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解读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通过本学期对室内设计史的学期习,我对我国室内设计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最感兴趣的的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史。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67年至前221年)房屋的布局为“一堂二内”堂为前部的半敞空间,为住宅的公共部分,相当于现在的“厅”。
而内为后部的私用部分,相当于与现在的卧室。
典型的代表为凤翔秦国太祖庙(如图),前部平面呈凹字形,前沿中间有二柱,为“堂”,堂之左右有夹室,堂后为室,是再后有东、西、北堂。
而在这个时期回廊和庭院式布局已经很普遍,高台建筑(如图)和园囿又兴盛起来,这固然有使用上的和观念上的需要,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外空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园囿的空间非常广阔,不论是以宫室为主的,还是以园囿为主,都能做到内外相通,使人更接近大自然。
高台建筑中的“台”,使用夯土分层筑成的。
少数“台”,也可能是利用原有的高地,经过切割、修整、加高而成。
而在这个时期的装饰装修采用了砖瓦技术、木结构彩色涂饰、花纹砖,壁画等,(如战国楚先王庙堂及公卿祠堂)。
在家具中有了木俎(如图)卧榻式床(床)陈设也有铜器、织物、漆器、灯具等。
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见于铜器、漆器、砖瓦与织物,瓦当的纹样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纹样的新红雷有动物纹样,如鹿、鸟、饕餮;自然纹,如山纹和云纹;植物纹,葵纹,菊花纹;文字纹,多为歌颂、纪念等(如图)。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秦国。
而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政权,迁都洛阳,史称东汉。
秦在统一六国期间,就建了不少宫殿和台苑。
如秦始皇陵、阿房宫(如图)但汉代的建筑住宅却很少,只能从画像石、画像砖和明器中了解情况。
虽然秦汉留下的建筑现存很少但特点却明显,首先是它的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这个时期建筑的构图方式也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造型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1.原始社会“穴居”——(防潮:室内烘烤的处理或红烧土)——白石灰室内陈设——陶器2.窑洞3.春秋战国时期——(砖的出现)、(瓦的出现)“花纹砖”装饰作用(木结构)4.秦汉——建筑体现(宫室、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主要特点:都城的规划东西中轴线对称,里坊跟市场的封闭,大屋顶结构——外墙装饰(画像石画像砖盛行于汉)汉朝是中国低矮行家居盛行的时期。
主要之屋顶形式,由高至低分: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
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
攒尖:包括圆攒尖,四角攒间,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卷棚:没有中脊之屋顶次要之屋顶形式:清水脊盝顶盔顶5. 魏晋南北朝——涂饰(墙上、柱上、斗拱上)“朱柱素壁”“白璧丹楹”雕刻出现了搞的床凳。
胡床(传说中的马扎)6. 隋唐五代——与其他民族的融合“理性与浪漫”(1.都城气派红伟方整规则2.宫殿坛庙的大组群建筑序列恢阔舒展3.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4.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彩表现出中外文化交汇风格。
)木构建筑解决了大屋顶大面积和砖石运用。
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
木工:桌案类、差床榻类、屏风衣架、橱柜。
木材:桑木桐木(贵重木材:紫檀、楠木、花梨木、胡桃木、樟木、黄杨、沉香木)7. 唐建筑的特点:1墙壁——砖砌2.顶棚——(1.露明:将上面的梁坊元露在外面。
)2天花:1.软性天花,秸秆扎架糊纸多用于一般的住宅。
平棋:木龙骨上搭木板。
海漫天花:一般是用在大行的宫室.。
硬性天花:用天花梁坊纸条组成井字形框架在上面钉版,并在班上制作彩绘图案并作精美装饰隆重端庄,多用于宫殿等较大的空间。
藻井:一般是用在帝王的顶部或佛像的顶部。
常用的有八角形四方形。
唐制中“凡王宫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唐代特点家居屏风(折屏和座屏)折屏:多是六扇(高1.2m宽1.65m)坐屏:硬屏风底座为实木,不折叠,不大采取石板。
从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看书画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意境是一个最能体现 和代表 中国艺术精神独 特追求 的美 学范畴 , 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中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在 是 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 的独特贡献 。 可以说 , 中国秦汉时期室
内设计 的重要 内容之一 . 就是追求对于意境的营造 , 室内环 使
境及氛 围焕发 出勃勃生机 . 体现 出人与 自然的亲和关系 , 产生 出独特 的文化特征与文化 品位 。秦汉时期室 内设计对 于意境
间。
( ) 二 追普遍的特征就是重视礼 制, 在室 内设计 发展 过程 中, 渐形成一套完 整的礼仪制 度 , 逐 而这种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 的载体体 现出来 。 在秦代之前 , 青
铜 器 是 国 家重 器 , 了秦 汉 之 后 , 台建 筑 已然 成 为 国家 的政 到 高
化特征。
通过象 征等手法 的运用 . 产生 出独特 的艺术效果 , 这对于当代
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
秦 汉 时期 室 内设计 的意境 化特 征
意境是 中国传统 文化尤其是 中国古典 美学 的重要概念 。
在 中国美学史上 , 先后 出现“ 立意尽象” “ 、象外之 象” 等各种观 点 。王 国维则明确提 出:何意谓之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 , “ 写 景则在人耳 目, 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 。 可见 . ” 意境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 , 就是在情景交 融 、 主客统一 的基础上 , 将客观 物象转 化为 主题 内在 的情思 . 物我为一 , 虚实 相生 , 能够使人 超越感 性具体 . 透过艺术形象 , 产生共鸣 与联 想 , 引发人们进 一步 的 思考与想象 , 体悟 出人生的哲理 , 得到更加广阔的艺术审美空
