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演讲视频观后感

合集下载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
郑强教授往台上那么一站,就自带一种气场。

他那口音呀,带着独特的韵味,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就像隔壁特会讲道理的大叔。

他一张嘴,我就被牢牢吸引住了。

他讲的那些内容,就像一把把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我的脑袋,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很多东西。

他谈到教育,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从自己的经历,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比如说他讲到我们现在的学生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重视不够。

这就像我们守着一座金山,却还到处去找金子一样傻。

我们总觉得国外的啥都好,拼命地去学国外的文化,可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精华,像书法、传统礼仪啥的,都被我们丢在一边,好像是过时的东西。

郑强教授这么一说,我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自己就是那个不懂珍惜宝贝的人。

他还说到了年轻人的担当。

他就像一个热血的拉拉队长,不停地给我们年轻人加油打气。

他说年轻人不能老是软绵绵的,要有一股冲劲,要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有责任感。

我就想啊,平时自己有时候还挺“丧”的,遇到点小困难就想退缩,跟郑强教授说的那种充满热血和担当的年轻人差得远呢。

撒贝宁呢,在旁边主持得也特别好。

他就像一个灵活的小舵手,总能巧妙地引导着话题,既能让郑强教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又能时不时地幽默一下,让整个氛围轻松不少。

他那笑容啊,就像阳光一样,照得整个节目都暖暖的。

看完这个节目,我感觉自己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以前有些模糊的想法,现在变得清晰了;以前浑浑噩噩的状态,现在也想要改变了。

就像郑强教授在我心里点了一把火,这火呀,得让我以后的日子都充满热情地去过,得让我努力成为一个更有文化自信、更有担当的人。

开讲啦观后感_2

开讲啦观后感_2

开讲啦观后感开讲啦观后感开讲啦观后感1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开讲啦》的两个视频,它们分别是: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演讲的《你为什么要读大学》,新东方总裁俞洪敏演讲的《相信奋斗的力量》。

在认真的看完之后,内心有了不少的感受。

你为什么要读大学?这个问题要是在之前问我,我的回答肯定是没有为什么,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它就像一条没有分岔口的路,没有思考要走哪,就是这样,就该这样,顺着走,就觉得这才是对的。

现在来大学已经三个月了,我对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还是不清不楚,直到看完了郑强老师的演讲,他说,上过大学会成为自己一辈子的财富。

这至少让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不管现在的你是否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上大学的原因,都一定要庆幸自己在上大学。

想想从小我们为了能上大学而付出的那些努力。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学习自己该学的,自己的专业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选择,你只要相信偶然中一定存在着必然,不能改变那就欣然接受吧!你只有先接受它才会去爱它,那么便会去付出,因为你对它付出了。

所以你一定会更爱它。

郑强老师也说了,本科的学需要精读,夯实基础很重要,咱们需要厚积薄发。

然后咱们还担心的一个大问题,毕业后找工作难,其实郑强老师说的对,我们一开始就用错了词,“找工作”是把我们放到了主动的位置,其实我们一直是“被选择”,而且他也说了,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享受的工作。

那么,只要我们能明白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挑剔,也就不会说找不到工作,担心没工作了。

所以,大学这几年的时光里,我们只要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你就会去思考,有思考所以有声音。

有目标,就不会迷茫。

在学习之余,郑强老师鼓励咱们去热爱艺术、体育,他说,艺术是心灵教育,体育是精神培养。

其实,大学四年真的很短暂,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一定要在自己还是书中主角时,多多去感受那些观众无法体验的事。

有了目标,咱们需要的当然就是奋斗,俞敏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相信奋斗的力量!三次高考,最后进入北大,再到自己创业,成立新东方,这背后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

开讲了撒贝宁郑强观后感首先得说说撒贝宁,他那主持风格真的是绝了。

就像一个超级灵活的“知识串场小能手”,把整个节目节奏带得稳稳当当的。

他既能在嘉宾讲得热血沸腾的时候,巧妙地抛出几个小问题,把气氛再往上推一推;又能在稍微有点严肃的时候,开个小玩笑,就像给紧绷的气氛松松弦儿,让现场和屏幕前的我们都感觉特别轻松自在。

