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完整版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一、演绎推理1.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形式统一原则3.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2)看题目,做简化;(3)据技巧,得答案。
4.演绎推理的分类:(1)论证类——加强论证型——减弱论证型(2)结论类——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一)形式推理结论类1.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2.有真有假型: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除法)(2)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A:其矛盾关系为否AA且B:其矛盾关系为否(A且B)即否A或否BA或B:其矛盾关系为否(A或B)即否A且否BA能够推出B :其矛盾关系为A且否B所有:其矛盾关系为有的不必然:其矛盾关系为可能不——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
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3)包容关系:——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只有一真,则 A 必为假——即“一真前假” 只有一假,则 B 必为真——即“一假后真”所有:则包容关系是能够推出某人、有的A且B:则包容关系是能过推出A (B)、A或者B(4)反对关系:——对于两个“有的” 的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对于两个“所有” 的反对关系,“必有一假”;(5)当题目中有多真多假时,可以利用矛盾或包容或反对关系将其转化为一个真或假再解。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个重要的考点,掌握相应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1、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所有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能导电(结论)”。
在解题时,要确保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完整且正确。
比如,要注意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避免“四概念”错误等。
2、假言推理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如果 A 那么 B,A 成立,所以 B 成立”以及“如果 A 那么 B,B 不成立,所以 A 不成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只有 A 才 B,B成立,所以 A 成立”以及“只有 A 才 B,A 不成立,所以 B 不成立”。
熟练掌握这些推理规则,能够迅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3、选言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中,“或者 A 或者 B,A 不成立,所以 B 成立”;不相容选言推理中,“要么A 要么 B,A 成立,所以B 不成立”。
对于选言命题,要明确其是相容还是不相容,从而运用正确的推理规则。
在应对演绎推理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仔细分析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将复杂的语句简化为清晰的逻辑形式。
其次,善于运用排除法,逐一排除不符合推理规则的选项。
最后,对于一些复杂的推理,可以通过画逻辑图或者列公式的方式辅助思考。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但在实际行测题目中,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很少能运用到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对象的情况,未经深入分析就得出一般性结论,其可靠性较低。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一、演绎推理1. 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 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形式统一原则3. 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2)看题目,做简化;(3)据技巧,得答案。
4. 演绎推理的分类:(1)论证类——加强论证型——减弱论证型(2)结论类——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一)形式推理结论类1. 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2. 有真有假型:(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除法)(2)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A:其矛盾关系为否AA且B:其矛盾关系为否(A且B)即否A或否BA或B:其矛盾关系为否(A或B)即否A且否BA能够推出B:其矛盾关系为 A且否B所有:其矛盾关系为有的不必然:其矛盾关系为可能不——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
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3)包容关系:——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即“一真前假”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即“一假后真”——所有:则包容关系是能够推出某人、有的A且B:则包容关系是能过推出A(B)、A或者B(4)反对关系:——对于两个“有的”的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对于两个“所有”的反对关系,“必有一假”;(5)当题目中有多真多假时,可以利用矛盾或包容或反对关系将其转化为一个真或假再解。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0735c40c22590102029d0a.png)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演绎推理做题技巧

演绎推理的解题方法第一、抓住题干的主旨。
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第二、注意提问方式。
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
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第三、不“钻牛角尖”。
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第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
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下面是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题,仅供大家参考:对当代学生来说,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学校的课程设计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那么,即使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也不能使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
以下关于当代学生的断定都符合上述断定的原意,除了A、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才能使当代学生取得成就。
B、当代学生在21世纪脱颖而出,那一定是对他们注重了完美的人格的教育。
C、设想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而他的人格却不完善。
D、非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否则21世纪的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E、即使不能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学校的课程设计只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当代的学生就能在21世纪脱颖而出。
解析:否则.....难以...双重否定,D可看成:不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21世纪的学生脱颖而出。
明显和题意相反.如果小张考试及格并且大田考试不及格,则小娜考试一定不及格。
演绎推理的解题方法

演绎推理的解题方法其一、抓住题干的主旨。
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其二、注意提问方式。
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
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其三、不“钻牛角尖”。
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其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
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下面是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题,仅供大家参考:对当代学生来说,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学校的课程设计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那么,即使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也不能使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
以下关于当代学生的断定都符合上述断定的原意,除了A、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才能使当代学生取得成就。
B、当代学生在21世纪脱颖而出,那一定是对他们注重了完美的人格的教育。
C、设想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而他的人格却不完善。