21 第 1 0 2年 2期
《中外室内设计史》第三章

第三章 •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空间发展状况
三、民居与楼阁
木构楼阁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 标志之一。东汉中后期的墓中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 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 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 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 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 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 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
第三章 •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空间发展状况 二、宫殿、陵墓与佛教建筑
骊山皇陵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
第三章 •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空间发展状况 二、宫殿、陵墓与佛教建筑
(三)佛教建筑 随着佛教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砖砌佛塔。建 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 除塔刹部分的石雕外,其通体由一种灰黄色的砖砌就。 除此之外,石窟寺也开始大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留 存至今的主要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第三章 •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地面与顶棚
西汉壁画的实例可以西汉晚期的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为代表:全墓壁画
以阴阳五行为架构,描绘了引魂升天、
(
吉祥永生和镇墓辟邪3个内汉后期的壁画可以河北安平
面
东汉墓室壁画为代表:内容十分丰
富,主要以车马出行图的形式描绘
第三章 •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空间发展状况 二、宫殿、陵墓与佛教建筑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作者:齐伟民毛兰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8期摘要: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大统一”的,社会格局。
室内装饰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室内装饰艺术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追求“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装饰手法,在这一时期宫室。
殿堂、祠堂等主要建筑界面及构件的装饰主要是壁画。
特别注重壁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是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而,壁画艺术作品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既有利于营造空间氛围,又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艺术一、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
随着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儒学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为秦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业、手工业、建筑技术由弱转强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装饰材料,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书画陈设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重要方法。
秦汉时期在宫殿、祠堂的室内界面装饰及构件主要运用壁画进行装饰。
陵墓室内界面则以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进行装饰。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装饰艺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满为美“以多为美”从图像和文献资料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构件的造型“以多为美”的审美体现在建筑室内的造型和室内的陈设上。
汉代的斗拱的造型上,就有画像石线摹图作为例证。
如江苏铜山檀山集画像石中出现一根柱上四重拱组合,说明当时人们追求斗拱造型以多重为美意愿。
从何晏的《景福殿赋》中记述了“来拱夭蠕而交结”,以及《西京赋》曾记载了这类重拱“结重架以相承。
”的情景来看,这种多重拱的设计在大型的建筑中也可能己经实现。
以大为美秦皇汉武以大体量的建筑形态来彰显皇威。
通过建筑技术进步来实现室内空间的最大化。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总之,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可谓品类繁多精美绝伦。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我国的家具业得到了 长足的进步。习惯于席地而坐的汉代人主要使用的家具用品有床和榻、案、 屏风等。其中床和榻使用最广,造型也极为丰富,因为汉代人读书、待客、 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汉代的案式样也很多,用途也很广,有进 食用的食案、写字用的书案,以及放置物品的案。在汉代,凡厅堂居室必 放屏风,因此汉代的屏风种类繁多,有直立板座屏、单层直立板座屏、曲 屏、单扇榻屏、多扇榻屏、多扇曲屏等。另外,汉代还有几、柜、席、衣 架、胡床,箱笥等家具。
河南邓县长冢店画像石墓
室内墙面装饰
