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赫尔佐格 和德梅隆1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雅克﹒赫尔佐格
2003 巴塞尔ICC,现代城联邦理工学院工作室
赫尔佐格&德梅隆生平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主要作品:
1989~1991 尼克拉工厂加建设和玻璃天棚 (瑞士) 1993 尼克拉厂房 (法国) 1994 戈兹美术馆(德国)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瑞士) 1996~1998 多明莱斯葡萄酒厂(美国) 1997~1999 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德国)
手段。夜幕降临后,他们的建筑往往产生强烈的效果,温和渐变的匀质光
透过建筑,强调了精心设计的表皮材料和纹理图案,好象一幅画。对匀质
光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建筑往往有着规整甚至简单的平面,这样,建筑表皮
材料和肌理图案可以表现出细微的差别。室内没有眩目的强光,这种匀质
气氛的利用也可以突出表皮上的各种处理手法,比如丝网印刷,编织等。
东京PRADA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东京PRADA
夜晚的时候,光线从水
晶网格中跳跃而出,建筑 物的结构、空间和店内的 展示气氛一目了然。
总结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普利策奖的临时主席, J·卡特·布朗这样 评论道:“这是过去大家很难想象出的对建 筑表皮有着这样杰出想象力和鉴赏力的建筑 师。”
可以发现或发明什么技术把建筑带入生活。
他们痛恨“艺术史”、“风格”和“时期” 这样的概念,作
品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效果。
注重时尚,认为时尚是塑造我们的感觉的实践,并把时尚
作为自己建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虽然如此,他们并不是随
波逐流地跟随时尚,他们通过材料的构思将时尚的内容翻译
成了纯粹的建筑形象。
: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地形:虽然它看上去没 有规律,但是事实上这 个几何体的六层建筑是 由东京的复杂分区和规 则法律所形成的。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之前经典十作品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之前经典⼗作品雅克.赫尔佐格和⽪埃尔.德穆隆(德梅隆)Herzog De Meuron在成功中标北京08奥运“鸟巢”建筑后在国内名声鹊起,但实际上佐格&德穆隆早已是名声显赫的建筑⼤师级的⼈物了.....先将这两位⼀些"理性中却满载奇思"的建筑作品罗列⼀下吧:
巴塞罗那edficio⼤厦论坛, edficio Forum Building, Barcelona
德国慕尼⿊安联体育场、 Allianz Arena football stadium, Munich
东京Prada(普拉达)旗舰店
旧⾦⼭的德青年博物馆M. H. de Young Memorial Museum, San Francisco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由废弃的bankside电站)Tate Modern, Bankside, London
明尼苏达州沃克艺术中⼼Walker Art Center expansion, Minneapolis, Minnesota
铁路信号控制中⼼在巴塞尔zentrales stellwerk
邦德⼤街伊恩schrager的40债券
1999年dominus的酿酒⼚,纳帕⼭⾕,加利福尼亚州Dominus winery, Napa Valley, California
2001年圣雅各布公园,巴塞尔St. Jakob-Park, Basel
⼿头这⼆位的资料还有不少,现整理出这些。
其实值得⼀提的还有很多碍于篇幅,以后会找时间将⼀些项⽬拿出来详细赏析!。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全城市中心地带,为的是彰显庆祝城市蓬勃发展的开端。
建筑本身灯光的设计与动感的 形式是为了能与周围建筑有所 分别,突出个性。
开放的大平台,为楼里的 居民们创造了交流的空间
这个项目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该地区所做的第一个住宅方案。 关于“贝鲁特平台建筑”的构思,建筑师们是想让都市生活在这座 城市复兴,并使得室内与室外空间融为一体。这座住宅大楼提供了 许多开放的大平台,为楼里的居民们创造了交流的空间,而且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设计也融入方案之中。建筑本身灯光的设计与动感的 形式是为了能与周围建筑有所分别,突出个性。 这座住宅将会有130套不同的户型公寓,每一间都会为业主提供不同 的居住体验,包括奢侈的寓所和城市经济住房。 这个项目预计会在2013年下半年或2014年年中完成
对足球的热爱使他们偏爱于体育场馆的设计,曾 设计瑞士巴塞尔体育场和2006年德国慕尼黑世界杯足 球赛体育场。安联体育场的看台被赫尔佐格与德默隆 独特设计成三层体系结构,这样可以使所有在场的六 万多名观众都能已相对自己座位最近的距离观看精彩 的足球赛事。他们的这一设计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于体 育的理解。三层看台的这一理论同样被赫尔佐格与德 默隆运用到中国鸟巢的设计中于
塔铁夫奥巴 路 夫塞 信 丹尔 号 姆
在巴塞尔奥夫丹姆沃夫铁路信号塔的设计中,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用 20厘米宽的铜条像叠瓦片一样在立面上叠起来,罩住信号塔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内胆,形成“法拉第屏障”,就像绝缘材料将导线包裹起来一样。 同时,在内胆开窗的地方,将铜皮翻折起来,做成百叶的样子,从而隐 没了普通建筑开窗设计中流露出来的分层的尺度感,使其与铁轨和火车 更加协调。黄铜在这里失去了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形成了建筑的衣服, 穿着在建筑外,而与建筑内部的结构没有太多的本质关系。
赫尔佐格、德梅隆、李兴钢 鸟巢的伟大缔造者

赫尔佐格、德梅隆、李兴钢鸟巢的伟大缔造者作者:来源:《经营者》2009年第03期人物简介: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瑞士人,1950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BALE),雅克·赫尔佐格曾在苏黎世联合工业大学接受教育并在那里遇到了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他们共同于1978年在巴塞尔(BALE)建立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
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
人物简介:李兴钢:鸟巢设计团队。
今年38岁,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2003年1月,出任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
入围理由:2008年,中国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不再只是长城和天安门,这一年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鸟巢。
在设计师创造的鸟巢里,上演了一场东方盛宴,他们用东方纹路的典雅、西方架构的奔放,共同托起钢铁编织的世纪梦想。
