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波
物理波动与波的传播知识点

物理波动与波的传播知识点说起物理波动和波的传播,这可真是一个既有趣又有点让人头疼的知识领域。
先来讲讲什么是波动吧。
想象一下你在湖边扔一块石头到水里,那瞬间产生的一圈圈涟漪,就是一种波动现象。
水的表面上下起伏,就像在跳舞一样。
这些起伏可不是乱来的,它们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波的传播呢,就好比是这些涟漪不断地向外扩散。
就像你在人群中大声喊了一嗓子,声音从你这里出发,向四面八方传开,这就是声波的传播。
咱们拿常见的绳子波来详细说一说。
找一根长长的绳子,一端固定住,另一端握在手里上下抖动。
你会看到绳子上出现了一个个像波浪一样的形状在移动。
这个时候,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绳子上的每个点只是在上下振动,但是波却沿着绳子一路向前跑。
比如说,你抖动绳子的频率加快,波的频率也就跟着变快了。
这就好像你跑步的步伐加快了,那前进的速度也就快了。
而且呢,你要是用力大一些抖动绳子,波的振幅就会变大,看起来就更加“汹涌澎湃”。
再说说声波。
你有没有试过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大喊一声“啊——”,然后听到自己的声音回荡?这就是声波的反射和传播。
声音从你的嘴巴里出来,以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
碰到山谷的墙壁,又被反弹回来,所以你才能听到回声。
还有光,这也是一种波。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你能看到那一道道明亮的光线。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光“线”,而是因为空气中的灰尘等微粒反射了光线,让我们能够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波的传播无处不在。
比如你听广播的时候,电台发出的电磁波穿越空气,到达你的收音机,然后被转化成声音让你听到喜欢的节目。
想想看,要是没有对波的研究和理解,我们的现代生活得失去多少便利呀。
手机信号靠电磁波传播,要是不懂波,那咱们怎么能随时随地和朋友打电话、发信息呢?物理波动和波的传播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大门。
它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无形的能量和信息,是如何通过波的形式传递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从微观的原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空间,波都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 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其 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 密部.
观察:波峰和波谷
答案: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上坡下,下坡上.
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叫做介质.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振动状态传播的方向就是波的传播方向.
引起开始振动的装置通常叫做波源.
从绳波中可以看到,软绳上有标记的两质点只在各自的平 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的传播而向前移动.
因此机械波是机械振动这一运动形式(包括波源的振动信 息)的传播,介质本身并没有沿着波的方向发生迁移.
3.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温故知新:
提问:什么是机械振动?什么是简谐运动?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 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提问:向平静水中,投石子会看到什么现象?
以石子击水点为中心,振动(波浪) 远离中心向四周传播,直到很远.
提问:绳子一端固定,手拿另一端水平拉直,上下抖 动.看到什么现象?
观察思考
为什么绳上各点都能动 起来呢?凹凸相间的波是怎 样形成的呢?