D、非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否则21世纪的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E、即使不能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学校的课程设计只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当代的学生就能在21世纪脱颖而出。
解析:否则.....难以...双重否定,D可看成:不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21世纪的学生脱颖而出。
明显和题意相反.如果小张考试及格并且大田考试不及格,则小娜考试一定不及格。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其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更是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这两种推理的技巧,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有直言命题、假言命题、选言命题等。
1、直言命题直言命题包括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
在解题时,要注意“所有”和“有的”的范围,以及“是”与“不是”的关系。
例如,“所有的 A 都是B”,其矛盾命题是“有的 A 不是B”。
通过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判断真假。
2、假言命题假言命题通常由“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关联词引导。
对于“如果 A 那么B”的形式,A 被称为前件,B 被称为后件。
其推理规则是“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当下雨这个条件成立时,地面必然湿;当地面不湿时,就可以确定没有下雨。
3、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或者 A 或者B”,只要 A 或 B 中有一个成立,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 A 要么B”,A 和 B 只能有一个成立。
在做演绎推理题时,要善于进行翻译和推理。
将题干中的语句转化为逻辑表达式,然后按照推理规则进行分析。
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有些选项看似正确,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不符。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样本的代表性在归纳推理中,所选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如果样本过于特殊或片面,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准确。
例如,在调查某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时,如果只选取高收入人群作为样本,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能代表整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2、注意常见的逻辑错误归纳推理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演绎推理1.推理及其分类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
我是之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关于速读的帖子,之后才了解速读的。
帖子地址按住键盘Ctrl 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就可以链接了。
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购买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
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
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性较低。
一般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的可*性,要列举前提的数量尽可能多,考察个别对象数量越多,结论也就越具有可*性。
例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3)类比推理,是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类比推理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假设,启发人们思考问题,找出规律或事物本质等。
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一种或然性的判断,它的可*性及可*程度一般决定于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性质之间的联系程度。
一般说,类比现象的相同性质越多,则结论的可*程度越大。
并且,以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而不是一些表面现象为根据进行类比,其结论的可*性越大。
例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这种通过表面到实质的假设,最终得以证明正是类比推理的特点。
2三段论(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①有三个判断;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
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
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
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
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
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
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却变成周延的了,所以,这个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4)省略式三段论指的是或者省略了一个前提、或者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①省略大前提。
例如:教师是有功绩的,因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贡献。
如作补充:凡在教书育人中做出了贡献的人都是有功绩的(大前提);教师是做出了贡献的人(小前提);所以,教师是有功绩的(结论)。
②省略小前提。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我也应该这样。
如作补充: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大前提);我是一个中国人(小前提);所以,我也应该热爱祖国(结论)。
③省略结论。
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
如作补充:凡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大前提);孙中山就是这位革命先驱(小前提);所以,孙中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结论)。
3假言推理所谓假言推理指的是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的一般特征是:以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根据假言判断的不同形式,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它又可以分为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正在跑步;可见,你现在正在出汗。
肯定式的一般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
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
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没出汗;可见,你现在没有跑步。
否定式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例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
这种肯定的一般规则是: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张老师没做好教学工作;所以,张老师没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这个结论不妥当。
因为没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没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没能取胜。
否定式的一般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是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例如: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能取胜。
这个结论不妥当,因比赛能取胜还有其他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它一般有四种形式,即肯定式中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式中的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①肯定前件式指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已加热到100℃;所以,水沸了。
②肯定后件式指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沸腾了;所以,已加热到100℃了。
③否定前件式指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还没有加热到100℃;所以,水没有沸腾。
④否定后件式指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没有沸腾;所以,还没有加热到100℃。
4选言推理所谓选言推理指的是以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