2008,这里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2008,这里上演百年中国盛宴。
从中国北京到瑞士小城,跨越时空与地域的界限,是他们跨国握手、接力筑宏图。
李兴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他们最终成就了鸟巢的辉煌。
这,是由中外设计师一同着力打造的经典。
2001年普利茨克奖的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了鸟巢的创作。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1950年同年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城,并于1978年合作开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1年,他们获普利茨建筑奖。
曾设计瑞士巴塞尔体育场和德国慕尼黑世界杯足球赛体育场。
而这次他们设计的鸟巢体育场却超越他们之前所有的建筑,宛若金属树枝编织而成的巨大鸟巢向所有人展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建筑形式初次看到鸟巢设计模型的人们都会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摇篮。
而真正让人们惊叹的是,让鸟巢的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鸟巢建造过程中的案例。

鸟巢建造过程中的案例。
2002年3月,中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中国研究院及ARUP工程顾问公司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经过严格的专家评选和群众投票最终脱颖而出。
作为200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从2003年破土动工到现在建成启动,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鸟巢”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过去,大多数体育场馆只是由工程师单纯地按照其功能和工艺来建造的。
我们认为,奥运场馆应该更强调建筑的艺术、文化、公共性和社会性。
”赫尔佐格,瑞士著名师,与合作伙伴德梅隆一起在2001年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茨克奖。
“鸟巢”方案也是他们一起合作的作品。
赫尔佐格:这其中包含所有的评判标准,同时也从静止学标准来看,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形状,你们称之为的“鸟巢”的这个形状,使我们找到了灵感,你们还可以将其想象是一个巨大的,可以去承载更多的人,这也是选择这种特殊形状的缘由。
“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钢:你可以想象你是一个运动员,你站到场地中间的时候,你准备进行比赛的时候,周围坐满了观众,九万观众或者八万观众,他们欢呼,人跟人挨着,你就想处在一个舞台的中心,你会非常地兴奋,你会发挥出你最大的可能的成绩,这是体育的内涵。
我们这个体育场实际上是希望反映从古希腊的体育场,它就存在着那个体育场的精神。
这是真正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包括那个外壳都是次要的,这就是这个体育场好的地方。
然而,伴随这一全新体育场设计方案的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座设计方案空前复杂貌似“鸟巢”的体育场,怎么才能够建成呢?2003年12月,李久林和他所在的北京城建集团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
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获得了建筑“鸟巢”的机会,李久林被任命为总工程师。
北京城建集团是一个有着特级建筑资质的国有企业,有着多年的经验。
但是,“鸟巢”不同于他们建造的任何建筑。
北京城建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总工程师李久林:难,肯定是难,这个工程不光我觉得难,国内外的同行大家都觉得它的建造难度是非常大的。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1瑞士建筑师2赫尔佐格反对所有的隐喻,符号,反对赋予建筑历史、人文、社会学的意义。
追求建筑本身直击人心的效果。
直击人心视觉所以对他们来说建筑的意义、场地等因素让位于材料、效果等更加直接的具有感性意义的因素。
所以他们更关注与材料和建构。
3 1950 瑞士巴塞尔相同的生活轨迹、从7岁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一起,度过了半个世纪多的路程。
我们比较知道的就是2008年设计了鸟巢。
2001年普利策奖4 瑞士分为三个区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区。
那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也是也受到了瑞士早期现代主义的理念,尊重设计场所,恰当的建造和精确的细部节点。
而他们所不同的是以及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就是他们对材料的运用。
战后欧洲的艺术发展也是风起云涌,对艺术手法和观念进行了很多大胆的突破。
而且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和很多艺术家有过合作。
约瑟夫博伊斯(雕塑家美术家),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建筑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建筑理论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流派思潮,建筑师们沉醉于图像的隐喻、文脉和符号上的追求。
这个时候赫尔佐格的德梅隆选择回归建筑本身,而建筑本身就是建造。
材料和建构5 阿尔多罗西是他们的老师,在阿尔多罗西到ETH教学前,他们也接受社会学心理学的课程,做什么,首先思考的都不是建造而是人。
绘画和接近艺术的建筑几乎是被禁止的。
阿尔多罗西来了之后,告诉他们建筑就是建筑,社会学和心理学永远不能代替它。
6 ………接下来就结合他们的思想和案例进行一些分析7 建筑与艺术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而且通过各种复制的技法试图将艺术推向商业化,“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而任何人都能做他的工作。
8 波普艺术(POP ART)流行的面向大众的重复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9尼克拉工厂和仓库这个建筑将被同时作为工厂和仓库使用。
这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个放在地上打开的纸盒子。
