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铆接标准
新能源接线端子铆接标准

新能源接线端子铆接标准
一、铆接材料
1. 端子材料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导电材料,如铜、铜合金或其他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
2. 铆接工具应采用适合端子尺寸和类型的专用铆接工具,确保工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二、铆接尺寸
1. 铆接端子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连接牢固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2. 铆接后的端子应无明显变形、裂纹或损坏,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或凹凸不平的现象。
三、铆接方法
1. 铆接前应对端子进行清洁处理,去除端子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确保铆接质量。
2. 铆接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铆接步骤的正确性和顺序性。
3. 铆接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冲击,防止端子变形或损坏。
4. 对于需要铆接多片端子的情况,应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进行铆接,确保端子在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
四、铆接质量
1. 铆接后的端子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接触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铆接后的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规定的拉拔力和弯曲力。
3. 铆接后的端子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五、安全要求
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铆接工艺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损坏设备。
3. 铆接后的端子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端子铆压检验标准

1. 目的: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规定前制程生产中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参考: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参考: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4. 术语与定义: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5.2 裁线检验标准理想状态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匀收状态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范围拒收状态划伤,缺口或被切断的导体程度超出表1范围导体数量(根)对于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铆压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焊接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刻痕、切断的最大范围小于7 0 0 0 7-15 1 0 1 16-25 3 0 2 26-40 4 3 3 41-60 5 4 4 61-120 6 5 5 大于121 6% 5% 5%状态图示描述理想状态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拒收状态绝缘层被切开或损伤绝缘层的厚度減少超过20%绝缘层的不平整度大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或1mm绝缘层烧焦绝缘层熔到导体里5.3 线材处理—沾锡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
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控制要求:芯线需要焊锡的部分,装配、焊接前要沾锡。
锡液应沾到整个沾锡部分,并渗透到内部的芯线。
沾锡过程中,锡液上浸至绝缘层部分,只要线材保持原有的柔韧性,少量的锡液上浸是允许的。
端子铆接标准

端子铆接来料基本标准及要求
产品型号:通用 使用部门:采购部﹑质检部﹑生产部 端子铆压标准:端子口平整,无变形,前端铆压处不得住线皮,能承受 2KG 拉力不松脱.
标准 此处无线 皮 不良
两铆压处有线皮 露出、且铆紧
已将线皮包 裹
标准
不良
端子口平整, 无变形 不良 不良 有线芯外露
端 子 口 变形
两铆压处无线皮 外露,容易松脱
本基本标准及要求未提及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发现,将实际问题具体讨论,并随 时进行完善更新本标准要求版本。此标准及要求为试用性文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拟制:
开发部审核:
质检部确定:
批准:
端子压接前铆后铆接方法

端子压接前铆后铆接方法
端子压接前铆后是一种固定端子的方法,可以确保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或松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端子压接前铆后铆接方法:
1. 首先,选择合适尺寸的端子和导线,确保端子与导线能够紧密配合。
2. 在导线末端进行剥皮,露出足够长的裸导线。
3. 将导线插入端子中心的导线槽中,确保导线与端子之间的接触良好。
4. 使用合适的压接工具,对端子进行压接,确保端子与导线之间的压力均匀分布。
5. 压接后,使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检查端子与导线之间的紧密度,确保连接牢固。
6. 在压接完成后,使用合适的铆接工具对端子进行铆接,增加端子与导线的稳固性。
7. 铆接完成后,再次检查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情况,确保没有松动或脱落。
这种端子压接前铆后铆接方法可以有效地固定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电气连接。
端子铆压检验判定标准

