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论全
科学研究方法论概述

科学研究方法论概述
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指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用于指导他们的研究过程以及成果的得出。
以下是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概述:
1. 提出问题:科学家们需要通过研究问题来引导研究过程。
问题应该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并且应该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2. 设计研究方案:在确定了问题后,科学家们需要设计研究方案来解决问题。
研究方案应该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且应该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样本选择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通过采集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数据采集应该准确、全面、可靠,并且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4. 发表研究成果:在研究完成后,科学家们需要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研究成果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并且应该得到同行的赞誉。
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论介绍

科学研究方法论介绍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原则。
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够帮助科学家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介绍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化,它包括科学研究的目标、原则、步骤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原则,它包括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能够指导科学家进行全面、有序的研究工作。
2.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方法论要求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可重复的,即其他科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重复得到相似的结果。
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研究成果得以验证和发展的基础。
3. 客观性:科学研究方法论强调科学家应该客观地进行研究,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科学家应该尽量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和观测手段,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目标、原则、步骤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科学研究的目标: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能够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
2. 科学研究的原则:科学研究的原则是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
科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可重复性、一致性、可验证性等。
这些原则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科学研究的步骤包括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科学家应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研究,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4. 科学研究的技术:科学研究的技术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研究科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旨在揭示科学研究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1.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其中,客观性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特征,它要求科学研究符合客观真理的要求,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无歧义的证明和检验来验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系统性则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组织性特征,它要求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有条不紊的,从设定研究问题到完成研究任务,都符合科学研究的系统性要求。
创造性则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性特征,它要求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能够寻求新的研究方向和勾画新的研究框架。
历史性则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性特征,它要求科学研究具有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体现科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追求。
2.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两大类。
其中,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依靠逻辑思考和推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绎的方法,揭示事物内在关系和规律性,包括逻辑分析、概括归纳、比较研究等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则是依靠实验、调查、观察等实证手段,通过实证研究来发现科学现象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本质,包括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科学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效果。
3.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法的运用、实证和检验的过程、研究结果的描述和分析等环节。
其中,研究问题的确定是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明确、具体的描述和提出相应的假设;研究对象的选择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范围,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则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需要归纳和整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加工;研究方法的运用则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特征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实证方法和技术;实证和检验的过程则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要进行演进和检验,确保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可靠性;研究结果的描述和分析则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环节,需要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阐释,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考试必备:科研方法论导论

四、科学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含义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恩格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正确的理论反映。
2、科学思维方式的类型 抽象、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反驳、 想象、直觉 3、科学思维方法的类型 理性思维方法:概念、判断、推理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创造性思维方法:直觉、顿悟和灵感 联想和想象 系统性思维方法:整体性、最优化、全了解事 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 践活动。
4、科学研究的特点
创新性 继承性
5、科学研究的类型
从研究过程看: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从研究性质看:探索性研究和发展型研究 从研究方法看: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6、科学研究的步骤
确立科研选题 设计研究方案
高才的标准:
明察秋毫、思维活跃、善于实践、方法精当; 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阐 释问题
博学的标准: 博大精深、融会贯通、运用灵活;终生 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德识才学的关系:
“德”是指挥部,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 “识”是参谋部,指引正确的主攻方向; “才”是战斗队,开展有效的战术行动; “学”是后勤部;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
五、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及 养成
1、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 (为学与做人)
德,指的是道德;
识,指的是胆识; 才,指的是才干; 学,指的是学问。
德识才学兼备的标准:
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臻于完美的道德品质; 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和洞若观火的大局观念;
卓越非凡的观察、实验、推理、分析、操作的
科学研究方法论1

科学研究方法论楔子•时代呼唤大批德识才学兼备的科技英才; •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极其重要; • 正确运用科研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引言——科学是由建立在经验和逻辑基础之上的关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遍性和精确性陈述构成的有组织的知识。
“科学是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
它是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
” ——爱因斯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 ——达尔文science 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 (求知、知识);现译名“科学”源于日语(福泽谕吉)译法;由康有为引进(1893),原译名“格致”。
▪ 科学的内涵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创造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机制▪ 关于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研究的任务:1、对未知的自然领域进行研究探索,以揭示和掌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运行变化规律——基础研究;2、研究如何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物质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关于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途径、手段或策略方法(method )探源:希腊语μετα(沿着)+οδος(道路) μετοδ(途径、方法) method 中文 《墨子·天志》:量度方形之法 知行之法是从科学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方法▪ 科学方法的分类:按普遍程度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各个自然科学门类的特殊研究方法; 第二层次:各门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层次:普遍性的哲学方法。
▪ 科学方法的分类:按本身特点分为 经验认识方法; 理论思维方法。
两者无明确界限,相互交织。
通过前者获得最基本的研究材料,通过后者从中提取相关信息,上升为科学假说或理论。
▪ 科学方法的分类:按研究对象分为 • 物质科学方法(用于物质和非生命系统) • 信息科学方法(用于信息和程序系统) • 生命科学方法(用于生命系统)• 意识科学方法(用于人类意识活动和人 工智能系统)• 人体科学方法(用于人体研究“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与客体发生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科学研究方法论对于科学研究的正确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科学研究目标、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研究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求取真理。
科学研究所追求的是科学真理,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真理。
科学真理是指科学理论或科学规律所表达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
科学研究旨在通过实证、推理和合理解释等方法,揭示事物本质,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准确、客观地描述和解释事物,以达到对事物复杂性和深层次因果性正确理解的目的。
科学研究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的选择,使研究者能够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得科学真理。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论的得出和总结等。
首先,问题的提出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明确问题有助于研究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
其次,研究目标的确定是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研究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研究者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和制定研究方案。
然后,研究方案的设计是指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研究方案的执行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重要环节,研究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最后,研究者应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将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科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验证性原则和可重复性原则等。
客观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要坚持客观的立场,避免主观意识的干扰。
研究者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
系统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要有条理地进行,遵循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规律,以确保研究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可验证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被验证和证伪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充分并可靠的证据。
可重复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应该是可重复的,其他研究者应能够按照相同的条件和方法进行研究,并获得相似或相同的结果。
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科学问题,采用的一套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可操作性的探索方法和论证逻辑。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正确运用对于科学研究的质量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证主义、理论主义和演绎法等角度,探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
实证主义倡导可观测、可测量和重复性的科学观察,强调对现象进行客观观察、测量和实验。
在实证主义的指导下,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采用系统观察、定量测量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根据经验数据及其规律进行验证和推断。
二、理论主义方法理论主义方法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理论构建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理论主义倡导基于理论的研究和假设的构建,通过推理和逻辑证明来获取科学知识。
在理论主义的指导下,科学研究过程中应将理论的构建和验证作为核心任务。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从理论上解释和预测现象,并通过推理过程进行验证和推断。
三、演绎法演绎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主要用于从普遍原理推导出具体结论。
演绎法的基本过程包括形式化的推理、逻辑推断和结论的推导。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运用演绎法,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已知的观测结果,推导出新的结论和预测,从而扩展和深化对科学问题的认识。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实验验证,理论主义方法注重理论构建和推理推断,演绎法则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
在实际科学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性,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以提高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正确运用可以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应该注重学习和理解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领域的需求,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
只有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科学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发掘真理、解决问题,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科研方法论