两个长边的墙都是可以透光的,提供了稳定而令人愉悦的过滤的日光。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手法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手法收稿日期:2009204227作者简介:金 澜(19812),女,南京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93金 澜摘 要:以材料为线索剖析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介绍了其传统材料的非传统用法,阐述了自然元素和一些新技术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揭示了材料操作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材料,作品,传统,创新,自然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科技和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建筑材料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运用材料来表现建筑和塑造空间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以其对材料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使很多材料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迷人姿态。
他们用类似艺术家看待材料的眼光审视材料,用一种现象学体验的方法使用材料,材料成为表达建筑体验的手段。
在他们手中,材料就是画家手中的颜料,描绘出属于建筑自身的图像。
他们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简洁的建筑形式,但是构成这些形式的材料总是呈现出动人的表现力。
他们对材料有极高的敏感度,总是在不停的挖掘材料深层次的特点;他们经常能“发明”材料,比如将传统材料转变成为新材料,为特定的场所和环境“生成”特定的材料。
而且他们对所有材料的兴趣是平等的,不会偏爱某种材料,也不会把某类材料排除在建筑之外。
1 传统材料的非传统用法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经常将材料从通用功能中分解出来,运用到新的功能背景中。
各种传统材料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木材、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金属这些传统材料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但是每一次的出现都能给人们带来惊喜。
波特明津(Bottmingen )的胶合板住宅中(见图1),很少应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木材又重新焕发生机,普遍用于工业中的胶合板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手中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
它们不仅被用来承重,分隔,而且像装饰性的挂毯一样展示自己的图像性。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摘要】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他们以表皮艺术为创作手段,将独特的风格表现在作品中。
本文通过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和对比分析,揭示了他们在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以及共同点和差异。
赫尔佐格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几何图形和线条,展示出他的独特审美观;而德梅隆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情感表达。
在当代艺术领域,表皮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和审美取向。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作品启示着艺术界对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探索,并呼吁对表皮艺术更深入的研究和关注。
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的研究,将会为艺术界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赫尔佐格, 德梅隆, 表皮艺术, 艺术创作背景, 艺术风格分析, 共同点, 差异, 当代艺术领域, 影响, 启示, 深入研究, 研究意义1. 引言1.1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的研究意义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表皮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对于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观念,还可以启发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通过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他们的艺术创作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艺术生涯和作品特点,为我们解读他们的艺术语言提供了重要线索。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表达。
通过对他们艺术作品的风格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他们在表皮艺术中的创作特点和技巧,为我们拓展对当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的认识。
1.2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艺术创作背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两位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表皮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赫尔佐格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对创作的热情和天赋。
他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和反思,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BSA/SIA/ETH (HdeM) )是一家瑞士建筑事务所,1978年成立于瑞士巴塞尔,总部亦设于此。
它的创办人和资深合作人,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都曾就读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他们最为著名的作品有将巨大的伦敦河岸发电站(Bankside Power Station)改造为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雅克·赫尔佐格与埃尔·德·梅隆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和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访问教授。
2002年,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获得了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的作品具有抽象派还原的风格,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
然而,他们近年来的作品,例如东京普拉达(Prada)旗舰店,巴塞罗那Forum Building,以及为2008年奥运会而设计的北京国家体育场却流露出一种变化的趋势。
Blois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