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二、历史简述 一)、诸论 二)、戏曲的来源 三)、戏曲发展的历史 1、戏曲音乐的萌牙时期(秦汉唐);见[汉百戏] [唐乐舞] 2、戏曲音乐的形成时期(宋元);见[宋元话本] 3、戏曲音乐的成熟时期(元杂剧);见[山西蒲剧《窦娥冤》] 4、戏曲音乐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和戏曲腔调) 5、戏曲音乐的繁荣时期(清代“梆子腔”“皮黄腔”和“民间小戏的
二、歌舞音乐的特点 1、密切联系人民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2、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3、旋律、节拍、节奏上的一些特点。 4、歌舞音乐几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单歌式 复歌式 曲牌体和板腔体 5、歌舞的器乐伴奏。
三、歌舞与舞蹈种类简介
1、汉族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秧歌
花灯
花鼓
二人台
采茶
二人转
歌舞音乐
二、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种类 1、堆谐——藏族 2、囊玛——藏族 3、赛乃姆——维吾尔族
5、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不论在城市或乡村,在节日庆典 或丧葬祭祀中,均喜欢加插戏曲表演。为什么?
6、古代社会中,戏曲艺人的地位十分卑微,与现时作为一 位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古今有这样大的 分別?这到底反映了社会心态上有何转变?
第五篇民族器乐
第一章 民族器乐概况 一、发展概况 1、远古时期的推测: 1) “石庖丁”、《弹歌》“角”的推想 2)打、吹为主,单音、单管。 3)甲骨文“磬、龠、乐”字样。 2、夏、殷商时的发现: 1)奴隶制造。2)编管乐器。 3)多音、多管。 3、周秦时期的兴起: 1)八音。2)“琴瑟筝筑”。3)音阶、转调
生活歌曲
如:《看秧歌》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较为多样,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等因素,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多个类别。
首先,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贵族阶层享受的音乐形式,表现出庄重、典雅的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宫调,雅乐又分为大雅、小雅和颂三个部分,它们用于祭祀、宴会和重大仪式。
宫调是古代君主的乐队演奏曲目,其音乐形式以洪亮、庄重、慷慨激昂的风格而著称。
其次,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音乐伴奏,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
戏曲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剧种,分为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各具特色。
戏曲音乐以其高亢激昂、婉转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而著名,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再次,民间音乐是中国广大民众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其源远流长,风格各异。
民间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陕北民歌、苏州评弹、云南民间音乐等。
民间音乐大多通过歌唱、弹奏乐器以及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其特点是音乐旋律朴实淳厚、歌唱方式自由自在,常常以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和情感为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面貌。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著名,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圆舞曲、壮族的木鱼等,都是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代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多样性、传承性和情感性。
中国广大的地理和民族多样性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性非常强,许多音乐形式和曲目在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演变中得以保存和发展。
另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其音乐旋律和歌唱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乐中国民族民间⾳乐⼀、传统⾳乐分类:民间⾳乐、宫廷⾳乐、⽂⼈⾳乐、宗教⾳乐。
⼆、民间⾳乐的特点:1、创作过程⼝头性和集体性; 2、乡⼟性;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5、⼈民性;6、多功能性。
三、王光祈将世界⾳乐分为“世界三⼤乐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四、民歌定义: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劳动⼈民在⽣活和劳动中⾃⼰创作、⾃⼰演唱的歌曲。
它以⼝头创作、⼝头流传的⽅式⽣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提炼,随时间的流逝⽽⽇臻完美。
五、民歌的功⽤: 1、教育与传承功⽤; 2、⼈⽣礼仪功⽤;3、祭祀与驱邪功⽤;4、交际功⽤;5、娱乐作⽤。
1、定义:⼜称号⼦,是产⽣并应⽤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的民间歌曲。
在劳动号⼦中,最常见的歌唱⽅式是⼀领众和。
2、分类及代表作品:(1)搬运号⼦:《哈腰挂》、《⾛绛州》;(2)⼯程号⼦:《打硪歌》;(3)农事号⼦:《催咚催》;(4)作坊号⼦:《打蓝调》;(5)船鱼号⼦:《渔民号⼦》、《川江船夫号⼦》。
3、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法和坚毅粗狂的⾳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3)⾳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歌唱⽅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歌:1、定义:⼭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亢嘹亮,节奏⾃由、悠长,是劳动⼈民⽤以⾃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分类及代表作品:(1)⼀般⼭歌:①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②⼭曲:《提起哥哥⾛西⼝》、《想亲亲想在⼼眼眼上》;③花⼉:《上去⾼⼭望平川》、《⼀对⽩鸽⼦》;④四川⼭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时开》、《康定情歌》;⑤云南⼭歌:《赶马调》、《弥渡⼭歌》;⑥湖南⼭歌:《浏阳河》、《郎在外间打⼭歌》、《⼀堂清⽔⼀莲塘》;⑦湖北⼭歌:《盼红军》;⑧江浙⼭歌:《对鸟》、《红菱牵到藕丝根》。