再讲讲郑强教授,那可是个超有魅力的人。

他一上台,就自带一种气场,一种学者特有的自信又亲和的气场。

他讲的那些事儿啊,就像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

郑强教授讲教育的时候,那真的是句句戳心。

他说现在的教育有些地方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像学生的品德培养、身体素质啥的。

我就在想,可不是嘛,咱们身边很多同学就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感觉都快变成考试机器了。

他说的这些就像一盆冷水,把我这个被分数冲昏了头的人给浇醒了。

而且他说话特别实在,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就像隔壁邻居家特睿智的大叔在跟你唠家常,但是唠着唠着你就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好多深刻的哲理呢。

他还提到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和自信,这一点特别打动我。

现在好多人都追捧国外的东西,觉得国外啥都好。

郑强教授就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各种例子告诉我们,咱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不比外国差,甚至更好。

他讲的时候眼睛里都放光,那股子对祖国的热爱劲儿就像火苗一样,“噌”地一下就把我心里对祖国文化的小火苗也给点着了。

在他和撒贝宁互动的时候也特别有趣。

撒贝宁有时候会故意逗逗他,郑强教授呢,也能很幽默地回应,两个人就像说相声似的,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但又不是那种纯搞笑,每一个来回都带着知识和思想的碰撞。

这种感觉真的很棒,让整个节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

看完这一期节目,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感觉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要像郑强教授说的那样,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对自己的成长,还是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都得更上点心。

杨澜访谈郑强中国教育的观后感

杨澜访谈郑强中国教育的观后感

杨澜访谈郑强中国教育的观后感看了杨澜对郑强教授关于中国教育的访谈,那可真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又感觉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郑强教授一开口,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那种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就像熊熊烈火,隔着屏幕都能把我给点燃。

他讲的那些关于中国教育的事儿,就像是在揭开一层又一层的面纱,让我看到了以前没咋注意的真相。

你看啊,现在的教育有时候就像一条标准化的生产线。

学生们从小学开始就被塞进一个个固定的模子里,拼命地朝着考试成绩这个单一的目标奔跑。

郑强教授说的太对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知识学了不少,但是个性和创造力就像被禁锢在笼子里的小鸟,飞不起来。

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那时候就是每天写作业、考试,感觉自己像个学习的机器,什么兴趣爱好,都得给学习让路。

可是呢,郑强教授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他说中国教育有深厚的底蕴,就像一座蕴藏着无数宝藏的大山。

我们不能光看到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得看到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教育智慧,像尊师重道之类的。

而且,他也强调教育者的责任重大。

就好比厨师做饭,食材再好,厨师不行那也做不出美味佳肴。

咱们的老师就像是厨师,得用心去雕琢每个学生,不能只看成绩。

杨澜的提问也特别到位,感觉就像拿着手术刀在精准地剖析问题。

她提出那些关于国外教育模式的借鉴之处,郑强教授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国外的月亮就一定圆,国外教育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咱们中国教育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咱们中国孩子在基础学科上的扎实程度那可是在世界上都数得着的。

从这个访谈里,我还感受到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儿,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

家长也得跟上节奏,别只知道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童年塞得满满当当的,却没有一点让孩子自由呼吸、自由探索的空间。

社会也应该给那些有独特想法、不走寻常路的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就像给小树苗一片能自由伸展枝丫的天地。

看完这个访谈,我就觉得中国教育像是一艘正在航行中的大船,虽然现在有点方向上的小偏差,但是有郑强教授这样的领航员在大声疾呼,有像杨澜这样的媒体人在不断探讨关注,再加上咱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共同努力,这艘大船肯定能调整好方向,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培养出真正既博学又有创新精神、有情怀的下一代。

《郑强教授对大一新生的演讲》观后感

《郑强教授对大一新生的演讲》观后感

《郑强教授对大一新生的演讲》观后感《郑强教授对大一新生的演讲》观后感郑强教授的演讲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感同身受。

不同人生经历及实践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真理,走得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人生观念的碰撞才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而郑强教授把人生面目生动地展现给了我们,也给了我们自省的机会。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不是在摧残孩子,是在活埋孩子,活埋孩子的灵魂.”郑教授的话有点偏激,不过也能从中看出我们大学新生的不足。

