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摘要: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大统一”的,社会格局。

室内装饰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室内装饰艺术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追求“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装饰手法,在这一时期宫室。

殿堂、祠堂等主要建筑界面及构件的装饰主要是壁画。

特别注重壁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是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而,壁画艺术作品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既有利于营造空间氛围,又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艺术一、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

随着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儒学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为秦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业、手工业、建筑技术由弱转强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装饰材料,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书画陈设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重要方法。

秦汉时期在宫殿、祠堂的室内界面装饰及构件主要运用壁画进行装饰。

陵墓室内界面则以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进行装饰。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装饰艺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满为美“以多为美”从图像和文献资料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构件的造型“以多为美”的审美体现在建筑室内的造型和室内的陈设上。

汉代的斗拱的造型上,就有画像石线摹图作为例证。

如江苏铜山檀山集画像石中出现一根柱上四重拱组合,说明当时人们追求斗拱造型以多重为美意愿。

从何晏的《景福殿赋》中记述了“来拱夭蠕而交结”,以及《西京赋》曾记载了这类重拱“结重架以相承。

”的情景来看,这种多重拱的设计在大型的建筑中也可能己经实现。

以大为美秦皇汉武以大体量的建筑形态来彰显皇威。

通过建筑技术进步来实现室内空间的最大化。

1.大力发展木结构建筑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来任意增减在进深方向也出现多开间殿堂、辟雍等建筑。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解读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解读

第二种是主要建筑位于院落中心,周围要素尺度小而气势弱,可称“内实 外虚”式。在这种空间中,主要建筑的气势向周围发散,空旷的院落则行 烘托主体建筑的作用。秦汉的礼制建筑大都采用这样的组合。 礼制建筑是用于祭祀的。“祖”指宗庙,用于祭祖。“社”指稷坛, 用于祭记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神)。除“祖”“社”之外,秦汉还有综合 性祭礼建筑用的明堂和儒者习礼用的辟雍,至汉朝,明堂、辟雍已有合二 为一的趋势。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大多将主体建筑放在正中央,并置于 高台上,再于四周建围墙,围墙较低,视野开阔,容易显示主体建筑居高 临下、环顾四方的气势。
高颐阙
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 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反映出汉时精湛的 工艺水平 。
第三节 空间组织 1. 平面形式 秦汉建筑无论宫殿、住宅大都采用矩形平面。许多其他平而, 如L形、U形、十字形和H形等.也是矩形平面组合演化而来的。矩形 平面,利于使用,便于建造,能够组成多种形式的群体。至于建筑的 特点则主要靠体量大小和装饰的繁简体现。 秦汉宫殿体量极大,以阿房宫为例.“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 丈”,新建的阿房殿遗址犹存,夯土台基,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深 近600米,阿房殿是这组建筑中的前殿,其规模之大,不难想象。再 以汉未央宫为例,平面为方形,周长为8800m,前殿按《三辅黄图》 的说法东西五十丈(约合120m),南北十五丈(约合5m),面积比北京明 清故宫中的太和殿还大一倍。 秦汉之宫殿所以宏大壮丽,关键是要 “重威”,为皇权政治服务的。
B 大型宅第 “第”一般指大宅 ,多指当时上层官僚之大宅。 第的一般布局是前后多重院落。正门居中,进门为前院, 正门2侧的房屋可留客。中门里向的院子为主院,正面有堂,是生 活起居的中心,也可待客。堂之左右为厢房 ,过堂通后院,其中 的建筑称寝,是平时居住的地方,宅第大小不一,再大者还有附属 院落或花园。 从宅第布局看,不同功能的空间多是按照院落或单体建筑安 排的。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1、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1.在内外空间的关系上注重关联性2.在内部的空间的组织上具有灵活性3.在装修陈设要素上具有综合性4.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具有统一性5.在装修装饰手法上具有象征性。

