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走进严介和与他的“思享”,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道

走进严介和与他的“思享”,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道说到太平洋建设集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这个创立于1995年的民营企业,经历过二十余年的大浪淘沙,如今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作为排名世界500强第75位的民营实体企业,太平洋建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创始人——严介和的付出与他独到的企业管理思想理念。
今天让我们走进严介和与他的“思享”一同了解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道。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严介和是如此说的。
“动物世界残酷的显示告诉我们,只有弱肉强食,种族才不会退化,实现一个国家的荣耀、民族的尊严,需要残酷的竞争。
”严介和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势必要在这竞争中一较高下,因此也便有了“少数企业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多数企业的倒下,社会的重要进步始终伴随着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文明的,也是无比正确的。
”对于严介和而言“优生应该劣汰,劣的不汰,优的如何取胜?”
严介和表示“十九大以来,市场在资源配中期决定性作用,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而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的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民企发展的大好格局,太平洋建设坚持“实业报国”,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基建”,制定个性化“城市化综合运营2.0方案”,投身新型水利与未来城市建设,征途有指引,太平洋建设始终在路上。
严介和的“思享”犹如指引太平洋建设不断前行的明灯,一家企业只有明确地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始终向着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不断攀登,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硕果累累。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民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资组建并依法独立经营的企业,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民营企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2.外部环境不稳定:宏观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国内外贸易摩擦和外资竞争的加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创新能力不足:一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另外,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思维仍然停留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4.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民营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小微企业面临产品同质化竞争,生存空间逐渐收窄。
二、对策研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优化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多灵活的融资产品。
2.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3.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
4.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通过品牌建设来加强竞争力。
加强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合作交流:民营企业之间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同时,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合作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优化金融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加强合作交流。
经营道德——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

近年来 ,我国民营企 业快速发 展 ,对解决就 业 、 稳定社会秩序 ,推动和保持 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增长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 ,民营企业对我 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贡献 率 已达 6%,并 以平均 每年 o 递增 3%左右的速度增 长 。在出 口刨 汇和发展商 新 o 技术产 业方面 ,民营企业 也是一 支 有生力 量 ,2o 03
Z NG B—i LN Ha—o g L L R n HA i , I lsn , IT o g x
( undn n ei e nl y , D , undn 100 C i ) G a ogU irt o c o g , 蝴 Ⅱ Gagog509 , h a g v sy/T h o n
te . ta l
Ke r s s lladn t l r a nepi s oprt t c s ria; d vlp n ywod . ma n  ̄ L i t e trr ;c roaeeh s u v l f pve e s i v eeo me t
一、Leabharlann 概述 冒伪劣产品、肆意污染环境 、偷税漏税、生产现场环 境和员工生活条件恶劣 、侵犯员工权益等。这些行为
e e -tersreu ehclbh vosh v r ul f c tetaeO"_acn e e n v nten t nl cn my I iw vr h i ot n tia eair a esi sya eth d 1a ̄ o cr da dee ai a oo .h e i eo r n n h o e v
收稿 日期 :20 0 4—1 2—3 1
为了维护其世界 品牌形象 和地位 。在选择供应商 时 , 都非常重视合作伙伴 在 S 80 贯标方 面的情况 ,社 A 00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汇报人:2023-12-07contents•民营企业概述•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录•民营企业发展策略思考•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展望•总结与建议01民营企业概述定义分类民营企业的定义与分类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用地位历史现状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02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民营企业数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逐步放开,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民营企业数量与规模分析制造业服务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包括商贸、物流、金融、教育等领域。
