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强烈推荐】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强烈推荐】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文章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典例剖析

我总想着那件事

滴答、滴答……”床前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躺了很久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心中总想着那件事。

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了。风哥哥正吹着轻柔的口哨,星星正眨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大地,整条马路十分的寂静。

我总想着白天发生的那件事。

两条雪白的小狗正在过马路,突然,一辆风驰电擎般的吉普车如一支离铉的箭飞奔而来。“吱……”随着一个紧急刹车的声音,一条小狗本能地躲开了,另一条却倒在了血泊中。我想,那条有幸逃脱的小狗是幸运的,它有权选择独自逃向远方。马路上依然车来车往,“汪汪……”那条狗叫着向这条不幸的小狗跑来。这条有幸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小狗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它的举动和我想的恰恰相反。它眼里闪着泪花,用它那粉嘟嘟的小舌头拼命而又温柔地舔着那条不幸的小狗。它一遍一遍地舔着,好像在努力地想救回它。一串串泪珠从它的眼里滚落下来----它哭了!它蹲坐在马路中间,用自己那娇小的身体护住自己的同伴。许多的好心人不忍再看,更怕来来来往往的车又伤到了它。有人试着想带它离开这危险地带,可是人们一靠近,小狗就气势汹汹地吼叫起来,好像在说:“别靠近我的小伙伴,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没办法,人们只好强行将那条不幸的小狗抱到路边,又想尽办法想让这条小狗离开,可是它还是执意不肯离去。就这样,它一直在不幸的小狗身边趴着,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小狗不顾自己的生死在伤亡的同伴身边不离不弃,是多么的令人感动!相比那些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甚至开车撞了人又逃走的人,小狗的行为更值得人敬重!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在我的梦里,两条小狗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总想着那件事》答题思路

1、本题是对分析写作顺序的考查。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做此类型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想到叙述方法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平叙。那么这个文段开头“我在床上躺了很久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心中总想着那件事……”便可知倒叙的叙述方式。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概括能力的考查。解题步骤:①通读并读懂要求概括的文段。②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③根据要求作答。

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概括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读文章,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来。

三、高效训练

选文1

小巷“历程”

天热得厉害,空气象团火,烤得柏油路软绵绵的。我拐进一条小巷。巷子不长,地上散扔着许多西瓜皮。这里背阴,还有一丝穿堂风。我放慢脚步,息一息浑身的燥热。

“哧溜——”,前面不远,西瓜皮托着一双高跟皮凉鞋,溜冰似的滑了出去。跌倒的是一个穿银灰色旗袍裙的中年妇女,她飞快地从地上跳了起来。我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点香烟。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

她又朝前走了,腿有点瘸,可能还忍着痛。她放心了——没人嘲笑她。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目送那女的走出小巷,拐了弯。

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我遐想。

突然,“哧溜——”,这回轮到我了。谁让我放松了对西瓜皮的警惕,我摔了个四脚朝天。也许没人看到??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这。可是,身后立即传来了清脆的笑声。我扭头一看,三个姑娘,不知什麽时候走进了小巷。她们正对着我指手画脚:“嘻嘻、嗬嗬、哈哈??”其中一个穿连衣裙的笑得直不起腰来。我费力地爬

起身。踝关节可能扭伤了,钻心地痛。但我强忍着,在一片可恶的嗤笑声中一拐一拐地朝巷口走去。心中不免愤愤然。

“哧溜——啪!”机会来了,报复吧!伴着尖叫,一个窈窕的身躯滑倒了。而且正是刚才笑我笑得最放肆的那一位。我想笑,想大笑,想对着她那撕破了的连衣裙笑个痛快。可是我没能笑出声来。她们向我投来羞赧的一瞥。

我返身走回小巷,开始艰难地、一块一块地拾起西瓜皮。

1、题目“小巷‘历程’”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你对“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2

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张广厚,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和杨乐合作在函数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首先发现了高等数学领域中函数值中“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因此而跨入世界著名数学家的行列。那么,他是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超人的数学天赋呢?

