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优化指导书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网格优化

第七章 网格优化

EFD.V5
8 教程
7-2
第七章 网格优化
模型定义
复制 Tutorial 4 – Mesh Optimization 文件夹到你的工作目录,此外由于 EFD.V5 在运行时会对其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所以必须确保文件处于非只读状态。打开 Ejector in Exhaust Hood.CATProduct 组件。
网格之所以被命名为 Initial 是因为它是计算开始时的网格,如果网格自适应开启的话, 网格可以在计算期间做进一步的优化。初始网格的形成是基于 Basic 网格,通过定义的 网格设置来优化基础网格从而获得初始网格。 基础网格的形成是通过与全局坐标系的轴垂 直的平面把计算域划分成小部分。
当前最初网格参数的设置是 EFD.V5 根据先前定义的自动网格设置,包括 Minimum gap size 和 Minimum wall thickness 所确定的。
EFD.V5
8 教程
7-5
第七章 网格优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局域化网格和优化选项的功能,现在让我们尝试来生成有自动网格设 置所控制的计算网格。 点击 Edit, EFD.V5 Project,Active Run EFD.v5 Project ,打开 Run 对话框,勾选 Create Mesh 注意不要勾选 Solver。 Run 开始生成网格。 通过分析树中的 Result 下的 Cut Plot,可以查看网格。 生成的网格数超过了 1100000 , 由于计算机内存的限制无法在一些陈旧的计算机上进 行计算。 (你可能会看到内存不够的警告信息 )。
第七章 网格优化
网格优化
这个教程的目的是演示 EFD.V5 中不同的网格功能,可以使你以手工方式更好的对问 题进行网格改进。尽管自动生成的网格通常都是合适的,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而言, 计算机内存显得太小,因为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小而薄的几何和物理特征,而这些特 征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网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荐你尝试使用 EFD.V5 相应的选项来 手动的调整对于求解问题特征的计算网格,以便更好的求解。这个教程就是引导你如 何做到这一点。

网络结构健康度优化指导书

网络结构健康度优化指导书

网络结构优化标准化指导书1 覆盖类覆盖类指标:MR覆盖率、每业务系统间互操作频次。

1.1 不健康指标名称:MR覆盖率(不健康)1.1.1 指标门限判断方法MR覆盖率低于85%(基准值)的小区为不健康小区。

1.1.2 MR弱覆盖原因⏹站点和站间距问题:站点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覆盖目标区域。

站点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站间距大于800米的初步判定为广覆盖不足。

⏹参数问题:功率参数、切换参数、重选参数及邻区配置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弱覆盖问题。

⏹天馈问题:天线方位角及下倾角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深度覆盖问题:因建筑物阻挡,信号衰减严重导致的建筑物内弱覆盖。

1.1.3 MR弱覆盖优化方法⏹故障排查:排查是否由于问题小区或周边站点故障退服导致产生弱覆盖区域。

排查问题小区和周边站点是否存在驻波比告警、天馈告警、RRU告警等。

⏹新增站点:问题小区与周边邻小区距离较远,通过调整参数/天线方位角/下倾角都无法解决,则需要考虑加站。

利用话务量分布,查看弱覆盖区域是否属于高话务区域,并根据高/中/低话务区域,确定解决弱覆盖区域的优先级。

⏹参数排查:主要核查问题小区的功率、切换重选参数、邻区配置是否合理。

⏹天馈调整:如果弱覆盖区域与主小区的天线方向和下倾角偏差较大,则综合周边环境,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进行解决。

⏹深度覆盖:对于室内深度弱覆盖,结合弱覆盖区域场景及现场测试结果,如果弱覆盖明显在某个建筑物内,则建议该建筑物加室分解决。

1.2 不健康指标名称:每业务系统间互操作频次(不健康)1.2.1 指标门限判断方法每业务系统间互操作频次=互操作次数/业务建立次数,互操作频次高于5%(基准值)的为不健康小区。