服务业建筑业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技术创新030201融资难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3民营企业发展策略思考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0102030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深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税收和金融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措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推动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04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展望挑战趋势前景民营企业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方向,包括创新驱动、品牌建设、国际化拓展、绿色发展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加强产业链协同和跨界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
目标民营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增强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战略方向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目标VS05总结与建议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社会公益等领域的积极参与者。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中国民营企业是指由私人或企业家拥有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截至2021年底,中国拥有3000万家民营企业,占地球村70%的工商业主体。
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贡献巨大的税收和大量就业机会。
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一、发展现状1.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1年底,民营企业注册数约为3000万家,占工商登记的约97%。
同时,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2020年,民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0.5%。
2.创新能力增强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各类高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也在全球范围内闻名。
同时,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创新研发,不断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
3.国际化步伐加快伴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例如,海尔、华为、格力等企业正在不断拓展全球业务,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也开始投资中国民营企业。
二、面临的挑战1.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在获得融资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障碍。
一方面,银行放贷利率偏高,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形成不小压力;另一方面,许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谨慎,导致企业难以获得优质的融资支持。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往往面临着来自国企、外企等诸多竞争对手的压力。
特别是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等领域,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是巨大。
3.创新驱动不足虽然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新驱动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短板之一。
不少民营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创新推广的渠道,导致早期领先的企业在后期发展中难以持续领先。
4.政策支持不足中国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够。
浅谈民营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质参差不齐 , 一般只管理资金 的收入和付 出, 而不管成 本效益 , 不 区分费用和资产 , 财务多是“自己人 ”在增加信任度 的同时 , ,
却 忽 视 了 成 本 管理 的重 要 性 。 () 部 监 管 的缺 失 : 我 国 , 3外 在 民营 施 工 企 业 能直 接 上 市 的 风 毛 麟 角 , 对 大 量 的 非 上 市 民 营 施 工企 业 , 信 息 需 求 范 围 而 其
将其落到实处 。
很多 中小 民营施工企业 的绩效考核往往没有 明确的指标体系 ,
随意 性 很 大 。有 些 考 核 工 具 看 起 来 似 乎 很 客 观 , 它 可 能 导 致 但 不 公 平 的待 遇 。 同 时 , 划 可 控 性 差 , 初 制 定 的绩 效 目标 , 计 年 年 底 能否 完 成 多 凭 运气 。 由于 不 确 定 因 素太 多 , 以 正确 考 核 。 难
内部 缺 少 规 范 化 的管 理 流 程 , 这 种 情 况 下 , 工 缺 乏 自觉 性 , 在 员 团 队合 作 能 力 弱 。
人 员, 没有 设专 门的安 全管理 岗位 , 由没有 经过专 门安全 培训 的人员兼任 , 安全意识淡薄 。
1 . 安 全制度 不健 全 .2 4
在施 工过程 当中, 不设 立安全管理制度 , 安全 操作规 程及
在2 O世纪 9 0年代 国家经济发展 , 对基础设施建设 的需要 促进 了建筑业 快速发展及“ 国退 民进 ” 国家战略 方针 的实施 的 背景下 , 一部分 民营施工企业及 民营企业 家把 握机会 , 以占领
其 周 边 建 筑 市 场 、 边 道 路 建 设 为 切 入 点 , 动 出 击 , 步 发展 周 主 逐
浅 谈 民营施 工企 业 生存 和发 展 之 道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第一篇范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历经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进入新时代的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本文将整理最新的相关资料,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破局之道。
发展困境1. 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信用历史,相较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
同时,较高的贷款利率也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
3. 技术创新不足:很多民营企业过分依赖传统产业和传统模式,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4. 人才短缺: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民营企业往往由于品牌效应、薪资待遇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5.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感到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破局之道1. 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 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应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吸引和留住人才。
4.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民营企业应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
5. 加强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应具备前瞻性、创新性和坚韧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第二篇范文困境与破局: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之路3W1H模型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和应对。
以下是我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1. 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负担。