2、夏商与西周的建筑,尤其是宫殿的建筑,可以明显的划分为台基、屋身、顶层三级。

夏商西周纹样的种类:1.实有的本物2.实有的现象3.实有的器物及几何纹4.看似动物实际却不存在。

3、秦汉壁画特点:1.壁画已成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或画于某墙面,或画于四面墙,或画于藻井上,都与界面紧密相结合2. 不是纯艺术,而是教育的工具,具有明显的精神功能3.以现实材料为主,以写实画法为主。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类:1.神话传说,如东王公、西王母、女娲等2.生产生活景象,如狩猎、出行、歌舞3.建筑,如宅院、门阙4.自然风光,如山川河流、天体星座5.历史故事、历史文物。

汉代灯具类型繁多。

从材料上看,有铜灯、铁灯、玉灯、瓷灯和石灯;从造型上看,有器皿型灯、动物型灯、人型灯和连枝型灯;从结构上看,有盘灯筒灯和虹管灯。

虹管灯是利用虹吸原理制成的,可使灯烟进入灯座,浴于灯座的水中。

4、石窟是最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建筑艺术。

石窟的空间形式大体有四类:1. 近似印度的“支提窟”,可称中心塔柱式,其特点是平面呈正方形,中间偏后处竖立一个四方形的中心塔,有地面直立窟顶,踏著四周有神龛,内塑有佛像,塔柱的前部的窟顶呈双坡屋顶,通常为“人字坡”2.覆斗式石窟,这种石窟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设有中心塔柱,左右后三侧或后壁有壁龛,窟顶为覆斗式,也有少数为攒尖式,覆斗式和攒尖式模仿木构的做法3.毗坷罗式,其特点大都是方形,前面为入口,左右有小室,后壁凿壁龛,两侧的小室空间很小,只能做一僧禅坐,毗坷罗氏窟型很少,只见于北朝4.檐式。

