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太赞了!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内附MR图谱

太赞了!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内附MR图谱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又称下颌关节,为颅骨的滑膜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其关节面表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
颞下颌关节外侧面
关节囊松弛,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的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
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应。
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
闭口
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下颌骨可作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上提、下降运动:发生在下关节腔;
•前进、后退运动:发生在上关节腔;
•侧方运动:一侧的下颌头对关节盘作旋转运动;
•前进运动:对侧的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对关节窝作前进运动。
张口:下颌骨下降并伴有向前的运动。
故大张口时,下颌骨体降向下后方,而下颌头随同关节盘滑至关节结节下方。
如果张口过大且关节囊过分松弛时,下颌头可滑至关节结节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下颌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时,必须先将下颌骨拉向下,超过关节结节,再将下颌骨向后推,才能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闭口:下颌骨上提并伴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滑回关节窝的运动。
微开口
转动为主
大开口
既有转动又有滑动
颞下颌关节内侧面
颞下颌关节的MR解剖。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RI技术已经在医学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来说,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安氏Ⅲ类错颌
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牙颌面畸形,指的是上下颌之间出现明显的前后错位,导致咀嚼、咽喉和发音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颞下颌关节是咀嚼肌与颅底骨骼之间的连接点,也是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关键部位。
MRI检查可以直接显示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前期准备包括:1、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耳环等;2、与医生确认是否需要注射造影剂;3、避免进食或饮水前几个小时。
在MRI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扫描仪上,头和下颌固定在相应的保持器内。
医生会将MRI探头放置在颞下颌关节上方,开始进行扫描。
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40
分钟,期间需要保持头静止以保证图像质量。
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骼结构、软组织及其周围的结构。
对于安氏
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来说,MRI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颞下颌关节前突的位置、韧带的形态、半
月板的位置及其功能等。
此外,MRI还可以帮助鉴别颞下颌关节炎、骨质增生、退行性变
等其他常见疾病。
MRI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精度等优点,能够直观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颞下颌关节MRI检查,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病情,并制定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口腔影像学: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像学诊断

请注意观察双侧髁突及关节区情况
同
上
病 例
L-闭口位
R-闭口位
L-开口位 R-开口位
右侧关节骨性强直
右侧关节间隙大部消失,结构欠清,关节凹、关节结节、 髁突区呈大片状骨性高密影,髁突活动度消失。 左侧关节间隙变窄,髁突活动度受限。
请观察双侧关节区及下颌骨发育情况
双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并小颌畸形
病例分析1
左侧颞下颌关节矢状切面及 冠状切面图
病例分析2
左侧关节上腔造影闭口位CBCT
开口位CBCT
病例分析3
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闭口位CBCT
同上病例,开口位
骨关节病 髁突经咽侧位片示髁突前斜面广泛骨质破坏(箭头)
骨关节病(囊样变)
