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家具设计史前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01中国古代家具史前期

汉代漆器作坊中分工细致,有素工(内胎)、髹工、 上工(漆工)、黄涂工(在铜制饰品上鎏金)、画工 (描绘)、泊工(刻铭文)、清工(最后修整)、造工(管全 面工程)等工种。
5.流云飞动的汉代装饰图案
流云飞动的装饰纹样也就成为这 个时代家具装饰最显著的特征。 其主要的种类有龙风花鸟纹、羽 人云气纹及几何纹样。
西周兽足方鬲(商周 彝器通考图)的两扇门 有攒边的做法,具有木 器家具的雏形。
战国铜簋(湖北随 州曾侯乙墓出土)座 上的轮廓曲线,与后 期家具上出现的壶门 形一样。
• 商周青铜器 制作技术发 达,从侧面 反映了当时 的木工成就。 如商代后期 木抬盘遗痕 和西周木胎 铜足漆案证 实商周出现 了家具生产。
• 在甲骨文的文字形象中出现了“床”的雏形。
• 3000多年前的殷代,虽没有见到完整的家居形 象,但已有了“印在土上木器腐烂后的遗存”。
第一章 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为席地而坐的生 活习惯服务的低 矮型家具时期; 2)为垂足而坐的生 活习惯服务的高 坐型家具时期。
燕尾榫
银锭榫
格肩榫 搭边榫
•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辟有官有的漆树林。髹漆和 彩绘是当时家具的首要特色。色彩以黑地为主, 配以红色彩绘图案,朴素而又艳丽、华美,是全 盛的汉代漆家具的序幕。
2. 初现端倪的家具形态
从原始社会沿袭而来的席地而卧的生活习俗在春 秋战国时期仍然保留。家具的品种除继承前代的青铜 家具外,出现了漆木家具,漆木雕家具。到战国时期, 髹漆家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 高。
3.4箱、柜、厨
随着竹木家具和髹漆工艺的发展,汉代的箱、柜、 厨等储藏类家具不仅在使用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很 是考究,而且在造型上也更加的新颖、小巧、和雅致。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演变简史

紫檀嵌黄杨木香几
紫檀云纹藤心扶手椅
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
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
木雕装饰千工床
泥金彩漆木雕千工床
黑漆描金书柜式多宝格
紫檀木雕云龙纹大方角柜
紫檀木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 紫檀木雕云龙纹小四件柜
剔红祝寿图围屏
紫檀木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
以坐具为例的家具形态的演变过程
三、床榻类
榻 罗汉床 架子床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
床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
间分隔成若干层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
两种功能)
圆角柜(在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圆角)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无
唐代家具 丰满华丽(唐)
3 后期家具(宋元明清时期)
自北宋以后,才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 相关家具,从而建立起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及相应的高型家 具。到了南宋,家具品种和形式已相当完备,工艺也日益精 湛,像琴桌、交椅、太师椅便形成于这一时期,还有各式桌、 案也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宋元时期,在中国家具史上虽说 不如汉唐那样居于重要的地位,但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在继承与发扬汉唐家具的基础上,孕育了一个辉煌的黄金时 期——明清家具。
(4)方桌
方桌 大致可分 为“八 仙”、 “六仙”、 和“四仙” 三种
(5)条桌 条几 条案
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 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可分为 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 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6)书案 书桌 画桌 画案
史前家具--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 PPT

