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压接规范标准
端子并压标准

端子并压标准
端子并压标准包括以下要求:
1. 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2. 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3. 导体压接区应可见芯线(导体)伸出,但不能太大。
尺寸要求:0.2 ~1.0mm
4. 嵌合部不可变形,逆止卡爪不可变形。
5. 导体压着部,绝缘体压着部两压接片之间不可有间隙。
6. 钟形口可以在导体压接片的两侧形成,也可以只在其中一侧形成。
其尺寸取决于所压接的线材。
7. 尾料片应可见,但长度不可太大。
尺寸要求:max 0.5mm。
8. 端子上下弯曲不大于5°。
9. 端子左右弯曲不大于3°。
10. 端子扭曲不大于5°。
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1. 端子材质要求:常用的端子材料有铜、铝、不锈钢等。
其中,铜端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潮湿、腐蚀等环境。
而铝端子则较轻,适合用于高频电路。
不锈钢端子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长期运行的电路。
2. 端子尺寸要求:端子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端子表面质量要求:端子表面必须光滑,无划痕、斑迹等缺陷,否则会影响端子的导电性和接触力,导致电路连接不良。
4. 端子压接力度要求:端子压接时需要掌握好力度。
如果力度过大,会导致端子变形;如果力度过小,则会导致端子连接不紧密,出现短路等问题。
线束导线端头的制作要求

线束导线端头的制作要求
(1)电柜内所有接线端子除专用接线设计外,必须用标准压接钳和符合标准的铜接头连接。
(2)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
如连接导线截面积小于或等于4mm2,当设备接线端子结构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
当导线截面积小于4mm2单芯硬线时也可不用电线接头,而将线端做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3)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积小于6mm2,当接线端子为压板式时,先将导线进行压接铜接头处理,以防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积大小6mm2,要将露铜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压板。
(4)截面积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5)截面积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6)多股铝芯线和截面积大于 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7)环形接头的绕圈方向应与接线柱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端子压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剖面制作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压接质量判定参考图样。
本标准适用于端子压接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标准引用来源于TE/JST等大品牌厂家标准、客户技术要求与以下行业标准。
IPC/WHMA-A-620A CN-2006QC/T29106-2014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VW6033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端子使导线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路导通的机电元件。
端子按压接区形状分为敞开式与筒式。
3.2分类: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IDC)、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2.1敞开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敞开式,压接后闭合的端子。
3.2.2筒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
3.2.3刺破式胶座(IDC):压接前端子与胶座为一体的端子(压接无需剥掉线材外皮的一种端子)。
3.2.4航插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主要匹配航插插头。
3.2.5共接端子:主要用于线与线空中对接的端子,存在开口与筒式两种类型。
图1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3端子各部位名称图2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3.4端子压接通过施加一定的机械力,使两种材料(线芯压接区与线芯、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紧密的结合,达到电性能导通且牢固接合的目的。
3.5线芯压接剖面端子线芯压接区与线芯压接后的剖面。
3.6绝缘压接剖面端子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压接后的剖面。
3.7端子拉力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承受力。
端子分为:1.绝缘检查窗口,2.喇叭口,3.刷子检查窗口,4.扣锁片5.绝缘压接区,6.线芯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端子两端可能都有),9.端子停止耳朵,10.电气连接槽,11.机械支撑槽,12.检查窗。
1011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1线芯压接线芯压接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
表1线芯压接技术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 为判定依据。
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

