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小学师资差异分析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辖区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专职督学王志亮农村教育是农村教育中最基础的一环农村小学师资成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所辖的上庄教育中心的西部小学及上寨乡教育中心的师资问题尤为突出。
一、辖区小学师资现状及问题(一)工作压力大,教学环境差。
1、工作负担重。
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要在教一门主科的同时再兼副科,而小学教师大多还存在包班上课,周课时大都在16——25节。
另外农村小学生基础差,家长素质相对较低,学生脆弱、厌学、难管理,无疑都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教学环境差。
由于各种原因,有不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不健全、不配套,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有些学校即使教学设施不错,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南庄小学、台头小学,校舍极其紧张,班额大,人数多,增加教室挤占了功能室,致使教师工作环境与优秀学校的差距很大。
(二)结构失衡,专业化水平低。
1、年龄结构失衡,教师老龄化严重。
我们鹿泉区教育系统自2000年以来,极少分配青年教师,导致教师断层严重,青黄不接。
我所负责的责任区(以上庄为例)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仅占15.9%,极大制约了学校的教育发展。
2、学科分布不合理,专业教师少。
在农村小学,一师多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乐、美术、科学教师,大都是一些即将退休的教师担任,造成了老师不懂专业知识,上课不专业的局面,即使教育局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也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
3、学历结构失衡。
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普遍较低,正规师范类毕业教师少。
他们多是通过转正、函授、电大等形式取得的后学历,真正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达不到专科或本科水平。
(三)队伍不稳补充机制不健全。
1、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不少农村小学优秀教师人心不稳人心思动。
一批批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由村流向镇、镇流向县城、县城流向市区。
2、师资补充滞后,流动性大。
由于近年来分配正式教师不足,再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学校不得不大量使用代课人员,而这些代课教师往往在找到更好的工作后,马上就离开,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很不稳定。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段先梅刘亚敏王莹罗澜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现状1.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从城乡失衡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的聚集与短缺: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 小学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教师课时不足, 存在隐性下岗的现象;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 小学师资不足, 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充斥于教师队伍之中。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师资相当缺乏,往往是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甚至包班教学,也有很多地区的教学点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
压力之大、工作之繁重,使得众多教师想方设法的调离乡村。
较为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经过培养具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便开始外流寻求更好的条件,大量的农村教师外流,这样的状况让基础教育更难以有突破。
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在与城市师生比例对比基础之上,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显得非常紧缺。
如, 2007 年, 城镇中小学师生比为1: 18,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为1: 27, 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1: 23 的比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编配的话, 有的中小学甚至一个班配不到一名老师。
2.城乡师资结构的不均衡(1)职称结构不均衡。
就职称来说,在小学, 城市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 24% 、53. 45% , 农村分别为0. 38% 、44. 80% ; 在初中, 城市中学高级职称和中学一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18. 55% 、43. 10% , 农村分别为5. 49% 、36. 99% 。
由此可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明显低于城市水平, 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更低。
(2)学历结构不均衡。
就学历来说,在小学, 城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 30%, 农村为58. 53%; 在初中, 城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1. 96%, 农村为35. 97% 。
试析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试析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其语文教学与城市小学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分析
1.教学资源不足
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设备等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2.学生学习条件差异大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家庭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家庭教育的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发展。
二、解决方法
应该提倡农村小学间的资源共享,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也可以通过政府拨款、引进企业等方式,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辅资料、多媒体设备等,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2.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大的问题,应该通过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和辅导。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化的语文能力发展。
3.推广启发式教学法。
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和对策分析1.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地区相对农村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资金等。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发达、人才聚集等因素的影响。
而农村地区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往往难以配置和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
2.师资力量不足: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教育经济相对偏低,吸引力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
同时,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难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教育设施和基础条件不足: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如校舍条件差、图书馆、实验室等缺乏,交通不便等。
这给农村地区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育局限和不便,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
这样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2.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针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加其职业吸引力。
同时,加强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其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3.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弥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和教师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4.提高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城乡教育资源差异较大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监督和支持,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资源投入的效果。
