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与经验分享-郑闵琴
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

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和2022年6月,试验病例为跟腱炎、肌腱炎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6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30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纯采用艾灸治疗,后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与持续行走时基本一致(P>0.05);同组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VAS评分与持续行走时均不断优化,治疗前后对比有较大差异(P<0.05),且实验组指标更优,两组数据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
结论:对跟腱炎、肌腱炎患者应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能够改善并恢复下肢的功能,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关键词】跟腱炎;肌腱炎;冲击波冲击波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理疗仪器,利用气动原理对痛点进行连续冲击,有利于改善肌腱疾病症状。
本院为证明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开展了临床对照试验,选取的病例时间均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跟腱炎、肌腱炎患者例数一组30例、另一组30例,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治疗介入,如下所述: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跟腱炎、肌腱炎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60例,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和2022年6月,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基本一致。
纳入标准:患者均诊断为跟腱炎、肌腱炎,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双下肢骨折手术史者。
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

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与2021年1月-2022年7月共计200名门诊治疗跟腱炎、肌腱炎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从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治疗两个月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疼痛感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冲击波治疗仪对跟腱炎、肌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适用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冲击波治疗仪;肌腱炎;跟腱炎肌腱病变又称肌腱炎,是一种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受损的肌腱疾病。
疼痛通常在运动时加重,最常发生在肩部、肘部、手腕、髋部、膝盖或踝部。
跟腱是小腿肌肉的延伸,附着在跟骨上。
当脚部进行伸展运动是,跟腱肌肉收缩。
跟腱炎是指位于脚踝后部的跟腱出现酸痛的情况。
跟腱病伴随着肌腱结构和机械特性的改变。
疼痛通常在运动开始时加重,此后减轻。
也可能出现踝关节僵硬。
发病一般是逐渐的。
症状主要是脚踝局部的疼痛和肿胀,或者是环绕整个关节的烧灼感。
在这种情况下,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和活动后加重,而且由于肿胀影响肌腱的活动,肌腱和关节区域在第二天会变得更加僵硬。
肌腱从腱鞘或腱旁接受营养。
当肌腱发生损伤时,周围结构的细胞会迁移到肌腱中以协助修复。
其中一些细胞来自于进入肌腱的血管,以提供直接的血液流动来增加愈合。
而跟腱本身的血液供应或细胞活动较弱,因此这种损伤的愈合速度会很慢,因此病程较长,需要大量治疗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
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卧床休息、理疗或手术。
本研究将冲击波治疗仪引入对跟腱炎、肌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骨肌疾病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进行以下报道: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与2021年1月-2022年7月共计200名门诊治疗跟腱炎、肌腱炎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从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冲击波临床应用文献回顾分析

冲击波临床应用文献回顾分析
冲击波临床应用文献回顾分析
前言: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
本文对冲击波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总结冲击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冲击波基本原理及机制
1.冲击波的定义与产生原理
2.冲击波在组织中的作用机制
3.不同参数对冲击波疗效的影响
二、冲击波在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冲击波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评价
2.冲击波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临床应用
