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九下数学中考复习第29讲数据的分析PPT课件

6,7,9,8,9,这5个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6
B.7
C.8
D.9
【解析】选C.把5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8,
故选C.
2.(2014·丽水中考)某地区5月3日至5月9日这7天的日气温最高 值统计图如图所示.从统计图看,该地区这7天日气温最高值的 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
A.23,25 B.24,23 C.23,23 D.23,24
时间(单位:小时) 4 3 2 1 0
人数
24211
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小时.
【解析】 x= 4 2 3 4 2 2 11 01 25 2.5.
10
10
答案:2.5
5.(2013·杭州中考)杭州市某4所高中近两年的最低录取分数 线如下表(单位:分),设4所高中2011年和2012年的平均最低
42,43,45,47,47,5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44
B.45
C.46
D.47
【解析】选C. x= 1 (40+42+43+45+47+47+58)=46,故选
7
C.
2.(2014·天津中考)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
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
候选人
甲
乙
丙
丁
测试成绩 面试
86
92
90
83
(百分制) 笔试
90
83
83
92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绩更
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2)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2)一、选择题1.为了解九(1)班学生的体温情况,对这个班所有学生测量了一次体温(单位:℃),小明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和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温(℃)36.136.236.336.436.536.6人数(人)48810x2A.这些体温的众数是8 B.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5C.这个班有40名学生D.x=8【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体温为36.1℃所占的百分数为36360×100%=10%,则九(1)班学生总数为410%=40,故C正确;则x=40﹣(4+8+8+10+2)=8,故D正确;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众数是36.4℃,故A错误;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36.42=36.35(℃),故B正确.故选A.考点:①扇形统计图;②众数;③中位数.2.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详解】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故选B.【点睛】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3.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详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4.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6B.中位数是6.5C.众数是7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A、平均数为150×(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一共有5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5.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648090841010⨯+⨯=(分)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6.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答案】C【解析】【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众数是1,B选项正确;平均数为111345++++=2,C选项错误;方差为15×[(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7.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17,8.5 B.17,9 C.8,9 D.8,8.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详解】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8;由统计表可知,处于20,21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98.5 2+=;故选:D.【点睛】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根据众数的概念找出跳高成绩中人数最多的数据即可.【详解】解:15名运动员,按照成绩从低到高排列,第8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70,所以中位数是1.70,同一成绩运动员最多的是1.75,共有4人,所以,众数是1.75.因此,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1.75,1.7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直接根据概念进行解答.此外,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9.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 B.4 C.5 D.6【答案】B【解析】【分析】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x=5,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2=4.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中位数31,众数是22 B.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C.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 D.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11.某鞋店一天卖出运动鞋12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则这12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解:由表可知25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25;12个数据的中位数为第6、7个数据的平均数,故中位数为25252=25,故选:A.12.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3.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3,2 B.3,4 C.5,2 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新的方差:,故选B.考点:平均数;方差.14.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表格中数据可得: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故选B.【点睛】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15.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A.8 B.5 C.6 D.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数据6、4、a、3、2平均数为5,∴(6+4+2+3+a)÷5=5,解得:a=1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5[(6-5)2+(4-5)2+(10-5)2+(2-5)2+(3-5)2]=8.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6.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D【解析】【详解】解: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与要求不符;B.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与要求不符;C.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与要求不符;D.原来数据的方差=222 (12)2(22)(32)4-+⨯-+-=12,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222 (12)3(22)(32)5-+⨯-+-=25,故方差发生了变化.故选D.17.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8.一组数据-2,3,0,2,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0,3 B.2,2 C.3,3 D.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0,2,3,3,最中间的数是2,则中位数是2;在这一组数据中3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C.如果有一组数据为5,3,6,4,2,那么它的中位数是6D.“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该项错误;B.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不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故该项错误;C. 一组数据为5,3,6,4,2,它的中位数是4,故该项错误;D. “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综合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
最新中考数学精品课件第31讲数据的分析(57张)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15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数据的收集中的三个重要的概念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其中平均数又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确定与 数据的个数的奇偶有关,当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将数据按 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 是偶数时,将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 位数;众数为数据组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是一个,也 可以是多个.