科学研究: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科研方法论:
本书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个主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构成,全书系统连贯,选材简明实用,每章内容独立,读者可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进行选读。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尤其适合刚刚跳进科研大门的初学者;也可供老师、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参考使用;对人文科学工作者以及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伟刚教授,1993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光学学会理事、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曾担任0ECC/COIN2004国际学术会议TPCM。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承担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获省(部)级科技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以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40
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多项,获得专利6项。
承担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立项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编辑修改- 科研方法论 第一章 导论 1、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 2、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区分开来。 3、《不列颠百科全书》对“science”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 4、科学活动不是人和对象“两体”,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和特定的客观对象三体活动,是一项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5、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科学的三条划界标准:第一,方法论认识;第二,令人信服的确定性;第三,普遍有效性。 6、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7、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于:科学史全部真正哲学的条件,任何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都必须熟悉科学的方法。 8、科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9、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自然科学包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它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1、社会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 -可编辑修改- 12、我国教育部讲科学研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13、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就表现为创新性和继承性。 14、从研究过程看,科学研究的类型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15、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16、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17、从研究性质看,科学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18、探索性研究是指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19、从研究方法看,科学研究可分为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20、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 21、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2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确立科研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研究数据与资料,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专利、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等。 23、确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首要环节。 24、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是科研选题实现的关键保障。 25、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 -可编辑修改- 26、科学是与“前提真,结论必真”这样一套演绎逻辑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古典唯理主义的演绎方法论。 27、科学方法论就发展趋势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逻辑主义方法论,历史主义方法论,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并重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28、逻辑主义方法论包括维也纳学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提出的逻辑证伪主义。 29、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归纳逻辑的重要意义,认为科学知识的主体是由观察所提供的可靠的(真的)证据通过归纳而建立起来的。 30、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原则是,一个系统只能作出可能与观察相冲突的论断,才可能看作是科学的,即可证伪性。 31、库恩否认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性可以还原为任何一组显而易见的方法论规则。 32、库恩在方法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概念之上:范式、不可通约性、革命。 33、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就是在克服波普尔“理性重建”和库恩“历史再现”的片面性基础上,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论。 34、逻辑主义学派主张科学发展过程的合理重建,但他们忽视科学史的实际。历史主义学派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现,但他们否定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希望把这两者即“逻辑的重建”和“历史的再现”结合起来。 35、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 36、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层次:A第一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B.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方法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C.第三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一。 -可编辑修改- 科学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37、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38、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演绎法、归纳法、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现象学、阐释学 39、演绎法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40、归纳法出自培根的《新工具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40、培根首次提出了整理和分析感性材料的三表法,即具有表、缺管表和程度表。 41、辩证法:A黑格尔分析了历史理性与历史主义,创立了辩证法,B它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2、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3、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44、罗素继承了实证主义思想,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思想。 45、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这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46、阐释学:由伽达默尔创立,是一种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它允许被描述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47、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 48、数学方法: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49、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 -可编辑修改- 素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0、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A人文社会科学注重研究人的活动、意识和社会现象,B自然科学注重的是对具有自在性的自然客体的研究,C人文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不能复制的特点。 51、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联系:从认识论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要获得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都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要正确地实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52、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反应,他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反映形式。它是大脑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53、科学思维被定义为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54、科学思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客观性,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围绕求得科学答案展开的思维;三是采取理论思维的形式,它是指正确思维和高效思维。 55、科学思维与一般思维都是以人脑作为思维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都是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56、抽象: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等一系列的整理、加工、改造和制作的过程。 57、概念: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并且能够用语言、符号表述其本质特征。 58、判断: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 -可编辑修改- 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59、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60、假说: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这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就是假说。 61、论证:论证是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 62、反驳:是指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它和论证是论证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63、想象: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智能,在认知学中,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4、直觉:直觉是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65、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科学思维运动获得成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66、理性思维是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经过界定概念、客观推理、科学判断后形成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67、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科学抽象是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68、科学观察共分为两类,即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9、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以纯粹、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70、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 71、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也是科学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