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语言镜像
成语的韵味与表情用成语打造生动的语言面

成语的韵味与表情用成语打造生动的语言面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韵味与表情。
通过巧妙地运用成语,我们可以打造出生动的语言面,增添文章的魅力与趣味。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探讨成语的独特韵味和表情,并展示如何用成语打造生动的语言面。
一、成语的韵味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包含着丰富的韵味。
它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例如,“一举两得”、“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等成语,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含义和情感。
成语的韵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韵律的美感。
成语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这些字之间的音韵、节奏、音调等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感,赋予了成语深沉的美感。
其次是词义的丰富。
成语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使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往往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概念和深刻的意义。
再次是象征的力量。
许多成语以具体的事物或情境为基础,通过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某种普遍性的道理或情感,使人们很容易理解和领会。
二、成语的表情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恰当地运用成语,我们可以给文章增添一份生动的表情,使读者更加有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使用“人心惶惶”、“茶饭不思”等成语,可以有效地表达人们在困境中的焦虑和无助;而使用“笑逐颜开”、“心花怒放”等成语,则能生动地表达人们因喜悦而快乐的心情。
成语的表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的传递。
成语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
其次是形象的描绘。
许多成语以具体的形象或情境来表达特定的情感,使文笔具有形象化和生动化的特点。
再次是情绪的引导。
成语能够引导读者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使文章从冷冰冰的文字中脱颖而出,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情感的共振。
三、用成语打造生动的语言面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成语,打造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面。
折射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成语

、
1 .成语对 儒学 的体现
从 汉 武帝 时代 的 “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 开 罢 始 ,儒 家思想便 成 为了 占据主导地 位 、具有 统治 性 的思想 ,对于 中 国文化 方方 面 面 的影 响 不 言 而喻 。 早在 春秋 战国时期 百家争 鸣 的时代 ,孔子便 提 出 了 以 “ ” 为核 心 的思 想 ,如 “ 者爱 人 ” “ 仁 仁 、 己所 不欲勿施 于人 ” ,认 为 自己不 想要 的东 西 ,切 勿 强 加给别人 ,人应 当 以对 待 自身 的行 为为 参照 物来对 待他人 ;人应该 有宽 广 的胸怀 ,待 人处 事之 时切 勿 心胸狭窄 ,而应 宽宏大 量 ,宽恕 待人 。倘若 自己所 不 欲 的 ,硬推 给 他人 ,不 仅 会 破坏 与 他 人 的关 系 ,
是 ,杨 时见程 颐 于 洛 ,时盖 年 四十矣 。一 日见 颐 , 颐偶瞑 坐 ,时与游 酢侍 立 不去 。颐既觉 ,则 门外 雪 深 一尺 矣 。 ”北 宋 时 ,杨 时 中 进 士 后 拜 程 颢 为 师 , 后程 颢死 ,又 师从其弟 程颐 ,钻 研理学 。一 日,杨 时在 学 习 当中遇不解之 处 ,便 与 同学游 酢一道 去求 教 老师程 颐 。赶 至程 府 时 恰逢 老 师 坐 在 椅 子 上 打 盹 ,他们 不愿 惊扰老师 休息 ,便 立于 门外安静地 等 候 。不 多时 ,天空飘起 鹅 毛大雪 ,而程 颐却酣 睡如 故 ,但杨 、游 - 仍依 然在 门外 静立恭 候 。过 了很 。 久 ,程 颐 醒 了,这 时 院 中 的 积 雪 已有 一 尺 多 深 , 杨 、游二 人仍 静立如初 。《 程语 录 ・ 二 十七 》 引侯
所 不欲施 于他人 。孔 子 强调 宽 恕待 人 ,提 倡 “ ” 恕 道 ,唯有 如此才 是仁 的表 现 。它体 现 了儒家 思想 体 系中极 有价 值 的一个 闪光 点 ,揭 晓 了处 理人 际关 系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得道多助
分久必合
成语与衣食:
衣冠楚楚 纨绔子弟 残羹冷炙 钟鸣鼎食 箪食瓢饮 花天酒地 脍炙人口 凤冠霞帔 布衣蔬食 山珍海味 粗茶淡饭 衣锦还乡 布裙荆钗 狼吞虎咽
成语与住行:
登堂入室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蓬门荜户 跋山涉水 披星戴月 窗明几净 高枕无忧 美轮美奂 瓮牖绳枢 车水马龙 颠沛流离
成语结构
1、主谓关系。如:
①细水│长流 ②天花│乱坠 ③肝胆│相照 ④鼠目│寸光 ⑤脚│踏实地 ⑥木│已成舟 ⑦塞翁│失马 ⑧记忆│犹新 其中①②④⑦有定语,⑤⑥⑦ ⑧带宾语,⑥⑧又分别有状语。
2、动宾关系。如: ①饱经│风霜 ②痛改│前 非 ③大显│身手 ④徒有│虚名 ⑤平分│秋色 ⑥分│我杯羹 ⑦ 与虎谋│皮 ⑧枉费│心机 其中①②③④⑤⑦⑧都有状语,②④⑤⑥中 还有定语。 3、偏正关系。如 ①一盘│散沙 ②不速之│客 ③娓娓│动听 ④ 楚楚│动人 ⑤斤斤│计较 ⑥立足之│地 ⑦无本之│木 ⑧侃侃而│谈 其中的中心词有的是形容词(③④),有的 是名词(①②⑥⑦),有的是动词(⑤⑧⑨)。
熟语之谚语
谚语拾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 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熟语之歇后语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 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谜 面),后一部分是目的语,即对前句的说明(谜底)。 分为寓意的和谐音的两种。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 歇后语拾例:
5、选择关系。宁死不屈 何去何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 、目的关系。守株待兔 削足适履 拔苗助长 画饼充饥 借刀杀人 7、因果关系。打草惊蛇 点石成金 种瓜得瓜 亡羊补牢 曲高和寡 8、条件关系。唯利是图 不破不立 9、假设关系。有闻必录 有则改之 有求必应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释义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释义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成语的概念: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二、成语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成语的来源: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精卫填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指真诚认错赔礼。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4、文人作品: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
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火中取粟: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四、成语的结构:1、主谓关系: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胜战自然。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认真踏实。
2、并列关系:情投意合:双方思想感情融洽。
三番五次:屡次。
3、动宾关系: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
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
4、偏正关系: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一盘散沙:比喻分散的、不团结的状态。
5、补充关系: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遗臭万年: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为人唾骂。
6、有的成语相当于复句的紧缩:(1)承接关系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成功,形容人到就马上取得成果。
(2)转折关系不约而同:没有预见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3)递进关系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4)选择关系宁死不屈: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5)因果关系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以识现在。
(6)条件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洞怎能得到小老虎,也比喻不历艰难,就不能取得成功。
(7)目的关系守株待兔:比喻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心存侥幸地从等意外的收获。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改版)

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庄子 秋水》 【出处】《庄子 秋水》:“于是焉河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我之谓也。 ” 释义】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 【释义】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 到无可奈何。 到无可奈何。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负 荆 请 罪
卧 薪 尝 胆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乐不思蜀
望梅止渴
刘 禅
图 穷 匕 见
功 德 无 量 立 地 成 佛
观
中 华 文 化 的 微 缩 景
成 语
一、成语来源
1、古代寓言神话 望洋兴叹 2、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 3、文人作品 炙手可热 4、外来文化 象牙之塔 火中取栗 功德无量 明日黄花 司空见惯 越俎代庖 祸起萧墙 焚琴煮鹤 四面楚歌 风声鹤唳 完璧归赵 愚公移山 邯郸学步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连
谓式 复句紧缩型的成语的结构关系几乎 与复句关系的分类同样多, 与复句关系的分类同样多,各种类型的复句关系 都有与之相应的成语(并列关系不再赘述)。 都有与之相应的成语(并列关系不再赘述)。 请看下面的举例说明: 请看下面的举例说明: 承接关系。 1、承接关系。画龙点睛 落井下石 一见钟情 浅尝辄止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让步关系。 2、让步关系。死不瞑目 插翅难逃 罄竹难书 百读不厌 百口莫辩 递进关系。 3、递进关系。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信而有征 听其言观其行 转折关系。 4、转折关系。虽死犹生 明知故犯 不劳而获 具体而微 阳奉阴违
(生) (身) (孙) (及) (清) (和) (勇) (执) (棋) (副) (荼) (途) (是)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影

常见的成语误用现象
江西卷: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 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 会成为____________的人。 深孚众望/深负众望 深孚众望:非常令对方信服。深负众望: 深深辜负对方的期望。在本语境中应选 “深孚众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因形近而混淆,又如:
1.从《盲井》中的青涩表演,到《天下 无贼》里的憨憨傻根,再到《士兵突击》、 《董存瑞》,王宝强的演技日见成熟,他 成熟的演技并不是一挥而就的。 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 快。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 成功。
韩复榘在山东大学的演讲稿
