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代代传——读《红色精神》有感
红色精神心得体会

红色精神心得体会篇一:感受红色精神感受红色精神,发扬革命传统摘要:2011年8月22号学院求真学会前往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的革命圣西柏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实践的同学在中共中央旧址做义务讲解员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和实际上岗讲解,不仅深入地了解了西柏坡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而且明白了建国前夕各位革命先辈为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西柏坡所传承的革命精神,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让我们更加珍惜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革命精神;艰苦奋斗;贡献8月22日,我社团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
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的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的地方。
在那之前,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太行山下的这个小村庄始终在默默无闻中沿袭着农耕的纯朴生活。
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使这片沉寂的土地卷起了滚滚热浪,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精髓的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
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中午,我们到达了西柏坡,下午,我们开始了我们暑期实践的第一步:探访当地经历过解放战争革命圣地先辈。
在当地服务站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两位老前辈。
老革命回忆说,中央机关搬迁至西柏坡后,一些村民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土坯房,部队为他们搭建了新房。
红色精神代代传读后感(精选5篇)

红色精神代代传读后感(精选5篇)红色精神代代传读后感(篇1)今天,我有幸读到了《红色经典传奇》之《红色少年连》。
我看了红色少年连不尽面带愧色。
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红色少年连中的小英雄栾占奎和邓马倌,全们那机灵和智慧让我甘败下风;他们的勇敢和力量让我觉得自己分文不值。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国救民,一批少年不得不担当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责任。
他们与大人一样,纵横敌后,通过机敏灵活的战术,富有创造性的聪明以及英勇的斗争精神,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这本书,使我想到了我看过的一个电视剧。
电视剧中的中国人叶利,他自己搞起了一个对我们国家很有利的机器人,哪知一个外国人对这个机器人很感兴趣,给叶利98亿,目的是想让叶利去再做一个机器人,叶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气坏了,恨不得把电视机给砸了。
我想起了二句话,是这样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英雄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为国家利益着想,我现在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红色精神代代传读后感(篇2)我看了红色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难忘的小英雄夏秋生。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他们到处残害老百姓,罪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慨,人民纷纷起身反抗。
上海的松江县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看着家乡被敌人踏在铁蹄之下,连小孩儿们也燃起了熊熊的怒火。
夏秋生是松江杨家桥小学的一名学生,由于生活贫困,他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
这时的小秋生已经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带领着一帮小孩子打鬼子。
从那以后,小秋生决定同敌人抗争到底。
1938年腊月的晚上,夏秋生趁敌人不注意,走到了松江方塔边上,在上面写了“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鬼子发现了写在松江方塔上的抗日宣传标语,把全镇的小孩子抓起来逼供。
夏秋生为了不连累大家,勇敢地站了出来。
日本鬼子再三拷问,秋生不理日本人,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端起刺刀朝小秋生的胸膛刺了下去。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9篇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9篇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一井冈之行已经结束,溜走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记忆。
从最开始刚到井冈山的憧憬向往,到最后离开时的不舍难分,四天三夜的基地培训历历在目。
红色井冈行,我们从共青走来,来到这片红色热土,共和国的摇篮接受熏陶和洗涤。
学习党史,与历史时空对话,不忘来时路,才能看清脚下并坚定勇敢地往前走。
从党史中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学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涵,用来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谱写时代发展新篇!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二看见了,看见了,那火红的党旗,中国现代革命圣地井冈山到了,看着那神圣的党旗,心中涌起无限的激动。
车到茨坪,换车直奔毛泽东故居。
在导游小姐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大井红军领袖故居红军造币厂等革命胜迹。
在黄洋界,我们领略了当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壮烈场景。
我们感受到当年革命领袖、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性。
同时井冈山的一草一木和流传下来的动人故事感动着我们每一位游客。
当年战争年代的那棵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菏树,如今已成了公路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默默见证着历史。
而我也很感恩可以和一行伙伴们共同见证这段宝贵难忘的岁月。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三为期四天的青春井冈行是受益匪浅的,是满载而归的,亦是刻骨铭心的。
无论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或是在参观井冈山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活动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都令我深受震撼。
我深刻感悟到了在艰辛的革命道路上无数革命烈士对中国大地及中国人民深深的热忱,深切体会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我也学到了何为艰苦奋斗,何为信仰坚定,何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温革命长征情红色精神代代传作文优秀范文

重温革命长征情红色精神代代传作文优秀范文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能接过前辈们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诗篇。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关于重温革命长征情红色精神代代传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红色精神》的课外书,它使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辈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得来的。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这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分别体现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其中令我最为之动容的故事还是;;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朱德同志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一次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1928年4月,狡猾的敌人由于对井冈山上军事力量的迅速壮大感到恐慌,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在井冈山,饿死、冻死。
被封锁的红军面临着衣、食、药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
红军要吃粮食,必须自己下山去挑粮。
井冈山地势险峻,红军从山下挑粮上山,几十里无平路,翻山越岭,挑一次粮至少得奔波一天。
42岁的朱德军长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每次都要求把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他成了这支挑粮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人,但走起路来仍然稳健利落,毫不落后于那些年轻的战士。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既要制定作战大计,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食,十分心疼他。
于是,他们商量将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这样他就没办法挑粮了。
哪知道朱德找不到扁担,自己重新做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从此,他的扁担就再也没人“偷”了。
第二天,朱德的身影又出现在挑粮队伍中。
就这样在朱德的带领下,经过井冈山军民的共同努力,井冈山的粮食储备充足,变成了粮仓。
是啊,这一根小小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了朱德身上那崇高的品质。
作为军长的他完全可以命令战士们去挑粮食,何必亲力亲为呢?作为年龄最大的他,完全可以不挑或少挑,何必累着自己呢?而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心得体会作文10篇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心得体会作文10篇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心得体会作文(10篇)学习感悟革命精神,主动接受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在烈士事迹的熏陶、感染和启发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作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心得体会作文精选篇1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啊!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辛福生活是那些先烈们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换来了我们的安居乐业,让我们能欢乐地依偎在祖国的怀抱里。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儿女的事迹: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牺牲自己去炸碉堡;为了避免战友的死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以身殉国……种种的英雄事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博物馆里,我看着那一支支残留下来的枪,用过的锅碗瓢盆还有他们穿过的大衣,我似乎看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禁心头一震,百感交集。
但他们还是伟大的,他们为中国解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一分力,他们值得我们崇拜。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令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但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爱国上,爱国又要建立在爱家乡的思想上,所以让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是祖国栋梁。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心得体会作文精选篇2在我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我觉得红军叔叔们特别威武,却不知道红军叔叔们要有时刻面临危险的准备,长大以后,我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争做时代新人而努力!爸爸讲过:“红军长征,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了红军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
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读后感