原来并非如此,张广厚小时候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结果,连中学也没有考取,不得不进了补习班。

经过落榜的打击,小广厚学习比以前用功多了。无论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还是课后做作业,都是认认真真的。他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对于课本的知识必须真正弄懂、弄通。有一次,小广厚正在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他绞尽脑汁也没能解出来。于是,他拿出课本,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相关的章节,一次又一次地推敲题意,整整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才解出了这道难题。就靠着这种精神,小广厚的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

小广厚学习不仅刻苦,而且还很有心计。他把看课外书做的笔记、做过的习题,甚至还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的草稿都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当作珍宝一样保存起来。通过这样一整理,小广厚那本薄薄的课本变得“厚实”起来了。这是张广厚读书的第一个过程,即:把薄书读厚。

就这样,张广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开滦二中。在开滦二中,张广厚学习更加勤奋了。他把老师讲的定义、法则不仅弄懂、弄通,而且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范氏大代数》,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几页。就这样,《范氏大代数》在张广厚的头脑中被浓缩了。只要一看目录,他就能说出哪章哪节讲了什么内容。这难道不是把书读“薄”了吗?

在开滦二中几年的学习时间里,张广厚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每次都是满分。一直到他考取北京大学,进而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都是这样,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就凭着这样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在华罗庚教授的指导下,张广厚和杨乐合作,在数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1、文中说“小广厚很有心计”,他的“心计”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广厚学习不仅刻苦,而且还很有心计。”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本段的中心句

B.领起下文的总起句

C.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根据短文内容,说说张广厚是怎样把“厚”书读“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二、我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如《海底世界》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槐乡五月》的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引导学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2.试着用利用中心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住段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很多文章它是没有典型段落,也没有关键语句,这时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抓住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最关键的就是提取关键词,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在教《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的:出示阅读要求:1.找出课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2.合并起来,说说主要内容。《庐山的云雾》1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美丽的南沙群岛》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2.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找出了这两个关键的中句子,然且引导学生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然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时还要注意筛选,有的文章列出了多小标题,我们要选取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加以完善,使之完整简洁,这样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抓住要素,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已经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要素串联法”,如《菩萨兵》一课,我出示六要素来让学生完成填空: 时间:长征途中 地点:藏民居住地区 人物:朱德总司令和他带领的红军 起因: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听说红军来就躲进了深山 经过: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结果:藏民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方法四:抓住课题,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而且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指导概括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提问:(1)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是谁?(2)大作家从小老师那里学得了什么?(3)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2020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文章所谓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下面是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欢迎参考!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自读质疑法。 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 如阅读<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根据标题提出问题:谁在向命运挑战?他战胜命运了吗? 阅读文章后可以提问: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在科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 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共有10个自然段。 1—2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加害于孔明。 3—8自然段讲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9—10自然段讲借箭的结果,周瑜在与诸葛孔明的较量中再次失败。

将各段大意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段”、“概括段意”,过去一直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段落”的概念, 是因为过去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模式把教学引向了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统一的答案, 忽视了我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分段、概括段意仅仅是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去说、去记, 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进行机械训练。 (3)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 如《飞夺泸定桥》,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为什么要夺桥——与敌人“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再写怎样夺桥——“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最后写夺桥的结果。 抓住重点部分,再根据开头、结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明白了: 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红军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抢先赶到了泸定桥,又战胜天险夺取了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抗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独立的,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几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年级阅读训练_概括文章主要内容_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 【练习一】 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要求。《课标》指出:小学阶段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础知识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 检测。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所谓文章的结构段就是指一篇文章把讲述相同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也就是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或脉络。再根据结构段所描述的内容,总览全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藏羚羊的跪拜》一文:1.藏羚羊是在什么情况下跪拜的?2.藏羚羊给谁跪拜?3.藏羚羊为什么跪拜?4.故事的结果如何?学生把这几个 问题答案串联起来就能很清楚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很多文章中“段”的结构一样,而且或在段首,或在段中,或在段尾就告诉了我们这个自然段要写的主要内容。先在文中找出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再把每个中心句串联起来,说得简单明白一点,就是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了。

