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山东科技大学在车辆 09-1一、名词解释1.整备质量m0: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质量系数m0 :指汽车载质量m e与整车整备质量m0的比值,即m0m e/ m0。
3.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4.比转矩T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 emax与汽车总质量m a之比,T b T e max/ m a。
它能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
5 .比功率P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P em a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 a之比,即P b P em ax / m a。
可以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
6.轮胎负荷系数: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轮胎额定负荷值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最大静负荷值数。
轮胎负荷系数额定负荷值7.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T c与发动机最大转矩T e max之比。
即T c / T emax8.等速万向节:指输出轴和输入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9.临界转速:是指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10.差速器锁紧系数k: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 r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0之比,即 k T r/ T0 11.半轴转矩比k b: k b T2/ T1,T1、 T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对差速器的反转矩。
12.双曲面齿轮螺旋角:是指在锥齿轮表面展开图上的齿形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13.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 F 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 即悬架的变形 )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
14.悬架静挠度 f c: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 w与此时悬架刚度 c 之比,即f c F w/ c15.悬架动挠度f d: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 1/2 或 1/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汽车设计期末笔记总结

汽车设计期末笔记总结1. 汽车设计的背景和发展
-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历史
- 汽车的设计与技术发展
2. 汽车的基本构成部分
- 底盘
- 发动机
- 传动系统
- 悬挂系统
- 制动系统
- 电气系统
- 空调系统
- 内部空间设计
- 外观设计
3. 汽车的设计原则
- 功能性
- 安全性
- 美观性
- 舒适性
- 环保性
- 省能性
4. 汽车设计的流程
- 汽车设计的概念阶段
- 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
- 汽车设计的详细设计阶段
- 汽车设计的样车制造阶段 - 汽车设计的量产阶段5. 汽车设计的技术要求
-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 制造工艺和成本
- 人机工程学
- 车身动力学
- 风阻和空气动力性能
- 安全性能和碰撞试验
- 环保性能和能源消耗6. 汽车设计的趋势和展望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 汽车。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性:汽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包括空间、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等方面。
-美学性:汽车设计应该追求美感和独特性,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以吸引潜在购买者。
-可制造性:汽车设计应考虑到制造和生产的可行性,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和零部件。
-可维修性:汽车设计应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性,以减少维修成本和时间。
2.汽车外观设计:-客户群体: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不同风格的外观设计,如豪华、运动、越野等。
-比例和比例:汽车设计时需要考虑车身的比例,包括车长、车宽、车高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及车轮和车身的比例关系。
-空气动力学:优化车辆外观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
-材料选择:合理选择材料以平衡外观、重量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3.汽车内饰设计:-布局和空间:合理规划内部空间,确保乘客的舒适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包括座椅、控制面板、储物空间等的布局。
-人机工程学: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的驾驶舱布局,包括仪表盘、座椅调节等。
-材料和质量:选择高品质和耐用的内饰材料,以确保长时间使用不褪色和磨损。
-信息娱乐系统:设计人性化的信息娱乐系统,包括导航、音频和通信设备等,方便驾驶员和乘客的使用。
4.汽车结构设计:-车身结构:选择适当的车身结构,如钢铁车身、铝合金车身或碳纤维车身,以平衡刚性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考虑到碰撞安全性和行人保护,设计具有良好能量吸收和转移的车身结构,包括安全气囊和防撞杆等。
-悬挂系统:选择适当的悬挂系统,以提供舒适的悬挂和稳定的操控性。
-动力系统:设计合理的动力系统布局,包括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组合,以满足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
5.汽车色彩和图形设计:-色彩:选择适当的颜色方案,以符合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同时,也需要考虑颜色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耐候性。
-图形:运用图形元素,如标志、条纹、灯光等,增添汽车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汽车设计复习资料(考试要点)

