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 新兽药证书
最新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 B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18646—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本标准规定的试管凝集试验不适用于犬种和绵羊副睾种布病感染家畜的检疫。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2.1材料准备2.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2.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2.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2.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2操作方法2.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3判定2.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3乳牛布病全乳环状试验3.1材料准备3.1.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3.1.2乳样3.1.2.1受检乳样须为新鲜的全乳。
3.1.2.2采乳样时应将母畜的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乳液挤入洁净的器皿中。
3.1.2.3采集的乳样夏季时应于当日内检查;保存于2℃时,7d内仍可使用。
3.2操作方法3.2.1取乳样lml,加于灭菌凝集试验管内。
3.2.2取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全乳环状抗原1滴(约50ul)加人乳样中充分混匀。
3.2.3置37℃一38℃水浴中60min。
3.2.4加温后取出试管勿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3判定标准分为:a)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乳脂形成明显红色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分明;b)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呈红色,但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c)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d)疑似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乳柱不褪色;e)阴性反应(—),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颜色均匀。
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原始记录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原始记录
编号:JXCDC /JL-146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样品种类血清
检测项目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检测依据布病诊断标准附录WS 269-2007 试剂厂家试剂批号
设备名称生物安全柜、电热恒温培养箱试剂效期
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取0.03ml被检血清,滴于洁净玻片上,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混匀,在5分钟内判断结果。
二、试管凝集试验(SAT):
1、取被检血清0.08ml加入第一管0.92ml的生理盐水内,混匀后,取0.5ml加入第二管中(含0.5ml生理盐水)作1:1稀释,以后各管以此类推,后一管弃去0.5ml。
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12.5,1:25,1:50,1:100,1:200,1:400,1:800。
2将稀释10倍的布氏菌菌液分别加入各血清管管内,每管加入0.5ml,混匀。
放37℃温箱中22小时观察结果。
最后血清的稀释度为1:25,1:50,1:100,1:200,1:400,1:800,1:1600。
3.菌液凝集程度的判断与同时配制的比浊管透明程度为参照,比浊管的配制方法见表1。
三、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姓名RBPT SAT滴度:1:25 1:50 1:100 1:200
检测起至时间年月日时至月日时
检测人:复核人:。
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操作流程

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操作流程材料与试剂以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反应为例。
1.玻璃板、刻度吸管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
操作方法1.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方格,并注明待检血清号码。
2.取0.2ml吸管分别吸取0.08ml、0.04ml、0.02ml和0.01ml各放入一方格内。
大规模检验时,可只做2个血清量,大动物用0.04ml和0.02ml,中小动物用0.08ml和0.04ml。
每检一个样品需换一只吸管。
3.每格内加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0.03ml,滴在血清附近,而不要与血清接触。
用牙签(或火柴杆)自血清量最小的一格起,将血清与抗原混匀,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签。
4.混合完毕,将玻板置凝集反应箱上均匀加温或采用别的办法适当加温,使温度达到30℃左右。
3min~5min内记录结果。
结果判定++++:出现大的凝集块,液体完全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液体混浊,有小的颗粒状物,即25%的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即不凝集。
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份血清的凝集价。
大动物(牛、马、骆驼等)以0.02ml出现凝集价判为布氏杆菌病血清阳性,0.04ml出现凝集价判为可疑。
中小动物(猪、山羊、绵羊等)以0.04ml出现凝集价判为该份血清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0.08ml出现凝集价判为可疑。
注意事项1.每次试验必须以标准阳性血清和标准阴性血清进行对照。
2.加抗原前必须摇匀。
3.反应温度最好保证在30℃左右,3min~5min内判定。
如反应温度偏低,可适当延长判读时间。
4.如用两个血清量作试验,任何一个血清量出现凝集反应时,则需要用四个血清量重检。
5.平板凝集反应最好是用于初筛,如出现阳性或可疑反应,再用试管凝集反应进行复检,以定性。
6.平板凝集反应与试管凝集反应的关系。
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净化措施

随着全国各地牛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牛数量越来越多,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布鲁氏杆菌病是牛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疫病之一,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危害性,已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性传染病。
该病一旦暴发流行,则会长期潜伏在养殖场内难以净化,当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很容易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对牛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有效净化并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牛布鲁氏杆菌病原及流行特点1、病原学特征布鲁氏杆菌病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其菌属众多,当前已知的就有19个生物型、6个种类,该病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内,侵袭力与传播力均较强,主要侵害宿主淋巴系统及生殖系统。