1.2.2 每业务系统间互操作频次指标差原因每业务系统间互操作频次比例高,主要是由于弱覆盖导致,因此指标差的原因和优化方法基本与弱覆盖一致。

⏹站点和站间距问题:站点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覆盖目标区域。

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书

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书

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书
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简介
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网络是由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提出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该标
准决定了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

LTE网络的优
化主要侧重于改善用户体验,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改善网络的整体结构,以及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优化准则
1、建立覆盖优先指标
准则:重视覆盖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保证无线网络服务
的稳定可靠。

2、建立容量优先指标
准则:优化网络组网,提高网络的容量,以满足用户更大的流量需求。

3、建立质量优先指标
准则:优先优化用户的下行速率,保证QoS(Quality of Service)
的持续稳定,以满足用户良好的网络体验。

4、建立传输保障指标
准则:优化发射机的参数,保证传输稳定,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
衰减,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

三、优化监测工具
1、室外覆盖优先监测工具
主要用于检测室外覆盖,优先监测覆盖质量,包括检测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xLev(Received Level)、IPER(Interference Power)、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

2、室内覆盖优先监测工具。

TD-LTE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推荐下载

TD-LTE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推荐下载
在 RF 优化阶段,包括测试准备、数据采集、问题分析、调整实施这四个部分,见图 2-1。其中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优化调整需要根据项目组优化目标的要求和实际优化现状, 反复进行,直至网络情况满足项目组优化目标 KPI 要求为止。
本指导书总体说明了下行覆盖优化的基本流程,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天馈优化(RF 优化);一部分是下行功率优化。在实际项目中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所处阶段决定 采取那种优化方案,一般两种优化方案混合使用,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优化方案进行介绍。
RF 优化基本流程
2.1 RF 优化流程图
一旦规划区域内的所有站点安装和单站验证工作完毕,RF 优化工作随即开始。某些 情况下项目组为了赶进度,部分站点完成之后就要开始 RF 优化。通常在某一 Cluster 中 建成站点占总数的 80% 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 RF 优化。这是优化的主要阶段之一, 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参考信号污染,具体工作还包括了邻区列表优化。如果 RF 优化调整后采集的路测、话统等指标满足 KPI 要求,RF 优化阶段即结束,进入参数优 化阶段。否则再次分析数据,重复调整,直至满足所有 KPI 要求。
2.1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RF 优化流程图............................................................................................3 RF 优化基本资料收集及准备....................................................................5 RF 优化目标................................................................................................5 Cluster 优化区域划分 .................................................................................5 基站信息数据的收集及基站信息表的制作..............................................6 待优化区域的地图......................................................................................7 RF 优化工具的完备性检查........................................................................7 站点告警获取..............................................................................................8 测试路线的选择..........................................................................................8

网格优化服务方案

网格优化服务方案

网格优化服务方案网格优化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对网格化服务进行优化,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网格优化服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点、人员资源、需求分析等因素,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1200字的网格优化服务方案。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同时,人民对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政府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存在服务不均衡、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网格优化服务方案,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服务的水平,满足人民对城市生活的期望。

二、优化目标1.提高服务效率:优化网格管理模式,确保网格内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提高服务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网格化服务,加强对居民需求的了解,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增强社会安全:网格化服务方案要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减少治安事件发生,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具体措施1.网格划分:根据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情况等因素,将城区划分为多个网格。

网格的规模应保持适中,不宜太大或太小。

2.网格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网格管理体系,包括网格管理中心、网格员队伍和信息系统平台。

网格管理中心负责统一协调和指导各个网格,网格员是网格化服务的基本单位,负责巡查、服务和纪录等工作。

信息系统平台用于实现对整个网格化服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网格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社会调查技能、纪录管理等方面。