设想:把绳分成很多小段 每一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质点
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由于相邻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当绳中某一质点 发生振动(波源)时,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使它上下振 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绳 子上的质点都跟着振动起来。绳端这种上下振动的状态就 沿绳子传了出去,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些凹凸相间的波形。
波动现象及其传播规律

静止状态
表现为波动性
运动状态
表现为粒子性
● 05
第五章 波动现象在天文学中 的应用
天体射电波的观测
01 射电波观测技术
利用高精度仪器
02 射电波来源
恒星、星系等
03 观测成果
宇宙射电源分布研究
宇宙微波背景辐 射的发现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 宇宙起源的遗留辐射, 也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的重要证据。通过对 其频谱的分析,科学 家可以窥探宇宙诞生 的奥秘。
对于波动现象的个人思考
01 波动无处不在
从日常生活中学习
02 持续探索与学习
发现新的应用
03
结语
深入研究波动现象
探索未知领域 推动科学进步
共同努力探索
激发创新思维 促进学术交流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章节的深入探讨,我们对波动现象及其传 播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未来的研究方向将 更加专注于探索新的波动现象,并加强对现有波 动现象的研究深度。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对波动现 象的研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恒星的光谱分析
光谱特征
吸收线、发射线 等
成分测定
氢、氦等元素含 量
光度分析
恒星亮度研究
引力波的探测
探测技术
激光干涉仪 脉冲星观测
科学意义
证实广义相对论 黑洞合并研究
研究进展
LIGO项目 Virgo协作组
结语
波动现象在天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探索深 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更加深刻。未来随着技术 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探测到更多有关波动的奥秘, 揭示宇宙更多的规律。
手机、卫星通信等
02 医学影像
X射线、MRI等
03
● 04
第四章 物质波的量子力学解 释
文明礼仪国学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
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
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
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
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
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一、礼仪辨(一)诚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
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
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物理学中的波动现象与应用

物理学中的波动现象与应用波动现象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的广泛。
从声波到光波,从海浪到电磁波,波动现象无处不在。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中的波动现象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波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波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传播的扰动。
它的传递并不需要物质的存在,而是通过能量的传递来实现。
波的传递是通过介质或场来完成的。
介质是指波动中传递波能的物质,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水波就需要介质——水来实现。
二、波的分类波的分类可以根据波传递的介质进行区分,也可以根据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波的介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是指必须在物质中传播的波动,比如水波、声波、地震波等。
机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的实体存在,介质的实体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等。
电磁波则是指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动,比如光波、微波、雷达波等。
电磁波的传递则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实现的。
电磁波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信号、电视卫星等就是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根据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比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
纵波的传递过程中,介质中的颗粒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同一个方向上产生压缩和稀薄的区域。
人的耳朵接收到的声音就是纵波在耳膜上的振动。
横波则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比如电磁波就是横波。
在横波的传递过程中,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会产生电场和磁场;而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又相互垂直。
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无线电就是利用了横波的传播性质。
三、波的特性波动的特性有很多,这里简要介绍一些。
波长:指的是波形上相邻两个峰、两个谷中心的距离。
通常用λ 来表示,单位是米。
频率:指的是波动做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用 f 来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振幅:指的是波动中颗粒振动的最大位移。
振幅越大,波动的能量就越大。
振幅通常用 A 来表示。
波速:指的是波传递的速度,通常会受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性质和传递距离的影响。
波的形成与描述.ppt

思考3:绳上各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起振方向)?
思考4: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点振动的 周期(频率)是否相同?
机 械 1、当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各个质点均在自己的 波 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发生迁移。 传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依次开始振动,离 播 振源近的质点先起振。(步调不一致)。 特 3、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驱 征 动力来源于振源,各质点起振时与振源起振时
波的图像描述
1.用横坐标表示在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2.用纵坐标表示某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某时刻波的图像,
也称为波形图
Y 位移
O X
波的图像
横波动画展示
波的特征 一、周期和频率
1、介质中各质点所作的振动为在振源带动下的受迫振动 2、波的周期和频率等于振源的周期和频率,与介质无关 3、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波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呢?
以绳波为例,研究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设想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
每一小部分可以看成质点。 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t=0时: t=T/4时: t=2T/4时: t=3T/4时: t=T时:
t=5T/4时: 周期性重现
横波动画展示
分组讨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思考1:绳上的点有没有随波迁移?