《汽车设计》一、填空(30’)1、汽车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整车总体设计、总成设计和零部件设计.2、坚持“三化"原则即产品系列化、部件通用化、零件标准化。
3、汽车产品开发是一个多部门联合协作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工程设计阶段、试制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4、汽车的形式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和车身形式.5、汽车的质量参数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等。
6、汽车的动力性参数主要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汽车的比功率和比转矩等(最大爬坡度)。
7、摩擦离合器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
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电磁式和液力式三种类型.8、从动片常有三种典型形式:整体式弹性从动片、分开式弹性从动片和组合式弹性从动片。
9、离合器操纵机构主要有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自动操纵机构等四种形式。
变速器换挡结构形式有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三种.10、同步器分为惯性式、常压式和增力式三种。
11、十字轴万向节的损坏程度以十字轴的轴颈和滚针轴承的磨损为标准。
12、十字轴万向轴的损坏形式主要是十字轴轴颈和滚针轴承的磨损以及十字轴轴颈和滚针轴承碗工作表面的压痕和剥落。
13、主减速器的齿轮有弧齿锥齿轮、双曲面齿轮、圆柱齿轮和蜗轮蜗杆等形式。
14、制动系统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
15、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
16、万向传动轴计算载荷计算方法:1)、按发动机最大转矩和一档传动比来确定;2)、按驱动轮打滑来确定;3)、按日常平均使用转矩来确定;17、双曲面齿轮偏移:怎么确定上、下偏移?(P135图7—9,图标注)二、名词解释(3个,10’)1、质量系数——定义为汽车装载质量Me与整车整备质量Mo之比.2、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是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汽车设计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汽车的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任务?1.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和尺寸参数,提出整车总体设计方案。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并进行运动校核。
3 . 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 协调各种矛盾。
3.简述汽车开发程序。
1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2概念设计3目标成本4试制设计5样车试制和试验6生产准备阶段7销售4.设计任务书包括哪些内容?1可行性分析 2产品型号及其主要功能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3整车布置方案的描述及各主要总成结构特性参数4国内外同类汽车技术性能的分析对比5本车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5.不同形式汽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轴数、驱动形式和布置形式6.按发动机的位置分,汽车有哪几种布置型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1前置前轮驱动:优点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的能力高,动力总成结构紧凑,提高汽车机动性扫热好,操纵机构简单整备质量轻;缺点万向节结构复杂,前轮命短,上坡能力低易打滑侧滑,发动机横置时总体布置困难2前置后轮驱动优点轮胎使用寿命高,不需等速万向节,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冷却条件好,爬坡能力强,拆装维修方便;缺点地板有突起通道影响舒适性,正面碰撞前排受严重伤害,整车整备质量增加,经济性动力性不佳3后置后轮驱动优点动力总成结构紧凑,汽车前部高度降低增加了视野,改善了后排座椅中间座位成员出入的条件舒适性高,整车整备质量小,爬坡能力高,汽车机动性能好;缺点后桥负荷重操纵性差,操纵结构复杂高速操纵不稳定,发动机冷却玻璃除霜带来不利,汽车追尾后排乘客受严重伤害,行李箱体积不大。
何谓汽车的轴荷分配?汽车轴荷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驱动桥应有足够大的负荷,而从动轴上的负荷可以适当减小以利减小从动轮滚动阻力和提高在环路面上的通过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又要求转向轴的负荷不应过小。
汽车设计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1.汽车新产品开发的一般程序?答: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概念设计;目标成本;试制设计;样车设计和试验;生产准备阶段;销售2.汽车的型式?汽车的布置型式?各举一列你熟悉的轿车、客车、货车的型式和布置型式。
答: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车:发动机前置前驱,发动机前置后驱,发动机后置后驱;商用车布置形式:客车,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货车,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发动机前置中置后置;越野车,按照驱动桥数的不同4*46*68*83.汽车的主要尺寸是指什么?答:外廓尺寸,轴距,前轮距后轮距,前悬和后悬,货车车头长度,货车车厢尺寸4.汽车质量参数有哪些?汽车轴荷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整车整备质量,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轴荷分配对轮胎寿命和汽车的使用性能有影响。
从轮胎磨损均匀和寿命相近考虑,各个车轮的载荷应相差不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动力性和通过性,驱动桥应有足够大的载荷,而从动轴载荷可以适当减少;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轴的载荷不应过小。
5.汽车总体设计中汽车性能参数要确定哪些?答: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上坡能力,比功率,比转矩),燃油经济性参数,汽车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几何参数,操纵稳定性参数,制动性系数,舒适性。
6.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发动机最大功率和相应转速;发动机最大转矩和相应转速7.汽车整车布置的基准线有哪些?其作用?请用图表示出。