同时,对网格员进行定期考核,激励优秀网格员,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4.网格巡查:每个网格员定期巡查所负责的网格,检查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巡查过程中要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5.问题反馈和解决:网格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向上级网格管理中心和有关部门汇报,协调解决问题。

重要问题要按照优先级进行处理,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

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

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一、前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现状分析当前社区网格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信息闭塞、服务不够细致等。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治理工作效率低下,居民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

因此,有必要对社区网格管理进行优化升级,以更好地适应社区治理的需要。

三、优化方案1.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社区网格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

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反映到相关部门,实现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

2.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同时,建立网格员队伍的考核制度,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通过划分网格,明确责任,实现社区治理的全面覆盖和精细化管理。

4.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公开加强社区治理信息公开,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公示,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四、实施保障1.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应出台配套政策,为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包括经费支持、政策倾斜等,确保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2.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包括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网格化服务平台等,提高社区治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3.社会支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的推进。

包括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为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提供多方支持。

五、总结社区优化网格实施方案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和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公开等措施,将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完整版)LTE精品网格优化指导手册-20150120

(完整版)LTE精品网格优化指导手册-20150120

广州杰赛精品网格优化手册基于2014长春移动LTE专项编写范永明2015/2/12目录1.概述 (2)2.精品优化目的及背景 (2)2.1精品优化目的 (2)2.2精品优化背景 (2)3.精品优化指标说明 (2)4.精品优化方法概述 (4)4.1覆盖类问题分析处理 (4)4.2干扰类问题分析处理 (5)4.3低占用小区问题分析处理 (5)4.4重叠覆盖问题分析处理 (6)4.5模三干扰问题分析处理 (6)4.6传输模式与SINR不匹配分析处理 (6)5.精品优化案例分析 (7)5.1覆盖问题分析处理 (7)5.1.1福民街与福禄街交汇处,LTE弱覆盖 (7)5.2干扰问题分析处理 (10)5.2.1东环城路与长吉北路,SINR差。

(10)5.3小区低占用问题分析处理 (11)5.3.1铁北三路北十条3小区与君子兰2小区低占用情况 (13)5.4重叠覆盖率问题分析处理(网格3内重叠覆盖问题较少不典型,故选择网格19重叠覆盖部分加以补充) (15)5.4.1通达路与南四环路交汇处附近路段重叠覆盖度高 (16)5.5模三干扰问题分析处理 (18)5.5.1远达大街与惠工路交汇模三干扰 (20)5.6传输模式与SINR不匹配问题分析处理 (21)1.概述本指导书讲述基于CDS测试软件的网格精品优化方法。

通过方法阐述和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的开展网格精品优化工作。

由于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斧正,不胜感激!2.精品优化目的及背景2.1精品优化目的随着网格站点开通率的不断提高(>80%),目前LTE网络已经进入网络基础优化的攻坚阶段,通过网格精品优化既可以全面提升网络指标、发掘网络优化亮点又可以充分锻炼网优工程师的网络优化技能,因此有必要针对部分覆盖基础较好的网格开展精品优化。

2.2精品优化背景网格精品优化是建立在基础优化之上的,因此在网格基础优化阶段优化工程师要尽量将网格内的基站覆盖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分析(掌握网格内80%以上基站的覆盖情况)以确保网格精品优化的有效开展。

优化网格划分方案

优化网格划分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优化网格划分方案# 优化网格划分方案## 引言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模拟、物理模拟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对空间进行划分,以便对其中的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和操作。

网格划分是一种常用的空间划分方法,它将空间分割成离散的小单元,以便对其中的对象进行处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网格划分方案的选择对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化网格划分方案,旨在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 网格划分的基本概念网格划分是将空间划分成多个小单元格的过程。

每个小单元格被称为网格单元,通常是正方形或正六面体。

网格划分方案需要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1. 网格大小:即网格单元的尺寸大小。

网格尺寸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算法的精度和效率。

较小的网格尺寸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但会增加计算量;较大的网格尺寸可以加快计算速度,但会降低结果的精度。

