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证明(二)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180A∠-︒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等边三角形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线合一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其它性质: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将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总16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总16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总16页)第一章整式与代数式一、定义1、定义1:整式整式是由常数和未知数的乘积以及未知数的幂次构成的一个或多个项的表达式。

2、定义2:代数式代数式是数学中由常数、未知数、及他们的运算符号组成的符号表达式的总称。

二、运算1、加减运算在加减运算中,同类项要求具有相同的底数和指数,再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整式中一些未知数有相同指数,可以合并为一项。

2、乘除运算乘除运算中,同一式子中的若干未知数及其指数要求相同,否则将它们拆开,系数则相乘、相除,未知数则相乘、相除。

三、同类因式1、定义:同类因式是指有相同底数和指数的项。

2、形式当底数相同,有两种形式出现:(1)乘积形式,如:(a+b)2;(2)对比形式,如a2:b2;当指数相同,有三种形式出现:(1)口诀形式,如:a2b2;(2)引号形式,如:(a+b)2;(3)下标形式,如:a2/b2。

第二章平方差一、定义1、定义1:平方平方是数学中指一个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为n²。

2、定义2:差差是指在数学中表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差,也可以表示为a-b。

二、运算1、解平方差要解方程:x²-a=b,须将a和b分别平方,变为x²-a²=b²,再根据等式左右两边分别加或减a²,变为:x²±2a x±a²=b²,再用平方根法求出x的值。

2、完全平方差要解方程:ax²+2bx+c=0,首先设:x²+2px+q=0,其中p=b/a,q=c/a,再将上式化为完全平方差的形式:(x+p)²=q-p²,最后解出 x=–p±√q–p² 。

三、巧解平方差当a、b、c的数值比较简单且不能完全平方差时,则可用巧解方法。

只要将a、b、c 做互质处理,即将a与b、c求公约数,将a、b、c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如果形式中乘积可以分解完全平方式,则可用巧解方法解方程。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1. 特殊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性质:- 四个角都是直角。

- 对角线相等。

- 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菱形。

-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

-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 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正方形。

-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 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和两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 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 一元二次方程。

-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为ax^2+bx + c=0(a≠0)。

- 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形如x^2=k(k≥slant0)的方程,x=±√(k)。

- 配方法:将方程ax^2+bx + c = 0(a≠0)通过配方转化为(x+(b)/(2a))^2=frac{b^2-4ac}{4a^2}的形式,然后求解。

- 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解为x=frac{-b±√(b^2)-4ac}{2a}(b^2-4ac≥slant0)。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一、数的基本概念
1. 数的定义: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

2. 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等。

3. 数的种类:自然数、真分数、假分数、分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

二、数论
1. 因数分解:把一个数拆分成几个乘积,这几个乘积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2. 最大公约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3.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分子分母不再有公约数,这称为约分。

三、代数
1. 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指这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数。

2. 平方差:平方差是指两个数的平方之差。

3. 平方和:平方和是指两个数的平方之和。

4. 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是指这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的数。

四、几何
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指在平面上的几何图形、角、弧、圆等的计算。

2. 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指在三维空间上的几何图形、体积、表面积等的计算。

3.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90°的
三角形。

4.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三角形中两条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第一章证明(一)1、你能证明它吗?(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北师大版初三(上)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三(上)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三(上)重点知识点汇总第1课 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式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

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注意: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2()(0)x a b b +=≥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a +=或者x a +=∴x a =-±注意:若b<0,方程无解(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般的平方,把方程化为2()(0)x m n n +=≥的形式;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注意:当0n <时,方程无解(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根的判别式:_________________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240b ac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0∆=⇔方程_____________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0∆<⇔方程无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4)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把方程变形为(-)(-)0a x m x n =,则有=x m 或x n =。

步骤: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另每一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救是原方程的根。

注:(1)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在这里均可使用,其中十字相乘法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目录及其主要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目录及其主要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一、1、公理及其推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等腰三角形知识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除此以外,它还具有每个内角都是60度的特殊性质。

5、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呵呵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5、HL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3.九班级上册数学学问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篇三1.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九班级上册数学学问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篇四单项式与多项式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假如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全部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 时,假如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假如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假如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肯定对应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m x 的形式>※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⑤把方程转化成0)(2=+m x 的形式;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②公式法 aac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图3※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ac x x abx x =⋅-=+2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①2122122212)(x x x x x x -+=+ ②21212111x x x x x x +=+ ③212212214)()(x x x x x x -+=- ④21221214)(||x x x x x x -+=- ⑤||22)(|)||(|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⑥)(3)(21213213231x x x x x x x x +-+=+ ⑦其他能用21x x +或21x x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的根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解答检验求解方程抽象分析问题→→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 一. 线段的比※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nmB A =. ※2.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c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①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④除了a=b 之外,a:b ≠b:a,b a 与ab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则dcb a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 1 // l 2 // l 3,则EFBCDE AB =.二. 黄金分割※1. 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ACBC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1:618.0215:≈-=AB AC ※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3相似多边形¤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 1 // l 2 // l 3,则EFBCDE AB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_ 图1_ B_ C_ A_ 图2_F _ E _ D _C _ B _ A _ l _3_ l _ 2_ l _ 1※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8图形的位似第四章 投影与视图A )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虚实:在画图时,看的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B )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 在同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影子长度成比例.•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就是该物体在某一平行光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光线)下的平行投影. •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 为中心投影• 皮影和手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它们是中心投影。

C )视点、视线、盲区的定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眼睛所在的位置称为视点, . 由视点发出的光线称为视线, .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ky =(k 为常数,0k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⑵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的一切实数,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y ≠; ⑶比例系数0k ≠是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⑷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式: ①xky =(0k ≠), ②1kx y -=(0k ≠),③k y x =⋅(定值)(0k ≠); ⑸函数xky =(0k ≠)与y k x =(0k ≠)是等价的,所以当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时,x 也是y 的反比例函数。

(k 为常数,0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k=0时,x k 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由于反比例函数xky =(0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反比例函数xky =(0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x ≠,函数值0y ≠,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