髁突经咽侧位片示髁突顶部皮质下见一类椭圆形低密影, 边缘硬化(箭头)。
骨关节病 薛氏位示关节窝皮质明显增厚硬化(箭头)
左侧关节CBCT矢状切面
骨关节病
CBCT示髁突前斜面骨质吸收破坏,局部皮质影消失, 关节前间隙增宽。
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像 学诊断
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许勒位片(下为开口位) 1 关节间隙 2 髁突 3关节窝 4关节结节 5 外耳道
斜矢状切面
正常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闭口位)
注意观察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骨质 情况及关节间隙情况
冠状切面
L-闭口位 R-闭口位
L-开口位 R-开口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闭口位:双侧关节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 开口位:左侧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活动度增大。
请观察双侧关节区及患者咬牙合状态
同 上 病 例
双侧颞下颌关节脱位 双侧关节闭口位示双侧髁突均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开口 位髁突无动度; 全景片示患者呈开口状。
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CBCT影像

CBCT 1、射线量极低,可广泛应用于口腔颌 面外科,正畸科,正颌外科,种植科, 牙体科,颞下颌关节科及耳鼻喉科等。 2、在视野选择,图像合成等口腔专业 所需个性化图像生成方面,CBCT有着 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具有很高的各 向同性空间分辨力。
3、使用操作简单,可作为口腔常规检 查手段。 4、购买费用和维修费用相对低廉。
复旦大学
CBCT与传统螺旋CT比较
传统螺旋扇形扫描CT 1、X线辐射量大,对于口腔正畸, 种植等需多次投照重复进行检查的病 例,不符合“医疗照射正当化”原则。 2、CT图像质量及准确性易受例如螺 距(螺旋CT),层厚等多种因素影 响。 3、图像重建操作相对复杂,须由经 过专业影像培训的人员实施,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医学影像与口腔临床诊断 脱节。 4、经济成本高,患者花费增加。
复旦大学
口腔颌面部錐形束CT的临床应用
口腔科
陈瞰
复旦大学
Contents
1 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概述及其发展历史 2 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3 病例演示
复旦大学
一、口腔颌面锥形束CT概述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简称CBCT)顾名思义是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 备。其基本原理是X线从各个方向以层厚最小为76μm通过被 检部位形成一个直径为5cm,高为3.6cm的圆柱型多部位连续 扫描,利用计算机程序对X线通过不同部位后的衰减情况进行 分析测量,采集被拍摄部位的三维信息,全面观察其内部结 构从而获得被检部位所有信息, 进行容积重组形成更精确分辨率 更高的图像。
口腔正畸
投 影 测 量 侧 位 片 影 像
复旦大学
口腔正畸
多生牙的定位
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技术

用于人体成像的原子核
主要是氢原子核。理由:是磁性原子核; 氢(氢质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原子核 (摩尔浓度)约占人体原子核总数的2/3; 氢的磁化率最高;氢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 织中,因此具有生物代表性。
人体组织MRI信号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水分子中的氢(水质子), 部分源于脂肪中的氢(脂质子)。
一般的医用磁共振成像仪通常由主磁体、梯 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它辅助 设备等五部分构成。
主磁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梯度系统
辅助设施 计算机系统
射频系统
主磁体
它是产生磁场的装置,分为永磁型和电磁型。永磁型系稀 土永磁材料构成,如钕铁硼;电磁型系导线绕制线圈和磁介质 构成,根据导线材料不同分为常导和超导磁体,现多为超导磁 体。
一般用T1值描述组织纵向驰豫的快慢, 即脉冲关闭后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最大值 的63%的时间间隔。不同的组织T1值不同。
5.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接收线圈因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切割而 产生电信号,这就是原始的磁共振信号。 某组织的横向磁化矢量越大,切割接收线 圈产生的电信号也越大,即图像的组织信 号越高。
射频系统
由射频发生器、射频放大器和射频线圈等构成。和我们工作 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射频线圈。射频线圈分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 发射线圈的作用主要是发射电磁脉冲,激发人体内的质子发生共 振即能量传递;接收线圈主要是接收发生共振的质子释放出来的 能量。现在的发射线圈主要是安放在主磁体内的体线圈;接收线 圈需要摆放在受检者的检查部位,分正交线圈和相控阵线圈。
3. 磁共振现象
共 振 频率相同是产生共振的条件,实质是能
量传递。