3.冲击波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估
三、冲击波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1.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2.冲击波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评估
3.冲击波治疗骨缺血性坏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四、冲击波在皮肤修复与美容领域的应用
1.冲击波在伤口愈合中的促进作用
2.冲击波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3.冲击波在体外去除纹身中的疗效评估
附件:
1.引用文献清单:列出本文中引用的文献及相关信息
2.图表附件:包括本文中使用的图表及其源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冲击波疗法: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产生冲击波,对组织进行治疗或修复。
2.临床应用:指冲击波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3.疗效评价:对冲击波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4.安全性评估:对冲击波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冲击性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冲击性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简介冲击性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将高频声波传导到身体组织中,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近年来,冲击性波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许多潜在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冲击性波疗法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它被用于治疗关节炎、骨折、肌腱炎等疾病,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此外,冲击性波疗法还被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肩周炎、跟腱炎等,通过减少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潜在疗效除了已知的临床应用,冲击性波疗法还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冲击性波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帮助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冲击性波疗法还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足病等慢性疾病有积极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展望随着对冲击性波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期待其在更多领域的临床应用。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治疗效果被证实,并且针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方案会进一步优化。
此外,冲击性波疗法可能会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以提高疗效。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研究来深入了解冲击性波疗法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结论冲击性波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显示出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
它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已被证实,并且还可能对其他疾病有积极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治疗效果的验证,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冲击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冲击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引言冲击力疗法是一种通过施加高能冲击波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它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冲击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应用1. 骨科应用冲击力疗法在骨科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和骨负荷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施加冲击波,它能促进骨骼的愈合以及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骨折的康复和骨负荷相关疾病的症状缓解。
2. 运动医学应用冲击力疗法被广泛用于运动医学领域。
它可以治疗肌肉和肌腱损伤,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缓解疼痛,提高运动功能。
此外,冲击力疗法还被用于运动员的康复训练和预防运动伤害。
3. 康复医学应用冲击力疗法也在康复医学中得到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症状,例如椎间盘突出、肌张力障碍等。
冲击波可以刺激神经、血管和组织的再生,促进康复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冲击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挑战和潜力需要探索。
