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古代史
【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

1农为主,现畜牧
经济磨石器,南稻北粟
手工制陶
母系族外婚,对偶婚
组织定居村落
母权制
图腾:象征,族徽,母系盛行,需求保护。
1铜器发明
经济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禅让制
氏族制的瓦解:生产力-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
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
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社会单人(旧早) 杂交 京谋田
原始群古人(旧中) 血缘婚(同辈婚) 马丁长大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禅让制:民主-推举-承认-确立。
1
历史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史
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原始群,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 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 氏族公社
特点:1族外婚
2血亲关系
原始社会新人 母系(旧晚) 族外婚(氏族内部禁婚)山河柳 河畔羊
对偶婚(主夫主妻)
父系 一夫一妻制 家住纹龙
注:京谋田:北京、元谋和蓝田。马丁长大:马坝、丁村、长阳和大荔。山河柳(新人):山顶洞、河套和柳江。河畔(半)羊(仰)(母系):河姆渡、半坡和仰韶。家渚(住)纹(汶)龙:齐家、良渚、大汶口和龙山
中国通史目录

中国通史目录
版本一(《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前言、自序、绪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的开化、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古代社会的综述、秦朝治天下的政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汉武帝的内政外交、前汉的衰亡、新室的兴亡、后汉的盛衰、后汉的分裂和三国、晋初的形势、五胡之乱(上)、五胡之乱(下)、南北朝的始末、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唐朝的中衰、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北宋的积弱、南宋恢复的无成、蒙古大帝国的盛衰、汉族的光复事业、明朝的盛衰、明清的兴亡、清代的盛衰、中西初期的交涉、汉族的光复运动、清朝的衰乱、清朝的覆亡、革命途中的中国。
版本二(《中国通史》中国工人出版社):
卷一总编绪论、上世(包括三皇五帝事略、古代文化发生次序)、夏商周事略、春秋分并事略、战国分并事略、东迁以还文化之变迁;中世(包括秦室兴亡事略、楚汉之际事略、西汉事略、东汉事略、三国事略、两汉三国政教之大概、两晋兴亡事略、南北朝兴亡事略、两晋南北朝政教之大概、隋室兴亡事略、唐室兴亡事略、隋唐政教之大概、五季之乱)、近世(包括北宋兴亡事略、南宋兴亡事略等)。
卷二地形编,卷三食货编。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中国通史目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您根据您所持有的版本查看目录。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苏州科技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第二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第三章西周第一节西周的建立与巩固第二节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第四章春秋第一节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第五章战国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六章秦第一节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秦末农民起义第七章西汉第一节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第三节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第八章东汉第一节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九章三国、西晋第二节三国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西晋的门阀统治第十章十六国、东晋第二节东晋在江南的统治第十一章南朝、北朝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第三节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十二章隋朝第一节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第十三章唐朝第一节唐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第三节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五节隋唐文化第十四章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第二节北宋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经济第三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第十五章金、南宋第二节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第三节对峙局面下的金朝社会第十六章元朝第二节元朝的统治制度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五代辽宋金元文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七章明朝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第四节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与明末农民起义第十八章清朝第二节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第四节清前期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第五节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社会第六节明清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第二节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第三节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第四节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第五节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故争第二节中法战争第三节中日战争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第二节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第三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六章辛亥革命第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第二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第五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第六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第七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第二节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第四节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第五节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三节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节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第二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第一节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第二节苏维埃革命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第四节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第二节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第三节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第四节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第五节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第五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一节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二节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第四节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第一节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第二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第三节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三.考试书目:1.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复习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考试书目,把握基本史料,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分析能力。
《中国通史》课程参考书目

50、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51、章开源、林增平:《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2、朱育和:《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3、《辛亥革命史论文选》(上、下),三联书店1981年版。
54、《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中、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
5、龚书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版。
6、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版。
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
13、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1986版。
14、章开源:《清通鉴》,岳麓书社2000版。
15、李文海:《清史编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16、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版。
17、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版。
19、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上海文明书局1915版。
5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清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2、张研等:《清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4、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版。
55、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
25、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版。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中国通史古代史的解说环节。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彩解读,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感受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史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
上古时期是从中国的传说时代开始,见证了黄帝、尧、舜等伟大的圣君统治。
这个时期的古代史如同一张神秘的画卷,充满了传说、神话和神奇的故事。
中古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农耕经济,中央政权也逐渐稳定。
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帝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
这些帝王不仅统一了中华大地,还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贸易的发展。
近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最为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更迭。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古代史不仅有伟大的帝王和英勇的抗争,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世界闻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还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以及世界的发展。
中国通史古代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巨著,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朽。
通过了解古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把握中国的现在,预测中国的未来。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们的解说能够让您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
中国通史教案(大全)

中国通史教案(大全)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2. 熟悉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夏商周: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分界,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2. 秦汉:秦始皇统一六国,两汉时期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3. 隋唐五代十国: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的动荡,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
4. 宋元明清:宋朝的繁荣与灭亡,元朝的统一与扩张,明朝的兴衰,清朝的崛起与衰败。
5. 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将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中国古代史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古代史的学习成果。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2.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中国通史1到30级每集简介50字