布鲁氏杆菌外观呈球杆、球型或短杆状,其中牛属菌多呈短杆状,长度为0.5~1.3μm,宽度约为0.4μm,未长有鞭毛、荚膜和芽孢等结构,为革兰式染色阴性菌,涂片镜检多呈单个排布。
该病菌在外界环境中适应能力极强,阳光直射条件下可存活4h,但难耐湿热环境,在60℃温度条件下30min即被灭活,70℃温度条件下5min即被灭活,100℃热水中会被立即灭活,普通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2、流行病学人类与多种动物均易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其中,以牛、羊、猪等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更易感,成年动物比幼龄动物更易感,发病率也更高。
布鲁氏杆菌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夏季高发。
牛养殖场内患病牛与带菌牛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公牛感染后期的精液、尿液、粪便中会携带大量病菌,患病的妊娠母牛生产或流产后,其乳汁、胎衣、胎盘羊水、恶露等分泌物中携带有大量致病菌,对产房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健康牛接触后染病。
通常情况下,患有该病的妊娠母羊在流产后的3年内,其阴道分泌物中仍带有布鲁氏杆菌。
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等是该病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等传染该病。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床症状布鲁氏杆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牛只染病后通常会有15~180d的潜伏期,大部分为隐性感染。
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检验方法:依据GB/T18646-2002
1、材料准备
1.1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 ml。
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1.6观察结果照明用光源
2、操作方法
2.1 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 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3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4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3、判定
3.1 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3.2 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附: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品控中心
2013-4-22
操作流程图
为了便于观
察结果,辅
以光源照明。
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报告

1 . 1 被检血清 采 自 农户、规模场( 户) 、贩运户的牛血清
1 8 4 1 5 头份,分离血清 ,. 2 0  ̄ C保存备用。 1 . 2 检 测试 剂 虎红 平 板诊 断 抗 原 、试管 凝 集抗 原 、 阴 、阳性血清 ,虎红平 板凝集 试验( R B P T ) 抗 原购 自青岛 易 邦生物 工程 有 限公司 ,批 号2 0 1 1 0 4 2 6 ;试 管凝集试 验
本 次牛布鲁 氏菌病 血清 学检 测结 果表 明 ,2 0 1 0 年大 通 县年 布病 感 染抗 体 阳性 率 为0 . 2 5 %,2 0 1 1 年 阳性 率 为
2 检测方法
2 . 1 虎红平板 试验方 法 参照国标( GB / T 1 8 6 4 6 — 2 0 0 2 ) 执
0 . 1 8 %,2 0 1 2 年 阳性率 为0 . 1 4 %:牛布 病 阳性率逐 年有所
可疑 反应 的奶 牛经 3 周后 ,重新 采血 检验 ,如 仍 为可
疑,在判 为阳性 。 4 结果
( 详见表l 、表 2 、表3 )。
表 1 不 同年 份 牛布病 检测 结 果 ( 头 、%)
风 险因素,笔者于2 0 1 0 年3 月至2 0 1 2 年l O 月进 行了牛布病 感染抗体的检测 ,现 就其 结果报告如下:
布 氏杆菌病 ( B r u e l l o s i s 简称布 病) 是 由布 氏杆菌 引起 的人畜共 患的一种 急性或慢 行传 染病 ,本病 一年 四季均
可 发病 ,临床 上 以母 畜流 产 、公 以上的凝集现象时判为阳性血清 , 1 : 5 0 稀释 ,标记 出现“ ++ ” 以上 的凝 集现 象时判为可疑 ,
山东畜牧 兽医
动物布鲁氏菌病原始记录

2008年7月5日起实行 JZS/BJ03-3
共
页 第
页
布鲁氏菌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检测结果 阳性 可疑 阴性 数据 样品编号 检测结果 阳性 可疑 阴性 数据
备注: 检验员: 审核人:
年 2008年7月5日起实行
月
日
年/BJ03-3
布鲁氏菌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检验项目
诊断试剂生产 厂家及批号
样品处置 样品数量 检验依据
使用仪器名称 及型号
样品状态
检验室环境 温度: ℃
湿度: %
主要的操作程序: 1、在玻璃板上画格并标记好被检血清的号码,然后各加相应的被检 血清和阴阳性对照血清10ul;2、在每个被检血清旁边各滴抗原10ul;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 血清和抗原混合; 4、5分钟以内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方法和依据:在阴阳性对照都成立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当被检血清在5分钟 以内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的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的,呈均匀浑浊的判为阴性。
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检测结果 阳性 可疑 阴性 数据 样品编号 检测结果 阳性 可疑 阴性 数据
备注: 检验员: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初筛试验)—人畜检测法一样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初筛试验)—人畜检测法相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介绍: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用来诊断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
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
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常值:阴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阳性(50%)凝集:诊断布氏杆菌病符合率为95.92%。
需检测人群:感染,常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注意事项:不适合人群:没有检查前: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样本,出现污染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时不得使用检查时:抗原和血清应在室温中放置30~60分钟后,再进行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查过程:1 材料准备1.1 试剂: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1.2 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1.3 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上4cm 2 的方格。
1.4 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1.5 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 操作方法2.1 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的血清0.03ml。
2.2 再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3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4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对照。