在税收、融资、用地等方面,应采取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政策措施,避免刻板的管制和限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信心和创新活力。
2. 改善人才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当前,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已经不再是数量问题,而更多关注于质量和匹配度。
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拓宽人才发展渠道,提升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3. 促进企业创新,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
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政府应探索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和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
4. 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供给结构。
当前,民营经济在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优化产业供给结构。
政府应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端品质的领域转型,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5. 打造诚信经济,提升企业信誉度。
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民营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政府和社会要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曝光,推动诚信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总之,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和动力源泉,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承载体。
我们应携手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聪明人,脑子里往往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事实;但是,他们却很少有自己的主意。
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祝愿与期盼小——是成长的开始,它只有未来。
小是胚胎,小是种子,小是原生力,只是你要懂得如何释放它…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交流重点——一个主题:“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创业之路”。
三个问题: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我们的对策。
1.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背景链接:世界三大经济体小企业之现状;中国小企业之现状。
1.1 小企业发展之现状俯瞰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2200多万个,雇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劳动力。
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96年出口额达18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0%。
日本约有650万家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99%。
职工人数4200多万,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8%。
德国中小企业278万多家(500人以下为中型、50人以内为小型),占全德企业总数99%以上,上交国家营业税占企业上交营业税的47%,就业人数站全国就业人数的68%。
德国农林渔等国民经济部门,根本就没有大型企业。
1.1.1 扶持中小企业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A、各国从行政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移,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市场经济的先锋;B、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向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转移,中小型企业在满足基础人群的消费中起主导作用;C、经济全球化,中小企业扮演着保持多元化的角色;D、传统的男性社会将向男女平等的社会转化,女性创业者会越来越多;E、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国家投入少,对稳定社会、缩小贫富差距贡献大。
1.1.2 各国扶持办法大致相同A、国家立法、政策倾斜,明文规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B、成立专门机构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如美国于1953成立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曾制定1998-2002财政年度“五年计划”,提出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计划和目标;C、国家拨出专款对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如德国每年提供5亿马克资金支持它们的科研和技术革新活动);D、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的机会。
1.2 中小企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标准界定为“2、3、4”,即员工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企业资产在4亿元以下。
据此,我国的大企业仅1800余家,99%以上为中小企业。
它们创造了过半的GDP,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并连续5年对出口的贡献率在60%以上。
而小企业(参照德国的标准)一般为5 0人以下。
1.2.1 中国的小企业究竟有多少?据中央统战部等单位的统计,截止2002年,私营小企业登记数为243.5万户,较之1988年,增长了27倍,从业人数达3409.3万人;注册资本金人均超过百万,达24756.2亿元。
我国个体经营企业2600多万家,注册资本金 3万亿元,雇佣职工 7000多万人,年销售收入 3100亿元(其中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包括第一项之统计)。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私营企业提供当地2/3以上的财税收入。
1.2.2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据国家工商总局2002年统计: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26.74%;集体企业占44.05%;联营企业占0.86%;股份制企业占27.78%;其它企业占0.57%。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达70.79%,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私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0%。
这同时也意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在起始阶段,中国的私营经济,无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论全球化、市场化、民营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扶持并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述大趋势之中的“大格局”;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扶持并发展中小企业将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 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背景链接: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市场乃是全球经济改革的共同方向;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有很大的政策空间;中国正处在莱斯特•瑟罗所谓的“不均衡社会”之中,风险与机遇同时并存。
