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更斯原理
惠根思原理

i n1 A
u2t
C
u1t
i
r D
u1t 2
sin i CB AD = sin γ AB AB
r
B
= u1t u2t
n2
= u1 u2
= n2 n1
反射波、 4. 反射波、透射波的强度和相位
平面简谐波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平面简谐波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 设界面处x=0,并设入射波在x=0处的振动初相位为 x=0处的振动初相位为 设界面处 ,并设入射波在x=0 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表达式为: 零。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表达式为: 入射波 y1 = A1 cos[ω (t x u1 )]
惠更斯
惠更斯原理
S2 S1
新波阵面
原波阵面 t+t 时刻
障碍物的小孔成为新的波源
t 时刻
ut
惠更斯原理
t 时刻波面 t +t 时刻波面
波传播方向
t + t t
ut
平面波
球面波
a
2. 波的衍射
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向绕过障 碍物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 碍物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将入射波、反射 将入射波、 波和透射波的表达式 以指数形式给出: 以指数形式给出:
入射波 透射波
y1 = A1 e
i ω ( t x u1 )
反射波
y1 ' = A1 ' e
i [ω ( t + x u1 ) + φ1 ' ]
o
z1 = ρ1u1
介质1 介质1
x
z 2 = ρ 2u2
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及折射

则波的频率 f=v气. λ气
在海水中:v 水=λλ水 气v 气
海水的深度 h=v 水·2t =1 530×12×0.5 m=382.5 m.
为什么在空房间里讲话感觉到声音特别响?
解析:声波在普通房间里遇到墙壁、地面、天花 板发生反射时,由于距离近,原声与回声几乎同 时到达人耳.人耳只能分开相差0.1s以上的声 音.所以,人在空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特别响, 而普通房间里的幔帐、沙发、衣物等会吸收声波, 使反射不够强,所以人在普通房间里讲话不如在 空房间里讲话响.
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 V2
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sin i v1 sin r v2
法线
i
n1
n2 r
4.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C点,A 点的到达E点,
sin i BC v1t AC AC
sin r AE v2t AC AC
(1)水面上形成一列圆形波 (2)画面上的圆形是朝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和波谷
动画模拟1
【观察思考】再用长方形直条作为波源拍击水面,产生 直线波纹的水波。
(1)水面上形成一列直线波纹(形状)的水波 (2)画面上的直线是传播的波峰和波谷
【观察思考】在水波前进的方向放上两块挡板,使挡板 中间的缝宽与水波的波长相当。请他仔细观察,在挡板 的后面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估算水波的波长?
圆形波的波线是沿着以波源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向外 的射线。
(1)波线的指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2)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波线恒定与波面垂直. (3)球面波的波线是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平面波的波线是垂直 于波面的平行直线.
惠更斯原理名词解释

惠更斯原理名词解释惠更斯原理名词解释:一、惠更斯原理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法拉第学说的一般看法。
他把从麦克斯韦学说中推论出的电磁感应规律和由此建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相似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个关系就是“惠更斯原理”。
二、惠更斯原理内容:1、如果在激发电场和磁场时能使这些线圈顺序排列起来,并在通电螺线管两端形成足够强的磁场,那么通过这些线圈的感应电流将产生显著的增加,其值等于电场和磁场的总强度的三倍。
这里所谓的“足够强”的磁场,是指它能够吸引带电粒子并使它们很容易地朝同一方向聚集起来。
2、惠更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建立了电动机的基本定律。
这个定律可以完全适用于包含有线圈的任何电路中。
惠更斯指出,当通电导体回路中的磁场增强到某一程度时,便会沿着电流的方向产生电动势。
如果外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这一电动势就是一种电源。
因此电动机正是根据这一关系制造出来的。
2、惠更斯认为只有大量观测到的运动才能加以精确的数学描述。
因此,他又进一步用一个新公式把在一系列恒定电场下所观察到的运动描绘成一条直线。
惠更斯也知道,所观察到的现象虽然是连续的,但他还是希望能得到一种无限制的自然定律。
惠更斯原理是惠更斯于1819年建议并以荷兰物理学家约翰内斯·洛吉斯·惠更斯的姓氏命名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对惠更斯原理的不断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惠更斯原理给予后人许多重要启示,如今仍在指导我们进行科研活动。
3、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电磁感应定律。
这种思想最早由英国的开尔文提出。
19世纪60年代后期,法拉第用大量精密的实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终于完成了《电学实验研究》一书。
该书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具有惊人的正确性。
1831年,法拉第用磁力实验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法拉第与麦克斯韦共同发表了论文《论磁与电》,从而创立了电磁场理论。
法拉第对电磁学作出了伟大贡献,被后人誉为“电学之父”。
惠更斯原理