中国通史1到30级每集简介50字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第四集西晋末年,主要讲了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西晋朝廷最终被迫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中原大地则上演了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一幕,十多个民族政权陆续登场,历史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第五集梁武帝治国,主要讲了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萧梁佛寺-同泰寺,寺里生活着几千名僧人。
这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个看起来身份高贵的人,他到这里一不为游玩,二不为烧香拜佛,而是要舍身为奴,他就是统治萧梁长达48年之久的梁武帝萧衍。
第六集远古时期禹州一带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蛟龙作祟,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后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制服。
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
第七集殷商王朝,夏桀暴虐无道,臣汤灭夏,由伊尹和钟虺辅佐。
建立商王朝,进入青铜时代。
然而三年后商汤不疾而终。
第八集商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商王国的强盛及贵族们的收入,因此,商王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年岁的丰歉。
在甲骨文中求雨、求年(收成)的卜辞很多,如云“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祈求上帝能给人间带来好收成。
第九集商纣得到前方败报,连忙在鹿台*。
武王带领诸侯一同进入朝歌,前往鹿台找到纣王*的地方,在战车上亲自向纣王的尸体连射三箭,然后走下车又用剑刺纣王的尸体,用斧(斧钺之类象征征伐)砍下纣王的头。
第二天,周武王带领姬振铎,周公旦、毕公高、太公望、散宜生、太颠、闳夭等人排好仪仗,一起前往商朝的社稷和宗庙,向商的祖先通告自己灭商的原因。
中国通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通史知识点总结中国通史是指中国历史从远古时期至现代的总体概况。
下面是中国通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古代华夏文明:尧、舜、禹等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尚书》、《易经》等文献的产生和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有《春秋左氏传》、《孟子》等重要文献。
战国时期是诸国相争的时代,有《战国策》、《孙子兵法》等重要文献。
3.秦朝统一中国:秦朝由秦始皇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开通了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重要制度。
4.西汉兴亡:西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近两百年,科举制度的发展、文人墨客的兴起、丝绸之路的建设等都是西汉时期的重要特征。
5.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东汉末年由于宦官干政、外族入侵等原因导致朝政腐败,出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三国割据局面。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的局面,南北朝之间的政权更迭不断,文化艺术则兴盛一时,如《世说新语》、玄学的兴起等。
7.隋唐盛世: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局面,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经济繁荣、文化繁盛,有《唐诗三百首》、唐蕃贸易的兴起等。
8.宋朝与元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积极的时期之一,发展了农田水利和茶叶、丝绸等经济产业。
元朝是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时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9.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近代以来: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面临外族侵略和内外困境,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总结起来,中国通史涵盖了从远古时期至现代的历史内容。
了解中国通史的重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晚期智人阶段,族外婚制完全确立,氏族公社正 式形成。
4.关于氏族
氏族社会的特点:
1.氏族内部禁婚; 2.氏族全体成员必须属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缘集团,相互
间存在血亲关系; 3.每一氏族均有特定名称,有共同信仰,内部实行原始共
蓝田人(学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来自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
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蓝田人在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田县 陈家窝村附近发现,化石为一30多岁 女性的头骨。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 乎连成一条横脊;头骨高度很低;骨 壁厚度超过北京人,脑量只有780毫升, 亦小于北京人。据测定距今约50万年, 晚于公王岭化石。有人将这件化石也 称为蓝田人。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 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 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 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 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 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 龙骨山。北京人的颧骨 较高。脑量平均仅1000 多毫升。身材粗短,男 性高约156厘米,女性 约144厘米。腿短臂长 , 头部前倾。
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发展史
古猿(前800万-前700万)、南方古猿(前420万前100万)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共同的祖母,是一位非洲妇女。
观点2:多地区进化说
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展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 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 在此期间各地区之间有些许的基因交流。
上帝说:
我要照着我的形象,按着我的样式造人,派他们管 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 切昆虫。
我国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
打制石器
利用从石块上 打下的石片或 所剩下的石核 加工而形一定 形状的石器。
磨制石器
表面部分或全 部经过人工研 磨加工而成的 石器
3.原始人的那些事儿——从群团到氏族
早期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群:
陈家窝人(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她是目前亚洲北
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直立 人”是指已能直立行走,并懂得制造 石器的人类。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
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科学名为Homo erectus pekinensis。
产制和民主制。
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仰韶文化 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 5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 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 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 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 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 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 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 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 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 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 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龙山文化陶器以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 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 史上的鼎峰时期。
5.传说中的英雄时代—文明前夜
父系制度确立后,私有制不断发展,阶级分化日趋 严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文明社会露出曙光。
姬姓黄帝部落 姜姓炎帝部落 夷人部落群 诸戎部落群 群翟部落群 三苗、苗蛮部落群
能人(前200万-前175万) 直立人(前200万-前20万) 智人(早期:前20万-前5万,晚期:前5万-前1万)
中国境内北方早期智人的代表,大荔人;南方有马 坝人、桐梓人、银山人、长阳人等。晚期智人的代表各 处都有,重要的遗址: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
我国旧石器时代 :约距今180、170万年前——距今 1万年前
中国通史-1 (古代史)
一 远古
1.我们从哪里来?
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 祖先… …自然选择是进化 的主要机制… … 生物进化 的步调是渐变式的。
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 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 别的地方。
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 非洲
智人的起源: 观点1:非洲起源说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列子·汤问》
血缘群婚(班辈婚、同辈婚):
按照辈份划分婚姻集团,同一辈份的男女之间互为 夫妻,他们的子女也互为夫妻。实行血缘群婚的小集 团被称为“血缘家庭”。恩格斯认为这是“家庭的第 一个阶段”,马克思则称其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 织形式”。
族外群婚:
两个血缘集团的之间,一个血缘集团里的男子只能 以外集团的女子为妻,女子也只能以外集团的男子为 夫,并且,一个男子可以有一群妻子,一个女子也可 以有一群丈夫,即一群男子共妻,一群女子共夫。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得名于其发掘地,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 遗址。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 距今4900年至4100年前。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 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 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 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 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亚当
夏娃
伊甸园
蛇
国人说:
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 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2.我们的祖先
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称元谋 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 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 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 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 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 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 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 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左 右)。其可能生活在亚热带草 原—森林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