随堂训练 家乡的桥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要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台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狮,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1.用“”在文中画出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把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中心句串起来,加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试着把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答案: 第二自然段:小河长,小桥多。 第三自然段: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 第四自然段: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 第五自然段: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我”的故乡在江南,小河长,小桥多,而且大多是石桥,造型千姿百态,名称也美极了,是我们的乐园。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私塾国际学府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知识回顾

课程导入 最近特别火的电影,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例题解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 ③她40 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

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 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 ”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 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 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 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 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 分) 解题思路首先要理清文章层次,全文主要写了四件事:第②-- ⑥段写第一件事;第⑦段写第二件事;第⑨段 写第四件事。其次要抓住主要人物,用简洁的语言交代每件事的情节,尤其注意在第一件事和第四件事中“我” 只是目击者和知情人,而并不是事件的主人公。最后分点概括。 答案: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练习)-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 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一般的方法是: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完整版)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一、标题扩充法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儿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儿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1、借用课题概括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文章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典例剖析 我总想着那件事 滴答、滴答……”床前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躺了很久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心中总想着那件事。 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了。风哥哥正吹着轻柔的口哨,星星正眨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大地,整条马路十分的寂静。 我总想着白天发生的那件事。 两条雪白的小狗正在过马路,突然,一辆风驰电擎般的吉普车如一支离铉的箭飞奔而来。“吱……”随着一个紧急刹车的声音,一条小狗本能地躲开了,另一条却倒在了血泊中。我想,那条有幸逃脱的小狗是幸运的,它有权选择独自逃向远方。马路上依然车来车往,“汪汪……”那条狗叫着向这条不幸的小狗跑来。这条有幸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小狗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它的举动和我想的恰恰相反。它眼里闪着泪花,用它那粉嘟嘟的小舌头拼命而又温柔地舔着那条不幸的小狗。它一遍一遍

地舔着,好像在努力地想救回它。一串串泪珠从它的眼里滚落下来----它哭了!它蹲坐在马路中间,用自己那娇小的身体护住自己的同伴。许多的好心人不忍再看,更怕来来来往往的车又伤到了它。有人试着想带它离开这危险地带,可是人们一靠近,小狗就气势汹汹地吼叫起来,好像在说:“别靠近我的小伙伴,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 气!”没办法,人们只好强行将那条不幸的小狗抱到路边,又想尽办法想让这条小狗离开,可是它还是执意不肯离去。就这样,它一直在不幸的小狗身边趴着,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小狗不顾自己的生死在伤亡的同伴身边不离不弃,是多么的令人感动!相比那 些 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甚至开车撞了人又逃走的人,小狗的行为更值得人 敬重! 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在我的梦里,两条小狗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我总想着那件事》答题思路 1、本题是对分析写作顺序的考查。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做此类型题 目时,我们首先要想到叙述方法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平叙。那么这个文段开头“我在床

