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系积极分子第二课堂学分活动表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经济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全体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一)第二课堂的范围包括以下六方面: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2、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的社会工作。
6、技能培训及其它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二)第二课堂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 国际、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2. 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3. 各学院(系)、班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具体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为:1. 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2. 学校立项的本科生科研课题研究;3. 校级及以上各类文体竞赛和艺术活动;4. 学校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文化节(周);5. 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6. 论文、征文和其他作品;7. 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8、学院根据本单位人才培养需要认为学生必须参加的其他形式活动。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第二课堂相关表格

附件1: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和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应用与实践能力,规范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范围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应用能力、创业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发展、沟通协作意识等方面的项目。
根据活动形式划分如下:1、读书活动类:由学院组织的主题读书活动;2、学科竞赛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与创业竞赛;3、科研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科研立项、在指定级别的科研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专题讲座类:由学院各分院(部、中心)组织的专题讲座;5、专业能力拓展类:由学院各分院、部组织的各类专业能力拓展项目;6、创业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创业培训与实践活动项目;7、社会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社会实践活动项目;8、社会工作类:由学院与分院(部、中心)安排的校内管理岗位工作;9、其他活动类:经学生工作部、教务管理部、团委审核认定的第二课堂其它活动或项目。
二、第二课堂学分计算办法1、基本学分要求(1)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第二课堂学分设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学生必须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2)第二课堂必修学分2学分,选修学分最低5学分。
(3)第二课堂学分计算的基本单位为0.1学分。
(4)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活动量与成果计算学分。
(5)为兼顾特长与均衡发展,根据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特点,对部分类型活动的选修学分设置累计最高计算学分。
江西财经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江西财经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适应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和((江西财经大学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建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第三条第二课堂学分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品格塑造类,第二类:人文陶冶类,第三类:创业演练类,第四类:科研实训类,第五类:社会体验类,第六类:爱心助学类。
第四条为了便于学生修学和积累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登记采用学分绩点制,满个学分绩点便可申请一个学分。
第二课堂学分绩点在一学期内相同内容项目取项目最高分,不交叉计分。
第五条凡我校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上述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向学校申请毕业。
第二课堂学分六大类中每类都有必选项目,若没有参加必选项目,则不予毕业。
第六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单位:各学院素质拓展部门认定学生第二课堂学分选修及完成情况并登记录入,报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审核。
第七条修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程序。
、各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办公室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申报表》对学生的素质拓展认证的同时,确认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绩点并进行登记;、各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每学期统计一次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绩点情况,并报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办公室审核,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每学期统计一次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绩点情况,审核并计算学生修学第二课堂学分。
、经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审核通过后,学生实践学分绩点情况再下发至各学院素质拓展中心录入学分。
第二章分则第一部分品格塑造类第八条品格塑造类分每日升挂国旗、爱校月活动、合唱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雷锋一月一评、精品主题班会、诚信教育活动、寝室文化节、职业规划节、感恩教育活动、红色资源教育活动、网络面对面活动、体育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项。
关于第二课堂学分具体安排的通知(

关于“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模块第二课堂活动学分修习、测试、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学院: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决定自本学期起在2010、2011级本科学生中开展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三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演讲沟通项目的实施1.形式:以学生自我组织为主,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报名人数不足30人的可合并进行),通过召集班级主题演讲会或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
2.测评与学分认定:测评工作由辅导员牵头负责,评委由各学院团总支与相关班级辅导员在本院学生骨干中遴选5-7人,其中本班学生评委不超过三分之一。
演讲者原则上应脱稿演讲,每位演讲时间3至5分钟。
演讲结束后由测试评委现场亮分,测试合格者填写《南京财经大学本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以班级为单位报所在班级辅导员审核,学院团总支认定(优秀比例不得超过当期测试总人数的20%),记载1个第二课堂活动学分,不合格者可以补测(每学期一次)。
本学年在校级以上(含校级,由校团委认定)演讲、辩论比赛中获奖者可申请免测,并直接认定为优秀等级;在院级演讲、辩论比赛中获奖者可申请免测,并直接认定为合格等级。
3.时间安排:4月10日前,各学院确定演讲主题,报校团委审定;4月13日前,各学院宣传发动,发布演讲主题;4月27日前,各学院组织学生报名,安排测试日程,完成测试准备工作,并报校团委备案;5月20日之前完成演讲与沟通项目的测试工作。
二、综合写作项目的实施1.形式:分年级以现场考试方式进行。
2.测试与学分认定:测试内容为应用文写作、申论、新闻写作。
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测试结束后交新闻学院统一组织评阅。
评阅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
测试合格者获得1个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其中优秀比例不得超过当期测试总人数的20%,不合格者可以补测(每学期一次)。
西南财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全体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第二课堂的范围包括以下六方面: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2、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的社会工作。
6、技能培训及其它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根据第二课堂认定范围的6方面, 合理选择地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完成至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学时数30%。
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第1-6学期每学期须完成综合0.5学分,前三学年共完成3学分,另外1学分用于完定的最低学分数,如未完成,则不能参与当年各类评优评奖;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多完成学分不限,即每学期学分设下限不设上限。
三、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组织管理1.第二课堂按内容分类进行学时学分量化,按照每30学时计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共120学时。
第二课堂学分