我们刚从父母、老师、学校安排的摇篮中爬出来,缺乏很多成长因子,就如含着奶嘴的婴儿,对大千世界知之甚少。

正如赵本山所说:悲哀啊,我为你感到悲哀!应试教育不好,可是如何改变,没有人拿出办法。

常有人呼吁:中华民族的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救救孩子,救救未来。

但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

我们在中小学失去了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努力找回来,不仅如此,还得寻求更大的突破。

漫漫人生路,荆棘和坎坷永远在前方等着我们,如果不准备好上路的背包,今后将只有后悔和痛心等着我们。

十年寒窗,不知写坏了多少笔,读破了多少书,我们才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殿堂,走上了为人生奋斗的道路,几载风雨,几载废寝忘食,不能功亏一篑。

如郑教授所说,我们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权,有了自己的规划。

可是,正是这种自由,需要我们不能松懈,因为我们已经开始自己闯荡天下,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躲在父母的保护伞下。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感,去督促自己不松懈和颓废。

生命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你我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一向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不忘记。

只有现在的不放弃,奋力的拼搏,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回忆沾满污点和充满后悔。

今日的努力换来的是明日的彩虹,当我们在夕阳底下徘徊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个心满意足的感慨:我曾经拥有过,我曾经努力过我不后悔什么,也不祈望什么。

开讲啦观后感(精选6篇)

开讲啦观后感(精选6篇)

开讲啦观后感(精选6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讲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讲啦观后感篇1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

”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凡是付出的东西都是爱的,凡是得到太容易的东西爱都不能持久。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着充裕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们才更该将自己投入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中,也许我们来到这里是机缘巧合、是阴差阳错,但命运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那我们就该接受并投入其中而不是自怨自艾。

有种落差,是我们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受过的苦难。

而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缩减这种误差,从而将我们的校园生活推向美好的轨道。

大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积薄发。

在《中国合伙人》中,那位描述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的外文教授对主角们说 too young too native,当时我曾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我从来对这种说教不太感冒,但最终我还是承认他是对的,我们没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就无法评断他们。

在大学里,面对多面的知识,我们能做的是相信并跟随老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随性去挥霍精力和时间去做无谓的事。

生命不应该片面追求其广度而应努力去拓深其深度。

相信奋斗的力量。

再次回头看一下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不禁再次感叹奋斗的力量。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某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有些人出生便是孤儿。

含着金汤匙的孩子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优渥条件,有着很多通往成功的捷径,但我们不应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随机采访了十二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隔七年再重新访问,片子最后让人心酸的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其中一个孩子让人们重新相信奋斗终可改变命运,这个叫做尼克的孩子通过不断奋斗,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学教授,可见在命运的手中还是漏网之鱼的。

郑强演讲观后感

郑强演讲观后感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化学教育姓名:丁署萍学号:201108024132议中国式教育——观郑强教授演讲《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有感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每个国家所关注且不可缺少的,人的意识产生于教育,当然意识就铸就未来。

那么国家的强大,其实就取决于教育的强大,人才的壮大。

听了这次演讲后我恍然大悟,深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却让我产生一丝担忧,也有一丝期待。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

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这是郑强教授在演讲中说的话,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中国的教育太过重视受教育后所带来的利益。

当然中国人也大多认为受教育的多少高低,也就代表一个人的作为大小,也就是一个人的谋生能力强大。

的确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有时我们在改变命运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素质与文化,多了许多虚伪与虚荣。

“中小学的教育就是听话,老师管干部,干部管同学,孩子们都学会了成年化的处事方式。

”这是中国教育,这样的教育虽说可以让我们从小懂得凡事都有一定的章法,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树立责任感。

但是回头又想一想这样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在扼杀我们每位中小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呀!这是在让我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让我们学会模仿,学会服从。

创新是中国的一大欠缺,看看现今的中国,有太多的技术是靠从国外引进,中国凡是依赖不成的,比如二弹一星,我们自己搞得像模像样的又有多少?的确单从数量来看的确也不少,但是和其他一些像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比,我们有的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很多人多说中国人最擅长搞山寨,自己没有创新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模仿一下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永远是跟着别人走,追随一些在别人看来已经落伍的东西。