2019/8/24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43
3.(·芜湖中考)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 (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 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
2019/8/24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44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
2
2019/8/24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30
6.(·宁波中考)甲、乙、丙三位选手各10次射击的平均数和
方差,统计如下表:
选手
甲
乙
丙
平均数 9.3
9.3 9.3
方差 0.026 0.015 0.032
则射击成绩最稳定的选手是______.(填“甲”“乙”“丙”
中的一个)
2019/8/24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2019/8/24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课件设
16
【例1】(·威海中考)今年体育学业考试增加了跳绳测试项目,
下面是测试时记录员记录的一组(1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单位:
个/分钟).
176 180 184 180 170 176 172 164 186 180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小结课件(共29张PPT)

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 =
1
[
1 −
2
+ (2 − )2 +(3 − )2 + ⋯ +
( − )2 ]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________,记作
2.
方差
知识梳理
7. 方差的意义
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即: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2200
2200≤x<
2600
灯泡只数
5
10
12
17
6
解:据上表得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
=
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
50
=1672
样本估计总体
答:即样本平均数为1672.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 h.
知识梳理
4.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
结果如表:
年龄
13
14
1516人数Fra bibliotek13
4
2
则这些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
A.15,15
B.15,13
C.15,14
D.14,15
知识梳理
6. 方差
设有 n 个数据 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 的差的平
方分别是(1 − )2 ,(2 − )2 ,(3 − )2 , ⋯ ,( − )2 ,我们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1)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6 B.5 C.4.5 D.3.5【答案】C【解析】若众数为1,则数据为1、1、5、7,此时中位数为3,不符合题意;若众数为5,则数据为1、5、5、7,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此时平均数为15574+++= 4.5;若众数为7,则数据为1、5、7、7,中位数为6,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一组数据3、2、1、2、2的众数,中位数,方差分别是:()A.2,1,2 B.3,2,0.2 C.2,1,0.4 D.2,2,0.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将这组数据重新由小到大排列为:12223、、、、平均数为:1222325++++=2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为:2中位数为:2方差为:()()()()()22222212222222320.45s-+-+-+-=+-=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数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6B.中位数是6.5C.众数是7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A、平均数为150×(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一共有5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5.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22s s >甲乙;②22s s <甲乙;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图中知,甲的成绩为7,7,8,9,8,9,10,9,9,9, 乙的成绩为8,9,7,8,10,7,9,10,7,10,x 甲=(7+7+8+9+8+9+10+9+9+9)÷10=8.5, x 乙=(8+9+7+8+10+7+9+10+7+10)÷10=8.5,甲的方差S 甲2=[2×(7-8.5)2+2×(8-8.5)2+(10-8.5)2+5×(9-8.5)2]÷10=0.85, 乙的方差S 乙2=[3×(7-8.5)2+2×(8-8.5)2+2×(9-8.5)2+3×(10-8.5)2]÷10=1.45, ∴S 2甲<S 2乙,∴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6.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6次射击训练,训练成绩(单位:环)如下表对他们的训练成绩作如下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训练成绩的平均数相同B.他们训练成绩的中位数不同C.他们训练成绩的众数不同D.他们训练成绩的方差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方差的定义、以及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甲6次射击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6、7、8、8、9、10,∴甲成绩的平均数为67889106+++++=8,中位数为882+=8、众数为8,方差为16×[(6﹣8)2+(7﹣8)2+2×(8﹣8)2+(9﹣8)2+(10﹣8)2]=53,∵乙6次射击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8、8、9,∴乙成绩的平均数为7788896+++++=476,中位数为882+=8、众数为8,方差为16×[2×(7﹣476)2+3×(8﹣476)2+(9﹣476)2]=1736,则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不相同、中位数和众数均相同,而方差不相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方差以及众数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某小组长统计组内6人一天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分別为3,3,4,6,5,0.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3 B.3.5 C.4 D.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找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详解】在3,3,4,6,5,0这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了2次,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众数为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8.根据众数的概念找出跳高成绩中人数最多的数据即可.【详解】解:15名运动员,按照成绩从低到高排列,第8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70,所以中位数是1.70,同一成绩运动员最多的是1.75,共有4人,所以,众数是1.75.因此,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1.75,1.7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直接根据概念进行解答.此外,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9.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10.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90 B.平均数是90 C.众数是87 D.极差是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概念求解.