版 次1.目的:为确保公司在生产制程中,端子铆压能符合品质要求而制作此规范.2.范围:此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端子铆压判定检验3.权责:a)插头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及自检.b)工程部:依此规范进行调试设备。
c)品质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及确认.版 次一.插头端子铆压1.铜管式铆压1.1. 铆接荷重检查由于铜管式铆压不能以准确的测量铆压高度来保证荷重要求,所以在调试机器完成后,首件一定要按要求吊重测试,且做破坏性试验;制程中应按巡检频率进行抽样做吊重检查。
良品状态良品图示铜管式端子版 次 1.1.2 压著力度良好,破坏性试验后的状态如下1.2 不良图示1.2.1压著力度过轻,需要调整压著力1.2.2压著力度过重,需要调整压著力度OK NG NG版 次 1.2.3铜丝外露过长,需要调整操作方法1.2.4铆接口看不见铜丝,需要调整操作方法1.2.5铆接时有单根铜丝飞出,需要调整操作方法NG NG NG版 次2.包脚式铆压2.1铆接荷重检查包脚式端子的铆压有铆接高度要求的端子,须将其高度调整在要求范围内,且压著力度也要检测;首件一定要按要求吊重测试,且做破坏性试验,同时记录铆压高度;制程中应按巡检频率进行抽样检查,量测高度的变化,以保证压著力度。
2.1.1 铆压高度量测方法包脚式端子良品图示良品状态OK版 次2.1.2压著力度良好,破坏性试验后的状态如下2.2不良图示2.2.1压著力度过轻,需要调整压著力度测量铆压高度使用带尖顶的螺旋千分尺量测方法OKNG版 次2.2.2压著力度过重,需要调整压著力度2.2.3铆接口后端看不见铜丝,需要调整操作方法2.2.4铆接口前端露出铜丝过短,需要调整操作方法NGNGNG版 次 2.2.5铆接口后端铜丝过长,需要调整操作方法2.2.6铆接口前端铜丝过长,需要调整操作方法2.2.7铆接时有单根铜丝飞出,需要调整操作方法NG NG NG版 次二.尾部端子铆压1.1尾端子铆压良品标示在实际生产中导体和绝缘皮各占1/2的标准状态比较难控制,所以在”L”区域目视可见导体和绝缘,且喇叭口状态良好即为可接受良品,如下图良品状态OK尾部端子版 次2.1 铆压绝缘部分的压著分析尾端子的导体铆接品质要求与上面包脚式端子的要求相同2.1.2绝缘皮铆压良品状态图示2.1.3可接受品图示(1)绝缘皮表面有轻微的变形,只要端子包脚没有切入、割破、穿入或刺入导线绝缘皮表面。
端子铆压高度和宽度的ul标准

端子是电子设备中连接电路的重要部件,而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对于端子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端子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端子铆压高度和宽度的ul标准,以及其对端子质量的影响。
一、端子铆压高度的ul标准1. ul标准是指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的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气设备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其标准严格、权威。
2. 根据ul标准,端子的铆压高度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端子的铆压高度需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3. ul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端子,其铆压高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具体的要求需要根据ul标准的相关文件进行查询。
二、端子铆压宽度的ul标准1. 端子的铆压宽度也是影响端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铆压宽度可以确保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可靠。
2. ul标准对于端子的铆压宽度也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铆压宽度需要能够满足电路板的厚度和材料的要求,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3. 合适的铆压宽度可以有效避免端子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出现松动或断裂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端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端子铆压高度和宽度对端子质量的影响1. 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对于端子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合适的铆压高度和宽度可以确保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从而提高了端子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如果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不符合ul标准的要求,可能会导致端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不可靠或断裂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3. 严格按照ul标准对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进行控制和检测,对于提高端子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结论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是影响端子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ul标准为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制定了严格的要求。
严格按照ul标准对端子的铆压高度和宽度进行控制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端子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端子铆压标准