. . .
子波波源
. . .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平面பைடு நூலகம்的波面
t +Δ t 时刻的波面
.
.
.
.
.
.
.
.
.
uΔ t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2)解释衍射现象
三、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 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两种界面上发生的情况
四、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 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 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二、惠更斯原理内容
1、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是发射子波的新波源, 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2、应用: (1)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面、波 速,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面。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面
t +Δ t 时刻
的波面
uΔ t
t 时刻 的波面
.
. .. . .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六节 惠更斯原理
一、波面和波线
1、波面: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 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2、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 垂直的线叫做波线. 3、说明(1)波面为球面的波叫球面波;波面为 平面的波叫平面波。 (2)球面波的波线为背离波 源的射线;平面波的波线为 直线,方向为波的传播方向。 (3)波由一个波面传向下一 个波面的时间相等
惠更斯原理

b
ac i
i'
B vt
A`
i
i'
A
B`
a` c` b`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一列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反射后它的
()
A.只有波长不变
B.只有波速不变
C.只有频率不变
D.波长、波速、频率均不发生变化
解析:波在发生反射时,入射波和反射波都在同一种介质
中传播,所以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速相等,由惠更斯原理
确定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面
.
t +Δt 时刻
的波面
uΔt
t 时刻
的波面
子波波源
.
.. . . . ..
.. . . . ..
确定下时刻平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的波面
vΔt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
B.有些波的波线与波面相互平行
C.任何波的波线都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不管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其波面与波线均垂直,选
项 A、B 错误;只有波线才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选项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C
波的抓基础]
λλ甲 乙=vv甲 乙=21.0.28××110055=2165
答案:(1)30° (2)2.08×105 km/s
26 (3)15
了变化。
3.折射定律
(1)内容: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
惠更斯原理解释衍射现象

惠更斯原理解释衍射现象
史蒂芬·惠更斯的原理是一个物理运动的概念,通常用来解释由两个碰
撞体之间的衍射现象。
一、什么是史蒂芬·惠更斯原理
史蒂芬·惠更斯原理由斯图尔特·史蒂芬·惠更斯于1815年提出。
它指出,当两个物体发生衍射时,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之间的能量
在以自己的速度和波长传播。
史蒂芬·惠更斯定理指出,当任何一个物
体发生衍射时,它的能量将以波动的状态不断向外扩散。
二、史蒂芬·惠更斯原理的衍射现象
史蒂芬·惠更斯定理的衍射现象,指的是当两个碰撞物体之间发生衍射时,他们之间的能量将舒张成“衍射束”,以自己的速度和波长向外发
射出去。
当这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电磁衍射时,他们之间的能量会形
成两种形式:一是限定部分,另一种是无限部分,这两种部分会根据
文献准确描述,从而形成衍射光谱。
三、史蒂芬·惠更斯原理简单解释
史蒂芬·惠更斯原理简单地解释,是当任何两个物体出于碰撞而发生衍
射时,会面临的一种力学现象。
它指出,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时,他们之间会产生一种新的能量,这种新的能量以波动状态传播出去,
形成一种新的衍射,从而形成衍射现象。
大学物理--惠更斯原理

(包括 S1 左侧、S1 和 S2 之间和 S2 右侧各点)
L
P
S1
P
S2 P
x
L-x
19
解: u 4(m)
A
20m
B
设 A 的相位较 B 超
前,则 A B π .
B
A
2π
BP
AP
π 2π
25 15 0.1
201π
点P 合振幅 A A1 A2 0 23
24
一 驻波的产生 振幅、频率、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干涉现象.
25
二 驻波方程
布随位置而变,但是稳定的.
2k π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加强
2 ) (2k 1) π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17
讨论
A A12 A22 2 A1 A2 cos
2
1
2π
r2 r1
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7
1)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在相遇区域内每一质 元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所引起位移的和。 2)两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各自原有的特性。
8
9
10
各水波独立传播
11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波独立传播
12
水波的干涉现象
13
14
2.波的干涉
2.1 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位相差恒定。
惠更斯原理

