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七大基本原则
刑法第一节

本节主要内容
• 一、刑法的概念 •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 三、刑法的效力
一、刑法的概念
[内容提要] 1、概念:刑法——规定哪些 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 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 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 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 狭义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广义刑法——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外,还包括单行刑事法规和其他法律法 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
刑法对人的效力
• 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 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 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的除外。——保护原则 • 第九条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 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的,适用本法。——普遍原则。
原则之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 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 特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 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同样性质和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量刑 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处罚,在定罪量 刑的标准上都平等地依照刑法规定处理, 不允许有任何歧视350条
1条
452条
413个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
• [内容提要]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立法和刑 事司法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刑法的基本原则,1997 年修订的刑法,在广泛听取和归纳各界的意 见基础上,规定了三项刑法基本原则,从而 使刑事立法上如何规定刑法基本原则的问题 得到了解决。 • [重点难点]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在我国 刑法中的体现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刑法学是研究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和解释方法的学科。
下面整理了刑法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学习参考。
一、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刑法学的定义和特点:刑法学是研究刑事法律规范的学科,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2.刑法学的地位和功能:刑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是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3.刑法学的分类:刑法学可分为一般刑法学、特殊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等。
二、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1.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刑法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保护社会的法益,特别是与人的生命、财产、自由等密切相关的法益。
2.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中的基本原则,要求刑罚的设定和适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3.刑事责任原则:刑事责任原则要求刑法的适用应以行为人的过错为基础,建立在行为人主观意识和行为自由的基础之上。
4.刑事法律适用原则:刑事法律适用原则要求法律规定的解释和适用应当按照刑法的原则和精神进行,追求公正、合理和平衡。
三、刑法的基本构成要件和犯罪类型1.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客体等。
2.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3.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指组成其中一犯罪的必要条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4.犯罪类型:犯罪类型是根据犯罪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危害程度划分的不同罪名和罪种。
四、刑法的刑罚种类和刑罚适用1.刑罚种类:刑罚种类主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等。
2.刑罚的适用:刑罚的适用应依法定的刑罚幅度和具体情节进行合理的裁量,同时考虑刑罚的目的和效果。
五、刑法的法益保护和社会控制1.刑法的法益保护:刑法通过刑罚的教育、威慑和惩罚作用,保护社会的法益和个人的权益。
2.刑事责任和社会危害防范:刑法通过明确个体的刑事责任来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刑法名词解释大全

刑法名词解释1、刑法: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本阶级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狭义的指刑法典;广义的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
2、刑法体系:广义的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指有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
学理解释:指有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文理解释:指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伦理解释: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做的解释。
包括当然解释: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务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使用范围之内的解释。
扩张解释,是指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是指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4、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2)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
5、罪行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概括来说,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基本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刑法总则 适用范围 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 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犯罪概念的规定 刑法第13条:“一 切… …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刑法分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涵
关于类推
1979年刑法第79条: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 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 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 核准。 反对类推的理由 主张类推的理由 1997年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 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心理强制说 费尔巴哈提出,国家制止犯罪的第一道 防线是道德教育,但有人会不服教育而 产生违法的精神动向,于是国家还必须 建立消除违法精神动向的第二道防线, 这就是心理强制。 心理强制的根据:趋利避害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蕴涵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法定性:成文法,禁止事后法 合理性:犯罪圈的划定与刑罚量的分配要合 理 明确性:法律规范不能含混不清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排斥习惯法 否定不定期刑 刑法的效力不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与扩张解释
七年级下道法法律知识点