2.1 “小政府大社会”全球改革大趋势西方政府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8世纪~19世纪末政府是绝对的统治者;第二阶段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60年代政府是统治者+褓姆;第三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是统治者+协调者+服务者。
2.1.1 全球竞争——看哪国的政府“小得快”2.1.2 不容争辩的对比德•萨尔布吕肯市(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变革)1993年申请一个建筑许可证化8个月; 现在3至6个星期。
1993年市民到各部门办事得化5个小时; 现在20分钟。
埃及盖一所房子,得在31个政府部门办理77项行政手续,化时五年。
秘鲁开一家个人裁缝店化时一年,所须法律费用将是该店最低收入的31倍!目前,在澳大利亚注册一家公司只需2天,而在海地却要203天;在丹麦,不用缴任何费用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而在柬埔寨,同样注册一家公司,所缴费用比国民所得要高5倍。
世行最新报告显示,对企业规范越多的国家越贫穷。
2.1.3经济多元化世界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统计(以东欧为例):捷克80%;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60%;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45%;罗马尼亚35%。
2.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有很大的政策空间世行发表《经商2004》,就全球133个国家的创业环境作出评价。
A、创办一个企业的时间:巴西152天(比海地、刚果共和国、莫桑比克、印尼及老挝强);中国46天;俄罗斯29天;澳大利亚两天。
B、申请破产时间:巴西10年;中国2.6年;经合组织国家1.8年;爱尔兰0.4年。
C、经济仲裁时间:巴西16道程序380天;印度22道程序365天;经合组织17道程序233天;中国20道程序180天。
2.3 中国正处在莱斯特•瑟罗所断言的“发展不均衡社会”之中我国正处在两大转轨时期,强烈表现出社会的两大不均衡现象:A、城乡差别巨大;B、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别巨大。
2.3.1 愈不均衡愈有机会统计表明,10年前私营企业经营者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总数的59.9%。
而现在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总数的63.1%。
从职业构成显示,前一时期是劳动群众“逼上梁山”,干了再说;后一时期是知识阶层“争抢下海”,实在是有利可图。
3.我们的对策之一在最能产生品牌地位的行业中寻找创业点作为世界制造业最大的“工场”,我们只是产值大国利润小国。
问题出在重引进轻创新、重产业轻市场。
由于产业结构雷同,产经销格局雷同,导致各地重工轻农(重视现代制造业、轻视传统手工业),重商轻农(无序圈地运动屡禁不止,引发愈演愈烈的民工潮)。
结果是扩大了两大差别,投资加大,效率变小;宏观经济上去了,消费水平走低了。
3.1 为什么摩托车只能当废铁卖?据《经济参考报》03.9.15报道,一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在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
这正是只做现代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雷同,在制鞋、服装等等的行业中的“中国制造”恶性竞争由国内向国外漫延的某种缩影而已。
以雄踞世界第一的鞋而论,2001年出口40.72亿双,价值100.96亿美元,每双平均不到2.5美元。
每年仅出口美国即达14亿双,可是还换不回一部“泰坦尼克号”。
产值第一的表,2000年出口8.9亿块,创汇9亿美元,每块手表平均1美元多一点。
诸如产值第一的钢、第一的服装、第一的瓷器、第一的茶叶等等的第一,在利润排序上却在充当垫底的角色。
1999年,中国的总产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5%,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占20%、15%以上。
3.1.1.1 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严峻2003年,9/10的制造品供过于求,而固定资产投资却上生了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
据分析,我国经济增长3/4来自资本积累,在1995至1999年间,总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整体经济效率的尺度),每年只提高了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增加产1美元的产出,需要新增2~3美元的投资,而现在需要4美元以上。
3.1.2 瑞士最有亮点的产业——现代手工业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经济学家利安认为,亚洲应该像瑞士的钟表业一样,利用本国的人力资源,开拓面向全球富裕消费者的各具特色的小型企业。
比如,仿效瑞士的大约7.7万名钟表工人和精密手表仪器技师。
他们每年出口价值90亿美元(?)的钟表,10年来他们使手工制造的精密手表至少提高了50%。
在该国6 50家公司,仅有10家的雇员超过500人,一般在60人左右。
3.1.3 瑞士钟表业领航全球的密诀据估计,全球每年生产5.6亿块手表,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占80%,日本大概生产5000万块,瑞士差不多3000万块。
尽管瑞士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然而在产值上却是独占鳌头。
以2000年为例,全球钟表交易额94亿欧元,瑞士却拿走了其中的62亿欧元,远远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
其密诀在于,它发展的是具有品牌地位的现代作坊制度。
而其它国家做的是所谓的现代化机械生产。
3.1.4 小作坊大品牌——意大利经济的支柱意大利皮鞋驰名世界,目前在中国销售的进口皮鞋中意大利的占了72%,平均价格双/2000元,其它国家为双/1500元,占国内皮鞋销售总额(含国产皮鞋)的35%。
而在这些进口意大利皮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跑到那里去的温州人做的。
而这些国际大品牌却是在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
3.1.5 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不均衡最新调查显示,打工者汇款成农村最大收入来源,而占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50%从事农业生产,却只创造了15.4%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两项数据表明,中国在过去的25年里,倾尽全力“拷贝”西方制造业,现已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大洗牌、大整合阶段。
按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周期理论,目前继续投资传统工业,其利润空间将极为有限。
3.1.6 关于第一项对策——仅供参考的结论目前,在中国最能生成品牌地位的行业莫过于“传统手工业”了。
理由有三:A、传统的现代工业已经进入行业整合期、技术改造期,进入成本大为提高;B、中国劳动力市场大、成本低,非常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手工业”;C、中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重新规划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手工业”,在政策上会得到大力扶持。
3.2 我们的对策之二——做“现代手工业”把“传统手工业”改造成“现代手工业”、或是称“超现代手工业”。
市场定位:高消费群体;产品定位:大力开发并创新传统工艺品;经营模式:批量“度身定做”;最终目标:做专、做精、做品牌。
以临沂石材市场为例,它要完成的使命是,不断提升石材的利用价值,从而不断提升它的利润空间: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工艺品材料→艺术品选材…等等。
3.2.1 做专做精做品牌之一——做了107年的瑞士军刀1897年6月12日在瑞士施维茨州境内的小镇伊巴赫诞生了一家名叫“维克多伊诺斯刀剪制造公司”,它现在每天生产3.4万把军刀,雇员9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