(2)放牧⼭歌:是放牧者在⽥野劳动时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年⼉童所唱。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021/2/7
3
民间歌曲
三、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一)、离不开人民的生活 1、人民性 2、民歌与历史文化节日 3、民族性格 二)、传授各种生活、生产以及历史文化知识
2021/2/7
4
第二章 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一、民间歌曲是基础
1、直接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吸取民间歌曲的音乐材料。
如:《小河淌水》 《十大姐》
2021/2/7
14
三、歌舞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蹈种类简介
1、汉族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秧歌
花灯
花鼓
二人台
采茶
二人转
2021/2/7
15
2021/2/7
16
歌舞音乐
二、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种类 1、堆谐——藏族 2、囊玛——藏族 3、赛乃姆——维吾尔族
2021/2/7
17
❖ 十二木卡姆:
❖
——王蒙《木卡姆》
❖ “因为有了你我的木卡姆, 世界不再荒凉 山岭不再寂寞
二、民歌的一般特点
1、人民性
2、地域性
如:两首《孟姜女 》
3、传承和变异性。 4、简朴性、生动性。 如:《牧歌》
5、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丰富性
如:《小白菜》
2021/2/7
5
民间歌曲
三、民歌的基本特征:
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⑵ 山曲: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山曲又被
当地人叫做“酸曲儿”,意思是它主要唱爱情内容 。
⑶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一、内蒙古蒙古族歌曲: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蒙古族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歌曲: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器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三、西藏歌曲: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
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
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
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
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填空1.戏曲音乐结构体式的分类:板腔体、曲牌体2.最早使用板腔体的声腔是:梆子腔3.昆曲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4.京剧主要使用的唱腔是:皮黄腔。
京剧伴奏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5.皮黄腔分为:西皮和二黄,属于板腔体6.无腔不学谭指的是:谭鑫培(清代)7.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器乐。
器乐可分为:文场和武场8.中国传统音乐类归为五大类:1.民歌、2.舞蹈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族器乐9.歌曲中的英雄史诗: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傣族《召树屯》10.隋唐时期的“曲子”是民歌的起源,后来成为曲牌。
11.汉族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12.号子分: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农事号子(《车水号子》)、船渔号子(《渔民号子》《黄河船夫曲》)13.山歌的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江苏都江《一根丝线牵过河》江苏扬州《拔根芦柴花》湖北《薅草的客们要过细》放牧山歌:《放马山歌》14.一般山歌的分类:信天游、山曲、花儿15.小调的种类:吟唱调、谣曲、时调16.时调又分为:孟姜女调、鲜花调(茉莉花)17.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18.《阿里郎》、《桔梗谣》(即《道拉基》)是属于朝鲜族抒情谣19.《凤阳花鼓》是“花鼓调”的一种20.藏族的代表民歌:囊玛21.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歌舞《十二木卡姆》——综合类歌舞音乐22.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成为:“俗讲”23.唐代说唱艺术形成的标志是:“变文”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是:“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24.牌子曲类说唱音乐与鼓书类说唱音乐共同构成了说唱音乐,其中牌子曲类说唱音乐包括:福建锦歌、山东琴书、四川清音、单弦牌子曲。
鼓书类说唱音乐包括:四川金钱板、道情与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北京琴书。
(道情又叫渔鼓)25.京韵大鼓的3个代表人物:刘宝全(《丑末寅初》)、白云鹏、骆玉笙(《剑阁闻铃》)26.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三弦、琵琶。
代表作《蝶恋花·答李淑一》《白蛇传》。
代表派别:陈调《林冲踏雪》陈遇乾、俞调《宫怨》朱介生《莺莺拜月》俞秀山、马调《珍珠塔·哭塔》马如飞、蒋调《战长沙》蒋月泉、丽调《新木兰辞》徐丽仙。
27.少数民族说唱音乐的几种类型:1.创世纪(彝族《梅葛》)2.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王》)3.民俗故事(彝族《阿诗玛》)28.少数民族的说唱艺术:蒙古族(好来宝,乌力格尔)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达斯坦,苛夏克)29.豫剧的代表人物:常香玉《花木兰》,马金凤《穆桂英挂帅》30.评剧的代表作:《刘巧儿》新凤霞,《报花名》《花为媒》赵丽蓉31.京剧代表作:《沙家浜》洪雪飞,《智取威虎山》童祥苓32.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33.其他剧种:黄梅戏《对花》,花鼓戏《刘海砍樵》,吕剧《借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评剧《刘巧儿》新凤霞34.多声部民歌:蒙古:呼麦,侗族:大歌35.二胡,名家:华彦钧,代表作:《二泉映月》36.琵琶,代表作: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文曲《月儿高》37.笛子分:梆笛和曲笛38.簧片类:管子和唢呐(《百鸟朝凤》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曲)39.丝竹音乐:二人台牌子曲、江南丝竹(《中花六班》《欢乐歌》)、广东音乐(《步步高》《雨打芭蕉》)、潮州弦诗、福建南音。
40.佛教音乐:曹植《鱼山梵呗》41.乐种的主要类别与艺术特征:弦索乐类乐种、丝竹乐类乐种、鼓吹乐类乐种、吹打乐类乐种、锣鼓乐类乐种。