综上所述,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对策,才能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利用,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最新资料

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根据以上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教龄结构、职称结构四方面对长顺县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无论是年龄上的老中青人数及搭配,还是文化、教龄和职称结构的总体比重乡镇明显大于城区,出现这样的现状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乡镇教师的总人数比县级中小学教师总人数多;另一方面是国家和地区职称评定政策逐步向乡镇中小学倾斜。
而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全县基础教育均等化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城乡教师现状1.城乡教师的学历结构差异化较大,乡镇学生受知识教育面度狭窄。
城区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重较大,而乡镇中小学教师总体学历层次较低,多为中专、中师学历。
这就容易出现乡镇教师责任缺失,“混日子”现象普遍存在。
2.城乡教师的专业结构差异化较大,乡镇学生所学知识泛而不专。
城区中小学教师多是专业出身,知识“专”而“精”,因此城区中小学学生接受的相关知识相对比较专业,而在缺乏专业教师的乡镇中小学中,由“万金油”之称的乡镇中小学教师所授的知识就相对泛而不专,相比之下乡镇中小学学生在接受的知识程度上较为弱,这在音、体、美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3.城乡政策差异性较大,乡镇优秀教师单向流入城市缺乏理性引导和调节。
虽然从教龄和职称两方面分析上看,表面上乡镇中小学教师总数所占比重较大,但从质方面而言,城区教师的“质”明显大于“量”。
4.正高级职称教师缺乏,中职教育师资水平相对较弱。
全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人数为零,中职教育教师总体年轻化、文化程度偏低、教龄较短、职称较低。
这不利于全县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学术研究及经验实践教育的开拓和发展。
二、形成的原因工作环境清苦,基本条件不好,长顺县市贵州经济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支撑农村教育的各种基础条件还很不理想,学校校舍破旧不堪,办公条件简陋。
艰苦清贫长期困扰着农村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对策及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日趋重要。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城乡教育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财政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匀分配以及文化认知差异等。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这与其较高的财政投入密切相关。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设施、教材、教学用具等的配置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不落后于城市地区。
其次,应调整师资结构。
城市地区优质师资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教师。
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
第三,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地区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设施、教材、教学用具等,确保农村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
同时,应加强文化认知教育。
城乡差距除了物质条件上的差异,还存在着文化认知差异。
其中,农村地区学生缺乏对大城市的了解,以及对现代科技的接触和认知相对较少。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交流,增强农村地区学生的文化认知,提高他们的全球视野和综合素质。
此外,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
家庭教育是教育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意识、缺乏教育资源等。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育儿指导、家教培训等措施,加强家庭教育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社会应给予农村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竞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综上所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结构;学校应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社会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支持与关爱。
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师资力量不均衡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高校毕业生普遍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就业。
而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偏弱,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相对较低。
此外,城乡地区师资流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城市地区往往可以提供更高的待遇和较好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招聘困难、补贴不足等问题。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了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和教育技术手段较为先进,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农村地区则由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此外,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较小,师生比例较高,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教育水平不一城市地区的教育经验较为丰富,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创新较为缺乏,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针对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确保学校能够正常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发展机会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通过加大编制和补贴力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解决农村地区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城市地区的教育交流,提供农村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三、加强教育与创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也应加强与城市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城市地区的教育经验,推动农村地区教育的进程。
总之,解决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城乡教育差异状况及解决对策

城乡教育差异状况及解决对策一、引言城乡教育差异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差距。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状况,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状况1. 学校数量差异:城市地区拥有较多的学校,而农村地区学校数量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就近入学的难度,影响了他们的受教育机会。
2. 师资力量差异: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师资力量。
由于薪资和生活条件等因素,许多有能力的教师选择在城市地区从教,导致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质量低下。
3. 教育设施差异:城市地区的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设施,如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这些设施,这制约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城乡教育质量差异状况1. 教学质量差异:由于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存在差异。
城市地区的学校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学质量不稳定和参差不齐的问题。
2. 考试成绩差异:城市地区的学生往往在高考和其他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存在成绩较低的现象。
这与教学质量、教育经费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有关。