早期石窟多有木构屋檐,由于木材容易腐烂,现已无存。

壁画可分为殿堂壁画、寺观壁画、墓石壁画和石窟壁画,但今日真正能得一见得是墓石壁画和石窟壁画。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秦汉建筑的规模远远大于此前,因此在处理和考虑室外空间的关系 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深度。
(一)虚实转换 中国传统建筑惯用院落组合,建筑与院落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外空
间的关系。 从秦汉建筑群体看,组合方式大体有三种: 较普遍的一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所有建筑
都将门窗开向院落。院落是空心的,姑称“外实内虚”式。其空间性质是 封闭、内向,具有向心力,从内外关系看,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伸与 补充,实用性强。大型宅第和某些宫室的组合基本上都属这一种。
正门2侧的房屋可留客。中门里向的院子为主院,正面有堂,是生 活起居的中心,也可待客。堂之左右为厢房 ,过堂通后院,其中
的建筑称寝,是平时居住的地方,宅第大小不一,再大者还有附属 院落或花园。
从宅第布局看,不同功能的空间多是按照院落或单体建筑安 排的。
C宫殿 秦汉宫殿都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的以宫殿为主,附以园林;
秦汉宫殿体量极大,以阿房宫为例.“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 丈”,新建的阿房殿遗址犹存,夯土台基,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深 近600米,阿房殿是这组建筑中的前殿,其规模之大,不难想象。再 以汉未央宫为例,平面为方形,周长为8800m,前殿按《三辅黄图》 的说法东西五十丈(约合120m),南北十五丈(约合5m),面积比北京明 清故宫中的太和殿还大一倍。 秦汉之宫殿所以宏大壮丽,关键是要 “重威”,为皇权政治服务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 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 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 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 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建筑史分期
二、古典盛期(魏晋—宋 公元5世纪~14世纪)
溶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战乱、移民时期 全盛(隋唐):(全盛时期) 隋:大兴城 大运河 宇文恺 唐:长安 大明宫 建筑特点“雄奇爽朗,刚骨劲爽” 延续(宋辽金):宋:建筑特点柔弱,采取木架建筑古典的模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史分期
一、前古典时期 (先秦——汉 公元前16~公元4世纪)
原始雏形(夏、商):巢居、穴居、生土、干阑、夯土台基 创立(周、战国):木结构体系、排水沟、瓦、台榭、陕西歧
山凤雏村西周遗址,《周礼·考工记》, 斗拱、阙、三朝五门 雏形,春秋以皇宫为中心的城市建设。 趋于成熟(秦汉):长城、阿房宫、皇陵…(全盛时期)
昂: 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营造法
式》称为下昂,其功能与翘相同,形式不同。
斗: 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升: 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
实际是一种小斗。
· 斗栱类型
石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二升斗拱
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 其等级有关。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 屋顶,宋朝称“庑 殿”或“四阿顶”, 清朝称“庑殿”或 “五脊殿”,是中 国、日本、朝鲜古 代建筑的一种屋顶 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 式中等级最高的, 高于歇山式。明清 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以使用。 唐朝时和日本也见 于佛寺建筑。但在 福建沿海地区和琉 球的民居为了防风 而采用庑殿顶。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总之,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可谓品类繁多精美绝伦。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我国的家具业得到了 长足的进步。习惯于席地而坐的汉代人主要使用的家具用品有床和榻、案、 屏风等。其中床和榻使用最广,造型也极为丰富,因为汉代人读书、待客、 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汉代的案式样也很多,用途也很广,有进 食用的食案、写字用的书案,以及放置物品的案。在汉代,凡厅堂居室必 放屏风,因此汉代的屏风种类繁多,有直立板座屏、单层直立板座屏、曲 屏、单扇榻屏、多扇榻屏、多扇曲屏等。另外,汉代还有几、柜、席、衣 架、胡床,箱笥等家具。
河南邓县长冢店画像石墓
室内墙面装饰
秦汉时期的宫殿、官署、辟雍等高等级建筑,无论是土木混合结构或独立的全木构架 结构,建筑的围合体主要是夯筑墙体,在没有完全脱离依赖墙体承重的建筑室内,其间 隔墙也是版筑而成的。建筑的墙体或木骨泥墙或版筑,或版筑与土坯砌筑混合构造,也 出现了墙的上下两部位分别用土坯和砖砌筑的形式。出于对墙体的保护,在其构造面先 用以植物茎为筋的粗泥找平,后用掺有谷糠的细泥抹面,形成较为光滑墙面,基本上保 障了“墙不露形”。 这一时期建筑室内的墙壁装饰较为简洁,多采用在细泥抹面上涂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 如秦咸阳宫殿和汉代长安礼制建筑的墙面都出现了“白粉刷”。墙面的色彩以白为主, 而楹柱则盛行涂朱。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载:“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 烻”,描述了殿内墙壁洁白如玉,堂柱殷红的空间环境。还有一些宫殿室内墙壁使用 “功能涂料”进行特殊装饰,如以花椒和泥抹在墙壁上,既有驱虫的实际功能,又有 “多子”的寓意,这种宫室因而也被称为“椒宫”。如《三辅黄图》载“昭阳舍兰房椒 壁”,道出汉成帝赵皇后居住的昭阳殿室内墙壁使用了这种装饰方法。
室内设计原理

汉宫风格设计说明

汉宫风格设计说明

汉宫风格设计说明汉宫风格,是指以中国古代汉代宫殿建筑为设计灵感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

它追求简洁、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以及精致、华美的装饰细节。

下面将从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装饰元素三个方面对汉宫风格进行详细说明。

一、空间布局汉宫风格的空间布局注重对称和层次感。

一般来说,汉宫风格的室内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各个功能区域。

中轴线上往往设有廊道或者走廊,两侧则是各个室内空间。

主要功能区域包括大厅、书房、卧室等。

在布局上,每个功能区域的大小和位置都要经过精心计划,以保证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二、色彩搭配汉宫风格的色彩搭配以深色系为主,如红、金、黑等。