【详解】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7,87,91,93,96,97,则中位数是(91+93)÷2=92,平均数是(87+87+91+93+96+97)÷6=9156, 众数是87, 极差是97﹣87=1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中小学都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小乙和小丁进行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他们的五次成绩(单位:秒)如表所示: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x 乙,x 丁,成绩的方差一次为2S 乙,2S 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x =乙丁,22S S <乙丁B .x x =乙丁,22S S >乙丁 C .x x >乙丁,22S S >乙丁D .x x <乙丁,22S S <乙丁【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4563555260555x ++++==乙,则()()()()()2222221455563555555525560555S ⎡⎤=⨯-+-+-+-+-⎣⎦乙39.6=,5153585657555x ++++==丁,则()()()()()2222221515553555855565557555S ⎡⎤=⨯-+-+-+-+-⎣⎦丁 6.8=,所以x x =乙丁,22S S >乙丁,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2.样本数据3,a ,4,b ,8的平均数是5,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C .4D .8【答案】C 【解析】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为5得出a b 10+=,由众数是3知a 、b 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解:Q 数据3,a ,4,b ,8的平均数是5,3a 4b 825∴++++=,即a b 10+=, 又众数是3,a ∴、b 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则数据从小到大为3、3、4、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 【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4.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B .中位数是C .众数是D .方差是【答案】D 【解析】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 【详解】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15.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242683925555a a a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2(25)(45)(265)(835)(95)5a a a S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565a a a -++++-++==(平均数没变化),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22222221(25)(45)(265)(835)(95)(55)6a a a S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16.5、2.4、2.4、2.4、2.3的中位数是2.4,选项C不符合题意.15×[(2.3﹣2.4)2+(2.4﹣2.4)2+(2.5﹣2.4)2+(2.4﹣2.4)2+(2.4﹣2.4)2]=15×(0.01+0+0.01+0+0)=15×0.02=0.004∴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004,∴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17.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D【解析】【详解】解: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与要求不符;B.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与要求不符;C.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与要求不符;D.原来数据的方差=222 (12)2(22)(32)4-+⨯-+-=12,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222 (12)3(22)(32)5-+⨯-+-=25,故方差发生了变化.故选D.18.某校九年级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各班级参加该活动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对于这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均数是58B .中位数是58C .极差是40D .众数是60【答案】A 【解析】分别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众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作出判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26062545862586+++++=.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52,54,58,60,62,62,∴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4个数的平均数为:59.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定义,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62-52=10.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62,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62.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平均数是58.故选A .19.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以后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登记,只好重新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 ,2s ,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1x ,21s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 ,则( ) A .1x x <,221s s = B .1x x =,221s s > C .1x x =,221s s < D .1x x =,221s s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计算比较即可. 【详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数据分别是a 1,a 2,…a i …,a n , 第i 个同学没登录,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1)x , 方差是s 2=11n -[(a 1−x)2+…(a i−1−x)2+(a i+1−x)2+…+(a n −x)2] 第二次计算时, x =()1n x x n-+=x ,方差s 12=1n [(a 1−x)2+…(a i−1−x)2+(a i −x)2+(a i+1−x)2+…+(a n −x)2]=1n n -s 2, 故221s s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计算方法.20.回忆位中数和众数的概念;。
中考数学数据的分析ppt精品课件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数据的收集中的三个重要的概念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其中平均数又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确定与 数据的个数的奇偶有关,当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将数据按 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 是偶数时,将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 位数;众数为数据组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是一个,也 可以是多个.
统计图表的信息综合分析
对统计图中的信息的综合分析,即通过对统计图的信息分析 可以得到数据的波动范围、波动大小、数据的平均数、中位 数、众数,甚至可以提供设计策略和思路.
【例】(2010·淄博中考)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推选10名同学 进行投篮比赛,按照比赛规则,每人各投了10个球,两个班 选手的进球数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6.(2010·肇庆中考)如图 是某中学男田径队队员年 龄结构条形统计图,根据 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田径队共有多少人? (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3)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解析】(1)∵1+2+4+3=10(人)
∴田径队共有10人.
(2)∵将这10个数据按顺序排列如下:15、16、16、17、17、
(D)8、6
【解析】选C.根据统计图可知,数据7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 众数为7,第10、11两个数据分别为7和8,故其中位数为7.5.
3.(2011·芜湖中考)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 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 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
【解析】选D.该组数据的极差是9-4=5吨.