以下是冲击力疗法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1. 技术改进通过改进冲击力疗法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更先进的冲击波发生器和精确的治疗参数设置将使治疗过程更加精准和有效。
2. 新的临床应用领域除了骨科、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冲击力疗法还有可能在其他医学领域有着新的应用。
例如,在心脏病治疗中,冲击力疗法可能对心肌的修复和再生有积极影响。
3.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个体化的冲击力疗法可能会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通过精确控制冲击波的强度、频率和治疗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冲击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对于骨科、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临床探索将进一步推动冲击力疗法的发展,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实践及展望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实践及展望
引言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冲击波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该疗法的发展方向。
冲击波疗法的原理
冲击波疗法利用高能量波的机械作用,传递到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聚焦和非聚焦两种方式进行,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骨骼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骨折愈合的促进、骨关节炎的缓解以及骨刺的消除等方面。
肌肉韧带疾病
冲击波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韧带疾病的治疗。
例如,它可以用于肌肉拉伤、腱鞘炎和跟腱炎等症状的缓解。
生殖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潜力。
研究表明,它对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和障碍等问题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冲击波疗法的展望
未来,冲击波疗法有望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治疗方面,冲击波疗法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相关疗法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提高冲击波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
冲击波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望在未来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冲击波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冲击波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让医学教育更智能体外冲击波是利用机械波经由反射器发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其能量是超声波的1000倍左右。
冲击波是利用高压导致水份爆炸而产生的声波能量,这些声波由反射器反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
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冲击波是利用能量转换及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
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与局部组织达到治疗效应。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是一种体外物理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起效快速、精准,治疗周期较短、费用相对节省等特点,近几年已在骨肌疾病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
冲击波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
冲击波特性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
特性:在极短时间内(约10ms)达到高峰压500bar(1bar=105pa),且周期短(10ms),频谱广冲击波治疗机冲击波治疗机主要由冲击波源、耦合装置、治疗床、控制台和定位系统组成。
根据冲击波波源产生的不同形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分为4种类型:•液电式波源•电磁波式波源•压电式波源•气压弹道式(放射式)波源冲击波治疗机的波源种类与冲击波碎石机相同。
临床观察发现:前3种均通过反射体将能量聚焦于治疗部位,而气动弹道式则不需聚焦能量。
液电式冲击波对骨病的治疗效果最好。
气动弹道式冲击波,对肌肉组织效果好,且治疗易于操作、安全,更适合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液电式波源碎石机的波源以液电式居多,发展早、技术成熟、碎石效果好,广泛采用。
液电式冲击波波源是一个半椭圆形金属反射体内安置电极。
发射体内充满水,当高压电在水内放电时,在电极极尖处产生高温高压,因液电效应而形成冲击波,冲击波向四周传播。
碰到反射体非常光滑的内表面而反射,电极极尖处于椭球的第一焦点处,所以在第一焦点发出的冲击波经反射后就会在第二焦点聚焦,形成压力强大的冲击波焦区,当人体结石处于第二焦点时,就会被粉碎。
冲击波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与经验分享-郑闵琴