3 结果判定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受检血清在4 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注:对出现阳性反应的动物须进一步作补体结合试验,或其他辅助诊断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系用抗原性良好的布鲁氏菌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菌体,经加热灭活,离心后用虎红染液染色,悬浮于乳酸缓冲液中制成。
反应强度的判定标准“-”无凝集,呈均匀粉红色。
“+”稍能查到凝集,稍有卷边形成,凝集物间液体呈红色。
“++”形成明显卷边,凝集块间液体稍清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新兽药证书
一、概述
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传染病,也可传染给
人类。
布氏菌病的传播对动物养殖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
此对布氏菌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控至关重要。
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
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布氏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
1. 抗原来源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主要来源于已知含有布氏菌的动物血清,如牛、羊、猪等。
这些血清样本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
确保抗原的纯度和稳定性。
2. 制备方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从携带布氏菌的动物中提取血清样本,然后通过离心、超滤
等手段去除杂质和细菌。
经过适当的稀释和加工处理,最终得到用于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抗原制剂。
3. 抗原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抗原的稳定性和活性,需要对抗原制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抗原的存储条件、保存期限、抗原效价等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
以确保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新兽药证书
1. 申请流程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作为兽药的一种,需要获得新兽药证
书才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和使用。
申请新兽药证书需要遵循相关政策
和法规,提交包括临床试验报告、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案等材料,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证。
2. 证书标注
一旦获得新兽药证书,抗原制剂需要在包装、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上标
注证书编号、有效期限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药品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保障。
3. 证书更新
新兽药证书的有效期通常较短,一旦过期就需要重新申请并通过审批,获得更新证书。
抗原生产企业需要及时关注证书的有效期限,提前做
好证书更新工作,以保障产品的合法生产和销售。
四、结论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制备和管理对于布氏菌病的检测和
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控制抗原的质量和规范生产流程、及时申请
和更新新兽药证书,是保障抗原生产质量和市场合法的关键步骤。
希
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强对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管理
和监管,以确保动物养殖和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
五、质量控制和监
督管理
1. 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质
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存储等多个环节进
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
质量标准,以保证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监督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抗原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
检查和审核。
重点关注生产工艺、实验室设施、质量控制方案等方面,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确保抗原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
要求。
3. 出厂检验
抗原产品在出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对产品的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限度、毒理学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
只有通过严格的出厂
检验,产品才能获得合格证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六、市场监管
1. 产品注册
所有新兽药抗原产品需要进行注册备案,经过严格审查和审核后方可
上市销售。
注册过程中需要提供产品的质量报告、临床实验数据、生
产工艺等相关资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售后监管
一旦产品上市销售,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监管机制。
对产品
的使用效果、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产品在
市场上的安全使用。
3. 市场监测
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抗原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和市场监测,确保产品的
质量和合规性。
对不合格产品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产品召回、责任追究等,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七、科研创新
1. 抗原改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研发和
改良也应该进行持续的科研创新。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抗
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以更好地满足布氏菌病疫情监测和防
控的需求。
2. 检测方法
除了抗原产品本身的改良,还可以开展布氏菌病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探索更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提高对布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能
力。
3. 合作交流
在科研创新方面,需要加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研发和生产水平。
八、结语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作为重要的兽药产品,对于布氏菌病的防控和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科学的监管体系和持续的科研创新,可以保障抗原产品的安全有效性,促进动物养殖业和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政府部门、生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为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