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2.4升华与凝华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4 升华和凝华-学案(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4 升华和凝华-学案(有答案)

升华与凝华班级:姓名:组号:(一)情景体验体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活动1:冬天,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的环境中能晾干吗?活动2:秋天,我们可以经常见到“露水”或霜,霜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活动3:仔细观察新、旧灯泡的内壁,你有什么发现?(二)教材助读1.升华(1)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在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2)试着举出几个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实例?(3)什么叫升华?预习导航:1.阅读课本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标记。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学习时,注意比较升华与凝华的区别和联系。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完成情况2.凝华(1)水蒸气放热变成水,水继续放热变成冰。

物质放热后能不能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呢?(2)试着举出几个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实例。

(3)什么叫凝华?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过程的有(2)物态变化过程中是放热过程的有(三)预习自测1.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窗户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2.下列事例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A.利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B.在饮料中加冰块C.利用干冰产生特殊的物态效果D.从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够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探究一:升华及凝华问题1:潘洪成同学周一早上从衣柜里拿校服时发现放在橱柜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冬天寒冷的早晨,玻璃窗的内侧常结有“冰花”(如图所示),冰花是怎样形成的?探究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1: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有制冷作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升华与凝华 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升华与凝华  练习(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在学习过汽化知识后,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试管、气球、酒精、开水等器材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

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4.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的水中。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试管中水的温度t2。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变多,说明水蒸气进入冷水时遇冷液化成水了B.烧瓶中水变少,说明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离开烧瓶了C.根据t2大于t1的现象,可以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D.试管和玻璃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但这不是由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C.地膜种植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二、多选题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C.杯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三、填空题11.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侧___(填内或外).12.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往往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3.(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熔化C.液化D.汽化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蒸气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5.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6.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牛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牛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A.冰的熔化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C.在寒冷的冬天,光雾山上出现奇形异状的雾凇景观,这是凝华现象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10.(2021·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靠近灯头的一端内表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能量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3.举例: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能量传递:凝华过程要放热。

3.举例: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4.升华和凝华这两个状态变化过程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没有经过液态这一过程。

5.升华需要吸热,它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或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人们常用升华吸热来制冷或获得低温。

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六种物态变化: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总结如下表:四、自然界额水循环:云: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到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单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冰晶校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露: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霜: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雪:当温度较低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易错点】对于物态变化是否为升华现象或凝华现象的判断,关键是是否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

【规律总结】1.要熟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液化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铁丝网上结霜C.河水表面结冰D.草叶上结露珠3. 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 凝固现象且吸热B. 凝固现象且放热C. 凝华现象且放热D. 凝华现象且吸热4.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要放热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时要吸热5.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6.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B.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应用在了“辽宁”号航母上,该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沸点是B. 熔点是C. 凝固点是D. 发生升华时一定要吸收热量8.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C. 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9. 下列四种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种是()夏天,草上的露珠;()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深秋,树上的白霜;()初春,冰雪消融。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4“升华与凝华”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4“升华与凝华”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