文本号:版本号: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页码:第3 页共7 页明。
6.1.7 所有的压接必须符合端子制造商公布的要求。
如压接高度,拉力测试等,而具体使用的专用工具无关。
端子制造商的质量要求或高于本规范; 所有压接端子必须满足行业规范。
如EIA,IEC,NEMA,UL等其它特定的要求。
6.1.8 应当使用制造商文件中指定的工具,如果使用其它工具,应当的客观证据证明明该过程的有效性。
6.1.9 压接工具可以是手工或自动操作,3级产品的压接应当使用全循环压接工具。
6.2 端子导体横截面金相分析:6.2.1 新刀模首次生产前,刀模寿命达到需要分析时,产线首次开机时,对这两种类型的端子(冲压- 开环型端子及机制端子)需要做导体横截面分析,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要求频率或时机进行分析;如客户对横截面分析没有特殊要求则按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6.2.2 冲压- 开放型(对称端子边)端子的导体压接点横截面:1. CH 压接高度根据端子供应商提供的规格用分离卡测量2. CB 压接宽度3. CBM 可测量的压接宽度根据端子供应商提供的规格用分离卡测量4. W 支撑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5. L 支撑长度大于或等于端子材料厚度的1/4 ,但最小大于或等于0.1mm6. 卷曲末端距离大于或等于0.1* 端子材料厚度7. GH 毛边高度小于或等于1* 端子材料厚度文本号:版本号: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页码:第4 页共7 页8.GB毛边宽度如果毛边高度小于1/2* 端子厚度时,毛边宽度小于或等于3/4* 端子材料厚度;如果毛边高度大于或等于1/2* 端子厚度时,毛边宽度小于或等于1/2* 端子厚度9. S 端子底部厚度大于或等于0.75* 端子材料厚度A.端子导体良好的压缩标准:端子卷曲桶内必须填满所有导体,且导体有明显的压缩(导体呈多边形);如果所有导体已压缩变形,在导体间形成的空隙是可以接受的(见下图示);端子卷曲需要对称且闭合;导体与端子壁紧密连接,端子壁不可出现裂纹,所有导体必须包裹在端子桶内,不允许出现任一根导体外露(叉出)或断股(少导体),如果导体压缩太松,可以先确认导体股数; 避免导体压缩过度,针对毛边及压接高度,端子厚度的变形不能超过限制。
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

文本号:版本号: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页码:第3 页共7 页明。
6.1.7 所有的压接必须符合端子制造商公布的要求。
如压接高度,拉力测试等,而具体使用的专用工具无关。
端子制造商的质量要求或高于本规范; 所有压接端子必须满足行业规范。
如EIA,IEC,NEMA,UL等其它特定的要求。
6.1.8 应当使用制造商文件中指定的工具,如果使用其它工具,应当的客观证据证明明该过程的有效性。
6.1.9 压接工具可以是手工或自动操作,3级产品的压接应当使用全循环压接工具。
6.2 端子导体横截面金相分析:6.2.1 新刀模首次生产前,刀模寿命达到需要分析时,产线首次开机时,对这两种类型的端子(冲压- 开环型端子及机制端子)需要做导体横截面分析,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要求频率或时机进行分析;如客户对横截面分析没有特殊要求则按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6.2.2 冲压- 开放型(对称端子边)端子的导体压接点横截面:1. CH 压接高度根据端子供应商提供的规格用分离卡测量2. CB 压接宽度3. CBM 可测量的压接宽度根据端子供应商提供的规格用分离卡测量4. W 支撑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5. L 支撑长度大于或等于端子材料厚度的1/4 ,但最小大于或等于0.1mm6. 卷曲末端距离大于或等于0.1* 端子材料厚度7. GH 毛边高度小于或等于1* 端子材料厚度文本号:版本号:端子压接检验参考标准页码:第4 页共7 页8.GB毛边宽度如果毛边高度小于1/2* 端子厚度时,毛边宽度小于或等于3/4* 端子材料厚度;如果毛边高度大于或等于1/2* 端子厚度时,毛边宽度小于或等于1/2* 端子厚度9. S 端子底部厚度大于或等于0.75* 端子材料厚度A.端子导体良好的压缩标准:端子卷曲桶内必须填满所有导体,且导体有明显的压缩(导体呈多边形);如果所有导体已压缩变形,在导体间形成的空隙是可以接受的(见下图示);端子卷曲需要对称且闭合;导体与端子壁紧密连接,端子壁不可出现裂纹,所有导体必须包裹在端子桶内,不允许出现任一根导体外露(叉出)或断股(少导体),如果导体压缩太松,可以先确认导体股数; 避免导体压缩过度,针对毛边及压接高度,端子厚度的变形不能超过限制。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名词通用要求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铜件/四方插:4±②小5556铜件:±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检验余料长度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②拉拔力要求(参照)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②摇摆测试,手握离线头6、7cm处,上下弯折线90°,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再检查线皮无刺破则可接受。
③除压接外线皮无损伤。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伤、变形端子压着连接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是否牢固测试工具: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方法:①取UL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公分,一端根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②将端子与线材以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压接牢固,将端子部分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活动座。
压接端子的标准

