector设计参考规范-ALL

項次
項目
備註
Coplanarity (平整度)設計建議規範
1
(1) SMT TYPE的Connectors ,其所有零件腳(Terminal` Board-Lock )的
相對高低位置視為平整度,一般要求為0.10 mmMax.
(2) Coplanarity (平整度)表示方式有右圖所列幾種方式;
備註
Connector公母搭配建議規範
1
Housing與Shell搭配建議:
膠芯寬度= A膠芯高度= B
鐵殼寬度= A +0.10 mm鐵殼高度= B +0.10 mm
鐵殼內R = R1膠芯R角R2 = R1+0.10 mm
2
公母鐵殼Mating face搭配建議規範
母鐵殼寬度為C公鐵殼寬度為C+0.07~0.10 mm
Connector設計參考規範
制`修/訂日期
2002/03/25
文件版本
A
制訂者
侯斌元
項次
文件內容
頁碼
備註
1
SMT設計建議規範
2
2
SMT TYPE Connector端子腳與PC Board PAD接觸範圍建議規範
3
3
Coplanarity (平整度)設計建議規範
4
4
Insert Molding建議規範
4
打線式(Crimp TYPE)端子鉚合芯線吊磅標準建議規範
AWG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LBS
80
70
连接器设计规范

连接器设计规范一、SMT表面焊接技术设计规范⑴、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与胶芯基准面相对位置度须≦0.15 mm。
⑵、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差位置度须与胶芯基准面等高度(= 0)。
⑶、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佳设计值应低于胶芯基准面0.05 mm。
⑷、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佳设计角度为90°。
⑸、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次佳设计角度为向下倾斜约0°~2°(90°~92°)与PC Board 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以上之接触。
⑹、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差设计角度为向上倾斜角度<90°, 此设计角度会造成焊锡性不良。
⑺、SMT TYPE的连接位置度方向表示,以胶芯基面为零,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⑻、SMT端子在模、治具加工段须注意端子毛边方向,毛边不可在端子与PCB接触面。
二、SMT TYPE 连接器端子脚设计规范⑴、PAD的大小主要是受端子脚的Pitch与长`宽而影响。
⑵、Pitch愈大,相对的端子宽度与PAD宽度亦可加大。
b= a + 0.10 mm min. a = 端子脚宽度 c = 端子脚长度d= c + 0.40 mm min. b = PAD宽度 d = PAD 长度下列为建议之SMT TYPE 连接器端子脚与PC Board PAD接触范围单位 : mmPitch 0.50 mm 0.80 mm 1.0 mm 1.27 mm 2.0 mm 2.54 mma 0.20 0.25 0.40 0.40 0.60 0.60b 0.30 0.50 0.60 0.80 1.0 1.20c c c c c c cd c + 0.40 c + 0.40 c + 0.40 c + 0.40c +0.40c + 0.40e 0.20 0.30 0.40 0.47 1.0 1.34a=端子脚宽度;长度;e=PAD与PAD间之距离三、平整度设计建议规范(1)、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的相对高低位置视为平整度,一般要求为0.10mmMax.(2)、平整度表示方式有下图所列几种方式;对SMT产品标准标示:①、端子间平整度②、端子与胶芯基准面位置度。
PLC的数值运算

x1
y4
y3
y2
y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2
0
0
1
0
0
0
1
0
3
0
0
1
1
0
0
1
1
4
0
1
0
0
0
1
0
0
5
0
1
0
1
0
1
0
1
6
0
1
1
0
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0
7
0
1
1
1
0
1
1
1
8
1
0
0
0
1
0
0
0
9
1
0
0
1
1
0
0
1
3
任务实施
1.I/O分配
输入
X拨码器X1端子
0.00
X拨码器X2端子
0.01
X拨码器X3端子
0.02
24VDC COM
5
任务实施
3.设计梯形图程序
(a) (c) 4.调试
(b)
6
7
OUT CH100 0
1 2 3
SB0 4 SB1 5
24VDC Y1
COM 0 CH1
4
PLC
5
6
COM CH101 0
Y2 1
1
Y3 2
连接器计算公式

语法: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
课程时间表查询号模式
星期二 数学 数学 音乐 作文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INDEX 星期 第几节
VLOOKUP ROW 第几节
5 3
8 第3节
数组
行数
端子溫升計算公式(保守公式)
列数
区域数
守公式)
热传导系数δ& Kt W/mm .K.s
0.062802
0.062802
温度T (℃)
1.7823895
29.000
列数
类型
代碼
1
2 3 4 5
導電率 (%IACS)
热传导系数 (Cal/cm.s.℃)
28
0.29
27
0.29
13
0.16
12
0.15
40
0.41
6
40
7
50
8
50
9
45
10
44
11
85
12
60
13
85
14
90
15
17.5
16
185~210
45 好 很好
49 好 很好
11000
48~55 30
140~170
25 好 很好
好
好
好
12000
60~72 20
175~210
36 好 很好
好
语法: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num,area_num)
课程时间表查询号模式
星期三 数学 数学 语文 语文 计算机课 计算机课
8.83
连接器正向力及接触阻抗计算

D:位 移 量 (mm) E:彈 性 系 數 (Gpa) W:彈 臂 寬 度 (mm) T:彈 臂 厚 度 (mm) L:力臂長度 (mm) σ:最 大 應 力 (Mpa) F:理論正向力 (N)
F=
W*E*D*T 3 4*L
3
σ = F*
6*L W*T
(3) 溫升計算公式
I: 流過導體之電流 L:端子導電長度 (mm)
L
端子截面積
A:端子截面積 σ:導 T:溫
(mm)
電 率 (%)
δ:熱 傳 導 系 數 度
△T=
I
2
* L2
2 * σ* δ* A 2
Confidential R&D
Date:2004.06.24
(4) 折彎展開簡易計算公式
Confidential R&D
Date:2004.06.24来自×L AC
Ie
+ R
k
總阻抗=素材阻抗+接觸阻抗
Confidential R&D
Date:2004.06.24
Ie取值
接觸型態 球對平面 圓柱對平面 圓柱對圓柱 圓柱對圓槽 圓柱對圓柱正交
Ie
1.499F
1.274F
1.274F
1.274F
1.503F
Confidential R&D
Date:2004.06.24
2
Confidential R&D
Date:2004.06.24
(2)端子阻抗值計算公式
端子截面積
L
L:端子導電長度 (mm) A:端子截面積 σ:導 (mm*mm)
端子规格如何计算公式

端子规格如何计算公式在电子设备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端子规格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端子规格的计算涉及到电子设备的连接和传输,因此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端子规格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端子规格的定义。
端子规格是指电子设备中用于连接和传输信号的接口规格,通常包括端子的尺寸、材质、电流和电压等参数。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端子规格的选择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端子规格的计算公式。
1. 电流计算公式。
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是其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在计算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I = (K A √t) / L。
其中,I为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单位为安培(A);K为材料系数,通常取值为0.8~0.9;A为端子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t为端子的导电材料的温度系数,通常取值为0.8~1.0;L为端子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2. 电压计算公式。
端子的电压承载能力是其另一个重要参数。
在计算端子的电压承载能力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U = R I。
其中,U为端子的电压承载能力,单位为伏特(V);R为端子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I为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单位为安培(A)。
3. 温度计算公式。
端子的工作温度是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在计算端子的工作温度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T = (P R) / A。
其中,T为端子的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P为端子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R为端子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A为端子的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三、端子规格的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制造和维护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端子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设备的功率、电流和电压等参数来计算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和电压承载能力,以确保端子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其次,还需要考虑端子的材质、防水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因素,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