秦汉时期的宫殿、官署、辟雍等高等级建筑,无论是土木混合结构或独立的全木构架 结构,建筑的围合体主要是夯筑墙体,在没有完全脱离依赖墙体承重的建筑室内,其间 隔墙也是版筑而成的。建筑的墙体或木骨泥墙或版筑,或版筑与土坯砌筑混合构造,也 出现了墙的上下两部位分别用土坯和砖砌筑的形式。出于对墙体的保护,在其构造面先 用以植物茎为筋的粗泥找平,后用掺有谷糠的细泥抹面,形成较为光滑墙面,基本上保 障了“墙不露形”。 这一时期建筑室内的墙壁装饰较为简洁,多采用在细泥抹面上涂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 如秦咸阳宫殿和汉代长安礼制建筑的墙面都出现了“白粉刷”。墙面的色彩以白为主, 而楹柱则盛行涂朱。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载:“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 烻”,描述了殿内墙壁洁白如玉,堂柱殷红的空间环境。还有一些宫殿室内墙壁使用 “功能涂料”进行特殊装饰,如以花椒和泥抹在墙壁上,既有驱虫的实际功能,又有 “多子”的寓意,这种宫室因而也被称为“椒宫”。如《三辅黄图》载“昭阳舍兰房椒 壁”,道出汉成帝赵皇后居住的昭阳殿室内墙壁使用了这种装饰方法。
室内设计原理
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摘要】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秦汉装饰艺术风格的启发,现代平面设计师在元素运用和色彩运用上展现出了新的创意。
其延续性使得古代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传承,并且在构图和排版上带来了新的思路。
线条与纹样的传承也为现代设计增添了韵味。
这些影响让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可以使得平面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更多的艺术魅力。
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将会持续深远,并为设计领域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关键词】关键词:秦汉装饰艺术风格、现代平面设计、启发、元素、色彩、构图、排版、线条、纹样、传承、影响、深远影响、未来发展、创新、传统、现代。
1. 引言1.1 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源远流长,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秦汉时期的装饰艺术以其简洁、大气、富有力量感的特点,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设计创作。
在当今的平面设计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代秦汉文化的影子,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图案和元素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色彩运用、构图和排版、线条和纹样等方面。
了解和借鉴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并创造出更具有独特性和魅力的作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历史文化对当代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发秦汉装饰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俗元素的运用:秦汉时期的装饰艺术中充满了各种民俗元素,如龙、凤、云纹等。
这些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被重新演绎和运用,为设计注入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增强设计的表现力和传达效果。
秦汉风格线条设计理念

秦汉风格线条设计理念
秦汉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其风格独特而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秦汉风格线条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建筑、器物和文化艺术等方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秦汉风格线条设计的理念。
首先,在建筑方面,秦汉风格线条设计注重简洁、精细和富有力量感。
秦始皇陵是典型的秦风建筑,其规模庞大而庄严,建筑线条简洁流畅,没有繁复的装饰,强调整体的稳定感和力量感。
而汉代建筑则更注重精细和细致的雕刻,线条柔和、典雅,强调和谐的比例和宏伟的气势。
这些建筑线条设计的理念体现了秦汉时代的力量和秩序感。
其次,在器物方面,秦汉风格线条设计同样注重简洁、精致和富有力量感。
例如,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大都线条流畅,线条间距匀称,体现了勃勃生机和力量感。
同时,秦汉时期的陶瓷器物也以线条简洁、造型精致而闻名。
这些器物的线条设计理念强调了秦汉时代物质文明的繁荣和文化的灵动。
最后,在文化艺术方面,秦汉风格线条设计也同样独具特色。
秦汉时期的壁画和书法作品线条简洁而有力量感,并强调整体的均衡和和谐。
这些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设计理念体现了秦汉时代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
总之,秦汉风格线条设计理念注重简洁、精致和富有力量感。
这种设计理念在建筑、器物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体现了秦汉时代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秦汉风格线条设计
的理念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是主要建筑位于院落中心,周围要素尺度小而气势弱,可称“内实 外虚”式。在这种空间中,主要建筑的气势向周围发散,空旷的院落则行 烘托主体建筑的作用。秦汉的礼制建筑大都采用这样的组合。 礼制建筑是用于祭祀的。“祖”指宗庙,用于祭祖。“社”指稷坛, 用于祭记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神)。除“祖”“社”之外,秦汉还有综合 性祭礼建筑用的明堂和儒者习礼用的辟雍,至汉朝,明堂、辟雍已有合二 为一的趋势。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大多将主体建筑放在正中央,并置于 高台上,再于四周建围墙,围墙较低,视野开阔,容易显示主体建筑居高 临下、环顾四方的气势。
高颐阙
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 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反映出汉时精湛的 工艺水平 。