答:车架上平面线,前轮中心线,汽车中心线,地面线,前轮垂直线8.车身设计中的H点和R点是什么?9.总体设计中应进行哪些运动校核?答: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检查,对于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
10.掌握如下基本概念:汽车的装载质量、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轴荷分配、商用车、乘用车。
11.我国公路标准规定:单轴最大允许轴载质量为多少?总质量小于19t的公路运输车辆采用什么汽车?答:10t;双轴。
汽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可以牵引挂车。
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汽车总质量: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即(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比功率大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好于比功率小些的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即(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
(用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力和转向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额定负荷值之比。
1、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P2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最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2、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轴数的增加会有哪些影响?P8、9影响因素: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力、汽车的结构等汽车轴数增加以后,不仅轴,而且车轮、制动器、悬架等均相应增多,使整车结构变得复杂,整备质量以及制造成本增加。
若转向轴数不变,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又增大,后轴轮胎的磨损速度也加快,所以增加汽车轴数是不得已的选择。
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因素: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3、乘用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P9、10、1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优点:A、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B、前轮是驱动轮,越过障碍的能力高;C、主减速器与变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故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版凸包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D、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E、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F、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G、容易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H、供暖机构简单,且管路短而供暖效率高;I、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所以故操纵机构简单;J、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的总长,整备质量减轻;K、发动机横置时,降低了齿轮的制造难度,同时在装配和使用时也不必进行齿轮调整工作,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可以使用同一种润滑油。
汽车设计复习资料

汽车设计复习资料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一、什么叫设计,汽车设计的内容一般分为哪几项,各项设计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什么叫设计: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既定目标,按一定规律、程序、方法、经验并综合现有技术能力去实现这一目标的全过程。
汽车设计的内容一般分为哪几项,各项设计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1)、整车设计(总布置设计)使设计产品达到设计认为书规定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并将这些参数和性能指标分解为有关总成的参数和功能。
2)、汽车各总成的设计(部件设计)满足整车设计对总成的功能和布置要求,同时保证整车易于维修、保养。
3)、零件设计满足总成的设计需要并解决强度、寿命和生产技术(工艺)问题。
二、指出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1)考虑社会功能性:要创造符合社会要求,有别于其他汽车的新型汽车。
(2)逆向思维性:汽车设计者站在设计工作的终端(用户立场)思考设计、生产过程(3)产品三化:零件标准化:向各种标准看齐,采用标准件,利于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部件通用化:在同一系列,甚至不同系列的车型上采用通用的总成、部件,简化生产。
产品系列化:以较少的基本型衍生较多的系列产品,即能形成规模生产,又能兼顾不同的市场需求(4)汽车使用条件、环境复杂多变。
(5)讲究安全,可靠,经济,环保。
(6):考虑与社会相容性:能很好容入社会,追求人性化。
(7)追求自身轻量化。
(8)依据法律,法规而设计三、汽车的主要参数有哪几种?汽车的主要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
四、什么叫轴荷分配,设计轴荷分配时,应如何考虑其对轮胎,动力性和通过性,操作稳定性的影响?答: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的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比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轮胎磨损、寿命。
一般考虑满载时各个轮胎的载荷尽量一致,空载时能一致则更好。
2.动力性和通过性:驱动轮有足够载荷,保证驱动轮有足够附着力,保证动力性和通过性(不滑转)3.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轴载荷不得过小,爬坡时,转向轮有足够的附着力(前伦转向)转向轴载荷不得过大,避免转向过度偏大(转向不足利于汽车操纵)五、为什么轴距过短会使汽车制动时轴荷分配变化很大,而轴荷分配变化过大,是否利于汽车行驶,为什么?答:L hgFjbGZ ⨯+⨯=1L hgFjaGZ ⨯-⨯=2Z1、Z2,即可以理解为轴荷分配上式中,只有参数F j在行驶中变化,如果Fj变化,相对于较小的L ,则会使得Z1、Z2变化大,导致轴荷分配偏离原设计值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可以牵引挂车。