12.4“升华与凝华”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B. 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 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2.有一种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的“固体清新剂”,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这种“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3.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 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液化C. 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D. 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4.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A. 汽化B. 升华C. 凝固D. 凝华5.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6.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 汽化现象B. 升华现象C. 凝固现象D. 凝华现象7.日光灯用久了,管壁上发黑是因为()A. 灯丝受热升华,灯丝的气体在管壁遇冷凝华而成B. 玻璃分解产生黑色物质C. 灯丝受热蒸发后遇冷凝同而成的D. 灯丝发热,使灯丝附近玻璃熔化而发黑8.关于图所示的四种家居用品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衣物中的樟脑丸变小是熔化现象B. 乙图中:电水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拖鞋底部压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丁图中:该剪刀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9.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 用铁水浇铸工件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 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 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1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的外壁出现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碗中液态氮放热B. 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 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二、填空题16.钢水浇铸成工件是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地面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箱子中的卫生球经过一段时间变小,甚至没有了,是________现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 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二、能力提升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B. 升华C. 熔化D. 汽化5. 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浇铸成工件液化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三、课外拓展7.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玻璃壁变黑为什么?8. 将卫生球碾碎放进烧瓶中,将树枝插进烧瓶中,在酒精灯火焰上摇动烧瓶,微微加热,出现萘的升华,停止加热,烧瓶内树枝上便可出现结白的“人造雪景“.自己动手做一做,观察现象.“人造雪景“是什么物态变化?9. 专家建议“加碘盐每次用完后,要把盐瓶的盖盖严”,“炒菜时,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入碘盐”.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吗?四、中考链接10.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11.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12、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答案】D2、【答案】D3、【答案】D二、能力提升4、【答案】B5、【答案】连线如下所示6、【答案】A【解析】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而不是蒸发.此选项错误;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此选项正确;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此选项正确;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是水分子由固态变液体的缘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三、课外拓展7、【答案】白炽灯灯泡长期使用后,钨丝因升华变细;灯泡不亮时,灯泡内温度下降,升华后的气态的钨会放出热量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8、【答案】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故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升华后凝华;9、【答案】碘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所以用完后要盖好盖子以防升华;在加温时,碘更容易升华,所以炒菜时,更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碘盐,最大限度地减少碘的升华.四、中考链接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C【解析】A、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D、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冬天窗户上的霜等。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和凝华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吸热、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制冷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能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3.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以及升华和凝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冰块、加热器等)、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和冬天窗户上的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分析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4. 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5.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吸热和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制冷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华和凝华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夏天,室外的衣服变干B.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C.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D.霜的形成
2.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河水表面结冰
B.
草叶上形成露珠
C.
山间形成白雾
D.
草叶上结形成霜
3.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4.把“固体清新剂”放在房间里,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这说明“固体清新剂”
A.熔化了B.汽化了C.升华了D.凝华了5.物质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雾”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7.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河水成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露珠的形成
8.关于下列几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熔化形成的,熔化需要放热
B.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汽化需要放热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吸热
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1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液化12.下列热现象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结成冰
B.清晨,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
C.冬季,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冰花
D.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
13.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A.
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
B.
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
C.
盛夏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
D.
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
14.2010年初春之际,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

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

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
15.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A.
露珠的形成
B.
”雾凇“的形成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河水结冰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
16.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在物体上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白色结晶,这个
过程水蒸气要。

17.如图所示是一个“碘锤”,下部有少量的碘晶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
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而碘晶粒将(选填‘‘逐渐增加’’“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少”)。

这个过程中,碘晶粒的状态是由态直接变为态。

18.如图所示,晓梅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9.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侧,是由大量水蒸气而成。

20.云、雨、露、雾、雪、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雾是由水蒸气形成的,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成水珠,这就是雨.(以上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如图所示,甲、乙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为、乙容器底面积为,甲中盛有深度为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的酒精,为了使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应(选填“向容器中加入”或“从容器中抽出”)深度均为的水和酒精。

()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22.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棍,发现包装袋内侧附有一些小冰晶,这些小冰晶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B
2.D
3.C
4.C
【解析】由题目中的固体清新剂可知,物质原来是固态。

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说明现在是气态。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5.C
【解析】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6.A
7.C
【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

不符合题意;
B、河水成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

符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

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

9.C
10.C
【解析】向地上洒水,水蒸发为气态,蒸发要吸热,所以感到凉快;
在饮料中加冰块,冰块熔化为液态时,要从饮料中吸热,饮料就变得冰凉;
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可以降低食物的温度,防止食物变质;
游泳后,人身上有水分,水分蒸发要吸热,所以人感到冷。

11.D
【解析】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

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12.C
13.A
14.B
【解析】人工降雨经过了三次物态变化,分别是干冰变为气体的升华过程,空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变为小冰粒的凝华过程,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变为小雨滴的熔化过程。

15.C
【解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
河水结冰,是液体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第二部分
16.凝华;放热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而形成的,属于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17.紫色的碘蒸气;逐渐减少;固;气
18.升华;吸热;降低
【解析】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19.内;凝华
【解析】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户玻璃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上,这是凝华现象,冰晶在窗内侧。

20.液化;凝华;熔化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在空气中土壤、灰尘颗粒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在下降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小水珠形成雨.
21.向容器中加入;
【解析】由可得甲容器内水的质量

乙容器内水的质量,
为使两容器内的液体的质量相等,若从容器中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则甲中剩余水的质量为
乙中剩余酒精的质量为
因,
故,
整理得
故不可行。

若向容器中加入相同深度的液体,则甲中水的质量为
乙中酒精的质量为
因,
故,
整理得
第三部分
22.在放入冰箱前包装袋内存有一些水蒸气,当将有包装袋的冰棍放入冰箱后,包装袋内的水蒸气在冰箱冷冻室内低温环境下,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

第11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