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排水设计 :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是确保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运营顺畅的关键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高速公路路面设计高速公路路面是指公路车辆行驶所必须通过的道面结构,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路面材料、结构类型、施工方式、落差、走向和坡度等。
不同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设计路面时需要全面考虑。
1.路面材料选择路面材料是决定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路面设计速度、气温变化范围、降水量、路基土质、交通量等。
一般高速公路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这两种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
2.路面结构类型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包括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
刚性路面结构是指路面上加设钢筋混凝土或灰铸铁配重,以增加其耐久性,并防止因地面沉降引起路面变形。
柔性路面结构则采用沥青混合料表面覆盖层和碎石底层,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减震能力。
3.落差、走向和坡度高速公路落差是指公路相对水平面的高差,走向则是公路在平面上的方向,而坡度则是指公路在垂直方向上的倾斜程度。
这些因素的选择必须符合道路设计标准,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
二、高速公路排水设计高速公路排水设计是指保证路面及附属设施在降雨天气下正常排水运营的系统和工程。
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附近的河流、密集建筑区、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
1.排水系统类型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分为道路地下排水系统和路面运行排水系统。
道路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网、溢流口等。
路面运行排水系统包括表层排水系、横向纵向排水设施、积水井等。
2.排水设施的设计设计排水设施是为了确保在降雨天气下,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排水,以维护行车安全。
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文条件、周围环境、设施条件等方面。
为了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排水设施的位置、数量、尺寸、排水能力要适当。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的排水问题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的排水问题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则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在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中,排水问题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环节。
首先,畅通的排水系统是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
在高速公路行车过程中,一旦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道路上积水情况会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如果公路路面设计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健全,就会出现积水现象,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打滑、操控困难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在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和功能,确保水能及时、顺畅地排除,为车辆行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其次,高速公路的排水问题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雨水排放过程中,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漏洞,将导致雨水中的油污、颗粒物等污染物被卷入排水管道,从而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也会使得水资源的浪费更加严重。
因此,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排水系统的功能,还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减少排水和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当前,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的排水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技术手段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的排水系统和材料也逐渐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中。
比如,利用微观通道原理的渗水路面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排水性能,减少积水的出现;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可以提高路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更加科学、环保。
此外,还有一些案例也值得借鉴。
例如,一些国家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采用了梯级式排水系统。
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将水流引导到合适的收集地点,避免在路面上形成积水。
同时,利用梯级式排水系统还能将水流分散,减小水流对于路面材料的冲刷和损坏。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道路的排水性能,还降低了路面养护的成本。
总之,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的排水问题不容忽视。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摘要:公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需要加强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在一些已建成的公路上经常出现因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而出现的路基浸水或边坡冲蚀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
文章主要对公路排水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供大家在今后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边沟;中分带引言公路工程目前得到快速发展,为确保公路正常运营,必须在设计阶段做好路基路面排水,采用合理可行的排水措施,保证排水效果,防止路基路面受到水的影响和破坏。
1公路路基排水设计1.1地面排水公路的路基路面一般通过边沟实现排水,通常设置梯形边沟,规格为0.6m×0.6m,其边坡按1:1控制,采用7.5号浆砌片石进行铺砌,在边沟中,纵坡通常在0.3%以上,长度不超过300m,边沟中的水必须引排至路基以外,进入周围自然水系或取土坑,但不可排入到鱼塘当中。
如果边沟和涵洞或通道有交叉现象,则需要将边沟中的水排至涵洞,也可在通道和灌溉涵等位置使边沟中的水由两侧排除,也可布置倒虹吸涵。
对于挖方地段,要布置梯形截水沟,其规格为0.4m×0.4m,同时在边坡顶部的外侧布置矩形截水沟,其规格为0.6m×0.6m,同于排除边坡表面的积水。
对于截水沟,都采用厚度为25cm的浆砌片石进行铺砌。
1.2地下排水区域地下水会带来严重危害,使路基发生坍塌与软化,对结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这一现象在平原区十分显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地下排水方面的设计。
1.2.1软基处理段很多公路工程都分布大面积软土层,其地下水的实际含量相对较大,为确保软土段路基保持稳定,必须做好地下水的排水。
因此,需采用以下处理措施:布置塑料排水板,设置砂垫层,采用超载预压方法等。
通过实践可知,以上措施均能排除段落内的地下水。
路面排水设计

该方案设计很好,但后期防撞护栏施工时易 破坏沥青涂层,导致水经中央分隔带渗入路面结 构。
整形,清理干净后涂粘层沥青
•
路 面 结 构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什么东西? 通讯电缆 凹型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
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排水 高等级公路超高路段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不得横向漫流经过下侧半幅路面。超高路段上的中 央分隔带,除应满足一般路段上中央分隔带排水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要求外,还应设置拦截 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水流的排水设施。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
路面表面排水设施主要由路面横坡、拦水带(或矩形边沟)、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其 主要目的是迅速排除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大气降水,以减少表面水下渗并防止路表积水影 响行车安全。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系统 中央分隔带排水 路面结构内排水
边缘排水系统 基层排水系统
7.3.2.1 路面排水系统 为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表面水降至最少,并迅速地将其排除,需设置完善而有效的路
面排水系统。 路表排水系统的组成:
表面排水形式
挖方路段,横向漫流 填方路段,坡面漫流、集中排水
• 漫流排水
•
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不高且坡面有较强耐冲刷能力时,应优先采用横向漫流分
散排放的排水方式。
• 工程上常以容许流速来表示坡面的耐冲能力。
• 采用横向漫流排水时,应计算坡面流速,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每分钟水面下降量衡量渗水性能
◆2、设计方案 • 1)排水路面
超高侧是哪一侧? 中央分隔带边缘排水系统
什么路段的排水设计图?