Power Point
【家具样式——席】
席在使用上分为 单席,连席,对席和专席。
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
专席:为有病者或有丧事者而设置。
对席:为互相讲学而设置。
YOUR COMPANY
Power Point
【家具样式——席】
席地而坐的方式
▀ 跪坐:跪拜礼节的起源。 ▀ 跏趺坐:盘腿而坐。
▀ 箕踞坐:随意伸开双腿,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问题:你所知道的与鼎相关的词汇?
“问鼎”觊觎国家权力或泛指
试图取得权威支配性的经典说法。
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
YOUR COMPANY
Power Point
【家具样式——鼎】
司母戊大方鼎 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YOUR COMPANY
Power Point
史前家具
(远古时代——公园前16世纪)
防止虫体侵害、防潮
木杆、竹竿——架子(卧具) 树桩、树墩、石块——(坐具)
最早、最原始的坐卧类 家具应该是“席”。席 以编织技术为基础的。
YOUR COMPANY
Power Point
史前家具
(远古时代——公园前16世纪)
2、过渡时期的家具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3、垂足而坐的后期家具
4、鼎盛时期的明清家具
(宋代、元代)
(明清)
史前家具
(远古时代——公园前16世纪)
家
稳定
具
工具 (劳动)
用具
YOUR COMPANY
中国家具发展起源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
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
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
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
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
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
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
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
)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
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中国建筑史分期
二、古典盛期(魏晋—宋 公元5世纪~14世纪)
溶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战乱、移民时期 全盛(隋唐):(全盛时期) 隋:大兴城 大运河 宇文恺 唐:长安 大明宫 建筑特点“雄奇爽朗,刚骨劲爽” 延续(宋辽金):宋:建筑特点柔弱,采取木架建筑古典的模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史分期
一、前古典时期 (先秦——汉 公元前16~公元4世纪)
原始雏形(夏、商):巢居、穴居、生土、干阑、夯土台基 创立(周、战国):木结构体系、排水沟、瓦、台榭、陕西歧
山凤雏村西周遗址,《周礼·考工记》, 斗拱、阙、三朝五门 雏形,春秋以皇宫为中心的城市建设。 趋于成熟(秦汉):长城、阿房宫、皇陵…(全盛时期)
昂: 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营造法
式》称为下昂,其功能与翘相同,形式不同。
斗: 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升: 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
实际是一种小斗。
· 斗栱类型
石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二升斗拱
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 其等级有关。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 屋顶,宋朝称“庑 殿”或“四阿顶”, 清朝称“庑殿”或 “五脊殿”,是中 国、日本、朝鲜古 代建筑的一种屋顶 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 式中等级最高的, 高于歇山式。明清 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以使用。 唐朝时和日本也见 于佛寺建筑。但在 福建沿海地区和琉 球的民居为了防风 而采用庑殿顶。
中国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
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
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
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
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
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
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
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
)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
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

总之,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可谓品类繁多精美绝伦。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我国的家具业得到了 长足的进步。习惯于席地而坐的汉代人主要使用的家具用品有床和榻、案、 屏风等。其中床和榻使用最广,造型也极为丰富,因为汉代人读书、待客、 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汉代的案式样也很多,用途也很广,有进 食用的食案、写字用的书案,以及放置物品的案。在汉代,凡厅堂居室必 放屏风,因此汉代的屏风种类繁多,有直立板座屏、单层直立板座屏、曲 屏、单扇榻屏、多扇榻屏、多扇曲屏等。另外,汉代还有几、柜、席、衣 架、胡床,箱笥等家具。
河南邓县长冢店画像石墓
室内墙面装饰
秦汉时期的宫殿、官署、辟雍等高等级建筑,无论是土木混合结构或独立的全木构架 结构,建筑的围合体主要是夯筑墙体,在没有完全脱离依赖墙体承重的建筑室内,其间 隔墙也是版筑而成的。建筑的墙体或木骨泥墙或版筑,或版筑与土坯砌筑混合构造,也 出现了墙的上下两部位分别用土坯和砖砌筑的形式。出于对墙体的保护,在其构造面先 用以植物茎为筋的粗泥找平,后用掺有谷糠的细泥抹面,形成较为光滑墙面,基本上保 障了“墙不露形”。 这一时期建筑室内的墙壁装饰较为简洁,多采用在细泥抹面上涂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 如秦咸阳宫殿和汉代长安礼制建筑的墙面都出现了“白粉刷”。墙面的色彩以白为主, 而楹柱则盛行涂朱。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载:“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 烻”,描述了殿内墙壁洁白如玉,堂柱殷红的空间环境。还有一些宫殿室内墙壁使用 “功能涂料”进行特殊装饰,如以花椒和泥抹在墙壁上,既有驱虫的实际功能,又有 “多子”的寓意,这种宫室因而也被称为“椒宫”。如《三辅黄图》载“昭阳舍兰房椒 壁”,道出汉成帝赵皇后居住的昭阳殿室内墙壁使用了这种装饰方法。
室内设计原理
中国古典家具 春秋、战国与秦、汉