➢ 两个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是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其振动步调 总是相同的,位移相同,速度也相同。
➢ 两个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半波长奇数倍的质点,其振动步调 总是相反的,位移相反,速度也相反。
λ/2
λ/2
λ/2
平衡位置
三、波速
➢ 波以一定的速度(波速V)向前传播。在单位时间内波向 前移动的距离(可用波峰或波谷做标志),等于波速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选修目录

第一章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运动、空间和时间2质点和位移3速度和加速度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第四章相互作用1重力与重心2形变与弹力3摩擦力第五章力与平衡1力的合成2力的分解3力的平衡4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超重与失重必修二第一章功和功率1机械功2功和能3功率4人与机械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的改变2势能的改变3能量守恒定律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抛体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4斜抛运动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4离心运动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第六章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1高速世界2量子世界选修三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导入神奇的静电第一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第二节静电力库仑定律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第四节电场中的导体第二章电势能与电势差导入电场力可以做功吗第一节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第二节电势与等势面第三节电势差第四节电容器电容专题探究电场部分专题探究示例第三章恒定电流导入历史的回眸第一节电流第二节电阻第三节焦耳定律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逻辑电路导入从闭合电路找原因第一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节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第三节测量电源的电功势和内电阻第四节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专题探究电路部分专题探究示例第五章磁场导入“迷路”的信鸽第一节磁场第二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第三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第四节磁与现代科技第六章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导入从奥斯特实验说起第一节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二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第三节洛仑兹力的应用专题探究磁场部分专题探究示例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导入改变世界的线圈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第二节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第三节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导入奇异的电火花第一节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二节自感第三节自感现象的应用专题探究电磁感应的实验与调研第三章交变电流导入两种电源第一节交变电流的特点第二节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第三节交变电流中的电容和电感第四章远距离输电导入电如何到我家第一节三相交变电流第二节变压器第三节电能的远距离传输专题探究交变电流的实验与调研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导入从“芝麻开门”说起第一节揭开传感器的“面纱”第二节常见传感器工作原理第三节大显身手的传感器专题探究传感器的实验与调研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导入走进微观世界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第2节气体分子运动与压强第3节温度与内能第二章固体导入从古陶器到纳米技术第1节晶体和非晶体第2节固体的微观结构第3节材料科技与人类文明第三章液体导入神奇的液体表面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第2节毛细现象第3节液晶第四章气体导入从天气预报谈起第1节气体实验定律第2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第3节饱和汽第4节湿度专题探究分子动理论及物质三态的实验与调研第五章热力学定律导入水库和水泵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2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4节熵——无序程度的量度第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入谢谢你;太阳第1节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第2节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专题探究能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验与调研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导入从我国古代的“鱼洗”说起第1节简谐运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第3节单摆第4节生活中的振动第二章机械波导入身边的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描述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第3节波的干涉和衍射第4节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第三章电磁波导入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第1节电磁波的产生第2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第3节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专题探究振动与波的实验与调研第四章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导入美妙的彩虹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第2节光的全反射第3节光导纤维及其应用第五章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导入从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说起第1节光的干涉第2节光的衍射第3节光的偏振第4节激光与全息照相专题探究光学部分的实验与调研第六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导入从双生子佯谬谈起第1节牛顿眼中的世界第2节爱因斯坦眼中的世界第3节广义相对论初步第4节探索宇宙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3-5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导入从天体到