◆2、设计方案 • 2)普通沥青()路面的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AC shoulder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而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作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做好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工作是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在道路使用过程中,排水系统的不良设计会导致路面或者路基水浸,加速道路结构的损坏,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
利用科学的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水分对路面路基的侵蚀,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 保障交通安全排水不畅会导致路面出现积水,增加车辆行驶摩擦力,增加车辆打滑的风险,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提高行车舒适度积水会对行车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行车舒适度,提高车辆燃油消耗和停滞时间。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道路积水,提高行车舒适度,降低车辆维护费用。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系统设计和排水设施设计两部分。
1. 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沟槽与管渠集水的合理布置,包括道路中央排水和路肩排水。
中央排水通常采用沥青面层横向坡度和纵向横坡,将雨水由路肩向路中央引导,然后通过沟槽或者管渠排走;路肩排水则利用路肩横向坡度和距路基一定距离的排水沟将雨水引导至路基外部。
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面和路基的侵蚀。
2. 排水设施设计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排水管、检查井等,其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类型、路段的特殊情况和排水需求等因素。
排水沟的布置应符合道路特点,确保排水系统通畅;排水管的材质和规格应根据实际排水需求进行选择;检查井的位置和设置应方便排水系统的检修和维护。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性。
1. 采用横向坡度横向坡度是指路面的横向倾斜度,通常采用向路中央倾斜的方式,让雨水顺着路面坡度流向路中央,然后通过排水系统排走。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和维护道路的稳定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排除和导引降雨水以及路面积水,从而减少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工作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
一、排水原则公路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道路排水安全、快捷、经济和持久。
具体而言,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流量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估算并处理降雨和融雪时刻的水流量,以及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情况。
2.规整流态原则:公路道路设计需要使得水流在排水设施内保持规则流态,避免因水流剧烈变化而造成水流堆积和冲刷。
3.排水深度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确定排水设施的深度,以确保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降雨和融雪水。
4.泄洪原则:对于经常发生洪水的地区,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泄洪渠道和水沟的规划,以便排除大量的洪水水量。
5.合理投资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经济合理,既要满足排水要求,又要控制设计的投资成本。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基进行排水工程设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1.剖面设计:公路排水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地势和存在的水体情况,合理确定剖面的高程和坡度。
3.路基排水层: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路基排水层,以便排除路基内部积水。
2.雨水收集设施: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排水沟、雨水篦子等,以便将路面上的降雨水快速导入到排水设施中。
4.雨水篦子:公路排水设计还需要设置雨水篦子,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保持排水设施的畅通。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保证公路通行和保持道路稳定的关键环节。