磁共振现象
我们给处于主磁场中的人体组织施加一 个射频脉冲,当这个射频脉冲的频率与质 子的进动频率相同时,处于低能级的质子 将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 磁共振现象。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横向的旋 转磁化合矢量,于是切割接收线圈产生电 信号。
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详解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王海涛
患者摆位
1. 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 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架,尽量使双侧颞下颌关节对称 并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应用三角垫垫高颈部,使颈椎保持 弯曲向前姿势。 3. 两侧三英寸线圈内衬薄垫,线圈中心对准外耳孔前方颞 骨小头。 4. 定位中心位于两外耳道连线中点,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必 须闭眼。 5. 颞下颌关节需要扫描张口位和闭口位,患者需要手持开 口器,在扫描开口位时使用;扫描闭口位时,嘱患者牙关 闭紧。
OCor T1 FSE bilateral,冠状面 T1加权成像:
扫描方法: 在横断面显示髁突的层面定位, 斜冠状面扫描平行于髁突长轴进 行扫描,与标准冠状面有一定角度。
临床应用: 颞下颌关节外伤、弹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盘病变,多用于观察关节盘有无左右移位
OCor fs T2FSE bilateral,冠状面 T2压脂加权
OSag T2* GRE bilateral,双侧矢状位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 在横断面显示髁突的层面定冠状面,斜冠状面扫描平行于髁突长轴进行扫描, 与标准冠状面有一定角度,建议从前至后划线。
• 横断面定位像上,左右定位线不能交叉。矢状面图像上调整定位线前后位置。 • 一般情况下,一侧扫描九层图像,双侧同时定位。 • 去掉上下饱和带,调整TR时间,以缩短扫描时间。
OSag T1 FSE bilateral,矢状面 T1加权成像:
扫描方法:
• 在横断面显示髁突的层面定位, 斜矢状面定位垂直于髁突的长轴 (也就是基本平行于下颌骨的体部), 与标准矢状面有一定的角度。 图像参数特点: • 为能够提供清晰解剖位置和软组织层次对比的序列, 显示关节盘 • 位置及形态异常较好。 选择相对高分辨力扫描,FOV约为120mm,层厚23mm, 矩阵256X192。
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影像表现

2
颞下颌关节磁共 振影像技术
成像原理
01
利用磁共振现象产生人体组 织图像
02
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组织中 的氢质子产生磁共振信号
03
利用梯度磁场对磁共振信号 进行空间定位
04
通过计算机对磁共振信号进行 处理和重建,形成图像
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MRI):利用磁
共振原理,对人体 组织进行成像
1
扫描技术:包括平面 回波成像(EPI)、
4
梯度回波成像(GRE)
等,提高图像分辨率
和信噪比
扫描序列:包括T1、
T2、PD、FLAIR等,
2
用于获取不同组织
结构的信息
3
扫描参数:包括场
强、层厚、扫描时
间等,影响图像质
量和诊断效果
影像分析
影像技术:磁共 振成像(MRI)
关节韧带:连接关节, 起到稳定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关节滑膜:分泌滑液, 起到润滑作用
关节神经和血管:提供 关节感觉和营养支持
关节功能
01
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关节,负责下 颌骨的运动。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包括开闭口、前伸、侧方和旋转 02 运动,这些运动对于咀嚼、吞咽、言语和面部表情
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对于保持下颌骨的正常位置和 03 功能至关重要,关节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颞下颌
02
病变定位: 磁共振成像 可以准确定 位病变位置
03
病变程度: 磁共振成像 可以评估病 变的严重程 度
04
治疗效果评估: 磁共振成像可 以评估治疗效 果,指导治疗 方案调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

距离:75cm
口腔影像诊断学
口腔影像诊断学
[正常X线表现]
口腔影像诊断学
此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颞 骨岩部投影在髁状突的下方,可以显示关节凹、 关节结节、髁状突及关节间隙。常用来检查髁 状突骨折、脱位、先天畸形、肿瘤以及颞下颌 关节疾病。
2、关节间隙:关节间隙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 正常人关节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 最窄。在许勒位上,关节上间隙为2.80mm, 后间隙为2.30mm,前间隙为2.06mm。两 侧关节间隙对称。
口腔影像诊断学
3、关节结节、关节窝 关节结节高度约7mm,斜度约为54°。个体
差异很大,但同一个人两侧大致对称。关节结 节后斜面是功能面,关节结节一般为弧形突起, 曲线圆滑。关节窝底有密质骨边缘与关节结节 相连续。
第II类:结构紊乱疾病,包括
口腔影像诊断学
1、可复性盘前移位 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3、其他类型的关节盘移位