诸位、各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 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 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 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 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 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 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 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 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 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了。
选A A项,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 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B项,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 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不能在句中充 当谓语成分。 C项,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 贬义词。 D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 微悠长。不合语境。
(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 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 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 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 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 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 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 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课件

衣冠楚楚 纨绔子弟 残羹冷炙 钟鸣鼎食
粗茶淡饭 衣锦还乡 布裙荆钗 狼吞虎咽
凤冠霞帔 布衣蔬食 山珍海味
箪食瓢饮 花天酒地 脍炙人口
登堂入室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蓬门荜户 跋山涉水 披星戴月 颠沛流离
窗明几净 高枕无忧
鲁殿灵光
瓮牖绳枢 车水马龙 登山临水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飞蛾扑火 黔驴技穷
折戟沉沙 刀光剑影 一箭双雕
图穷匕见 丢盔卸甲 枪林弹雨
彬彬有礼 礼尚往来 八拜之交 张灯结彩
秦晋之好 月下老人 入土为安 披麻戴孝
知书达礼 宾至如归 五体投地
洞房花烛 明媒正娶 断发文身
春秋笔法 韩海苏潮 元轻白俗 红叶题诗
人面桃花 七步之才 郊寒岛瘦 洛阳纸贵
点铁成金 行云流水 红豆相思
形美象伦栩美栩奂如:生形,容美轮高美大奂华。美,多用于
赞 2、美古新人屋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
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
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如:举案齐眉、破镜重圆、 指夫
相敬如宾
指青儿梅竹马妻、
两小无猜;
3、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 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 敬如宾,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珍 贵的友谊”。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 情投意合 三番五次 平分秋色 大显身手 世外桃源 一盘散沙 轻于鸿毛 遗臭万年
主谓关系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 情投意合 三番五次 平分秋色 大显身手 世外桃源 一盘散沙 轻于鸿毛 遗臭万年
主谓关系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 并列关系 情投意合 三番五次
平分秋色 大显身手 世外桃源 一盘散沙 轻于鸿毛 遗臭万年
2、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
优课展示《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词性相反
居(安)思(危) ( 冷 )嘲(热)讽
色(厉)内(荏)
兴(利)除(弊)
去(粗)取( 精 )
百(废)俱(兴)
嘘(暖)问(寒)
远(交)进(攻)
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望文生义 褒贬误用 用错对象 谦敬错位
前后矛盾
语义重复
搭配不当
不合语境
一、望文生义
例1 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 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 心应手的境地。 例2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 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 人失望。 差强人意:是“勉强符合人的心意”, 它 的意思是基本肯定的。
例3、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 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 累人。 “文不加点”的“点”是“涂改”的意思,这 个成语是说“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呵成”, 也“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切不可想 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不刊之论”的“刊”往往很容易被理解为 “刊登”。“不刊之论”的“刊”字,用的是 本义,“消去”、“删除”的意思,而并非 “刊登”之意。“不刊之论”是指“不可更改 的言论”。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立 地 成 佛
功 德 无 量
一 尘 不 染
五 体 投 地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4.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精卫填海 自相矛盾 卧薪尝胆 两小无猜 立地成佛