1.0.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0.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2.权责:2.1.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2.2.质量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3.0.定义:无.4.0.内容:5. 5.1. 端子正确铆压标准:5.1.1.端子的外模压着绝缘外被铆压部分须在端子内模与外模间距的1/2或2/3的位置即可。
5.1.2.端子的内模压着导体后外露部分须超过0.2~1mm。
5.1.3.正确铆压如附图一: (Rightly crimp as bellow)0.2~1mm5.2.端子不良铆压标准:(Badly crimping as bellow)5.2.1.绝缘外被压着过长(即绝缘外被过于靠近导体压着部分或将绝缘外被直接压着于导体压着部份),此种现象将造成铜丝易断落,如附图二:5.2.2.绝缘外被压着过短(即绝缘外被未完全被压着或没被端子外模包覆),此种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如附图三。
5.2.4.端子内模有导体外露(分叉),如附图五:5.2.5.导体压着过长(导体过于靠近端子头部),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S.G实配,如附图六:5.2.6.导体压着过短(即导体未完全被压着或没被端子内模包覆),此种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如附图七:5.2.7.端子内模压着突嘴过大(超过内模的1/3),如附图八:5.3.端子内模导体压着高度测量方式,如附图九:5.5.端子内模导体拉力测试及检验方式,如附图十一:5.5.1.测试长度以150mm左右为标准5.5.2.脱去外被20mm左右。
5.5.3.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5.5.4.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5.5.5.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芯线全部断在端子内模内为端子压着高度过低,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高度调高;若导体芯线无一股芯线留在内模中,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高度调低,(除铆压双并线端子外);5.5.6.双并线合铆压在一端子时,端子内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范围内即可,不要求符合5.5.5条.5.6.端子铆压后拉力必须符合要求标准,详细见附件一: 端子铆压规格一览表5.7.端子外观检验标准:(Criterion of visual inspection)5.7.1.端子的功能端不可有开口、变形、扭曲等不良且应必须保证电气功能及实配OK。
端子铆接标准

手握离连接头 76mm 处上下弯折线 90°一次(如下图),若线皮 无松脱则已压紧,再检查线皮无刺破则可接受! c. 除压接区外线皮无损伤 5.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无损伤,变形
1. 绝缘皮超长,但未进 入导体压接区 -------可接受!
2. 绝缘皮下陷但于绝 缘皮观察窗口仍可 见绝缘皮 -------可接受!
正确的导体压接要求
压接区压接片互相 顶住,紧闭
两压片及端子背面形 成明显的压接沟
端子损伤--------NG!
压接区压到绝缘皮----NG!
余料过长-----NG!
线皮压接区变 形--------NG!
导体过长,接触到配合区-----NG!
只有前端有喇叭口 -----NG!
压接处扭曲 ------NG!
余料变形 -------NG!
端子变形--------NG!
压得太松------导体没有 足够的形变,有空隙
压得太紧----端子 背部披峰过大
22
44
不可接受--------芯线松散,未被完全包裹在压接区!
55
1. 线皮被刺破 2. 线皮压着区未压紧 3. 刺破线皮 4. 线皮压着区未压紧 5. 皮未压紧及线皮损伤
不可接受--------绝缘皮未紧贴压接片(<180°)
此处须看到余料
弹片及端子无变形及 损伤
1.
压接片顶部必须压紧线皮
2.
线皮底部须最少 180°贴紧线皮。
3.
压接片允许开口最多 45°。
端子线皮压着要稳固!
线材须被压接卡片固
压接卡片必须交叉!
常见缺陷及标准:
*理想状态: 绝缘皮边缘在绝缘皮观察窗口中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精科技有限公司
端子铆接来料基本标准及要求
产品型号:通用 使用部门:采购部﹑质检部﹑生产部 端子铆压标准:端子口平整,无变形,前端铆压处不得住线皮,能承受 2KG 拉力不松脱.
标准 此处无线 皮 不良
两铆压处有线皮 露出、且铆 不良 不良 有线芯外露
端 子 口 变形
两铆压处无线皮 外露,容易松脱
本基本标准及要求未提及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发现,将实际问题具体讨论,并随 时进行完善更新本标准要求版本。此标准及要求为试用性文件!
拟制:
开发部审核:
质检部确定: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