红色寓意喜庆和吉祥,金色代表财富和尊贵,黑色象征稳重和庄重。

这些颜色的运用可以通过家具、墙面、窗帘等装饰元素进行体现。

同时,可以搭配一些亮色调来增加整体空间的明亮感,如米色、浅黄等。

三、装饰元素汉宫风格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壁画、屏风、瓷器、雕刻等。

壁画是汉宫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如山水、花鸟等。

屏风是起到隔断和装饰作用的家具,可以选择木质或者纸质的屏风,上面可以绘制一些精美的图案。

瓷器是汉宫风格的标志,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古典美感的瓷器作为摆设。

此外,雕刻也是汉宫风格的常见装饰元素,可以选择一些木雕或者石雕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

汉宫风格设计追求简洁、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以及精致、华美的装饰细节。

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层次感,色彩搭配上以深色系为主,同时搭配一些亮色调增加明亮感。

装饰元素方面,可以选择壁画、屏风、瓷器、雕刻等来营造汉宫的氛围。

在家居装修中,如果喜欢中国古代宫殿风格,汉宫风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还能创造出一种典雅而独特的居住空间。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地面与顶棚
(一)墙面 魏晋南北朝时,南、北 方均有于室内墙壁图绘壁画 的做法。绘画的题材除沿袭 了汉代多用的神话故事、羽 人和四神四兽外,注重写实 的肖像画开始增多。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地面与顶棚
(二)地面 地面除传统做法外,多铺有地砖,砖的表面有模印纹饰, 如方格纹、菱格纹、绳纹、环纹、卷云纹及三角纹等,少数砖 面印有动物纹和吉祥文字。地面也有用黑、红两色漆底的做法。 秦汉时期,宫廷内也有用地毯铺设地面推行政教、享乐和宣威 的利器,受到统治阶级极大的重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地面与顶棚
西汉壁画的实例可以西汉晚期的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为代表:全墓壁画
以阴阳五行为架构,描绘了引魂升天、

吉祥永生和镇墓辟邪3个内容。



东汉后期的壁画可以河北安平

东汉墓室壁画为代表:内容十分丰
富,主要以车马出行图的形式描绘
了墓主生前的全部仕宦经历。
中外室内设计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地面与顶棚
(一)墙面 秦汉宫殿的墙壁表面一般先用掺有禾茎的粗泥打底,再用 掺有米糠的细泥抹面,最后以白灰涂刷。除一般做法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做法,例如,将壁面涂成彩色,即在刷白后,又于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涂上青、白、红、黑4种颜色;或 用椒涂壁,取椒“多子”之意,多用于后宫。 另外,壁画也是室内墙壁装饰的重要手法。绘画作为推行 政教、享乐和宣威的利器,受到统治阶级极大的重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二、门、窗
汉代门饰——铜铺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建筑的本质与室内设计关于建筑的本质意义,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用之。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①此话语实证了“无”在器、建筑中的价值。

现代建筑大师F.L.wright也说,“建筑的本质(re-ality)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

”(spacewithin)②所以,“建筑不唯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因而,也更具有质的方面的意义。

”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室内设计也是对建筑本质的诠释。

二、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

回眸建筑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室内的空间形态、组织形式、陈设方式、设计风格,不仅受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深受特定时代的风俗民情的浸染。

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

在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以儒学主导的多元文化为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由弱转强并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官方)、手工业、建筑技术都有较大的进步。

在此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缩影的室内设计,其物质风貌和精神内涵也较前代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1.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基本形态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主要形态已基本出现,其内容大体包括:⑴宫殿、礼制等主要建筑。

这类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建筑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

”④其室内空间形态的特点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

平面布局呈“前朝后寝”。

⑵住宅。

一般住宅为单体建筑,其平面形态为“一堂二内”。

⑤宅第的建筑平面布局为前后多重院落。

院落空间的形成是单体建筑的“堂”“门”分置的结果。

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图像资料分析,当时厅堂的前檐对庭院是敞开的,且不设檐墙;遮阳避雨靠张设帘帷来实现,同时,帘帷也起到了界分室内室外的作用。