第三节 空间组织 1. 平面形式 秦汉建筑无论宫殿、住宅大都采用矩形平面。许多其他平而, 如L形、U形、十字形和H形等.也是矩形平面组合演化而来的。矩形 平面,利于使用,便于建造,能够组成多种形式的群体。至于建筑的 特点则主要靠体量大小和装饰的繁简体现。 秦汉宫殿体量极大,以阿房宫为例.“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 丈”,新建的阿房殿遗址犹存,夯土台基,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深 近600米,阿房殿是这组建筑中的前殿,其规模之大,不难想象。再 以汉未央宫为例,平面为方形,周长为8800m,前殿按《三辅黄图》 的说法东西五十丈(约合120m),南北十五丈(约合5m),面积比北京明 清故宫中的太和殿还大一倍。 秦汉之宫殿所以宏大壮丽,关键是要 “重威”,为皇权政治服务的。
B 大型宅第 “第”一般指大宅 ,多指当时上层官僚之大宅。 第的一般布局是前后多重院落。正门居中,进门为前院, 正门2侧的房屋可留客。中门里向的院子为主院,正面有堂,是生 活起居的中心,也可待客。堂之左右为厢房 ,过堂通后院,其中 的建筑称寝,是平时居住的地方,宅第大小不一,再大者还有附属 院落或花园。 从宅第布局看,不同功能的空间多是按照院落或单体建筑安 排的。
C宫殿 秦汉宫殿都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的以宫殿为主,附以园林; 有的主体为园囿,内建殿堂与宫室。总体都是分前朝后寝区。
秦汉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处与建筑的规模与性质密切相关的。 功能划分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大者为巨型组群,次之为若干院落,再 次为单体建筑,最小空间为建筑中的堂室。但不论大小如何,均将堂 室(朝寝)分开。即采取“前堂后室”、“前朝后寝”的形式。
秦汉建筑规模宏大,类型繁多,充分体现雄浑、豪放、朴拙的 风韵传统建筑的特征。 秦汉都城逐渐从不规整走向规整,因为严整有序的布局利于体现
皇权至上的思想。此时的园林布局相对自由。至汉,还出现了私家园林。
陵墓形制基本定型。礼制建筑有了更大的成就。到汉朝,还兴起了一批 佛教建筑。
综观秦汉建筑,有以下成就与特点: 一是类型丰富,除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外,尚有佛教建筑、 官署以及阙、亭、榭等。 二是建筑技术发展,除充分掌握夯土技术外,木结构体系配渐成熟。 楼阁建筑增多,南方的干阑式技术已在楼阁建筑中得到体现。 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造型对后 世有深刻的影响。 四是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均衡、对称、疏朗的格局,更重视与自 然的关系。 五是更重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测、雕刻、工艺结合,更加显出它是 一顶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红绿釉陶望楼
绿釉陶戏楼
绿釉陶水榭
不详
红陶绿釉。下为方形池塘,塘内有龟、鱼、鸭浮游。池垣上有吹奏、迎宾、执弩等九 俑,池中央矗立三层方形望楼,第一层门内正坐一俑,第二、三层平台上各有吹奏俑2个、 执弩俑2个、立俑1个,楼顶正中立一朱雀。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 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 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 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 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2. 内外空间转换 秦汉建筑的规模远远大于此前,因此在处理和考虑室外空间的关系 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深度。 (一)虚实转换 中国传统建筑惯用院落组合,建筑与院落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外空 间的关系。 从秦汉建筑群体看,组合方式大体有三种: 较普遍的一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所有建筑 都将门窗开向院落。院落是空心的,姑称“外实内虚”式。其空间性质是 封闭、内向,具有向心力,从内外关系看,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伸与 补充,实用性强。大型宅第和某些宫室的组合基本上都属这一种。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
沛县 仿古汉城
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 东,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它建 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 部分。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 高颐阙保存完好。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 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檐之间 相距十分紧密。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 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 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 斗拱,支撑着檐壁。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
秦汉时期
第一节、社会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统一的国家。 秦灭亡后建立汉朝,汉朝历史40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历上第 一个强大、兴盛而又统一的国家。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建筑概况
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立面复原图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 图
2. 内部空间组织 A普通住宅 秦汉时期住宅资料多从文献、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得到。 “一堂二内”与“一堂二室” 一“堂”在前,二“内”在后,“堂”的面积为二“内”之和。 一“堂”在中间,二“内”明两暗。优点:一是面积利用充分,合理;二是满足基本的分室要求,将 公开与私密空间划分开;三是获得良好的通风和日照;四是可以向两侧延伸, 并能组成院落;五是适合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体系。 秦汉时期住宅还依次为基数,有更复杂的组合。如2进深和2、3层的。 湖北某出土明器可见,有2列二层,前列为数室,后列东为厕所和猪圈组成 的小院。中部为厨房,西为望楼;楼梯位于走廊上。可见,此时住宅组成丰 富,功能合理,从平面向立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