谢谢观看
简介
球形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
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 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都能以此来进行较好的解释。此外,惠更斯原理还可解释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但是,原始的惠更斯原理是比较粗糙的,用它不能解释衍射现象,而且由惠更斯原理还会导致有倒退波的存在, 而这显然是不存在的。
改进
菲涅耳在惠更斯原理的基础上,补充了描述次波的基本特征——相位和振幅的定量表示式,并增加了“次波 相干叠加”的原理,从而发展成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这个原理的内容表述如下:
面积元dS所发出的各次波的振幅和相位满足下面四个假设: 惠更斯原理球面(1)在波动理论中,波面是一个等相位面。因而可以认为dS面上各点所发出的所有次波都有 相同的初相位(可令其为零)。 (2)次波在P点处所引起的振动的振幅与r成反比。这相当于表明次波是球面波。 (3)从面元dS所发次波在P处的振幅正比于dS的面积,且与倾角θ有关,其中θ为dS的法线N与dS到P点的连线r 之间的夹角,即从dS发出的次波到达P点时的振幅随θ的增大而减小(倾斜因数)。 (4)次波在P究衍射现象理论基础
01 简介
03 局限性
目录
02 改进 04 广义
惠更斯原理是指球形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 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 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a
i i'
A
B v∆t A` ∆
a` c` b`
i i'
B`
∆AB`B ≅ ∆B`AA` B`B = AA` i`= i ∠A`AB`= ∠BB`A
演 示
观察水波的折射
在水槽中放入一块厚玻 璃板, 璃板,注意使它的一条边 不与波传来方向垂直。然 不与波传来方向垂直。 后加水, 后加水,使水面高过玻璃 接通电源产生水波, 板。接通电源产生水波, 观察水波经过水深不同的 区域时传播方向的变化。 区域时传播方向的变化。
B
v1∆t
i
r
D
sin i v1 = sin r v2
r
C
小 结:
定义: 定义:波遇障碍物返回继续传播叫波的反射。
波 的 反 射
{
规律 :
{
1.入射波波线反射波波线和法线在 . 同一平面内. 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1.入射波波线折射波波线和法线在同 规律: 一平面内. 一平面内. 2. sin
惠更斯原理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水面O点有一波源,水波向四周传播。 水面O点有一波源,水波向四周传播。
0
1)水面上形成一列圆形波; 水面上形成一列圆形波; 2)画面上的圆形是朝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和波谷。 画面上的圆形是朝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和波谷。
一.波面和波线
波面: 波面: 同一时刻, 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 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面。 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线: 波线: 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 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 垂直的线 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 叫做波线 波线。 叫做波线。 波线
.
. .. . . ....
. . .
子波波源
. . .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3: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
解释波的衍射现象: 解释波的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 波达到狭缝处,缝上各点都可看作子波源, 波达到狭缝处,缝上各点都可看作子波源, 作出子波的包络面,得到新的波面。 作出子波的包络面,得到新的波面。在缝的边缘 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处,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当狭缝缩小, 当狭缝缩小,与波长相近 衍射效果显著。 时,衍射效果显著。
演 示
观察水波的反射
在水槽的一端放置 振动发生器, 振动发生器,它的窄条 形平板能够周期性地打 击水面,产生水波。 击水面,产生水波。可 以看到, 以看到,水波传播到挡 板后被反射出去。 板后被反射出去。
三.波的反射
现象: 现象:波遇到障碍物会返
入射角i 入射角i
四.波的折射
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角 r
☆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
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 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 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 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回来继续传播。 回来继续传播。
反射角 入射角
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
平面
入射线、法线、 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 同一平面内, 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 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角等于入射角。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由惠更斯原理,AB为波的一个波面 由惠更斯原理,AB为波的一个波面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B`点,A点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B`点 发射的子波到达A`点 同种介质,波速不变。 发射的子波到达A`点。同种介质,波速不变。
波 的 折 射
定义: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定义: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 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
{
v1 i = sin r v2
课堂练习
习题1 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习题1: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频率发生变化 B.波速发生变化 C.波长发生变化 D.频率、波速、波长都发生变化 频率、波速、 习题2 一列波以53° 习题2:一列波以53°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介质 的交界面上,反射波刚好跟折射波垂直, 的交界面上,反射波刚好跟折射波垂直,若入射波 0.45m 的波长为0.6米 ______, 的波长为0.6米,那么折射波的波长为 ______,反射 0.6m 波的波长为_______。 sin53° 波的波长为_______。 (sin53°=0.8 cos37°=0.6) cos37°=0.6)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1: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
确定平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确定平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平面波下一时刻
t +Δt 时刻的波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子波波源
vΔ t
t 时刻的波面
确定平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确定平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平面波下一时刻
t +Δt 时刻的波面
uΔt
. . . . . . . .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2: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
确定球面波 确定球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球面波下一时刻的波面
t +Δt 时刻
的波面
vΔ . t
t 时刻
的波面
.. .. . ..
.
子波波源
. .
.
. .
. .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
的波面
uΔt
t 时刻 的波面
波线
波面
波面
二、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 各点, 各点, 都可以看做发 子波的波源。 射子波的波源。其后 任意时刻, 任意时刻,这些子波 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 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 就是新的波面 新的波面。 面就是新的波面。这 就是惠更斯原理。 就是惠更斯原理。
荷兰物理学家 惠 更 斯 C.Huygens (1629-1695)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折射
由惠更斯原理,AB为波的一个波面 由惠更斯原理,AB为波的一个波面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A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 点的到达C 点的到达C点,
BD v1∆t sin i = = AD AD
AC v2 ∆t sin r = = AD AD
i
A
v 2 ∆t
sin i v1 = sin r v2
注意: 注意:
折射率
v1 n12 = v2
1.波发生折射的原因: 1.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波发生折射的原因 2.当入射速度大 2.当入射速度大(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离)法线。 当入射速度大( 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 法线。 3.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3.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在波的折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