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统编)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完美版)

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统编)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完美版)
2.运用小组合作学 2 习的方法,引导
学生揣摩优美语 句的深刻含义, 能主动探究作者 运用的写作方 法,仿照课文写 出自己对于“时 间之流”的感 触。
9.那个星期天
本课通过写“我”第一次 盼望出门的经历,细致刻画了 一天之中“我”心情由兴奋期
1.指导学生运用多 种形式读文,体 会主人公在一天
待到焦急难耐再到绝望失落的 心理变化。重点是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体会“我”心情的变 化,探究作者是如何在细致具 体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 内心感受的。
1
1.引导学生如
何找出感兴趣,
有价值的话题进
行探究。
2.引导学生找 到交流话题的方 法,并勇于表达 自己看法
2
引导学生自
由选择问题情
境,
再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进行交 流。
学习写梗概的写
语文园地
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学 习夸张的修辞手法,理解重要 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 锤炼和品味语言,理解并积累 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
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
方法。重点是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 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 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之中的心理变 化,理解其丰富 而敏感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析课 文,学习作者运 用多种描写表现 人物心理的方 法,并能结合自 身生活实际,进 行仿写。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选择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重点是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 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 注梳理思路,学会以内容为依 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 己的观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 真实想法。
习作:写作品梗 引 导 学 生 对 书 的 内 容 进 行 概

2020高考语文新闻与报告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2020高考语文新闻与报告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 (引)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全球发现细胞命运密码与小分子解码技术
• (主)多种细胞类型能够“返老还童”
• (副)标志中国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世界领先
• 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 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对文章标题的分 析或鉴赏,参见学案四。
• (2)导语
• 二是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 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 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4 √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 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 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概括材料要点 12分
课标全国卷Ⅲ
新闻报告
3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背景材料常见的作用有:
• ①从不同类型新闻背景材料看:对比性背景材料可形成对比衬托, 加深印象,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强度等;说明性背景材料可提 供整体性的、全方位的背景,便于读者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注释 性的背景材料只是对有关疑难生僻问题做解释和补充。
• ②从背景与主旨角度看:背景材料的运用,可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 突出新闻的价值。
12分
2016
类别 文本体裁 大题分值
课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25分
课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25分
课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25分
•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 1.2017年以前,新闻文本虽然属《考试大纲》规定的4种实用类文 本之一,但课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没有选用新闻文本。从2017年 开始,新闻阅读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且将新闻和时评、报 告搭配,材料体裁具有多样性,但各卷均按照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徐贲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徐贲作品精选精练

徐贲作品精选精练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

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

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

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

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

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

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

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

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

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

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

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

专题 记叙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解析版)

专题  记叙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解析版)

专题36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篇)(解析版)【考点扫描】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应考指南】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2020年英语二阅读解析text3

2020年英语二阅读解析text3

2020年英语二阅读解析text3
在阅读理解中,文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2020年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3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本概述
Text3是一篇关于公司财务报告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公司的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是文本阅读中的典型例子。

二、阅读技巧
1.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问题,了解问题类型,如细节理解、主旨大意等,从而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

2. 重点阅读段落,把握关键信息。

在本文中,需要重点关注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关键信息点,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等。

3. 结合问题,筛选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类型,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答案,并进行筛选,不要盲目选择。

三、题目解析
1. 细节理解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关段落,把握关键信息点,如数字、时间、地点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主旨大意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主旨大意是介绍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

四、总结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Text3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文本阅读中,要注重方法,把握关键信息点,结合问题,筛选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文本阅读需要注重方法,把握关键信息点,结合问题,认真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2020高考作文指导:巧妙构思五个精准切入点

2020高考作文指导:巧妙构思五个精准切入点

【导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和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

以下是2020高考作文指导,一起来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文章亦然。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同一处景,如能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去表现它,其结果会迥然不同。

所以,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巧选切入点,才能使文章更具新意。

那么,如何选准写作的切入点呢?一、从“小”处切入有些作文题目比较宽泛,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

这就需要用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以表达出独到的见解。

二、从“新”处切入这不仅要求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视,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使文章表现出新意来。

三、从“实”处切入当面临一些较虚、较抽象的作文题目时,这就需要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题目转变为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述,才能有效地避免作文空泛。

四、从“真”处切入考场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只有抒发自我“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也才会感染阅卷老师,使作文获得高分。

五、从“个性”处切入作文须个性鲜明,感悟独特。

考场作文一般都规定“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注意贴近考生的生活,注重“我”的感悟和体验。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寻出一段独特的心灵经历,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例文】致老师刘再复饮过许多天风海涛之后,多么想念故乡那飘散着花香与草香的操场啊,那一个留着你的足迹也留着我的足迹的操场。

你还在那个操场上默想与散步吗?亲爱的老师。

你的歌声和你的故事,就在这个操场上流进我的心灵。

很久以后才知道,第一个在我生命世界里构筑另一个世界的,就是你。

你铺下第一块砖石的世界,如今变得这样广阔,如蓝天,如蓝海,与遥远的星空和遥远的历史相接。

就在这个操场上,你在我胸前点起一团火焰。

你说,这团火焰是太阳的一角,但属于你。

当路上缺少明月与星光的时候,要记住火焰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考点针对练1
阅读中,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的符号,可用下面的 提示符号完成,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留下阅读痕迹,更有助于理解文本。 “〇”圈出相关论题。 “?”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的地方。 “!”标在需要注意或者有感想的地方。 “____”画出使用论证方法的语句。 “﹏﹏”画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或段落。 “══”画出表示中心论点或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句子。 “[ ]”或“{ }”标注重点段落。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因此,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 认同。可以说,在选择道路的同时,个体也将自身融入环境中,就能成为道路风 景的一部分。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只能“取一瓢饮”;走好人生 之路,也必须自觉抵抗歧路的诱惑,专注走好内心认定的那条道。据说有人曾问 米开朗基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秘诀,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把所有不 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看清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认准 目标,踏实笃行,我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茫焦虑、逡巡不前。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教材探源
考向3 论证方法及作用 (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 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参考答案】作者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属于举例论证;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了“凡做一 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 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 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引用庄子、孔子、 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 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通过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材料与观点得以 紧密联系起来,并对观点起到支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文章所谓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

下面是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欢迎参考!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自读质疑法。

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

如阅读<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根据标题提出问题:谁在向命运挑战?他战胜命运了吗?
阅读文章后可以提问: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在科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

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共有10个自然段。

1—2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加害于孔明。

3—8自然段讲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9—10自然段讲借箭的结果,周瑜在与诸葛孔明的较量中再次失败。

将各段大意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段”、“概括段意”,过去一直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段落”的概念,
是因为过去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模式把教学引向了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统一的答案,
忽视了我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分段、概括段意仅仅是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去说、去记,
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进行机械训练。

(3)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

如《飞夺泸定桥》,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为什么要夺桥——与敌人“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再写怎样夺桥——“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最后写夺桥的结果。

抓住重点部分,再根据开头、结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明白了:
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红军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抢先赶到了泸定桥,又战胜天险夺取了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抗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独立的,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几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