分类找成语
• • • • • • 成语与衣食 成语与住行 成语与兵器 成语与动物 成语与治国 成语与做人
开山祖师—— 始作俑者
从容不迫—— 故作镇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华文化的语言镜像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沉淀。
与我们日常用语的与时俱进不同,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们或源自古代的社会生活、或出自古代经典著作、或反映历史典故、或形成于古代的传说故事,可以说这些成语都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1. 成语与饮食
茹毛饮血是对先民原始生活状态的描述,先民不会种植,以渔猎采集为生,没有学会用火,只能生食猎物。
钟鸣鼎食是对奴隶制国家中贵族饮食方式的再现。
钟鼎都是贵重的青铜器,钟是乐器,鼎是食器。
一边欣赏乐舞,一边列鼎而食是贵族的幸福生活。
相对而言下层民众的生活就苦不堪言,只能弊衣箪食,穿着破衣服,用竹子做的器具来盛饭。
在封建时期,农业生产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农业成为国家赋税的基本承担者。
有许多成语对古代先民农业生产生活进行了描写。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述了农业生产的作息规律。
田连阡陌,阡陌是田间小路,田连阡陌形容田地广袤,接连不断。
精耕细作是精心细致地耕作。
寒耕热耘寒冷时耕种,炎热时除草,形容农事艰辛。
这些成语都体现了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历代封建帝王都提倡重农抑末,把农业看作是国固邦宁的根底,成就霸业的基础。
农业生产者也逐渐养成一种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起居有定,耕作有时。
例如,躬耕乐道是指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
还有一些成语字面上描写农业生活,现在经常使用它们的比喻义。
例如:蹊田夺牛,牵牛的让牛踩了田地,因此被人把牛夺走,比喻惩罚过重;解甲归田,军人退伍回乡务农,现泛指离职回家;拔苗助长,宋人心焦禾苗长得慢,伸手拔苗,却使禾苗枯死,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 成语与服饰
衣服是人的外在包装,从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常用衣着特征来表现个人的身份或地位。
衣轻乘肥,轻指得是轻暖的衣服,能够穿轻暖的衣服乘用肥壮的马匹的一定是富家子弟。
褐衣不完鹑衣百结,褐衣是粗布衣服,鹑衣是打补丁的衣服,穿这类衣服的无疑是穷人。
掣襟露肘,拽起衣襟就会露出手肘,形容衣服破烂短小,比喻处境窘迫。
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甲执兵的是武士,褒衣危冠的是儒生。
白衣卿相,白衣是指平民,卿相是高官,古时称进士为白衣卿相,形容进士虽然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脱白挂绿,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比喻初登仕途,身份转变。
黄袍是天子专用的衣服,黄袍加身形容称帝。
凤冠霞帔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后来也指出嫁的礼服。
衣紫腰金,衣紫,穿紫袍,紫袍为古代官服。
腰金,腰间佩戴金印,指做大官。
从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常常衣食连用来表示生活状况。
草衣木食形容生活清苦。
粗衣恶食形容生活节俭。
丰衣足食说明生活富足。
锦衣玉食形容生活优渥。
3. 成语与起居
巢居穴处,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瓮牖绳枢蓬门荜户说的是贫家的居住环境。
牖是窗子,枢是门的转轴。
用破瓮做窗,绳作门轴,可见是贫穷人家。
蓬指蓬草,荜指荆竹或树枝,用草木编织门户,生活的清贫可见一斑。
与之相对的是高堂华屋朱门绣户,是富贵人家的居所。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申为门;宇,屋檐下,引申为屋。
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登堂入室体现了古代居所的格局。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户枢不蠹讲的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外物侵蚀。
户枢是指门轴,作为古建筑门上的并不引人注目的小小构件,一般很少会有人去探究它为何物。
然而,我们的先人却能从两个并不显眼的普通物件中,以物喻理,向世人道出处世护身的千古真义。
上面几组成语提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有名词,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大体格局。
堂和室是古代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房屋建筑一般坐北朝南,这种建筑由堂、室、房构成。
堂位于建筑物最前部中央,在堂前有台阶。
登上台阶进入殿堂谓之登堂。
堂内一般不住人,主要是主人平时举行活动,接待宾客和节日行吉凶大礼、祭祀的场所。
室在堂的后面(即北面),是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有户(即门),与堂相通。
室的南北都有窗子。
南窗与堂相通,古人称之为牖。
一般是户在东牖在西。
古代对于堂、室、房的习惯称呼流传了几千年。
如今堂和室仍沿袭使用古代习俗。
许多地方仍把堂屋、客厅称为堂,而内室、卧室则称为室。
我们现在还是要登堂才能入室。
这就是中国式建筑的特点。
朱门绣户这条成语意指朱漆大门,华丽的居室。
在古代,一般大户人家的住房都有用围墙围起来的院落。
院落通向外面的大门就叫做门,进入大门后的院落称为庭。
这是古代院落式的建筑结构,也是古代宫廷、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
从庭院穿过大堂,就来到了内室。
内室的门一般都是单扇门,古代专把内室的单扇门称作户,因而户是进入内室的通道。
成语穿房入户足不出户中的户就是指内室的门。
相对于日常居所来说,古代的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等大型建筑,更体现了建筑的艺术特点。
成语也如实地记录了它们的特征。
例如,堂皇富丽多形容建筑物的宏伟美丽,气势盛大,特别是指宫殿的宏伟华丽。
又如,雕梁画栋,是说彩画装饰的梁栋,形容建筑物的美丽华贵。
另外,建筑物形成群体结构时,屋与屋之间有很多空,亭池草木点缀其中,显出主次之分,虚实相间的效果,特别是楼台亭阁,总是以其空面向外界,达到和自然的交流,身在琼台玉宇(指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常用以形容仙家楼台或月中宫殿),使人如置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