42.戏曲四大声腔:皮黄腔(京剧《沙家浜》),昆腔(昆剧《浣纱记》《水磨调》),梆子腔(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腔),高腔(川剧《霸王别姬》)43.彝族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山腔》44.刘天华代表作:《光明行》《病中吟》45.四大声腔: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46. 唐宋把“曲子”作为时尚47.同先十三绝:谭鑫培、程长庚二、名词解释信天游1.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又叫“顺天游”2.流星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
3.音乐结构: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多以七字为一句,除个别外,基本用真声歌唱。
4.传统信天游主要唱的是诉苦或爱情的内容。
5.代表作《兰花花》《脚夫调》山曲1.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2.主要流行在陕西西北部和山系北部3.与信天游相似,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演唱真假声结合。
4.山曲的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族民歌的影响。
5.代表作《走西口》《割莜草》花儿1.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2.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3.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所以又叫“野曲”)4.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5.音乐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能完成一段歌词6.代表作:《上去高山望平川》孟姜女调1.是我国民歌小调的一种,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调之一2.诉说离别或爱恋情绪的题材占相当的比重3.代表作:《孟姜女》《四季歌》4.影响:对戏曲说唱音乐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剧种都以“孟姜女调”为基础而发展形成的曲牌,只是名称各不相同,如山东琴书《凤阳歌》鲜花调1.又叫“茉莉花”,中国民歌小调的一种,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民间小调,流行范围遍及我国南北地区。
2.题材: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表现男女的爱情3.这个曲调的变体很多,大部分唱《茉莉花》原词,这个曲调常被应用于民间歌舞、说唱和戏曲音乐中4.代表作:江苏扬州《茉莉花》。
同体传承:《图兰朵》蒙古长调1.蒙古族民歌的一种,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2.流行在牧区3.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旋律进行多有大跳,伴奏多以马头琴为主4.代表作《辽阔的草原》5.2005年中国和蒙古共同将“蒙古长调”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调1.是蒙古民歌的一种2.流星雨蒙古聚居区3.曲式结构工整,曲调优美抒情,常见的是多段体叙事歌曲,曲调较长调短小,音域相对窄一些4.伴奏乐器:四胡5.代表作:《黑缎子坎肩》二人台1.是一种兼具民间歌舞和戏曲特征的地方民间艺术2.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中部,山西北部及陕北、河北的部分地区3.二人台创立初期,演员仅一丑一旦,“二人台”因此得名4.二人台的音乐唱腔一部分来源于蒙、汉两族民歌,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晋北传入当地的丝弦小唱“打坐腔”。
舞蹈部分主要来源于随汉族传入的“跑圈子秧歌”、高跷等5.传统二人台形成了东路和西路两种不同风格特征,表演形式:坐唱、民间歌舞、民间歌舞小戏三、论述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平律、短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3.高亢的曲调4.曲式结构:1.乐段结构: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北方山歌大多为对应式的上下二句体结构,如信天游、山曲、花儿,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加挆、前后加腔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区别1.表现方法:说唱音乐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即以第三人称为主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表现方法;戏曲情节的开展主要靠人物的对白,独白和形体动作2.说唱音乐往往一人多角,常自兼乐器伴奏,有一定表演动作,但表演的动作所占比例不大3.戏曲音乐发展得比说唱音乐完备,它的结构及各种城市都比说唱音乐复杂严谨,地方方言对说唱音乐的影响更为显著诸宫调与鼓子词的对比同:都是宋代流行的音乐说唱形式,都由讲说的散文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异:“诸宫调”由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的乐曲组成,音乐复杂,是大型的长篇说唱音乐;“鼓子词”只用属于一个宫调的一个曲调反复的歌唱,音乐简单,描写较简短的故事说唱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说唱艺术中讲唱历史的形式对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2.说唱艺术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一定影响3.说唱艺术也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戏曲的定义及特征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王国维给戏曲下过一个简练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特征:1.综合性2.程式性3.舞台表现的象征性昆曲概述昆曲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
昆曲的产生不仅是昆腔自身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戏曲发展成熟的标志。
它能够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的形成第一代昆腔——昆山腔(形成标志)第二代昆腔——魏良辅的水磨洞第三代昆腔——梁辰鱼《浣纱记》由于昆曲的规矩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易掌握,文人以外的阶层越来越无法听懂,使其败给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新兴剧种。
20世纪50年代一些新编剧目使昆剧复苏,代表作《十五贯》昆曲的意义1.昆曲有综合性特点,昆剧为戏曲其他剧种奠定了一种综合性表演——唱念做打2.昆剧的舞台表演、演唱技术等极其精湛,其他剧种演员把昆剧著名段子当作形体必修课,此所谓“昆训”。
3.昆剧剧目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各剧种移植的故事之源4.昆曲拥有大量曲谱文卷遗存5.昆曲声乐礼记对于我国戏曲声乐传统声乐而言都极具价值伴奏乐器:曲笛、三弦、琵琶、月琴、二胡、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