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汽车总质量: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即(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比功率大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好于比功率小些的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即(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
(用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力和转向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额定负荷值之比。
1、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P2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最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2、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轴数的增加会有哪些影响 P8、9影响因素: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力、汽车的结构等汽车轴数增加以后,不仅轴,而且车轮、制动器、悬架等均相应增多,使整车结构变得复杂,整备质量以及制造成本增加。
若转向轴数不变,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又增大,后轴轮胎的磨损速度也加快,所以增加汽车轴数是不得已的选择。
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因素: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3、乘用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P9、10、1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优点:A、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B、前轮是驱动轮,越过障碍的能力高;C、主减速器与变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故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版凸包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D、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E、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F、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G、容易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H、供暖机构简单,且管路短而供暖效率高;I、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所以故操纵机构简单;J、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的总长,整备质量减轻;K、发动机横置时,降低了齿轮的制造难度,同时在装配和使用时也不必进行齿轮调整工作,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可以使用同一种润滑油。
缺点:A、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复杂;B、前桥负荷较后轴重,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C、上坡行驶时驱动轮上的附着力减少,汽车爬坡能力降低,特别是在爬泥泞的坡道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并使汽车丧失操纵稳定性;D、后轴负荷小而且制动时轴荷要前移,故后轮容易抱死并引起汽车侧滑;E、发动机横置时受空间限制,总体布置工作困难,维修与保养时的接近性变差;F、一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因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优点:A、轴荷分配合理,有利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B、不需要等速万向节,减少了制造成本;C、操纵机构简单;D、采暖机构简单,且管路短供暖效率高;E、发动机冷却条件好;F、上坡行驶时,驱动轮附着力增大,爬坡能力强;G、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比较容易;H、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I、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故拆装、维修容易;J、发动机的接近性良好。
缺点:A、车身地板下方有传动轴,所以地板上有突起的通道,使后排座椅中部坐垫的厚度减薄,影响了乘坐舒适性;B、汽车正面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易导致发动机进入客厢,会使前排乘员受到严重伤害;C、汽车的总长,轴距等较长,整车整备质量增大,从而影响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优点:A、动力总成布置成一体,结构紧凑;B、汽车前部高度有条件降低,改善了驾驶员视野;C、排气管不必从前部向后延伸,加上可以省掉传动轴,故客厢内地板凸包高度较低,改善了后排座椅中间座位乘员的出入条件;D、整车整备质量小;E、乘客座椅能够布置在舒适区内;F、上坡行驶时,驱动轮附着力增加,爬坡能力提高;G、当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轴距短,汽车机动性能好。
缺点:A、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倾向,操纵性变坏;B、前轮附着力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稳定性;C、行李箱体积不够大;D、动力总成在后部,距驾驶员较远,故操纵机构复杂;E、驾驶员发现发动机故障不如发动机前置时容易;F、对发动机冷却和前风挡玻璃除霜不利,且发动机工作噪声容易传给乘员,一旦发生追尾事故,又会对后排乘员造成危险;G、受发动机高度影响,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困难。
4、客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P12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优点:A、动力总成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B、散热器位于汽车前部,冷却效果好;C、冬季在散热器罩前部蒙以保护棉被,能改善发动机保温条件;D、发动机出故障时驾驶员容易发现;E、货车底盘和客车底盘通用,通用件多,有利于配件供应和维修工作。