2. 网格拓扑:即网格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网格拓扑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而定。

## 优化网格划分方案针对传统的网格划分方案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网格划分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在尽量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计算量和内存消耗。

### 网格大小优化在传统的网格划分方案中,网格单元的尺寸往往是固定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区域的复杂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网格划分时,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来灵活地调整网格单元的尺寸。

具体而言,我们采取以下策略:1. 动态网格尺寸:在较为复杂的区域,将网格尺寸缩小,以捕捉更细节的信息;在较为简单的区域,将网格尺寸放大,以减少计算量和内存消耗。

2. 自适应网格尺寸:根据问题的特性,自适应地调整网格尺寸。

例如,在存在较大梯度的区域,将网格尺寸调整得较小,以捕捉梯度的变化;在相对平坦的区域,将网格尺寸调整得较大,减少计算量。

### 网格拓扑优化在传统的网格划分方案中,网格拓扑往往是规则的,即每个网格单元都与相邻的六个单元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优化指导书1总述无线网络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讲有四类:一是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二是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三是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四是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

良好的无线覆盖是保障移动通信质量和指标要求的前提,因此,覆盖的优化非常重要,并贯穿网络建设的整个过程。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

本章结合覆盖优化相关案例,主要介绍了处理覆盖问题的一般流程和典型解决方法。

2整体优化思路每个县城都是一张各有特色的网络,每位驻县工程师需要对这张网络了如指掌,哪里是密集城区、哪些是VIP区域、哪里有河流、有几条桥梁、是否与高架铁路横跨、哪些站点过高、哪些站点无法调整导致越区等等。

针对现场网格,拿到测试数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着手:➢解决弱覆盖,各项指标覆盖是基础,必须把覆盖解决到位才能进行下一步的SINR值提升;➢梳理整个县城道路的主服务小区,对每个小区控制好覆盖区域,避免越区覆盖、切换不及时、邻区漏配等现象;➢最后对网格不需要覆盖的小区进行天馈调整,控制覆盖,降低MOD3干扰与重叠覆盖情况,在调整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深度覆盖问题,若不能两者兼顾可考虑深度覆盖差的区域新建小基站解决覆盖问题。

针对问题点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优先解决采样点连片差的问题点,其次解决零星采样点差,最大幅度的提升网络质量。

3RF优化流程RF优化一般一次很难达到优化目标,经常会出现多次迭代,优化后需要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能够达到最初确定的优化目标,若不能达到则需要继续对数据进行分析输出优化建议。

一般人工优化时凭工程师的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预测,可能会经过2~3轮的优化甚至更多,现在已经有优化工具可以对优化建议进行预测,能够预先判断优化的结果。

4涉及工具优化准备阶段:Google Earth可以制作具体的站点地图,显示站点位置以及站点周边的环境,并以此确定测试路线;利用Mapinfo可以绘制出测试路线,便于测试人员根据此路线进行测试。

数据采集阶段:利用Probe、CDS、ATU等工具来采集DT数据,同时进行扫频。

数据分析阶段:Assistant、CDS、ATUplay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可借助扫频数据协助分析,该数据能体现该区域所有小区的信号情况。

介于大家对扫频分析数据不了解,现将该软件的使用手册分享如下:ASPSV4.2.0.0用户使用手册5各种问题优化方案5.1弱覆盖优化5.1.1原因分析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系统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系统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维护不当、工程质量不过关,则可能会造成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