附件1: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和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应用与实践能力,规范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范围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应用能力、创业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发展、沟通协作意识等方面的项目。
根据活动形式划分如下:1、读书活动类:由学院组织的主题读书活动;2、学科竞赛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与创业竞赛;3、科研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科研立项、在指定级别的科研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专题讲座类:由学院各分院(部、中心)组织的专题讲座;5、专业能力拓展类:由学院各分院、部组织的各类专业能力拓展项目;6、创业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各类创业培训与实践活动项目;7、社会实践类:由主管部门组织的院级及以上社会实践活动项目;8、社会工作类:由学院与分院(部、中心)安排的校内管理岗位工作;9、其他活动类:经学生工作部、教务管理部、团委审核认定的第二课堂其它活动或项目。
二、第二课堂学分计算办法1、基本学分要求(1)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第二课堂学分设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学生必须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2)第二课堂必修学分2学分,选修学分最低5学分。
(3)第二课堂学分计算的基本单位为0.1学分。
(4)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活动量与成果计算学分。
(5)为兼顾特长与均衡发展,根据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特点,对部分类型活动的选修学分设置累计最高计算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参考

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学分参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均按照出勤实际填写)
1、专业例会每次建议按3学时记
2、班会每次建议按1学时记
3、党章学习小组活动每次按2学时记
(二)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1、第十三届本科生创新科研,不论是否立项,凡递交作品的每人可按照2学时记
2、第十三届学生党建科研,不论是否立项,凡递交作品的每人可按照2学时记
(三)学术讲座报告(每次按1学时)
1、崇州大数据宣讲会
2、女生安全知识讲座
3、教授茶座
4、博雅沙龙
5、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6、文化素质讲座
7、微软创新杯宣讲会
8、其他报告和讲座
(四)文化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
1、学院运动会方阵,参与者每人次记2学时
2、学校运动会方阵,参与者每人次记2学时
3、院运动会、校运动会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参与者每人次记2学时,获奖按表执行
4、晨读晨跑、夜读夜跑每学期出勤10次以上的可记1学时,20次以上可记2学时
5、迎新晚会节目表演者每人次记2学时
(五)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及其他
1、园艺专员每人次记10学时
2、班级班干请按照上学期述职考核情况,按一二三等分别累记10、8、6学时
3、其他各级组织机构须出具证明写明建议学时上报审核
4、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的记2学时
5、班级其他专项工作专员按照个人实际工作情况自行申报后审核,最高不超过5学时
6、参与视频制作按贡献度自行申报,最高不超过10学时
7、提交暑期“观察”作业并在《午茶时光》刊发的可记1学时
(六)读书活动
1、开学提交校长指定阅读书目读后感记2学时
2、假期完成指定《新京报》阅读书目并完成作业在《午茶时光》上刊发记2学时。
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48
48
4
考试
食品学院
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综合专业
实验-基础部分*
2.0
48
48
6-8
考查
食品学院
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综合专业
实验-提高部分*(6)
2.0
48
48
6
考查
食品学院
小计
64.0
1090
732
358
应修读64.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20.0学分
说
明
1.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6-18周,考试1周,其余为机动(用于安排课程考查、补齐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学年和课程设计等)。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在学期中进行,其周学时未纳入小计。
4.公共基础课中,思政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将通过网络平台、分层分级、体育俱乐部、基于MOOCs的混合学习等模式进行教学。
表3-2: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总学时分配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3.0
48
32
16
4+2
考试
信息学院
食品分析与检测
4.5
72
48
24
4+3
考试
食品学院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4.5
72
44
28
4+3
考试
食品学院
食品营养与毒理学
4.0
64
48
16
4+4
考试
食品学院
食品检验检测综合专业实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