[概述及病因病机] 俗称板机指或弹响指。 屈指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反 复摩擦,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局部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
[临床特征] 手掌部疼痛,晨起或活动时加重。患 指伸屈功能障碍 手掌面患指掌骨头处可摸到一结节状 物,手指屈伸时可感到结节状物滑动,压痛明显 如已有狭窄,手指屈伸时额有发生板机样动作 或弹响。严重者手指绞锁于屈曲位不能伸直或伸直位不能屈曲
常见临床应用 屈指肌腱腱鞘炎
[治疗原则] 早期制动及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封闭疗法 针灸、小针刀 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热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腱鞘已有狭窄 者,可行手术治疗
[冲击波治疗] 体位:坐位,患手自然放置 标记:画出主要骨性标记,便于 定位 治疗:注意剂量和手法
常见临床应用 腱鞘囊肿
冲击波临床经验分享及操作演练
郑闵琴 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冲击波技术简介
冲击波是一种声波,它能将高能量传 递到疼痛区域,从而促进一种愈合、 再生和修复过程
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高 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骨骼、肌 肉疾病等临床治疗领域
软组织肿胀 皮肤破损 皮肤发红 神经损伤 疼痛 血肿 气胸
绝大部分治疗引起的副反应在36小时后消失,所以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
治疗后处理
当天即可活动,投入工作 治疗周期内,减少发力 局部适当冰敷 伸展及肌力锻炼 肌内效贴贴扎保护 疗程结束后跟踪反馈,必要时需影像学检查
现场操作演示及提问交流
治疗方法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步骤 四步法: 定位(Location) 标记(Mark) 耦合剂(Couplant) 冲击(Shockwav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临床应用
[治疗] 冰敷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 足弓支撑 物理治疗:超短波、电疗 针灸、小针刀
足底跖筋膜炎
[冲击波治疗] 原理:对肌腱造成微小的损伤,引起组 织间的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激发 肌腱的自我恢复能力。 治疗效果: • 86%的病人症状有缓解或基本无痛 • 足跟处优于足弓处 定位 冲击 点 压痛 点 1-2
[冲击波治疗] 原理:对肌腱造成微小的损伤,引起组 织间的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激发 肌腱的自我恢复能力。 治疗效果:73%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近完全缓解
常见临床应用
[冲击波治疗] 体位:坐位,患肢自然下垂 标记:画出主要骨性标记,便于 定位 注意事项: • 如头部不适,减轻强度或暂停 • 初始能量可从1.5Bar开始 • 位点选择和手法
屈指肌腱腱鞘炎
[概述及病因病机] 俗称板机指或弹响指。 屈指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反 复摩擦,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局部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
[临床特征] 手掌部疼痛,晨起或活动时加重。患 指伸屈功能障碍 手掌面患指掌骨头处可摸到一结节状 物,手指屈伸时可感到结节状物滑动,压痛明显 如已有狭窄,手指屈伸时额有发生板机样动作 或弹响。严重者手指绞锁于屈曲位不能伸直或伸直位不能屈曲
常见临床应用
网球肘
[病因及机制] 伸肌总腱,特别是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反复屈伸和前臂旋前旋后,牵拉及慢性劳损,运动 人群:不正确握拍及发力姿势,反拍及下旋击球 ,家庭主妇:提重物、家务等反复长期 劳损 [查体] 触诊:肱骨外上髁压痛;肱桡关节压痛;前臂伸肌群压痛、僵硬 Mills征:屈肘、握拳、旋前、伸肘、疼痛抗阻伸腕试验
冲击波技术简介
冲击波生物学效应 ①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 ②组织粘连松解作用 ③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 ④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 ⑤组织损伤再修复作用 ⑥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
冲击波技术简介
冲击波临床应用
适应症 >>腱性末端疾病 足底筋膜炎 内侧/外侧肱骨外上髁炎 >>腱性疾病 髌腱炎 跟腱炎 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 >>肩峰下滑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禁忌症 >>整体因素 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 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者 肿瘤患者 血栓形成患者 服用抗免疫抑制剂患者 孕妇 >>局部因素 局部感染及皮肤破溃 肌腱及筋膜急性损伤 萎缩及感染性骨不连
案例:网球肘
患者,男性,27岁 病史:疼痛半年,加重一周, 期间行针灸治疗 检查:B超提示桡侧腕长伸肌腱增厚, 回声不匀,考虑炎性改变 诊断:肱骨外上髁炎 治疗:5次一疗程后患者症状 缓解,第2疗程后症状基本缓解 随访:5次一疗程后休息一月再复诊
案例:拇指肌腱炎
患者,女性,46岁 病史:疼痛,活动受限2周 检查:B超提示右侧拇屈肌 肌腱增厚。 诊断:拇指屈肌肌腱炎 治疗:1个疗程后活动度基 本恢复 随访:5次1疗程后复查
案例:腱鞘囊肿
患者,女性,24岁 病史:1月前右手腕背侧出现1个圆 形包块,伴疼痛、手腕活动受限 诊断依据:腕背侧出现半球形、表面 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 诊断:腱鞘囊肿 治疗:2次囊肿基本消除,疼痛明显缓解, 手腕活动度基本恢复
案例:足跖筋膜炎
患者,女性,38岁 病史:右侧足底疼痛4+月,加重2天 检查:彩超提示右侧足底筋膜较左侧 增厚,回声减低 诊断:右侧足跖筋膜炎 治疗:3次冲击波治疗后症状缓解 70%
常见临床应用
网球肘