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阅读,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五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文章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典例剖析 我总想着那件事 滴答、滴答……”床前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躺了很久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心中总想着那件事。 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了。风哥哥正吹着轻柔的口哨,星星正眨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大地,整条马路十分的寂静。 我总想着白天发生的那件事。 两条雪白的小狗正在过马路,突然,一辆风驰电擎般的吉普车如一支离铉的箭飞奔而来。“吱……”随着一个紧急刹车的声音,一条小狗本能地躲开了,另一条却倒在了血泊中。我想,那条有幸逃脱的小狗是幸运的,它有权选择独自逃向远方。马路上依然车来车往,“汪汪……”那条狗叫着向这条不幸的小狗跑来。这条有幸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小狗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它的举动和我想的恰恰相反。它眼里闪着泪花,用它那粉嘟嘟的小舌头拼命而又温柔地舔着那条不幸的小狗。它一遍一遍地舔着,好像在努力地想救回它。一串串泪珠从它的眼里滚落下来----它哭了!它蹲坐在马路中间,用自己那娇小的身体护住自己的同伴。许多的好心人不忍再看,更怕来来来往往的车又伤到了它。有人试着想带它离开这危险地带,可是人们一靠近,小狗就气势汹汹地吼叫起来,好像在说:“别靠近我的小伙伴,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没办法,人们只好强行将那条不幸的小狗抱到路边,又想尽办法想让这条小狗离开,可是它还是执意不肯离去。就这样,它一直在不幸的小狗身边趴着,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小狗不顾自己的生死在伤亡的同伴身边不离不弃,是多么的令人感动!相比那些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甚至开车撞了人又逃走的人,小狗的行为更值得人敬重!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在我的梦里,两条小狗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总想着那件事》答题思路 1、本题是对分析写作顺序的考查。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做此类型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想到叙述方法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平叙。那么这个文段开头“我在床上躺了很久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心中总想着那件事……”便可知倒叙的叙述方式。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题目解读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方法点拨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方法适用文章要点表达 段意归并法从几个方面描述, 层次清晰的文章。1、把每段大意综 合起来,加以概 括,就是整篇文章 的主要内容。 2、各段大意之 间,有的要加上一 些过渡词语,以便 读起来通顺,连 贯。 3、要区分重点段 落和非重点段落, 做到有详有略,有 的甚至可以舍去。 运用关联词,让句 子更通顺。 要素串联法叙事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 一般有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包 括起因、经过、结 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 素弄清楚了,用词 语串联起来,就是 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在什么 时间什么情形下 做(或说)什么事 (或话),最终结 果怎样;当然,在 答题时要视具体 情况来确定,有时 要素可以有所取 舍。 文题扩展法题目能高度概括 文章内容的文章 有许多文章题目 本身就已经高度 概括了主要内容。 所以,只要仔细剖 析题目,把题目扩 在解释题目字面 义的基础上加入 人物、主要情节。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悉文本。在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题目扩展法 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结合文章对题目进行扩展和细化,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误区警示:题目扩展法不等于扩句 题目扩展法与扩句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扩句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语句更加生动具体,而“题目扩展法”必须和文章内容相联系,让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使读者不但知道写什么,还知道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二、段意合并法 首先化大为小,确定这篇文章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即分成几段。然后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最后,把几个部分的段意组合起来,做到语句连贯,内容完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三、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把这六要素弄清了,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摘录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把这些句子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取舍主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学生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

词代替内容,太空洞。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2)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语言要简明,不啰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简单明了。

五年级阅读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美)

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 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 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 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记叙文基础知识 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写景文章顺序: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阅读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 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主要题型: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小标题 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理解文章的第一步:概括主要内容

牢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可忽略的四点提示 1.标题的作用 2.记叙文的六要素 3.文章的线索 4.文章的记叙顺序 心中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 一、区分两个概念: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 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的主要内容,而且应该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所写的人、事、景、物等都属于主要内容,而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要赞扬的精神、品质,阐明的道理,抒发的情感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是“材料”,中心思想是借助材料要表达的“观点”。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难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做到:①简要②完整 做不到简要和完整,究其原因,总结有三点: ①缩不短。概括文章大意,讲着讲着接近复述。 ②该不该删。概括文章大意时,分不清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③抓不住重点。阅读文章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题目扩充”法 □方法二:记叙文“六要素”法 □方法三:摘录句段法 □方法四:重点归纳法 □方法五:“段落大意”合并法

步步为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4、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5、语带双关。 6、具有象征意义。 7、吸引读者兴趣。 利用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借助题目。 步骤:①读懂题目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对题目发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怎样的一件事?”等;②根据课文内容,将问题的答案与文题合理的组织起来,做到语言通顺,表达完整。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1.时间:交代事件发生,人物活动的时间。 ①时间要从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暑假中的一天夜里。 ②有的时间有跨度,要把跨度写出来:小时候→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 2.地点:交代事件发生,人物活动的环境。 是事情发生的主要地点,而不是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点。 3.人物:文章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包括主要和次要的,明写的和暗写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指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对事情发展起最重要作用 的人物,而不一定是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 4.事件:从主要人物出发,叙清事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