3.(2010·烟台中考)某射击队要从四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运 动员参加比赛,选拔赛中每名队员的平均成绩 x 与方差s2如 表所示,如果要选择一个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人参赛,则这 个人应是( )
2024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31讲 数据的分析(共42张PPT)

2
甲
乙 = 165 , 甲
= 1.5 , 乙
= 2.5 ,那么身高更整齐的是____.
知识点三 频数分布直方图
1.整理数据时,我们往往把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一小组出现的数据个数叫做该
频数
频率
组的______,而各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做该组的______,由此可见,各小
1
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
大
不稳定
度)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____,偏离平均数越多,数据越________;方差
小
稳定 .
越小,数据的波动越____,偏离平均数越少,数据越______
4.应用:当几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时,可用方差来比较几组数据的稳定性.
5.数据变化对平均数、方差的影响
数据
1 , 2 , ⋯ ,
48
15
75
24
51
24
0
报班
300
0.02
(1)根据表1, 的值为_____,
的值为_____.
分析处理
(2)请你汇总表1和图1中的数据,求出“双减”后报班数为3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12
解:
500
× 100% = 2.4% .
答:“双减”后报班数为3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 2.4% .
差
组数
2.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②决定______与
组距
列频数分布表
______;③决定分点;④______________;⑤用横轴表示各分段数据,用纵轴表示
各分段数据的频数,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最新初中数学有理数图文解析(2)

最新初中数学有理数图文解析(2)一、选择题1.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 )A .a +bB .a ﹣bC .|a +b |D .|a ﹣b |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轴确定出a 是负数,b 是正数,并且b 的绝对值大于a 的绝对值,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再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然后利用作差法求出两个正数的大小,再选择答案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0,b>0,且|b|>|a|,∴−a<b ,A. a+b>0,B. a−b<0,C. |a+b|>0,D. |a−b|>0,因为|a−b|>|a+b|=a+b ,所以,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a−b|.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数轴,解题关键在于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进行解答.2.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 .整数B .实数C .有理数D .无理数【答案】B【解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实数.故选B.3.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a b >B .a c a c -=-C .a b c -<-<D .b c b c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得出a <b <0<c ,|b |<|a |,|b |<|c |,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从数轴可知:a <b <0<c ,|b |<|a |,|b |<|c |.A .a <b ,故本选项错误;B .|a ﹣c |=c ﹣a ,故本选项错误;C .﹣a >﹣b ,故本选项错误;D .|b +c |=b +c ,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数轴得出a <b <0<c ,|b |<|a |,|b |<|c |,用了数形结合思想.4.已知整数1a ,2a ,3a ,4a ⋯满足下列条件:10a =,21|1|a a =-+,32|2|a a =-+,43|3|a a =-+⋯依此类推,则2017a 的值为( )A .1007-B .1008-C .1009-D .2016-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条件求出前几个数的值,再分n 是奇数时,结果等于12n --;n 是偶数时,结果等于2n -;然后把n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10a =,21|1|011a a =-+=-+=-,32|2|121a a =-+=--+=-,43|3|132=-+=--+=-a a ,54|4|242=-+=--+=-a a ,……∴n 是奇数时,结果等于12n --;n 是偶数时,结果等于2n -; ∴20172017110082a -=-=-;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根据所求出的数,观察出n为奇数与偶数时的结果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是张小亮的答卷,他的得分应是()A.40分B.60分C.80分D.100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立方以及平均数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①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②(-1)3=-1,③-12=-1,④|-1|=-1,⑤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掌握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立方根以及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各数中,比-4小的数是()-B.5-C.0 D.2A. 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即可.【详解】∵0>−4,2>−4,−5<−4,−2.5>−4,∴比−4小的数是−5,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7.在有理数2,-1,0,-5中,最大的数是( )A .2B .C .0D .【答案】A【解析】【分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5<-1<0<2,所以最大数是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实数>0>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若关于x 的方程22(2)0x k x k +-+=的两根互为倒数,则k 的值为( ) A .±1B .1C .-1D .0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已知和根与系数的关系12c x x a =得出k 2=1,求出k 的值,再根据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即可求出符合题意的k 的值.【详解】解:设1x 、2x 是22(2)0x k x k +-+=的两根,由题意得:121=x x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12x x k =, ∴k 2=1,解得k =1或−1,∵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222=(2)43440∆--=--+>k k k k ,当k =1时,34430∆=--+=-<,∴k =1不合题意,故舍去,当k =−1时,34450∆=-++=>,符合题意,∴k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相反数的定义,熟知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已知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2a b -<-B .a b >C .22a b -<-D .22a b >【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 ∵a>b ,∴a −2>b −2,故此选项错误;B. ∵a>b ,∴|a|与|b|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C.∵a>b ,∴−2a<−2b ,故此选项正确;D. ∵a>b,∴a 2与b 2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0.如图所示,数轴上点P 所表示的数可能是( )A 30B 15C 10D 8【答案】B【解析】【分析】点P 在3与4之间,满足条件的为B 、C 两项,点P 与4比较靠近,进而选出正确答案.