【常规治疗】 冰敷、消炎止痛类药物 网球肘专用护具、肌内效贴 物理治疗:电、磁、热等 局部封闭治疗 关节镜治疗 【冲击波治疗】 原理:对肌腱造成微小的损伤,引起组 织间的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激发 肌腱的自我恢复能力 治疗效果:刑更彦,236例,优良率88.9%
常见临床应用
网球肘
冲击波临床经验分享及操作演练
郑闵琴 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冲击波技术简介
冲击波是一种声波,它能将高能量传 递到疼痛区域,从而促进一种愈合、 再生和修复过程
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高 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骨骼、肌 肉疾病等临床治疗领域
[疾病特点] 女性>男性,青少年和参加工作不久者多见 病程缓慢,手腕部较多(腕背侧好发), 足、踝、膝部周围均可发生 单囊或多囊,囊内充满无色、透明、 粘稠或较稀的胶质液体
[病因病机] 手腕部肌腱或关节过度的活动及负荷 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 结缔组织粘液性变
常见临床应用
腱鞘囊肿
[常规治疗] 推按法 三棱针刺破法 中药软坚法(囊肿较小)
常见临床应用
足底跖筋膜炎
[病因及机制] 足跟着地时的高张力刺激 扁平足、肥胖 骨刺,无关? 足底反复的牵拉应力
[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 负重时足跟部疼痛 晨起痛、久坐起来痛,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走路 或站立时间长痛 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 超声或MRI可清晰显示足底跖筋膜(止点增厚超过 5 mm)
冲击次 数 10002000
频 率 5-8
压 力 2-4
探头 15mm
初始能量 5.0Hz/2.0 Bar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案例:肩袖损伤
>>患者,女性,66岁 >>病史:左肩疼痛、活动受限1月,加重1周 >>检查:彩超提示左侧肩胛下肌腱及冈上肌 腱增厚,回声不匀,考虑炎性病变 >>诊断:肩袖损伤 >>功能诊断:疼痛VAS:8-9分, 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 >>治疗:3次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
常见临床应用 屈指肌腱腱鞘炎
[治疗原则] 早期制动及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封闭疗法 针灸、小针刀 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热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腱鞘已有狭窄 者,可行手术治疗
[冲击波治疗] 体位:坐位,患手自然放置 标记:画出主要骨性标记,便于 定位 治疗:注意剂量和手法
常见临床应用 腱鞘囊肿
[冲击波治疗] 原理:对囊壁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其囊肿破裂, 自身机体将囊内胶质液体自行吸收
治疗效果: 80%的病人症状缓解或囊肿基本消除
定位 冲击 点 冲击次 数 1000 频 率 8 压力 0.52.5 探头 15mm 初始能量 4.0Hz/1.0B ar
囊肿处 1
常见临床应用
足底跖筋膜炎
[概念] 跖筋膜在足跟内侧粗隆附着处受到 反复牵拉,筋膜出现劳损和慢性炎 症,有时可形成骨质增生。 [流行病学] >>慢性足底筋膜炎多发生在年龄40~ 70岁的人群中 >>在美国,每年有多达60万人因此病 而到医院就诊 >>好发于具有跑步动作的竞技运动员, 10%长跑运动员或有长跑习惯的人常患此病
常见临床应用 肩袖损伤
[概念] 因肩袖组织退变引起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临床症状,多为肌腱慢性劳损牵拉造成。
常见临床应用
肩袖损伤
[流行病学] >>1907年Painter首次发现 >>据统计,在肩部疾病中,肩袖损伤占60% >>发病年龄30-60岁,右侧较左侧多见,女性是男性的1.5倍, 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家庭主妇及长期坐位工作者
常见临床应用
肩袖损伤
[病因及机制] 多为肌腱慢性劳损牵拉造成,多发于冈上肌腱, 局部常常会有钙盐沉着,形成钙化灶。
[影像学检查] X线征可清晰地显示是否有钙化灶 MRI、B超可以发现肌腱的质地变差,退变 明显,没有撕裂,有时伴有肿胀。
常见临床应用
肩袖损伤
[常规治疗] 冰敷、消炎止痛类药物,肩部制动悬吊固定 理疗:电、热、磁等 肩峰下间隙局封治疗: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关节镜治疗
定位 压痛点 B超
冲击点 2
冲击次数 2000
频率 7-8
压力 1-3
探头 15mm
初始能量 5.0Hz/1.0Bar
常见临床应用
网球肘
【概念】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疼痛,可伴前臂无 力 止点型肌腱病的一种 【流行病学】 95%患者网球肘并非打网球引起 挥拍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能发生 运动人群以男性多见 中老年发病以家庭妇女多见 反复用力、手腕运动等特殊职业
治疗方法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步骤 四步法: 定位(Location) 标记(Mark) 耦合剂(Couplant) 冲击(Shockwave)
治疗中要点
要点 –病人的耐受程度、实时调整能量 –VAS评分 –颈部、肩部治疗,注意患者反应 –滑动枪头,寻找痛点(扳机点) –手持稳定性、熟练度
副反应
【冲击波治疗】 体位:坐位,屈肘,显露肱骨外上髁 标记:画出主要骨性标志,以便定位 注意事项: · 初始能量不能过高 · 位点选择和手法 · 根据病人耐受调节
定位冲击 点Fra bibliotek冲击次 数 20003000
频 率 7-8
压力 0.52.5
探头 15mm
初始能量 4.0Hz/1.0B ar
压痛点 2-3
常见临床应用
软组织肿胀 皮肤破损 皮肤发红 神经损伤 疼痛 血肿 气胸
绝大部分治疗引起的副反应在36小时后消失,所以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
治疗后处理
当天即可活动,投入工作 治疗周期内,减少发力 局部适当冰敷 伸展及肌力锻炼 肌内效贴贴扎保护 疗程结束后跟踪反馈,必要时需影像学检查
现场操作演示及提问交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