从空间功能看,庭院与厅堂是内外互渗的。

宅第的空间形态基本是“前堂后室”的平面布局。

另外,楼、阁、阙等多层建筑也有新的发展,这种立体的空间关系丰富了该时期的空间形态,也使得室内的功能分区更为合理。

⑶东汉时期,全木梁柱框架结构体系技术日臻成熟,单体建筑已有“墙倒屋不塌”的特性,以此结构体系而形成的室内空间形态,具有“高敞融通”“自由分隔”的特征。

2.灵活多变,虚实相生:秦汉时期室内空间组织特征秦汉时期主要建筑,“高敞”的室内空间与低型的家具在尺度上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室大则多阴”⑥。

帷帐在室内的使用,便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将灵活的“帷帐”置于固定的“房屋”内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建筑由外而内进行,“空间复合”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室内空间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即便是同一室内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不同功能需求,也变成了可能。

同时,它更弥补了固定建筑空间组织上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最终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

秦汉以前,帷帐是多用于军旅、狩猎、祭祀活动的临时性建筑,秦汉时期,它才在室内有了用武之地。

它的运用灵活多变、开合随意,或挂于壁上,或悬于顶上,或张于架上,或包裹梁柱,形式多样,表达丰富。

帷帐与其他家具(如屏风、床、榻等)的组合应用,可组合成若干有关联的小空间,使室内空间组织变得灵活起来,空间形式、尺度、层次也更为丰富。

帷帐材质以织物为主,材质特性决定了帷帐还具有以下特点:丰富的装饰性、通用性、舒适性和亲体感。

“虚实是中国美学一对重要概念,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虚实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

这一理论认为,实是从虚中转出来的,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空灵澄澈,方有实在之美。

”⑦建筑实体之所以有用处,那是因为建筑室内虚空在其中起作用,可以“以避风雨”,这是实中有虚。

对于“高敞”的室内空间,虽不像佛学中所说“顽空”一样,但也空空荡荡,帷帐在其中的张设,对空间有目的分隔,构成室内空间流动“气”节奏中的一个个环节,使室内空间都归于符合礼仪规范的秩序之中,这是虚中有实。

帷帐在室内张设便捷,升降灵活,开合自由。

升降开合之间,室内空间实虚瞬间变换,相济相生,诠释了艺术的虚实之道。

用帷帐进行室内空间组织、分隔和限定的设计方法,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跨越千年的它对当下室内空间多功能化设计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3.以礼而序:秦汉时期家具陈设的和谐之美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多民族相互融合,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交流频繁。

汉地的生活习俗受“大文化”背景的影响,直接反映到室内家具的品种及陈设上。

以低型家具为主的室内陈设品逐渐丰富起来,榻的出现及床、榻的分用,标志着坐、卧具的分野。

生活方式虽承沿了前代的跪坐礼俗,但在保持“席地而坐”传统的同时,“居于床上”的生活方式也普遍为世人接受。

至此,“以床、榻为中心”家具的陈设方式开始流行。

先秦以前,对于席地而居的生活方式,席作为一种独立的家具,在人们生活起居中是必备的。

它既是坐具,也是卧具,还是室内空间秩序的组织的参与者。

更为重要的是,以席为中心的室内陈设派生出很多礼节,在席的铺设方法、铺设方位、升降席的方式、材质的区分、坐席的次序等,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

如席的陈设,在数量上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以多重为贵。

《礼记?礼器第十》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如《论语?乡党第十》有“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

又如《礼记?曲礼上第一》规定“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同坐于一席的人,也有上下秩序,尊者与长者坐首位。