微粒的碰撞第1节动量定理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第3节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第二章原子结构导入从一幅图片说起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专题探究动量与原子的实验与调研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导入打开原子核物理的大门第1节原子核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第3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第四章核能导入熟悉而又陌生的核能第1节核力与核能第2节核裂变第3节核聚变第4节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专题探究原子核和核能利用的实验与调研第五章波与粒子导入奇异的微观世界第1节光电效应第2节康普顿效应第3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第4节“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专题探究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与调研。
波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波的基本概念及特性波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海浪到光线,从声音到电磁波,波贯穿着我们的世界,影响着我们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波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波的知识。
一、波的基本概念1. 波的定义波是能够在介质中传递能量的扰动。
它通过介质的振动或者扰动产生,并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2. 波的分类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主要类型。
- 机械波:需要介质承载的波动称为机械波。
例如水波、地震波和声波等都属于机械波。
-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动称为电磁波。
例如光波、X射线和无线电波等都属于电磁波。
3. 波的特性波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振幅:波的振幅表示波的最大振动幅度。
- 波长:波的波长表示一个完整波周期所占据的长度。
- 周期:波的周期表示一个完整波动所需的时间。
- 频率:波的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
- 速度:波的速度表示波动传播的速率。
二、波的特性及应用1. 折射折射是指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折射现象在光学和声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透镜和眼镜等。
2. 干涉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互叠加后形成的干涉图样。
根据干涉效应的不同,干涉可以分为构造性干涉和破坏性干涉。
干涉现象在光学和电子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干涉仪和光纤通信等。
3. 倍频与谐振波的倍频是指通过特定的装置使波的频率变高的现象。
谐振是指波与外界频率相匹配时,能够迅速响应和放大的现象。
倍频和谐振现象在电子学和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频率调制和共振电路等。
4. 散射散射是指波在遇到不连续介质或物体边缘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散射现象在声学和物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声纳和雷达等。
5. 吸收吸收是指波在穿过介质时被介质吸收部分能量的现象。
不同介质对波的吸收程度不同,这一特性在材料科学和能源传输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论是否相遇, 各列波将保持原有的特性( 频率, 波长和 振动方向等)不变, 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 就象没有 遇到其他的波一样。 这个规律叫做波的独立性原理。
❖ 在其相遇区域内, 任一点处质点的的振动为各个波单独 存在时所引起的振动的矢量和。 这个规律叫做波的叠加原理。
二、振动的特征
1、函数形式
x(t) Acos(t 0 )
x A
x Acos( t 0 )
k/m
0
t
2、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T
A---振幅
由初始条件决定
0 ---初相位
---角频率
仅由系统本身决定; 决定了系统振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t 0---相位
3、周期与频率 振动周期T---完成一次谐振动所需时间
3、简谐波 (简谐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特点: (1)每个质元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同频简谐振动,而振动以一 定的速度由近及远传播. (2)后振动的质点比先振动的质点相位落后,后一质点总 是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状态.
4、描述简谐波的物理量
(1)波速u:
波向前推进的速度; 单位时间某种一定的振动状态(或振动相位)所传播的距离。
增透膜能否将所有反射光都抵消?
由于入射光一般是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 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增透膜不可能将所 有波长的反射光都抵消.
cos(t 0 ) cos[ (t T ) 0 ] 知: T 2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赫兹)
1
T
2
2
4、同相和反相
x
同相: 2k(k 0,1,2....)
两振动步调相同。
A1 A2
o
x2x1 同相 t
x
反相 ( 2k 1)( k 0,1,2....)
A1 A2
明纹xBiblioteka xk 1 xkD d
波长长的(红光)间距大
暗纹x
xk 1
xk
D
d
波长短的(紫光)间距小
干涉条纹分布规律:
明暗条纹对称均匀地分布于 中央明纹两侧
白光入射
第2级 明纹
第 1 级 0级明条纹 第 1 级
明纹
明纹
第2级 明纹
2、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1)产生原因
在一均匀透明介质n1中放入均匀介
质薄膜,用光源照射薄膜,其反射和 透射光如图所示,设n2 >n1. 单色光垂直入射出现干涉条纹( 单色);白光入射时出现彩色干 涉条纹。
两振动步调相反。
o
x1 反相
x2
t
5、动能、势能、机械能
Ep
0 kxdx 1 kx2
x
2
x 为弹簧的形变量
Ek
1 mv2 2
E Ep
Ek
E Ek Ep
E
Ek
Ep
1 2
k A2
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
不变(能量守恒),只是动 0
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
T T 3T
5T
T
42 4
4
t
第二节 声 波
动画:肥皂膜干涉
1
2 3
n1
n2 n1
(2)劈尖干涉
123
应用:测量工件表面平整度
等厚条纹
平晶
l
2n q ek ek+1
待测工件
动画:劈尖干涉
(3)增透膜与增反膜:
12
光垂直入射均匀薄膜,考虑反射光之间的干涉n1
(2k 1) / 2
n2
反射光相消干涉, 透射光为相长干涉,
n 此时的镀膜起增透作用,称为增透膜。 3
折射、干涉和衍射 。
6、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不同点: (1)电磁波与机械波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电磁现象,后 者是力学现象; (2)机械波要靠介质来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3)机械波是位移随时间和空间作周期性变化,电磁波则 是E和B随时间和空间作周期性变化. 共同点: 电磁波和机械波具有波动的共性,都能产生反射、折射、 干涉和衍射等波具有的现象.
