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

⼋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历史这门学科,要记的知识点很多,⽽这些东西往往⼜是⽐较枯燥的。

下⾯⼩编给⼤家分享⼀些⼋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第1课中英鸦⽚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民禁烟⽃争的伟⼤胜利,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英舰开抵南京江⾯,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烧圆明园,俄国趁⽕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150多万平⽅公⾥。

(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4)影响:进⼀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x。

领导⼈:洪秀全起义地点:⼴西桂平⾦⽥村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6)在第⼆次鸦⽚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勾结起来,成⽴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中,击毙了洋枪队头⽬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1、年月,第一届在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以表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以前,它起到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会议决定以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西藏和平解放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年,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解放。

6、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最可爱的人1、年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3、年月,美国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在未战胜的协议书上签字的将领。

3、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②,新解放区。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规定:废除,实行。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历史提纲(八下)

历史提纲(八下)

历史提纲(八下)___中国古代的技术发展___一、秦时期(一)熔铁技术秦时期的技术进步,以铸炼及冶炼金属为代表。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就就是发现熔铁技术,这一技术使秦国可以按照要求制造出硬度超强、质量一致的军事装备。

此外,熔铁技术也为建设大量的建筑物、搭建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轮耕技术秦朝发明了轮耕技术,它是把旧式的手工耕作种植技术改进为机械化,使得土地利用率迅速提高。

这一技术使得农民可以更有效地耕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态,从而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二、唐朝(一)建筑技术唐朝在建筑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新型的建筑形态,如牛背式和船底式等。

这些形态完全取代了以前的砖木结构建筑,使得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牢固美观,有利于后来的宫殿园林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机械技术唐朝还发明了多种机械技术,其中包括浮式结构桥梁、球形排水泵、斗式浆车、滑落式磨坊、磨磚机和不同形状的螺桿等。

这些机械技术在当时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并有助于加快城镇的发展。

三、宋朝(一)医学技术宋朝人们在医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作者黄帝认为,人体是由阳阴两种力量组成,阴阳不平衡会造成疾病。

通过这本书,宋朝医生更好地认识了疾病,也更好地治疗疾病。

(二)火药技术宋朝人也发明了火药技术,它是由硝糖和硫酸混合而成的火药可以爆炸。

这项技术大大增加了军事装备的力量,也促进了战争技术的发展,使宋朝得以赢得许多战争。

四、明清时期(一)瓷器技术明清时期,瓷器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体现在制作工艺上的技术成果已达到完善的地步。

明清时代的窑变技术比古代技术更进一步,可以为用户制造出形态各异、品质上乘的瓷器。

这种新瓷的出现,促进了瓷器发展,也使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船舶建造技术明代船舶建造技术可以说是在唐代发展起来并得到发扬光大的时期。

研制出来的船舶可以用于贸易、出海飞行以及军事用途,明朝船舶制造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领先于其他国家。

部编版八下历史提纲

部编版八下历史提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历史分期: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时期)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一、走向社会主义:1、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1954年起作用)a.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b.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3)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①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注: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

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一、第十二章中国近代史概览
1.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鸦片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危机感
3. 甲午战争和清朝的衰落
4.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5.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早期政治斗争
二、第十三章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挫折
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和海陆(武昌)提案
3. 二次革命失败和孙中山的影响力
4. 袁世凯执政和共和国初期的政治发展
三、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发展
1. 维新运动及其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及其主张与作用
3. 文化大革命和文化繁荣
4. 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四、第十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
1. 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改革开放的措施和成就
3. 经济改革的影响和问题
4. 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第十六章中国的民间生活和社会变革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
2. 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3. 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改革
4. 群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融合
六、第十七章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
1. 中国的科技创新历程
2.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重要成果
3. 未来科技的发展走向和阶段
4. 科技创新与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关系。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最新整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最新整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下)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38 课时授课教师:上街实验初级中学何丽琴授课对象: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二部学生课程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和巩固的基本史实。

2、掌握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知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科学教育与文化。

7、了解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 3 课时)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课时)2、最可爱的人(1 课时)3、土地改革(1 课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4 课时)4.工业化的起步(1 课时)5.三大改造(1 课时)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 课时)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 课时)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3 课时)8.伟大的历史转折(1 课时)9.改革开放(1 课时)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课时)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1 课时)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共 3 课时)11.民族团结(1 课时)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 课时)13.海峡两岸的交往(1 课时)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共3 课时)14.钢铁长城(1 课时)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课时)16.外交事业的发展(1 课时)活动课二历史纪室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1 课时)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共 4 课时)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 课时)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 课时)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 课时)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 课时)活动课三 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1 课时)第七单元社会生活(1 课时)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 课时)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1 课时)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校的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1. 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 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 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 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 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县内平均水平。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二)学习方式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

(二)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
课选择题的准确率在 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程并能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

问答题,要求认真评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价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
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课堂中的观察、提问、交流和课后的作业、考试、调查等来
检测教学效果。

2、通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来检测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