秦汉时期的家具高度虽有变化,但家具陈设仍尊先秦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

汉代礼制规定,在聚会场合“群居五人,长者必异席。

”⑧长者与尊者的坐位需单设一张席,以示尊重。

床榻普遍应用以后,合乎礼节的跪坐观念没有发生改变,在床榻之上仍沿承“跪坐”的坐姿。

床、榻使用以一人“独坐”的小榻为贵,专供尊者或长者使用。

在会客、宴饮等活动中,若有长者或尊者经过自己的面前,则须行避席之礼,即离开席,然后跪在地上,以谦卑姿态表示尊重对方。

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卷一百七载:“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

”低型家具时期,厅堂家具的陈设有随用随置的特点。

无论会客、宴饮,家具都是以礼而置、置而有序,人与人、人与物在室内和谐共处,秩序井然,从而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和谐有序之美。

4.“壮丽以重威”:秦汉时期室内设计风格和美学思想自封建社会始,“礼制”便在整个政治视阈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成了古老文明的核心内容。

先秦以降,作为礼教象征的青铜重器转移到宫殿建筑之后,高台建筑便成了政治中心。

秦始皇、汉武帝,更把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当作权力象征及封建礼制的重要构成。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种撷取、融合各国宫殿样式的做法,体现的正是“大一统”的文化气象。

汉承秦制,主要建筑沿袭秦的“宏大”,更讲究“壮丽”的“大美”。

如汉初建未央宫时,汉高祖刘邦“见宫阙壮甚”,而责问负责建造的丞相萧何,萧何答曰:“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⑨这种“壮丽之美”在建筑的室内体现得更充分。

如《三辅黄图》载未央宫“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当;雕楹玉碣,重轩楼槛;青琐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椒房殿则“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

至成帝时,又为昭阳殿增饰,“昭阳舍兰房椒壁,其中庭彤朱,而庭上髹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G,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所以,秦汉时期主要建筑的室内设计表现出“为皇权而设计”的特征。

用“壮丽”的建筑装饰达到“重威”的目的,也彰显了“大一统”的气魄。

因此,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的室内呈现的是富丽堂皇、刻镂施彩的装饰风格。

秦与汉,都是“尚大”的时代,“以大为美”是其时代主旋律。

“非壮丽无以重威”既是皇权思想的建筑空间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美学思想。

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它与《周易》中的“大壮”思想一脉相承,《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又《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这里,“大壮”与建筑相联系,明显地包含有壮观、壮美之意。

“壮美”即古人所说的“阳刚之美”,是秦汉时期主要建筑室内设计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5.“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书画在室内的陈设,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

秦汉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主要建筑的室内界面及构件的装饰绘画主要是壁画。

陵墓室内界面则以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等绘画形式进行装饰。

秦朝汉代主要建筑室内空间高敞融通,在室内设计上,充分利用壁画来进行装饰。

如1976年第11期的《文物》载《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称:发现壁画“残片四百四十多块……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规整而又多样化,风格雄健,具有相当高的造诣,显示了秦文化的艺术特色”。

壁画残片上主要绘有车马、仪仗、建筑、人物及云纹、四方连续菱花纹等图案纹饰,施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色。

据文献记载,汉代宫殿壁画很多,其内容大都画圣贤、功臣及象征祥瑞的神仙等。

诸侯效仿朝廷,营造宫室,绘制壁画。

如王延寿在他的《鲁灵光殿赋》中对壁画的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

杂务奇怪,山神海灵。

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

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的题材亦“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壁画构图讲究平面效果,多以横带形式,上远下近排列以示时间顺序,内容丰富。

色彩虽不多,但分布均匀,形成节奏,显得丰富、华丽。

墓室壁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和用线的具有装饰性,以装饰性统一画面,使天、地、古、今统一。

汉代画像石构图满,以线造型,形象质朴拙气。

画像砖为模制,以线造型,以形装饰,线形结合,形象夸张变形。

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并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立象尽意、引人入境,人在境中、境生象外。

绘画丰富了室内空间结构,拓展了室内空间的审美视野和情趣,使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

由此可见,室内设计的物质风貌和文化内涵在秦汉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变化激发起社会发展、创新的文化动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