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中国古代家具史 (1)

礼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 物可 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从历史文献可知, 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
夏商周是家具起源时期,主要出现的家具品种:
席——床榻之始; 俎、几——桌案之始; 禁——箱柜之始; 扆——屏风之始。
8
二、低矮的家具诞生——(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 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 环境也相应提高。
当时主要的家具品种是 几、案、椅、墩等。其中木制 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饰,一则为 了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身份 和地位,二则是对木材起保护 作用。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 坐、跪于地上,所以几、案都 比较低。
撇案脚 34
五、高型家具的鼎盛时期(宋元)
宋元时期:宋代完全脱离席地而坐的生 活方式。漆家具制作繁荣、品种丰富;一些专 用家具,如棋桌、琴桌等出现。中国家具发展 到南宋,形式品种已经完备。全进入垂足高坐 的时期,高型家具已初步定型。到了南宋,家 具品种和形式已相当完备,工艺也日益精湛。 至明代呈放异彩,成为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 代。
43
图1 云纹牙头
图2 凤纹牙头
牙子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 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 不同的牙子,予以装饰这 种牙子,横向较长的叫牙 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 叫牙头。
图3 棂格头
图4 卷云牙头
44
矮老
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 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
47
卡子花
中国历史常识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常识读书笔记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史从夏朝算起,至清朝结束,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几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秦汉时期则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唐宋元明清时期则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
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 诗词文化: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4. 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各种书体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内涵。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更是成为了书法的代表人物。
5.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三、中国古代科技常识1.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它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注重预防和调养。
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3. 天文地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地理学成就斐然,如《石氏星表》、《甘石星经》等著作,以及各种天文仪器的发明和应用。
4. 建筑工程: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卓越,万里长城、故宫等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巅峰之作。
5. 农业水利:中国古代农业和水利技术发达,如《齐民要术》、《水经注》等著作,以及各种灌溉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高中历史先秦-秦汉

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③促使中华民族形成
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 孝之士;④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 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 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
的瓶颈;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A
辨析
选项
B
C
D 答案 B
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错误
题干主旨强调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 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错误
【主题深化】 儒、法、道、墨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学派及代表 主张 特 点
道家(老子)
儒家(孔子) 儒家 (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无为、小国寡民
“仁”、克己复礼
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4.经济政策
(1) 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
破坏,封建 土地私有制 形成,这成为封建社会土地
兼并现象的根源。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
盐铁专卖 制度。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
展
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
一、线索特征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 经 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 济 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 线 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索 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特 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征 文 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 化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 表现为汉赋 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时期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部分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中国简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其独特的风采和辉煌。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选修了《中国简史》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以下是我对中国简史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历史的伟大与沧桑通过学习《中国简史》,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历史的伟大与沧桑。
从远古的华夏文明到现代的繁荣昌盛,我国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
这门课程让我对历史的伟大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也让我对历史的沧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国简史》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变革的过程。
三、感悟历史的智慧与精神在《中国简史》课程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智慧与精神。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例如,孔子提出了“仁爱”、“礼治”的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先河;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使我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启了我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都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四、认识历史的启示与教训学习《中国简史》课程,使我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与教训。
首先,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其次,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中国简史》,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历史的伟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中国财税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我有幸选修了《中国财税史》这门课程。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我国财税制度的演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古代经济政策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国财税史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财税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财税史》课程让我了解到,我国财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从夏商时期的贡赋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改革,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税制,以及唐宋时期的财政改革,直至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财税制度。
1. 夏商时期的贡赋制度夏商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贡赋制度。
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诸侯国向中央政府缴纳的贡品和赋税。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诸侯国之间权力不平等,容易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国力,纷纷进行赋税改革。
如齐国的“田赋制”、楚国的“亩产制”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3. 秦汉时期的统一税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税制。
这一制度打破了诸侯国之间的财政壁垒,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税制,并对之进行了完善。
4. 唐宋时期的财政改革唐宋时期,我国财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唐朝实行了“两税法”,将田赋和徭役合并为一种赋税,减轻了农民负担。
宋朝进一步改革税制,实行了“一条鞭法”,将赋税、徭役、杂税合并为一种赋税,提高了税收的公平性。
5. 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明清时期,我国财税制度经历了从繁杂到简化的过程。
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将赋税、徭役、杂税合并为一种赋税。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税制,并对之进行了改革,如实行了“摊丁入亩”制度,将赋税与土地面积挂钩,提高了税收的公平性。
二、财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学习《中国财税史》,我认识到财税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合理的财税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
中国园林史 第1章 先秦及秦汉时期园林