只有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才能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所以,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排水设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公路工程中关于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公路工程的排水系统在确保道路安全和保护路基结构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高效的排水功能和长期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工程中关于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一、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在公路工程中,排水系统的设计需满足以下几项要求:1. 排水能力:排水系统必须能够迅速有效地将雨水和道路积水排入合适的排水渠道或收集设施,以避免水涝和降低路面湿滑的风险。
2. 异常降水考虑: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极端降雨事件,以确保系统在极端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并承受一定的水量冲刷。
3. 梯级排水原则:排水系统应采用梯级排水的设计原则,即由基础排水系统到边沟、溜槽、雨水排水设施等不同级别的排水设施组成。
4. 斜率和坡度:排水系统中的渠道和水槽应有适当的斜率和坡度,以保证排水的畅通和流速的控制。
5. 考虑环保因素:设计排水系统时应考虑环保因素,如采用雨水花园、污水处理设施等方法,对雨水进行再利用和净化。
二、排水系统的建设要求在公路工程中,建设排水系统需满足以下几项要求:1. 安全要求:建设排水系统时要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意外伤害。
2. 安装要求:排水设施的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如水平度、垂直度、连接方式等,确保设施之间的衔接紧密且无泄漏。
3. 材料选择:建设排水系统时应选择质量可靠、耐用的材料,以确保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4. 施工质量控制:在建设过程中,需执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如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排水设施的质量符合要求。
5. 排水设施标志:建成的排水设施应进行标志,以便日后的检修和维护,同时也提醒行车人员注意。
三、排水系统的维护要求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必要进行定期维护。
维护排水系统的要求如下:1. 清理和疏通:定期清理和疏通排水系统中的水渠和水槽,以防止积水和堵塞,维护良好的排水功能。
2. 检修和修复:及时检修和修复受损或老化的排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5.2.1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应沿路面结构外侧边缘设置,宜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等组成,如图5.2.1所示。
图5.2.1 边缘排水系统示意图(尺寸单位:mm)
1-面层;2-基层;3-垫层;4-路肩面层;5-集水沟;6-排水管;7-出水管;8-反滤织物;
9- 回填路肩面层
5.2.2 集水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和设计泄水能力需要确定。
集水沟底面的最小宽度,对于新建路面,不宜小于0.3m;对于旧路面新增边缘排水系统,应能保证排水管两侧各有至少0.1m宽的透水填料。
透水填料底面和外侧应铺反滤织物。
5.2.3 透水性填料宜采用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其空隙率宜为15%~20%。
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粒径4.75mm以下的细粒含量不应超过16%,2.36mm 以下的细粒含量不应超过6%。
集料在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应为排水管槽口宽或孔口直径的1.0~1.2倍。
水泥处治集料的配合比,应按透水性要求和施工要求通过试配确定,水泥同集料的比例可为1:6~1:10,水灰比可为0.35~0.47。
条文说明
由于集水沟宽度较小,集料压实困难,而集水沟又位于靠近路面边缘的路肩面层下,承受车轮荷载的概率较高,如采用松散集料,易引起变形,造成路肩的过早损坏,因此,推荐采用水泥处治材料,降低破坏发生的可能性。
规定集料粒径的目的是避免带孔排水管被堵塞。
5.2.4 纵向带孔排水管管径应按设计流量根据水力计算确定,宜在70~150mm范围内选用。
管材强度及埋设深度应保证不被车辆或施工机械压坏。
新建路面时,排水管管底宜与基层底面齐平;旧路面新增边缘排水系统时,管中心应低于基层顶面。
排水管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且不宜小于0.3%。
5.2.5 纵向排水管宜选用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塑料管,每延米排水管的开口总面积不宜小于4200mm2。
宜设3排槽口或孔口,沿管周边等间隔(120°)排列。
设槽口时,槽口的宽度可为1.3mm,长度可为15mm;设孔口时,孔的直径可为5mm。
5.2.6 横向出水管管径应不小于纵向排水管管径,其间距和安设位置应根据水力计算,并结合邻近地面高程和公路纵横断面情况确定,横向坡度不宜小于5%。
除了起端和终端外,中间段的出水管宜采用双管的布置方案;出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应采用圆弧形承口管联结,圆弧半径不宜小于300mm,如图5.2.6所示。
埋设出水管应采用反开槽法,并用低透水材料回填。
出水管的外露端头应采取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等措施;出水口的下方应采取铺设水泥混凝土防冲刷垫板或者对泄水道的坡面进行浆砌片石防护等
措施,防止冲刷路基边坡。
出水水流应引排至排水沟或涵洞内。
图5.2.6 边缘排水系统出水管布置示意图
1-集水沟;2-排水管;3-出水管;4-半径不小于300mm的弯管;5-承口管
条文说明
排水管管径和出水管间距是影响系统泄水能力的两个主要变量,设计时二者应结合在一起考虑。
同时,排水管和出水管的管径不宜过小,出水管的间距不宜过长,以免管内堵塞并便于疏通。
因此,对管径和出水管间距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