七年级下道法法律知识点道法之学,始于道德,成于法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以下是七年级下学期的法律知识点。
一、刑法基本知识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并对其实施刑罚的法律。
学习刑法,需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识:1. 刑法的种类:分为通用刑法和特别刑法两种。
2.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罚相适应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等。
3. 刑法的犯罪类型:包括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累犯等。
4. 刑法的量刑标准:分为主刑、附加刑、替代性刑等。
二、合同法基础知识合同法是约束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门法律,常见于买卖、租赁、服务等领域。
学习合同法,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 合同的定义: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2. 合同的要素:合同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目的、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3. 合同的种类:分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
4.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包括合同成立、合同效力、合同变更等。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门法律。
学习该法律,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 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要求:安全、合法、公正、文明。
2. 消费者的权利: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公平交易权等。
3. 消费者的义务:正确使用产品、不损坏产品、支付合法费用等。
4.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申请仲裁、起诉、投诉、举报等。
四、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门法律。
学习该法律,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 知识产权的类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2.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权利人对其所享有的权利所确定的范围。
3.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包括仿冒、假冒、盗版等。
4. 知识产权的维权措施:包括投诉、起诉、调解等。
五、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的一门法律。
学习该法律,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 环境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交通、农业、生活等。
2. 环境污染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
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
但该原则的四项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刑罚科处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凡注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的所有文字资料,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
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扩大解释,但如何厘定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则是一个难题。
从形式上说,扩大解释所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内进行解释;而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
(完整版)刑法名词解释大全

刑法名词解释1、刑法: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本阶级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狭义的指刑法典;广义的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
2、刑法体系:广义的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指有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
学理解释:指有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文理解释:指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伦理解释: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做的解释。
包括当然解释: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务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使用范围之内的解释。
扩张解释,是指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是指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4、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2)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
5、罪行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概括来说,即“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学(一)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
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 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准则。 对于确定犯罪与刑罚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指导 意义。
我国第3、4、5条规定了三大基本原则: 罪
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 刑相适应原则
的
一
般
理 论
论
一
论
二
第一专题:刑法的一般理论
学习内容:第一、二、三章
学习重点:刑法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效力(刑法的 溯及既往的效力)
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地说,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
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
罚处罚的法律
概念揭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刑法的制定者:统治阶级 2.刑法制定目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3.刑法制定过程: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
意志 4.刑法的基本内容:罪、责、罚 规定一个国家中有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规定犯罪以后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规定刑事责任的承担方法(主要是刑罚方法)
刑 法
狭 义 刑 法
刑法典 刑法典
广 义 刑 法
单行刑事法规 附属刑法 刑法修正案
在中国具有效力国 际刑事司法准则
狭义刑法是广 义刑法的主体 和基础,单行 刑法和刑法修 正案以及散见 于其他法律中 的附属刑法规 范是刑法典的 补充与修正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性质有两层含义: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七大基本原则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
其基本原则是指在刑法实施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和原则,它们对于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人道性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刑法的七大基本原则及其相关内容的参考:
一、刑法确定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定罪,要有明确的规范依据。
法律必须明确规定何种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不同犯罪行为应该给予何种刑罚。
同时,刑法必须明确罪刑和罚责之间的关系,确保刑罚的适用严格依法进行。
二、刑法平等原则。
刑法要保障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
无论身份、地位及其他社会差异,刑法对于违法行为应具有同等的制裁和追究,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三、刑法人道化原则。
刑法的目的是人的社会化矛盾不可避免的法律化表现,所以刑罚的适用应尽可能地符合人性、人道和人文精神。
不仅要尊重罪犯的人权,也要关注刑罚执行对社会的影响,避免刑罚过于严苛或残酷。
四、刑法合理化原则。
刑法规定的罪刑必须合理,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也要符合人民意愿和公众利益。
刑法对于违法行为所作的规定应当科学合理,既不应过于宽松,也不应过于严厉。
五、刑法正义原则。
刑法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制定的。
刑法要体现社会道德和公众利益,并对违法行为的危害
和社会成本进行准确评估,以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正义性。
六、刑法有罪推定原则。
刑法对于某些特定罪行采取有罪推定的方式,即将一定的行为定义为犯罪行为,无需事实证明就可认定当事人的有罪,以此减少司法程序的费时费力。
七、刑法法律效力原则。
法律的适用要遵循刑法法律效力原则,即法律只对违法行为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和制裁,而不能涉及和干预其他领域。
以上是刑法的七大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参考。
这些原则在刑法的制定、实施和刑罚执行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保障了刑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人道性,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民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