结构紊乱类各种疾病中均可伴有关节囊松弛、 扩张、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等
第III类:炎性疾病,包括滑膜炎和关节囊炎,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第IV类:骨关节病
口腔影像诊断学
(4)前后位体层片
口腔影像诊断学
可见造影充满上腔,呈圆弧形,内侧造 影剂多于外侧。造影剂与髁状突之间低 密度阴影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外侧较 窄,中部及内侧较宽。
口腔影像诊断学
2、关节下腔正常碘水造影图像
口腔影像诊断学
闭口位片可见髁突表面为造影剂覆盖。髁突前方 造影剂所显示的影像为关节下腔的前下隐窝,髁 突后方造影剂所显示的影像为关节下腔的后下隐 窝。髁突凸面处造影剂甚薄。关节窝底与造影剂 上缘之间的空隙为关节盘占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积液
内紊乱
-盘穿孔
盘穿孔在MRI上不易判断
关节造影时,小的盘穿孔可通过上下关节腔 间造影剂的交通来判定( 20% 假阳性)
大多数穿孔与盘移位有关
外伤
复合骨折时,CT 有助于判断骨折及其移位 程度
MRI可提供关于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盘完整性 的更多信息
外伤
由于外力通过髁突传导,即使没有骨折也 可发生TMJ内紊乱
TMJ正常MR解剖
关节盘包含三部分
前带 中间区(薄) 后带(厚)
后带中心部分可为中等信号
11-year-old
40-year-old
TMJ正常MR解剖
后带与盘后复合体 的双板区相连
双板区为平行的低 信号带
后带和双板区间可 见一中等信号强度 的竖线
TMJ正常MR解剖
外伤 关节炎
内紊乱
-盘移位
内紊乱通常表现为关节盘相对于髁突头向 前内侧移位
可为部分或完全性移位
继发重塑可改变关节盘的形态和信号强度
髁突移位的进程,伴随关节盘的前移和重获
闭口位
张口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节盘前移不伴重获
闭口位
张口位
部分移位
完全移位
闭口位
张口位
关节盘重塑的继发改变:盘扭曲,中间区短缩及后带增大
T2
其它
少见的情况下,滑膜软骨瘤病的软骨化生 也可累及TMJ
MRI特征为小的钙化和相应的软组织肿块
关节炎
髁突头、颈和关节结节的广泛软骨下或骨硬 化于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弥漫低信号区
低信号也可代表无菌性坏死 T2WI上,滑膜和血管翳增生表现为中等信号
PD
T2
骨髓坏死
PD
T2
骨髓水肿
牛皮癣性关节病
直接矢状位 CT
T1 平扫
T1 增强
张口位
强直性脊柱炎
T1 平扫
T1 增强
亚急性:张口位关节盘不重获,可见关节盘变形, 前带折叠或萎缩弯曲,后带增厚
慢性:关节盘穿孔、粘连、纤维化和退行性骨关 节病
急性盘前移
亚急性盘前移
内紊乱
-盘移位
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可导致关节盘信号 强度的下降
TMJ的瘢痕或粘连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 为中等信号
关节积液在T2WI上为高信号
大体解剖
关节盘为双凹形的纤维软骨盘
中间区厚约1mm,前带厚约2mm,后带厚约 2.8mm
关节盘中心部分可有小穿孔,但由于滑膜 的覆盖,关节腔上下部分间是独立不通的
大体解剖
闭口位上,关节盘的 后带位于髁突头的正 上方
中间区位于颞骨关节 结节和髁突头的前部 之间
前带位于关节结节的 下方,髁突头的前方
闭口位
中间区的重塑、缩短及向上弯曲
张口位
内紊乱
-盘移位
移位分为四度:
0度:正常 1度:移位但形态正常 2度:形态异常,通常与退行性骨关节病有关,
外科不能修复
3度:有严重的疼痛,慢性,关节运动受限
0度
1度
1度
2度
内紊乱
-盘移位
移位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急性:张口位关节盘重获,关节盘的大小或形态 不改变
大体解剖
关节盘的后方为双板区, 为一包含脂肪、胶原和 弹力纤维的神经血管区
双板区的后上韧带具有 弹性,附着于关节窝的 颞骨鼓部
双板区的后下韧带为纤 维性的,附着于髁突下 区的后部
大体解剖
翼外肌控制张口,具有 平行的上下头
上头附着于关节囊前部, 下头附着于髁突颈
上头腱纤维直接附着于 关节盘的前带
下颌骨的直接打击可拉伸关节盘,导致翼 外肌痉挛及盘前移
关节炎
成人的TMJ骨关节炎可继发于外伤和关节盘 内紊乱
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或血清阴 性关节病如牛皮癣和强直性脊柱炎也可累 及TMJ
关节炎
皮质和关节软骨变薄,髁突头变扁变形 骨质增生(常位于前部),关节腔变窄和
关节结节与髁突的磨损常见于退行性骨关 节病
闭口位
张口位
成像参数
3英寸表面dual-coil 薄层 (3-mm) 12-cm FOV, 256×256 matrix 斜矢状位及冠状位 闭口位,半张口位和张口位
TMJ正常MR解剖
TMJ关节盘含Ⅰ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粘 多糖
关节盘在 T1WI, T2WI, 和T2*WI上均为低信 号,而上下关节腔表面的滑膜显示为中等 信号
闭口位上,后带位于相对髁突头12点的位置 (后带和双板区的结合处位于12点的10°范 围内 )
张口位上,后带位于12点的背侧位置
闭口位
张口位
闭口位
张口位
Sag-T1
Sag-PD
Sag-T2
Cor-T1
Cor-T2
Close
Partially-open
Open
TMJ病变
内紊乱
盘移位 盘穿孔
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王化
前言
MR 具有非侵袭性,不仅能显示关节盘,还 能分清骨皮质、骨髓及软骨等
快速成像技术和双线圈成像使双侧同时成 像成为可能,并可动态成像
大体解剖
TMJ是双侧联动的滑膜 关节,位于下颌骨髁突 和颞骨下颌窝之间
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 下两部分
髁突将下关节腔分为前 后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