中国之所以落后,难道这不是原因吗?“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你能建10所世界一流大学,那美国有多少所?日本有多少所?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世界上前200所大学,中国一所都排不进!在亚洲能排出几所?我到国外去看了以后,感到要将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

开讲啦视频观后感

开讲啦视频观后感

开讲啦视频观后感《开讲啦》每一期都会有不同的名人,来讲不同的故事。

下面是开讲啦视频观后感,欢迎阅读。

开讲啦视频观后感1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开讲啦》的两个视频,它们分别是: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演讲的《你为什么要读大学》,新东方总裁俞洪敏演讲的《相信奋斗的力量》。

在认真的看完之后,内心有了不少的感受。

你为什么要读大学?这个问题要是在之前问我,我的回答肯定是没有为什么,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它就像一条没有分岔口的路,没有思考要走哪,就是这样,就该这样,顺着走,就觉得这才是对的。

现在来大学已经三个月了,我对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还是不清不楚,直到看完了郑强老师的演讲,他说,上过大学会成为自己一辈子的财富。

这至少让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不管现在的你是否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上大学的原因,都一定要庆幸自己在上大学。

想想从小我们为了能上大学而付出的那些努力。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学习自己该学的,自己的专业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选择,你只要相信偶然中一定存在着必然,不能改变那就欣然接受吧!你只有先接受它才会去爱它,那么便会去付出,因为你对它付出了。

所以你一定会更爱它。

郑强老师也说了,本科的学需要精读,夯实基础很重要,咱们需要厚积薄发。

然后咱们还担心的一个大问题,毕业后找工作难,其实郑强老师说的对,我们一开始就用错了词,“找工作”是把我们放到了主动的位置,其实我们一直是“被选择”,而且他也说了,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享受的工作。

那么,只要我们能明白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挑剔,也就不会说找不到工作,担心没工作了。

所以,大学这几年的时光里,我们只要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你就会去思考,有思考所以有声音。

有目标,就不会迷茫。

在学习之余,郑强老师鼓励咱们去热爱艺术、体育,他说,艺术是心灵教育,体育是精神培养。

其实,大学四年真的很短暂,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一定要在自己还是书中主角时,多多去感受那些观众无法体验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强教授演讲视频观后感
我局一改常规式的学习模式,组织全局党员一起学习观看了浙大“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郑强教授的精彩演讲和百家讲坛中于丹对“孝道”的阐述。

其中,令人最为深刻的就是,郑强教授精彩的演讲,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整个过程都是那么的激情洋溢。

他快人快语,针对时弊的抨击更是痛快淋漓,不断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观看了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党课的演讲视频,感触很深,尤其是他对“教育”的看法,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教授,居然对中国的社会现象,文化历史和教育认识的那么深,特别是讲到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民族所具有的劣根性,郑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他指出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对过早对学生采取“规则”式的教育而感到痛心,他认为,过早地进行纪律性的教育,是对下一代创造能力的限制甚至是摧残。

中国条款式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青少年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该玩的时候没玩,该学的时候没学,该干的时候没干,该歇着的时候没歇着。

中国父母在孩子身上承载了太多自己的期待和梦想。

我们幼儿时的天性,特长甚至喜好被条款的教育一抹殆尽。

然而,经过家长,社会,国家的精心栽培,当代的中国青年却远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青年。

在对浙江大学学生进行“加强党性修养,肩负历史使命”的党课讲授时,他指出了“信仰,追求,忠诚,奉献”四大观点,坚信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以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以追求作为他们奋进的方向,以忠诚作为他们前进的标志性,以奉献作为他们的最终目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是教育,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国家是难以真正振兴和强大的。

即使我们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没有一个扎实的人文基础、一个务实的科研基础,我们永远只能是跟随他人的脚步,不能进步。

郑强教授只是众多“愤青”人士中的一个代表,但他却提醒了我们,中国不能再这样下去。

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党性修养。

民族的兴旺和发达,重任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

要有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

这样,才不会妄为一个共产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