3
(3) 神仙思想 产生于战国末,盛行于秦、汉。产生主要原因:一是 战国末期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人们产生的苦闷感,想要 逃避不满的现实。神仙思想是原始宗教中鬼神崇拜、山岳崇拜 与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秦汉之际,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 和神仙境界的传说,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神奇,流传最广,成 为中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猎转化为一种娱乐活动,同时还兼有征战演习、军事训练的 意义。 《诗经》中有:“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养需要 有更为坚固的藩篱以防野兽逃逸,故《说文》解释囿为“苑 有垣也”。 2. 商、周时畜牧业发达。 周王室设置专用的“牧地”由“囿 人”专门管理。 3. 囿除了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 的野味之外,还兼有“游”的功能。
实例 1 宜春苑
秦宜春苑修建于今西安东南的曲江池地区。有巍峨壮丽的宫殿, 有茂密的山林竹木,有曲江水景,山水俱佳,景色秀丽,地形优势,是理想 的苑囿之地。据《三辅黄图》记载:“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 杜县东,近下杜。”《括地志》也曾记载:“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 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
4. 园林里面人工开凿水体,既满足了交通或供水的需要,同时 也提供了水上游乐的场所,创设了因水成景的条件。
这两座著名的贵族园林代表着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是过渡到生成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14
此外, 宫苑也被竞相效法。而具体的形象表现于某些战国 铜器的装饰纹样。 例如,河南辉县出土的赵固墓中一个铜鉴纹样 图案所描绘的贵族游园情况(图1. 5)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资料-期末考试试卷一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竭力追求夸张,同时具有堆砌、矫揉造作、富有戏剧性的装饰效果。
A.繁琐派B.纯艺术派C.现代派D.青年风格派2.建筑装设设计的主导因素是()。
A.光影要素B. 空间要素C.材料要素D. 色彩要素3.室内空间的处理方法有()。
A.分割B.切断C.通透D.以上都是4.三原色不包括()。
A.红色B. 黄色C.绿色D. 蓝色5.()是在顶棚和墙壁的角上安装向下发光的照明。
A.镶板式照明B.花檐照明C.发光顶棚照明D.满天星照明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6.建筑装饰设计按装饰空间位置分类可分为()。
A.室内建筑装饰设计B.室外建筑装饰设计C.居住类装饰设计D.公共类装饰设计7.装饰图案按存在形式可分为()。
A.日用品图案B.陈设品图案C.平面图案D.立体图案8.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照人体工程学法则分类的是()。
A.人体类家具B.坐卧类家具C.建筑类家具D.装饰类家具9.办公室中办公桌的布置方式有()。
A.对面式B.同向式C.综合式D.不规则方式10.办公室噪声处理方式有()。
A.吸声处理B.隔声处理C.掩声处理D.让员工保持安静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1.巴洛克风格建筑装饰“巴洛克”风格的形式以浪漫主义精神为基础,在构思上和古典主义的端庄、高雅、静态、理智针锋相对,倾向于热情、华丽和动态的美感。
它常用大理石、华丽多彩的织物、华贵的地毯、多姿曲线的家具,以及精美的油画和雕刻,使装饰风格显示出豪华、富丽的特点。
巴洛克风格在室内装饰上主要表现为:强调空间层次,追求变化与动感,打破建筑、雕刻、绘画之间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使用鲜艳的色彩,并以金银、宝石等贵重材料为装饰,营造出奢华的风格和欢快的气氛。
巴洛克风格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大量使用曲线,打破以往建筑的端庄严肃、和谐宁静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通过本学期对室内设计史的学期习,我对我国室内设计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最感兴趣的的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史。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67年至前221年)房屋的布局为“一堂二内”堂为前部的半敞空间,为住宅的公共部分,相当于现在的“厅”。
而内为后部的私用部分,相当于与现在的卧室。
典型的代表为凤翔秦国太祖庙(如图),前部平面呈凹字形,前沿中间有二柱,为“堂”,堂之左右有夹室,堂后
为室,是再后有东、西、北堂。
而在这个时期回廊和庭院式布局已经很普遍,高台建筑(如图)和园囿又兴
盛起来,这固然有使用上的和观念上的需要,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外空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园囿的空间非常广阔,不论是以宫室为主的,还是以园囿为主,都能做到内外相通,使人更接近大自然。
高台建筑中的“台”,使用夯土分层筑成的。
少数“台”,也可能是利用原有的高地,经过切割、修整、加高而成。
而在这个时期的装饰装修采用了砖瓦技术、木结构彩色涂饰、花纹砖,壁画等,(如战国楚先王庙堂及公卿祠堂)。
在家具中有了木俎(如图)卧榻式床(床)
陈设也有铜器、织物、漆器、灯具等。
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见于铜器、漆器、砖瓦与织物,瓦当的纹样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纹样的新红雷有动物纹样,如鹿、鸟、饕餮;自然纹,如山纹和云纹;植物纹,葵纹,菊花纹;
文字纹,多为歌颂、纪念等(如图)。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秦国。
而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政权,迁都洛阳,史称东汉。
秦在统一六国期间,就建了不少宫殿和台苑。
如秦始皇陵、阿房宫(如图)
但汉代的建筑住宅却很少,只能从画像石、画像砖和明器中了解情况。
虽然秦汉留下的建筑现存很少但特点却明显,首先是它的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这个时期建筑的构图方式也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造型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影响。
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均衡、对称格局,更重视与自然的关系。
更加注重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更加显出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
战国的室内布局和家具呈设已经趋向成熟,而秦汉时期社会形式发生变迁,室内风格也发生了变革。
在这个形式于转折之时,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灵活多变,虚实相生这是这一时期室内空间组织特征。
因为秦汉时期主要建筑,“高敞”的室内空间与低型的家具在尺度上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室大则多阴”,帷帐在室内使用,便解决这一问题。
这种将灵活的“帷帐”置于固定的“房屋”内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建筑由外而内进行,“空间复合”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室内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即便是同一室内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不同功能需求,也变成了可能。
同时,它更弥补了固定空间组织上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最终在哲学上体现了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
由此可见,室内设计的物质风貌和文化涵养在秦汉时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变化激发起社会发展、创新的文化动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研究价值。
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秦汉室内设计特征与理念,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发展脉路,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室内创作体系的核心精神和表现方法,为今人探索本土室内设计理念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4级环艺二班
王蕊
1430204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