四、城乡教育发展差异状况1. 学校规模差异:城市地区的学校规模较大,拥有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较小。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教学效益低下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 教育经费差异:城市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裕,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短缺。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五、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和提高教育经费的配比,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的师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az201304195.aspx
城乡小学师资差异分析与解决对策
徐筱叶,李军靠,段炎娟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
掣
’室
暑
■
■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鼢,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开始。在新一轮课程改
=
j
O O =
革中,再次把教师推向改革的核心舞台。作为课改的实施者,教师素养、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程度最终决定着本次课改 的成败。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师资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师的教学观念 等都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将分析城乡小学师资差距、城乡小学师资差异的现状和问题、城乡小学师资差异的深层
龄大者偏多,而且他们学历较低,很难接受新的教学观点。
二是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许多学科如英语、 计算机、艺术、体育等缺乏专业的老师。很多学校教师兼课现象 比较严重,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花在要“统考”的学科上,对于肩 带的所谓“副课”则予以应付。 三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跟不上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农村地区 教育经费投入少,很多学校的办公费不足以支撑教师培训和进
次原因以及解决城乡小学师资差异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城乡小学师资;差距;原因;策略
罨
:
=
■
社会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教育平等是人类所有平等
中的基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师资存 在严重的差异,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教师 的素养以及教师对新课改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新课改成败。我 国农村小学师资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新课改的进程。研究新 课改背景下如何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具有深远的意义。 1、城乡小学师资差异的现状和问题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我国农村地区却由于 地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在小学师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本节主要以新课改下教师素质现状为核心,提出农村小学师资 和城市小学师资相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面临新挑战,专业化水平不适应 新课改的需要。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年
[6】张爱梅.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1.。 【7】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 京师大学报,200413. 【8】张辉.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9】蒋国河.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1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10】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军靠(1968_,男,硕士,延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221
段炎娟(198仁据
城乡小学师资差异分析与解决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徐筱叶, 李军靠, 段炎娟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华章 Huazhang 2013(4)
2008.
修;一些农村小学连基本的学习资料都没有,极大限制了教师的
学术视野;甚至有些学校实行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束缚着教师 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活力和教学个性。 2、城乡小学师资差距的原因 从我们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城乡师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师资差距的根本原因。中国 社会长期存在着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教育产生 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奉行“农业哺育 工业和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导 致了教育经费的短缺,进而直接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大量流 失,特别是那些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政府部门在安排教师时, 往往会优先考虑城市学校的发展。 二是教育人事制度缺乏科学性,加剧城乡师资差距。农村 小学的“代课教师”往往承担着教授重要课程的重任,但是收入 却没有保障,目前我国执行的1985年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已经 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3、新课改下缩小城乡小学师资差距的策略
要求。因此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素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 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3.1完善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提高农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水 平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 必须改革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 的投资力度。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教育公共投资的经验,由各级 政府共同承担基础教育的费用、合理分担。 3.2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平衡城乡教育发展。建立一个独立 于政府和学校之外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政府和各级学校教 育平等的状况。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关于教师流动、教师招聘 任用等问题的公正听证协商制度,并把办学条件、教师学历合格 率、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作为评价教育平等的重要指标,同时把 这些评价结果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向社会公布,动员全社会的
【2】赵志远.淄博市城乡师资差异及改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袁洪珍.从师资的角度试论教育公平【J】.学园,2010.8. 【4】汪清.浅析城乡教育资源差异与教育公平【J】.出国与就业,2009.18.
【5】朱迎春,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管理与实 践【J】.2006.7.
2008.
o
“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我国城乡小
学师资差异大,农村小学师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农村小学教
血 【11】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_科学出版社,
第 四
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很难一下子适应新课改的
2008.
期
作者简介:徐筱叶(1985—),女,硕士,延安大学,研究方向: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力量来促进师资平等。
3.3有效落实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是 缩小城乡教师差距很有效的一种途径,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 宣传消除流动教师的顾虑,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到教师定期流动的 意义和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奖惩、补贴政策。 4、结论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而我国农村小学 师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新课改的推进,这就要求 我们的政府既要从宏观方面着想,完善相关教育人事制度和教 育政策,又要从微观方面入手,做好教师的培训和定期交流工作。 城乡小学师资的差距很大,缩小城乡师资差距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l】刘春峰.县城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