缺点:A、发动机尺寸大且凸出在地板表面上方,造成车厢面积利用不好,且布置座椅时会受发动机的限制;B、传动轴要从地板下方通过,致使地板平面距地面较高,乘客上、下车不方便;C、轴距长时,传动轴长度长,容易产生共振;D、隔绝发动机振动困难,而且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和热量均易传入车厢内,影响乘坐舒适性;E、检查发动机故障必须在驾驶室内进行,降低了检修工作的舒适性;F、如果乘客门布置在轴距内,会使车身刚度削弱,若采用前开门布置,虽可改善车身刚度,但使前悬加长,同时可能使前轴负荷增加,并可能造成转向沉重和前轴超载。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优点:A、轴荷分配合理;B、传动轴长度短;C、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布置座椅不受发动机限制;D、乘客车门能布置在前轴之前,以利于实现单人管理。
缺点:A、发动机必须用水平对置式的,因布置在地板下部,给检修发动机带来困难;B、驾驶员不容易发现发动机故障;C、发动机在热带的冷却条件和在寒带的保温条件均不好;D、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均能传到车厢内,影响乘坐舒适性;E、动力总成的操纵机构复杂;F、受发动机所在位置影响,地板平面距地面较高,乘客上、下车困难;G、汽车质心位置高;H、在土路上行驶时,发动机极易被泥土弄脏。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优点:A、能较好的隔绝发动机的气味和热量,客车中、前部基本不受发动机工作噪声和振动的影响;B、检修发动机方便;C、轴荷分配合理;D、后桥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比增大,可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E、当发动机横置时,车厢面积利用较好,布置座椅受发动机影响较少;F、作为城市间客车使用时,能够设立体积很大的行李箱;G、作为市内用客车不需要行李箱时,能降低地板高度,乘客上、下车方便;H、传动轴长度短。
缺点:A、发动机的冷却条件不好,必须采用冷却效果强的散热器;B、动力总成的操纵机构复杂;C、驾驶员不易发现发动机故障。
5、货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P12、13货车按照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和偏置式平头式货车:货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内优点:A、汽车总长和轴距尺寸短,最小转弯直径小,机动性能良好;B、不需要发动机罩和翼子板,汽车整备质量减小;C、驾驶员视野得到明显改善;D、采用翻转式驾驶室时能改善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E、汽车货箱与整车的俯视面积之比称为面积利用率,平头式货车的面积利用率较高。
缺点:A、空载时前轴负荷大,在坏路面上的汽车通过性变坏;B、驾驶室有翻转机构和锁止机构,使机构复杂;C、进、出驾驶室不如长头式货车方便;D、操纵机构复杂;E、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有较大影响;F、汽车正面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易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受到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增加。
短头式货车:发动机的大部分在驾驶室前部,少部分位于驾驶室内优缺点:P13 看书吧,打得太累了长头式货车: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前部优点:A、发动机及其附近的接近性好,便于检修工作;B、汽车满载时前轴负荷小,有利于在坏路面上行驶时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C、地板低,驾驶员上、下车方便;D、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E、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很小;F、汽车正面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受到的伤害程度比平头式货车要好得多。
缺点:A、汽车总长与轴距均较长,最小转弯直径较大,机动性不好;B、汽车整备质量大;C、驾驶员的视野不好;D、面积利用率低。
货车按照发动机位置不同,可分为发动机前置、中置和后置三种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货车主要优点:维修发动机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简单;货箱地板高度低;可以采用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或卧式发动机;发现发动机故障容易。
主要缺点:如采用平头式驾驶室,而且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之上的中部,则驾驶室内部隔热、隔振等问题难以解决;如采用长头式驾驶室,为保证视野,驾驶员座椅须布置高些,这又影响整车和质心高度以及增加其他方面显而易见的缺点。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货车:可以采用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布置在货箱下方,因发动机通用性不好,需特殊设计,维修不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发动机距地面近,容易被车轮带动起来的泥土弄脏;受发动机位置影响,货箱地板高度高。
目前这种布置形式的货车已不采用。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货车:是由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乘用车变型而来,所以极少采用。
这种形式的货车主要缺点是后桥容易超载,操纵机构复杂;发现发动机故障和维修发动机都困难,以及发动机容易被泥土弄脏等。
6、轴距L对整车的影响和轴距的选择依据是什么P17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当轴距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
此外,轴距还对轴荷分配、传动轴夹角有影响。
轴距过短会使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上坡、制动或加速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制动性或操纵稳定性变坏;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大,对平顺性不利;万向节传动轴夹角增大。
原则上对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载质量或载客量多的货车或客车,轴距取得长。
对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轴距宜取短些。
7、轮距B对整车有哪些影响P18改变轮距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发生变化。
增大轮距会使车厢内宽增加,并有利于增加侧倾刚度,汽车横向稳定性变好;但是汽车总宽和总质量及最小转弯直径增加,并导致汽车的比功率、比转矩指标下降,机动性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