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读后感最近读了一些红色故事,内心像是被点燃了一团火,烧得滚烫滚烫的。
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不是超级英雄,没有超能力,却有着比钢铁还硬的意志。
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远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情节更加震撼人心。
比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
想象一下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子弹在耳边呼啸,敌人的炮火不断。
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被敌人的碉堡挡住了前进的道路,部队伤亡惨重。
董存瑞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急如焚。
他主动请战,去炸掉那个可恶的碉堡。
他毫不犹豫地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
那是怎样的一种决心和勇气啊!他知道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但他还是去了。
在最后的时刻,他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然后毅然拉响了炸药包。
碉堡被炸毁了,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再说说刘胡兰的故事。
这个英勇的姑娘,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
她年纪轻轻,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
敌人威胁她,只要她说出党的秘密,就可以饶她不死。
可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然后从容就义。
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恐惧,只有对敌人的蔑视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还有黄继光,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当时,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
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多次冲锋都被敌人的火力压制。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带着伤,奋力向前爬去。
在接近敌人火力点的时候,他猛地一跃而起,张开双臂,扑向了正在扫射的敌人枪眼。
敌人的枪声瞬间哑了,战友们趁机冲锋,夺取了胜利。
这些红色故事里的人物,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牵挂。
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受伤,可他们心中的信念让他们战胜了一切恐惧。
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亲眼看到了他们的英勇和无畏。
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血在沸腾,他们的心跳在加速。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为了我们的祖国。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关于传承红色精神的实践感悟范文推荐_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感言

关于传承红色精神的实践感悟范文推荐_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感言人们对于红色精神应该多学习与感悟,在红色精神中懂得过去先烈的优秀事迹与精神,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传承红色精神的实践感悟内容推荐吧。
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感言一七一活动,通过回顾革命斗争历史,使我的心灵接受洗礼,情感受到震撼,党性得到锻炼,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
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波,是最致命的滑波。
一个共产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理想动摇,信念崩溃,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
在革命斗争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许多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不写生平,把骨灰埋在一棵树下当肥料。
这是老红军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在生命临别时刻的嘱托。
她的事迹以及她对理想信念一生的追求,带给我x之行最深层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决心向革命前辈那样,要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坚持实事求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x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
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
红色精神代代传内容200字

红色精神代代传内容200字
红色传承要求我们理解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更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红色精神是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学习、传播和继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使命,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知识的时候,当你们来到人流如织的游乐场玩着各种玩具的时候,当你们躺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红色精神》的课外书,它使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辈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得来的。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这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分别体现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其中令我最为之动容的故事还是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朱德同志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一次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1928年4月,狡猾的敌人由于对井冈山上军事力量的迅速壮大感到恐慌,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在井冈山,饿死、冻死。
被封锁的红军面临着衣、食、药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
红军要吃粮食,必须自己下山去挑粮。
井冈山地势险峻,红军从山下挑粮上山,几十里无平路,翻山越岭,挑一次粮至少得奔波一天。
42岁的朱德军长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每次都要求把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他成了这支挑粮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人,但走起路来仍然稳健利落,毫不落后于那些年轻的战士。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既要制定作战大计,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食,十分心疼他。
于是,他们商量将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这样他就没办法挑粮了。
哪知道朱德找不到扁担,自己重新做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从此,他的扁担就再也没人偷了。
第二天,朱德的身影又出现在挑粮队伍中。
就这样在朱德的带领下,经过井冈山军民的共同努力,井冈山的粮食储备充足,变成了粮仓。
是啊,这一根小小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了朱德身上那崇高的品质。
作为军长的他完全可以命令战士们去挑粮食,何必亲力亲为呢?作为年龄最大的他,完全可以不挑或少挑,何必累着自己呢?而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朱德身上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顿时觉得革命前辈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
他们正是凭着这种优良品质,才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个胜利。
有首歌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这些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这些可敬的革命战士,当敌人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摇不动他们那鲜红的革命精神。
他们的坚强、勇敢,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如今,在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谈起珍惜条件,我却有些自愧不如。
每次吃饭时,我不是嫌菜不好吃,不入味,挑三拣四,就是吃完时碗里还剩下许多饭粒,看都不看就走了。
妈妈批评我的时候,还不以为然,心想:碗里剩几粒饭有什么关系,家里的米多得是呢?我从未想过,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战士们能吃上饭就算极好的待遇了,他们每天都忍着饥饿,耐着严寒,一步一步向前进。
而我却嫌这嫌那,还浪费粮食,完全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
每次想到这些,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幸福的日子很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
只知道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不懂的什么是战争,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