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共20页

合集下载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 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品味文章 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 感受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骄傲与自豪的情 感及对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增光的精神 的赞扬,增强民族自豪感。
读准字音 优雅( yǎ )掠过( lüè )凌空(líng ) 翘首(qiáo)屏息(bǐng )一刹那( chà ) 慷慨(kǎi )哧地( chī )悄然( qiǎo) 敛声(liǎn)瞬间(shùn) 酷似( kù ) 轻盈(yíng)由衷(zhōng)眼花缭乱(liáo) 潇洒( xiāosǎ )
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
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
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
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
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
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
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 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 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1982年11月24日,在印 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 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 吕伟获得女子十米高台 跳水比赛冠军。
1.读课文,思考: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 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 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 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主题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飞天” 凌空
(特写镜头)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映
拼搏 奋进 爱国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用几百字,巧妙 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 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 国精神。

四年级语文教案《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并能够正确理解和搭配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主旨。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正确理解并抓住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进行正确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5分钟)1.教师可以先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或引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他们的意义。

二、导入主题(5分钟)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主题,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抓住主要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主要内容吗?它在我们的阅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2.引导学生讨论,确保学生对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三、正式学习(30分钟)1.教师将课文在课件上呈现出来,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标题和段落的标题,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带领学生用停顿、提问、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解释每个段落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有关的词语,帮助学生找到主题句。

5.教师提醒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主旨的句子。

6.教师运用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课文中提取出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

四、操练与巩固(30分钟)1.教师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尝试抓住主要内容,并从中找出主题句和能够表达主旨的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给出肯定和建议。

4.教师出示多篇课文,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并抓住主要内容,总结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5.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意见。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抓住主要内容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勿(wù)埃(āi)漉(lù)晕(yùn)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⑴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

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灰尘的特点:⑴小,从哪感受到的?⑵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⑴反射光线。

⑵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填写课文内容。

⑵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小学《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0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0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 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 终改变。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初 阿尔卑斯山地 荒芜
植 遇 牧羊人种橡树 (心存善念、不求回报)

的 再 植树的山地有了溪水
牧 逢 绿树成片、养蜜蜂
个人的体力与毅力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栋( dòng ) 废墟( xū ) 呼啸( xiào ) 干hé( 涸 ) 山毛jǔ( 榉 )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寡( guǎ ) 帐篷( péng ) 琢磨( zuómo ) tān塌( 坍 ) 白huà树( 桦 )
戳( chuō ) 慷慨( kāng kǎi ) 溜达( liū da ) chóu劳( 酬 ) xūn衣草( 薰 )

幸福他人

荒漠变绿洲、一片沃土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万多人的幸福(精神崇高)
当堂检测
1.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 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 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 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 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自主学习03 夯基础()词语解释干涸: 干枯,没有水。 酬劳: 用钱物报答酬谢出过力的人。 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连锁反应: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演示文稿三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

演示文稿三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 ,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 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 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 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 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物的特点
第3页,共28页。
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要素串联法 (写人记事类)
记叙文四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 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 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第4页,共28页。
“信任”试验
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 名的周严教授。
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 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 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 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
重的虫灾。
水葫芦难以铲除
(6)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
第24页,共28页。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 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 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 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 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 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昆虫记第20页内容概括三百字

昆虫记第20页内容概括三百字

昆虫记第20页内容概括三百字
【最新版】
目录
1.昆虫记第 20 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对昆虫的观察和描绘
3.文章中的昆虫种类和特点
4.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昆虫记》是一部由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在本书的第 20 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这一页中,作者主要观察了蚂蚁、蜜蜂和甲虫等昆虫。

他以蚂蚁为例,描述了它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作者还对蜜蜂的采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它们勤劳和高效的工作态度。

此外,作者还对甲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们对这种昆虫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不仅普及了昆虫学知识,而且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传神的文字,让人们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这部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以及对昆虫的关爱。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日益增强,这部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总之,《昆虫记》第 20 页的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观察力和文学才华。

第1页共1页。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鲁迅”展开,让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同时这也是描写人物的一个单元,作者是怎样呈现人物形象依然是学习的重点。

相较于该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其他三篇课文都是别人笔下的鲁迅,而《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作品,其他三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而《少年闰土》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的文学作品。

《少年闰土》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在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1、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课文的“特殊”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学习“瓜地刺猹”这一部分的描写和对话体会闰土这一人物形象4、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写,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小片段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的教学目标比较清晰,在课堂上基本能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从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导入课文,顺势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

在课堂上,我注重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练笔,课堂紧凑,教学环节节节相扣,由浅入深。

板书清晰,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知道闰土跟我讲述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鱼”等有趣的事,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勇敢能干,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详略特点和课后题的要求,重点学习“瓜地刺猹”片段,通过指导朗读、拓展说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以此为契机,层层深入,反复回旋第一自然段,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