定义声强级L为:
L lg I I0
单位为贝耳(Bel)
1Bel=10dB
L 10 lg I 单位为分贝(dB) I0
§3.3 电磁波概述
一、电磁学发展历史 1785年库仑公布了用扭秤实验得到电力的平方反
比定律,使电学和磁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 1800年伏打发明电堆,使稳恒电流的产生有了可能,
超波波
二、声波
20Hz
1、声波的产生过程
次声波
声源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形成声波
2、声波是机械纵波
声波
20000Hz
空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
3、声学研究的分类
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学在建筑学方面的应用;噪声避免 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媒质的微观结构;利用声波的作 用来促进化学反应。 三、 声强、声强级 1、声压:与振幅成正比。稠密区空气的压强比正常值大,
(2)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叫周期 T , 或固定点x处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与振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周期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3)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动推进的距离中所包含的完整波长 的数目;或固定点x处单位时间测得的振动次数。
(4) 波长 波传播时, 在同一列波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 的
与此同时,比奥-萨伐尔定律也得到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1831年发 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统一性。
及至1865年,麦克斯韦把法拉第的电磁近距作用 思想和安培开创的电动力学规律结合在一起,用一套 方程组概括电磁规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测了光的 电磁性质。
0.0036
n1
1.0, n2
2.4; R
1.4 3.4
2
0.17
四、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
光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 sin i n2 1, i
sin n1
当入射角增大使折射角为 时,光线不再进入介质2。
2
此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2、临界角
sin i n2
sin n1 sin 1
r2
r1
k
(2k
1)
2
k 0,1,2,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三、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 :1802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Yang 首先成功实现光的干涉,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1)实验装置
S1
Sd
r1
r2
p
x o
S2
D
实验现象及定性分析 分波阵面法
条纹分布
相邻的明(暗)纹的间距相等
无处不在的波
内容概要
振动和声波的基础知识 电磁波概述 波的性质(反射、折射、干涉、
衍射、偏振) 无线电波和微波的应用
§3-1 振 动
一、弹簧振子的振动
k
x
mF m
1、弹簧振子
O
Px
平衡位置
2、胡克定律 f kx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
(平衡位置是物体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运动状态 物体在与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的回复 力作用下围绕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
1886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意大利马可尼与俄罗斯的波波夫分别实现了无 线电远距离传播。
二、电磁波谱 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299792458m / s 根据波长范围可以将电磁波分段形成电磁波谱
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射线
三、无线电波的产生
1、原理
只要空间某区域存在着一交变的电场或磁场,则变 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而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互 相激发,交替产生。这种交变的电磁场以一定的速度 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稀疏区比正常值小,做周期性变化。单位:Pa 2、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
波能量。 单位:W/m2。
3、声强级: 通常用声强级来描述声强的强弱。
引起人听觉的声波有一定的声强范围,约为10-12~1瓦/米2。声
强太小听不见,太大会引起痛觉。
规定声强 I0=10-12瓦/米2 作为测定声强的标准
质元之间的距离.( λ )
横波: 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距离; 纵波: 相邻的密集或稀疏部分中心间距离.
y
O
u
x 波长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
空气质点的振动方 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相互平行
音叉的振动
(5) 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
T
T , 仅由波源决定,与媒质无关。
u
T
波速u : 由媒质决定。
波长由波源和媒质共同决定。波源一定,发出 波通过不同媒质,波速和波长都不同。
争 波动性。
❖波粒二象性
1905年A.Einstein 提出了光子理论,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
性,为光的本性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5.5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一、光程
当光在媒质中(n)传播、波长将会发生变化。当光通 过路径 r 时,振动相位的改变量为
2 r n
n
u
c
n
n
2 r 2 nr
n
光在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通过 r 的几何路径时发生的相位改
❖微粒说 1672年Newton 提 出。
❖波动说
历 意大利的格里马第是最早的波动说的倡导者;
史 1678年惠更斯发展了波动说;
上 1801年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干涉理论;
光 的 本 性 之
1817年菲涅尔的“桂冠论文”确立了光的波动说; 1865年J.C Maxwell 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完成了光的波 动理论的最后形式. 光的干涉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