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参考答案注:本形成性考核册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王一川主编)为依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师范部编写而成。
共四篇,此为第一篇。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每空1分,共4分)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情感)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
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
每题重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巳黑格尔 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 C )。
A.朱光潜 B.蔡仪 C.宗白华 D.李泽厚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B )。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 B )。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巳唐朝 D.宋朝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 )。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思海姆 D.克罗齐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 )。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8.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C )。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第一次作业答案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第一次作业答案参考答案在文末"题目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 马克思B. 席勒C. 康德D. 鲍姆加登""题目2.()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
A. 康德B. 狄德罗C. 柏拉图D. 黑格尔""题目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 王国维B. 朱光潜C. 宗白华D. 蔡仪""题目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 梁启超B. 王国维C. 蔡元培D. 鲁迅""题目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 人文学科B. 自然科学C. 社会科学D. 实验科学""题目6.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A. 符号性B. 无功利性C. 形象性D. 感染性""题目7.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 自然性B. 形式性C. 变易性D. 无功利性""题目8.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 付诸实践B. 审美体验C. 文化心理D. 文化语境""题目9.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A. 自然美B. 社会美C. 艺术美D. 科技美""题目10.()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
A. 优美B. 典雅C. 崇高D. 自然""题目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 人的启蒙和解放B. 建立美育学科C. 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题目12.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0001)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填空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1、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形式感)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3、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是人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浪漫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A.朱光潜B.蔡仪C.宗白华D.李泽厚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卓越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卓越人社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全国大学生交流社区3 w+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父”的是(C)A.梁启超 B.王国维 C.蔡元培 D.鲁迅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B)。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鲍姆加登2.()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
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6.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A.符号性B.无功利性C.形象性D.感染性7.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自然性B.形式性C.变易性D.无功利性8.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诸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9.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科技美10.()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
A.优美B.典雅C.崇高D.自然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12.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
A.蜕化B.驯化C.进化D.人化13.()是审美体验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作存在的自由共生象的驱动力。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14.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鲍姆加登2.()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
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6.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A.符号性B.无功利性C.形象性D.感染性7.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自然性B.形式性C.变易性D.无功利性8.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诸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9.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科技美10.()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
A.优美B.典雅C.崇高D.自然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12.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
A.蜕化B.驯化C.进化D.人化13.()是审美体验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作存在的自由共生象的驱动力。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14.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
A.人的本质力量B.人的审美能力C.人的创造能力D.人的生物能力15.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作业答案第二次第三次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第二次作业答案1.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A )时期的美育特点。
A.古希腊B.中国先秦C.西方早期社会D.西方古代社会2.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A )。
单选题 (5 分)A.贺拉斯B.席勒C.夸美纽斯D.康德3.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C)。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
A.柏拉图B.贺拉斯C.蔡元培D.王国维5.在现代中国提出“趣味教育”的是(B )。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6.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C )体系。
A.形式B.形态C.符号D.标识7.美的形式特性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与美的内容相联系,并处在(D )之中。
A.永恒B.突破C.融合D.变化8.形式美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者特别是青少年对形式美的(C)。
A.创造力B.表现力C.审美能力D.欣赏能力9.德国诗人席勒说:“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C )的人。
”A.理性B.感性C.审美D.高尚10.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进行(C )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
A.主观B.客观C.抽象D.具象11.直观具象性,是指(D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B.语言艺术C.表演艺术D.造型艺术12.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A )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A.时间B.空间C.想象D.表现13.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 B)的审美愉悦。
A.感官上B.情感上C.思想上D.精神上14.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为高度的综合性、情节的丰富性、表演的(C )。
A.丰富性B.复杂性C.多样性D.感染性15.从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进行分类,不属于造型艺术的有(C )。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填空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
二、单项选择题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A.朱光潜B.蔡仪C.宗白华D.李泽厚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卓越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卓越人社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全国大学生交流社区3 w+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父”的是(C)A.梁启超 B.王国维 C.蔡元培 D.鲁迅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更简洁地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分,共4分)1.席勒2.无功利性3. 人的本质力量4.孔子二、单项选择题(每空 1分,共8分)1、A2、C3、B4、B5、C6、A7、C8、C三、名词解释(每空 4分,共16分)1、P182、843、P1094、P146四、判断正误(每题6分,共12分)1、错2、错五、简答题(每题 6分,共36分)1、P2-62、P463、P684、P975、P1096、P125六、论述题(每题 12分,共24分)1、P1002、P163《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分,共4分)1、形式感 2.自然符号 3.人工符号 4.强烈性二、单项选择题(每空 1分,共8分)1、B2、B3、C4、A5、D6、B7、B8、C三、名词解释(每空 4分,共16分)1、P1732、2653、P3224、P410四、判断正误(每题6分,共12分)1、P173错2、P438错五、简答题(每题 6分,共36分)1、P1762、P1993、P2354、P2685、P3316、P389六、论述题(每题 12分,共24分)1、P1852、P402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调查题目: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调查结果:武侠小说能看占 57% 武侠小说不能看占 33% 武侠小说可看右不看占 10%认识: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其实在于一个人的读书观。