【详解】∵点P 在3与4之间,∴3<P <49P 16 ∴满足条件的为B 、C图中,点P 比较靠近4,∴P 应选B 、C 中较大的一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轴的理解,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解题过程中需紧把握这点.11.不论a 取什么值,下列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的是( )A .1a +B .1a +C .2aD .2(1)a +【答案】B【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偶次方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 、|a+1|≥0,故此选项错误;B 、|a|+1>0,故此选项正确;C 、a 2≥0,故此选项错误;D 、(a+1)2≥0,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偶次方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2.下列结论中:①若a=b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b//c ,则a ⊥c ;③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①若a=b 0≥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b//c ,则a ⊥c ,正确③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正确的个数有②④两个故选B13.若30,a -=则+a b 的值是( )A .2B 、1C 、0D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3﹣a=0,2+b=0,解得,a=3,b=﹣2,a+b=1,故选B .考点:1.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2.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14.67-的绝对值是( )A.67B.76-C.67-D.76【答案】A【解析】【分析】非负数的绝对值还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67|=67,故选择A.【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15.在﹣6,0,﹣1,4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4 B.﹣6 C.0 D.﹣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即可求解.【详解】∵4>0>﹣1>﹣6,∴最大的数是4.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解题的关键利用正负数的性质可以解决问题.16.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数是()A.1 B.﹣1 C.3.14 D.π【答案】D【解析】分析:先求出每个数的绝对值,再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即可.详解:∵1、-1、3.14、π的绝对值依次为1、1、3.14、π,∴绝对值最大的数是π,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能比较实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17.1是0.01的算术平方根,③错误;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概念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注意概念的限定性,如④中,必须有限定条件: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才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①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②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两个,是0和1;③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A【解析】【分析】开方开不尽的数为无理数;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1和0;算术平方根指的是正数;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详解】仅当开方开不尽时,这个数才是无理数,①错误;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1和0,②错误;19.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P,N,Q,若点M,N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A.点M B.点N C.点P D.点Q【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点M,N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原点的位置大约在O点,∴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P点,故选C.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20.如果x取任意实数,那么以下式子中一定表示正实数的是( )A.x B.C.D.|3x+2|【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方根有意义的条件以及绝对值有意义的条件进而分析求出即可.【详解】A.x可以取全体实数,不符合题意;B.≥0, 不符合题意;C. >0, 符合题意;D. |3x+2|≥0, 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绝对值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平方根和绝对值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答案】D【解析】【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详解】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故选D.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决赛成绩/分95908580人数4682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故选B.考点:1.众数;2.中位数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则xy等于()A.34abB.43abC.34baD.43b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x y++,∵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1520 (1)(1)100100a xb yx y-•+++,∵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ax byx y++=1520(1)(1)100100a xb yx y-•+++,整理,得15ax=20by∴43x by a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队员1和2的方差最小,所以这俩人的成绩较稳定,但队员2平均数最小,所以成绩好,即队员2成绩好又发挥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5.为了解我市初三女生的体能状况,从某校初三的甲、乙两班中各抽取27名女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钟跳绳次数≥105次的为优秀,那么甲、乙两班的优秀率的关系是()A.甲优<乙优B.甲优>乙优C.甲优=乙优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可得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由表格可知,每班有27人,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第14名学生的成绩,∵甲班的中位数是104,乙班的中位数是106,∴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甲优<乙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应用,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6.某篮球运动员在连续7场比赛中的得分(单位:分)依次为23,22,20,20,20,25,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A.20分,22分B.20分,18分C.20分,22分D.20分,20分【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详解】数据排列为18,20,20,20,22,23,2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中位数为2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8.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9.