压接端子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兼容性和导线准备:端子、导线和压模必须是兼容的。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使用正确的组件。
导线截面面积与外径必须符合端子配套要求。
压接前必须将电线绝缘层剥除。
剥皮长度必须按照要求保证导体与绝缘层在端子压接时的位置正确。
绝缘层必须剪得整齐,均匀。
不允许有绝缘皮残留在已剥的导体上。
在剥线时不能损坏或剪断铜丝。
绝缘层被剥除后不能有铜丝散乱或分开。
导体铜丝不能扭曲或捻成线束。
如果剥好的线不马上压接,必须对剥好的导体末端进行保护防止铜丝散乱或弄脏氧化,比如剥线时半剥。
断好、剥好的线必须在8周内压接完。
压接要求:芯线(导体)和塑线(绝缘体)压接处外观要求包括芯线压接处和塑线压接处。
在芯线压接处,芯线必须可见,芯线末端必须超出芯线压接处,且其超出部分不得影响端子的装配功能,即不能伸入到端子的接触区域。
在塑线压接处,必须保证塑线末端、芯线同时可见。
此外,导体不允许有任何单根导线外露及损伤。
针对芯线和塑线压接外观的判定总则为根据以上要求进行判断。
这些标准确保了压接端子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为生产过程中的工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具体详细信息。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线束端子压接标准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4.1名词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2通用要求1.绝缘皮检查窗口2.喇叭口(前/后)3.刷尾检查窗口4.锁紧片5.绝缘铆压区6.导体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3压接要求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4常见不良或缺陷4.4.1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4.4.2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4.5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4.6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4.6.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4.6.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4.6.3检验余料长度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6.4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②拉拔力要求(参照4.7)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4.6.5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 4.1名词
4.2通用要求
4.3电线位置浅打检验要求
○ 良好
△ 可接受
△ 可接受
1.绝缘皮检查窗口
2.喇叭口(前/后)
3.刷尾检查窗口
4.锁紧片
5.绝缘铆压区
6.导体压接区
7.端子结合区
8.料带残耳
9.压接柱停止耳朵
×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
绝缘皮压着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
落。
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
断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
间开路。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
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
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OUSING实配,影
响装配。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
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芯线飞丝,可能造成拉力不
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
的隐患
4.4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
4.4.1剥线不良
注:1.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
2.检查线芯是否受损,一定要剥开线皮3个mm以上。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
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
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
4.4.2端子压接缺陷
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
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
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
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
4.5外观检验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CCD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
4.5.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
4.5.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
4.5.3检验余料长度
4.5.4导体压着区检验
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
②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
③后喇叭口必须可见
④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
4.5.5绝缘皮压接
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
为标准。
②摇摆测试,手握离线头6、7cm处,上下弯折线90°,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
4.5.6.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伤、变形
4.6车间线束压接巡检检验步骤及方法
1.线束在自动机调好机后,IPQC取5PCS不包线皮的开始做先做拉力测试。
(参考4.7)
2.拉力测试合格,产线按成品生产20PCS,给IPQC按4.2外观检验要求在CCD下,进行外观检验。
3.外观检验OK后,取5PCS进行测试线材与端子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不超过30mΩ,为合格。
4.接触电阻检验OK后取5PCS做剖面分析,(剖面分析判定准按文件YSTZ-W-QC-003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5.剖面分析OK后,填好产品首件报告,通知车间可以生产。
6. 巡检IPQC每半小时巡检外观及抽检5PCS,做线材整体拉力测试及接触电阻,每4小时取
5PCS做剖面分析。
订单生产完成好再取最后5PCS做剖面分析。
7.IPQC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良,应立即让生产停机,并马上知会品质主管进行确定处理,如确认不良马上向前追遡,直到确认上一个巡检段为良品为止。
4.7端子压着连接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
4.7.1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是否牢固
一、测试工具:万能拉力试验机
二、测试方法:
①取UL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公分,一端根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②将端子与线材以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压接牢固,将端子部分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活动座。
③启动拉力试验机,直到端子与电线脱落为止。
④查看拉力机仪表板上显示的最大拉力值并与标准对比,以确定测试是否成功。
⑤同样之测试需要连续做5PCS,全部成功方为合格。
⑥拉力测试首件测只包线芯不包线皮的拉力,巡检测线材整体拉力
核准:审核:制订:彭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