如若在看武侠小说是能抓住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等细致地加以分析,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那有何不可呢?当然,看武侠小说不能嗜之如命,更不能用猎奇的眼光看书中的刀光剑影。
武侠小说的精神与风格,就是……《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讨论题目:我看《背起爸爸上学》讨论方式:小组讨论发言提纲:本片以亲情和悲情表达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感人故事,生动的悲情刻画可谓是当今影坛的空前绝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全国大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A.朱光潜B.蔡仪C.宗白华D.李泽厚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卓越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卓越人社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父”的是(C)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更简洁地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2.阳刚与阴柔: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它们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和优美相似,但并不完全等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阳刚之美是偏重于动态和力感的美,阴柔之美是偏重于静态和柔感的美。
卓越人3.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是在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
4.“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理解。
他认为悲剧可以像宗教一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
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心理感受称为“无害的快感”加以肯定,认为它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类无关的美。
(×)提示: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对象,自然美归根结底取决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
人类通过符号实践使得自然逐渐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正由于如此,自然才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2.美育与德育一样,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二者完全可以相互替代。
(×)提示:两者目的的差异:美育侧重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德育侧重于培养人的道德操行和思想倾向。
两者方式的差异:美育着重于以活的形象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德育侧重于道德理性的说服教育。
两者效果的差异:美育的效果在于浸润人心;德育的效果在于使人服从。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题6分,共36分)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美的感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美的感染性意味着交感。
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
②美的感染性意味着动感。
动感是人与世界,心录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
③美的感染性意味着精神性快感。
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3.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艺术符号中形式和意蕴的统一②艺术创作中创造和规范的统一。
③艺术接受中个体和社会的统一。
4.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
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人类对事物的功利态度、认知态度优于美感的态度,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升华,是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答: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自终都离不开直觉。
①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
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作为特殊感受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起点。
②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
审美直觉是对事物感性形式的观照,这种过程就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
③审美直觉指向意义。
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
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有情感驱动着想象,想象所建构的符号宇宙象征着人类的价值与意义。
6.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答:①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
即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
②审美体验具有历构性。
即审美体验具胡历史建构的性质。
③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
即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性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
④审美体验具有预构性。
即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论述问题。
每题12分,共24分)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感受。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主体和对象相互呼唤和应答。
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展开了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
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产生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撼动人性情,而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②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
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
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
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③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
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2.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个体对话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简言之,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
①审美能力可以在美育中获得提高。
“月到中心处,风来水面时。
此中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北宋邵雍《清夜吟》)诗人叹天月水风的美总是被人冷落。
为什么美的事物,有人见了赞叹不已,有人却无动于衷?这就与人的审美能力有关。
美育正可以提高人敏锐地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
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也就是激发人的情感活动,用情感活动来推动人的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法去把握和认识世界。
②美育不仅能培养人的感知美的能力,而且能增强人对美的理解力。
a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提高受教育者从美的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
b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
如艾青的《礁石》一诗,诗人所有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只有凝聚到“礁石”这富有意味的形象时,他的感受和思考才会“活”。
总之,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实施于审美层面的美育,在美育呵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1、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形式感)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3、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是人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浪漫性。
二、单项选择题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B)。
A.点B.线卓C.面D.体全国大学生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A )。
A.表现卓越人B.再现C.写实D.和谐电3、哥特式教堂所体现的西方文化的形式美选择是(C)。
A.均衡B.线全国大C.比例全国D.几何形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A )。
A.凝练性、跳跃性卓、音乐性全B. 凝练性节奏性、音乐性C.抒情性、音乐性D. 抒情性、凝练性、5、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D )。
A.古典性文化B.现代性文化C.外来文化D.高雅文化6、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A.卢格B.埃里克森C.怀特D.皮亚杰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7、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直观性全国、抽象、纯真性B. 直观性E、创造性k、纯真性C.创造性、D. 直观性、抽象性?、情感性8、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lC )。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全国大学生交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后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丽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式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合性的特征。
2、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的之一,是以人工符号(音乐)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去创造富于情感的话的形象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
3、审美文化形态:审美文化在实际生活中是千姿百态的,因些审美文化形态是指审美文化具体存在的状态。
4、健康人格:是人类个体的各种心理特征与性格特征和健全而完善的发展状态。
是个体内在心理结构与外在表现状态的有机融合,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一回事,它们都与形式有关. (X)理由:抽象的形式美与具体的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法则,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