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详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10.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1.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中小学都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小乙和小丁进行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他们的五次成绩(单位:秒)如表所示: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x 乙,x 丁,成绩的方差一次为2S 乙,2S 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x =乙丁,22S S <乙丁B .x x =乙丁,22S S >乙丁 C .x x >乙丁,22S S >乙丁D .x x <乙丁,22S S <乙丁【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4563555260555x ++++==乙,则()()()()()2222221455563555555525560555S ⎡⎤=⨯-+-+-+-+-⎣⎦乙39.6=,5153585657555x ++++==丁,则()()()()()2222221515553555855565557555S ⎡⎤=⨯-+-+-+-+-⎣⎦丁 6.8=,所以x x =乙丁,22S S >乙丁,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2.某专卖店专营某品牌的衬衫,店主对上一周中不同尺码的衬衫销售情况统计如下:该店主决定本周进货时,增加一些41码的衬衫,影响该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D 【解析】 【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销量大的尺码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详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影响该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众数.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了解全国中学生最喜爱哪位歌手,适合全面调查.B .甲乙两种麦种,连续3年的平均亩产量相同,它们的方差为:S 甲2=5,S 乙2=0.5,则甲麦种产量比较稳.C .某次朗读比赛中预设半数晋级,某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晋级,除知道自己的成绩外,还需要知道平均成绩.D .一组数据:3,2,5,5,4,6的众数是5.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即可判断. 【详解】A 、了解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歌手情况时,调查对象是全国中学生,人数太多,应选用 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故本选项错误;B 、甲乙两种麦种连续3年的平均亩产量的方差为:25S =甲,20.5S =乙,因方差越小越稳定,则乙麦种产量比较稳,故本选项错误;C、某次朗读比赛中预设半数晋级,某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晋级,除知道自己的成绩外,还需要知道这次成绩的中位数,故本选项错误;D、.一组数据:3,2,5,5,4,6的众数是5,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明确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是解题关键.14.5、2.4、2.4、2.4、2.3的中位数是2.4,选项C不符合题意.15×[(2.3﹣2.4)2+(2.4﹣2.4)2+(2.5﹣2.4)2+(2.4﹣2.4)2+(2.4﹣2.4)2]=15×(0.01+0+0.01+0+0)=15×0.02=0.004∴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004,∴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15.小王在清点本班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捐款时发现,全班同学捐款的钞票情况如下:100元的3 张,50元的9张,10元的23张,5元的10张.在这些不同面额的钞票中,众数是()A.10 B.23 C.50 D.10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00元的有3 张,50元的有9张,10元的有23张,5元的有10张,其中10元的最多,∴众数是10元.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做多的数叫做众数.16.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70,1.75 B.1.70,1.70 C.1.65,1.75 D.1.65,1.70【答案】A【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共15名学生,中位数落在第8名学生处,第8名学生的跳高成绩为1.70m,故中位数为1.70;跳高成绩为1.75m的人数最多,故跳高成绩的众数为1.75;故选A.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在光明中学组织的全校师生迎“五四”诗词大赛中,来自不同年级的25名参赛同学的得分情况如图所示.这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6分,98分B.97分,98分C.98分,96分D.97分,96分【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详解】98出现了9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数据的众数为98分;共有25个数,最中间的数为第13个数,是96,所以数据的中位数为96分.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也考查了中位数.18.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以后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登记,只好重新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 ,2s ,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1x ,21s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 ,则( ) A .1x x <,221s s = B .1x x =,221s s > C .1x x =,221s s < D .1x x =,221s s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计算比较即可. 【详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数据分别是a 1,a 2,…a i …,a n , 第i 个同学没登录,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1)x , 方差是s 2=11n -[(a 1−x)2+…(a i−1−x)2+(a i+1−x)2+…+(a n −x)2] 第二次计算时, x =()1n x x n-+=x ,方差s 12=1n [(a 1−x)2+…(a i−1−x)2+(a i −x)2+(a i+1−x)2+…+(a n −x)2]=1n n-s 2, 故221s s >,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计算方法.19.若数据 4,x ,2,8 ,的平均数是 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3 和 2 B .2 和 3C .2 和 2D .2 和4【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数据2,x ,4,8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的平均数为2484x +++=4,解得:x =2; 所以这组数据是:2,2,4,8,则中位数是242+=3.∵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据此先求得x的值,再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将中间的两个数求平均值即可得到中位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0.某车间需加工一批零件,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表所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A.6,5 B.6,6 C.5,5 D.5,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表知数据5出现了6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因为共有20个数据,所以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662=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