由于在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导致在基站开通后存在弱覆盖或者覆盖空洞。

发射机输出功率减小或接收机的灵敏度降低。

天线的方位角发生变化、天线的俯仰角发生变化、天线进水、馈线损耗等对覆盖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引起弱场覆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规划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的无线网络结构引起的➢由设备故障导致的➢工程质量造成的➢RS发射功率配置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建筑物等引起的阻挡5.1.2解决措施改变弱覆盖主要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工程参数以及修改功率参数,另外可以通过在弱场引入RRU拉远或新建基站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目的是在弱场覆盖地区找到一个合适的信号,并使之加强,从而使弱场覆盖有所改善。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天线调整➢调整RS的发射功率➢改变波瓣赋形宽度➢使用RRU拉远或新建基站5.1.3弱覆盖的优化案例问题描述与分析:车辆在灵溪郭门东附近,该处问题点属于弱覆盖,该区域本应由灵溪郭门东-2/3小区覆盖,由于周边新建高楼,刚好挡住灵溪郭门东-2/3小区的覆盖,导致出现弱覆盖,其RSRP值为-100dbm左右,周边5个小区信号均差不多,重叠覆盖度高从而导致SINR低。

对该处问题进行了多次优化,最后RSRP与SINR有所改善。

优化措施:1、信州区桃花源-1小区:方位角60->90;2、信州区灵溪郭门东-2小区:方位角120->150;3、临时闭塞小区:信州区信江汇-1、信州区东湖花园-2、信州区紫景园-国际公馆门口-1 调整后5.2越区覆盖的优化5.2.1原因分析越区覆盖很容易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饱和、切换关系混乱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下载速率甚至导致掉线。

天线挂高引起的越区覆盖主要是站点选择或者在建网初期只考虑覆盖引起的,一般为了保证覆盖,在初期站址选择的高大建筑物或者郊区的高山之上,但是在后期带来严重的越区现象;通常在市区内,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情况下,下倾角设置不够大会使该小区信号覆盖比较远;站点选择在比较宽阔的街道旁边,由于波导效应使信号沿着街道传播很远;城市中有大面积的水域,如穿城而过的江河等,由于信号在水面的传播损耗很小,因此一般在此环境下覆盖非常远。

这些场景都可能导致越区覆盖,综上所述越区覆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天线挂高➢天线下倾角➢街道效应➢水面反射5.2.2解决措施越区覆盖的解决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减弱越区覆盖小区的覆盖范围,使之对其他小区的影响减到最小。

通常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天馈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主要是下倾角,实际优化工作当中进行下倾角调整之前要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后再验证。

对功率等参数的调整也能够有效地消除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的解决处理一般要经过两到三次调整验证。

所有的调整都要在保证小区覆盖目标的前提下进行。

解决越区覆盖主要以下两种措施:➢调整工程参数➢调整RS的发射功率➢调整天线的波瓣宽度5.2.3越区覆盖的优化案例问题描述与分析:车辆在胜利大桥上由渡口至汪家园方向,在胜利大桥上信号较为杂乱,由于重叠覆盖导致SINR较低,同时还接收到网格1的小区信州区713矿电厂-广信大道路口-3的信号,信州区713矿电厂-广信大道路口-3小区明显存在越区覆盖,需控制其覆盖。

在桥上建议让信州区胜利桥头-2、信州区滨江之星-3、信州区邮政局-金色家园-1小区覆盖。

优化措施:1. 控制:信州区713矿电厂-广信大道路口-3、信州区冷冻厂-2、小区的覆盖,信州区713矿电厂-广信大道路口-3小区下倾角2->6; 信州区冷冻厂-2下倾角2->65.3干扰优化5.3.1原因分析TD-LTE系统在本小区内不存在同频干扰,干扰主要来自于使用相同频率的邻小区。

系统内的干扰主要是用户间干扰、PCI mod3或mod6干扰以及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

系统外的干扰主要是雷达、军用警用设备、屏蔽器干扰器带来的干扰。

以上各种干扰都会对TD-LTE系统网络性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通常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相邻小区PCI存在mod3干扰(PSS干扰)➢相邻小区PCI存在mod6干扰(CRS干扰)➢交叉时隙干扰(小区子帧配比不一致,GPS失步)➢切换带上非主服务小区及目标小区带来的干扰➢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如PHS(室外站使用F频段时)、WLAN(室内站使用E频段)等等➢其他一些用于军用的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等5.3.2解决措施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

而对于系统内的干扰,首先通过控制小区覆盖调整工程参数解决,在做PCI规划时应尽量避免相邻小区PCI存在mod3或mod6的情况。

TD-LTE同频组网时,在切换区域最好是只有源小区及目标小区的信号,对于非直接切换的小区信号一定要控制好,可以用扫频仪扫频确定干扰。

干扰的主要解决方法如下:➢修改小区的PCI(避免相邻小区出现mod3或mod6)➢天线调整控制小区覆盖➢提升主服务小区信号,降低干扰信号强度➢核查小区子帧配比,检查是否存在GPS失步,消除交叉时隙干扰➢查找外部干扰源5.3.3干扰的优化案例问题描述与分析:车辆在上饶大道三清南路附近,该处占用信州区电焊条厂-江心锅炉厂通信车-2(79)小区RSRP值为-94dbm,邻小区与服务小区RSRP值相近的小区有5个,存在高度重叠覆盖,建议调整龙潭东北角-1小区的方位角与修改PCI解决。

优化措施:1、信州区龙潭东北角-1小区:调整其方位角2、信州区青蓝国际-1/2小区的PCI修改为:1和1023、信州区电焊条厂-江心锅炉厂通信车-2/3小区:PCI对换调整后5.4重叠覆盖优化5.4.1原因分析重叠覆盖定义,RSRP>-105dB 主服务小区与邻区间存在3个以上RSRP相差6dB以内的小区,持续一段区域,这段区域可以定义为重叠覆盖区域,重叠覆盖严重影响道路的SINR 值,从而影响到下载速率,影响用户的感知与满意度情况。

一般重叠覆盖区域的解决思路是,增强主服务小区信号,减弱邻区信号。

影响因素主要有:基站选址,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天线下倾角,RS的发射功率,周围环境影响等等。

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因素的影响,在密集城区里表现得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引起重叠覆盖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一些:➢站点站高➢天线方位角、下倾角➢RS的发射功率➢基站位置(站间距)➢覆盖区域周边环境(玻璃墙体反射、楼体阻挡等)5.4.2解决措施重叠覆盖度等于3时,下行吞吐率会下降至无重叠覆盖时的49%,重叠覆盖等于6时,下行吞吐已降为无重叠覆盖的29%,重叠覆盖会使LTE网络的而业务性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避免重叠覆盖,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1)站高控制:严格控制站高,避免越区干扰;(2)站间距控制:严格避免100m内的重叠覆盖站点;(3)方向角控制:严格避免站内扇区夹角小90度,避免站间对打。

网络结构是干扰控制的基础,密集城区站高在20-50米左右,站间距在250-500米左右,下倾角在2-15度。

此网络结构下网络的室外覆盖基本达标,对下列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超近站、超高站、超低站、方位角、下倾角。

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更换站址、调节俯仰角和降低发射功率。

根据排查结果,按照贡献大小排序,重点分析对于干扰贡献较大的站址,按照理想网络结构站址选择原则,重新选址,改善网络性能;调整小区的PCI➢对于与现网共天线的LTE网络,一般来说俯仰角需要进一步下压,以降低重叠覆盖影响,但俯仰角调整时,还须兼顾现网的移动性指标;调整切换参数➢对于完全无法调整的站址,可以采用降低发射功率的方式降低重叠覆盖影响。

5.4.3重叠覆盖的优化案例问题描述与分析:车辆在胜利大桥上由渡口至汪家园方向,在胜利大桥上信号较为杂乱,由于重叠覆盖导致SINR较低,同时还接收到网格1的小区信州区713矿电厂-广信大道路口-3的信号,在桥上建议让信州区胜利桥头-2、信州区滨江之星-3、信州区邮政局-金色家园-1小区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