4漆座屏:典型的装饰用屏,是放在床
上或案上的工艺座屏。屏框内以透雕的 手法雕刻了凤、雀、鹿、蛇等大小动物 五十一个数条蛇盘曲缠绕构成屏座配以 彩漆装饰,形象生动,色彩华丽,精美 绝伦。
5、床
彩绘大床可以说是 至今发现最早的床的实 物。该床长2.12米四周 镶有围栏,前后两边都 留有一个可以上下的缺 口。床面是活动屉板, 有六只雕刻的床足,通 体髹漆彩绘。可见战国 时漆木家具的品种和装 饰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 平。
二、家具种类
1、床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汉时的一切活动,包括读书、 待客、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所以,汉代的床、榻使用最广, 造型也极丰富。
2、几案
汉代由于人们的活动大多在床上所以出现了床前设几,榻侧设 计的情形。Fra bibliotek云气纹凭几
案,在汉代作用很大。案可以作为 饮食用桌,也可以放公文和竹简来 办公等。尺寸有长短,形状有方圆 同时要髹漆彩绘。
秦汉时期
一、历史背景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国家统一,生产发展,科技文化迅 速腾飞。 秦朝的建筑艺术具有雄壮浑厚的特点,汉代的园林的兴起推动了家具 的发展,从这时期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等上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靠形象 的家具资料.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床为中心的起居方式,家具种类更加丰富, 漆家具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漆家具的兴盛
秦汉时期,髹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汉代大 部分青铜用具都被漆器所取代。在家具上髹以彩绘是汉代家具主 要特征。
漆耳杯套盒
云纹漆鼎
三、秦汉时期家具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变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土的《兆域图》(金银错铜板)
2020/9/29
园囿的空间更广阔,使人更加接近大自然。春秋 战国时期,园囿发达也因为受到先秦诸子齐力推进“ 天人合一”的观念,孟子把社会组成和秩序看成天通 法则的外化;老子重视“自然”和“无为”;孔子则 把自然山水人格化,把山水的特性与人的德行相比照 。
遗址中还发现了具有陶抱,开成一组 建筑群,这大概是在木架结构 不发达条件下建筑造大体量建 筑的一种解决办法。
2020/9/29
河北平山中山王陵遗址:
它虽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 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 。复原 其当初形制是外绕两圈横长方形墙垣,内为横长方形 封土台,台的南部中央稍有凸出,台东西长达310余 米,高约5米;台上并列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 、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中间三座即王和二位王后的 享堂平面各为52×52米;左右二座夫人享堂稍小,为 41×41米,位置也稍后退。五座享堂都是三层夯土台 的高台建筑,最中一座下面又多一层高1米多的台基 ,体制最崇,从地面算起,总高可有20米以上。封土 后侧有四座小院。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 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后堂及夫人堂依次 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分明。
随着制砖、制瓦技术的提高,还出现了 专门用于铺地的花纹砖,有双龙、回纹、蝉 纹等纹饰。
木结构的装修装饰逐渐丰富。贵族士大大 的宫室“丹楹刻桷”、“山节藻棁”、“设 色施章”、“美轮美奂”极尽彩绘装修之能 事。“楹”是柱子,按《礼记》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大苍,士黈”,存在 严格的等级的。 “山节藻棁”见于《礼记》 ,指斗拱等处的装饰。“节”即柱头斗拱, “棁”是指梁上面的瓜柱。孔疏说“藻棁者 ,渭画梁上短住为藻文也,此是天子庙饰” 。可知此时的彩饰不仅是简单的平涂,很有 可2能020/是9/29 彩画。
秦国都城雍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每边约长3200米 ,宫殿与宗庙位于城中偏西。其中一座宗庙遗址是由门 、堂组成的四合院,中庭地面下有许多密集排列的牺牲 坑,是祭祀性建筑的识别标帜。
2020/9/29
第二节 空间组织 1. 平面形式
春秋战国的建筑平面日趋 多样化。居住建筑就有圆形的 、双圆相套、方形的、矩形的 、亚字形的、回字形的和“一 堂二内”的。
2020/9/29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统治和生活享 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室,(一般是在城内夯筑 高数米至十多米的土台若干座,上面建殿堂屋宇)。
如侯马晋故都新田遗址中的土台,面积为75m*75m ,高7m多,高台上的木构架建筑已不存在。
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华丽,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为 发展,如《论语》描述的“山节藻梲 ”(斗上画山,梁上 短柱画藻文),《左传》记载鲁庄公丹楹(红柱)刻镯 、刻橼,就是明证。
宫殿庙宇的平面形式比民 宅复杂。陕西凤翔马家庄秦故 都曾发现春秋秦国的宗庙建筑 群,太祖庙平面就是凹形的。
2020/9/29
2. 内部空间组织
住宅中已有“一堂二内” 的雏形。所谓“堂”系指前部 的半敞空间,应为住宅中的公 共部分,相当于现在的厅;所 谓“内”,系指其后的私用部 分,相当于现在的卧室。可见 ,住宅的功能分区问题已经开 始受到重视,并得到初步地解 决。
功能更加复杂的宫殿和庙宇 ,也是本着公开和私密部分相 分离,即内外有别的精神组织 的。以凤翔马家序秦庙的太祖 庙为例:
2020/9/29
春 秋 时 期 秦 国 宗 庙 遗 址 包括祭祀、燕射、接神、藏洮、平
藏弓等部分,分区合理
面
3.内外空间的关联
春秋战国时,回廊和庭院式 布局已经很普遍,高台建筑和园 囿兴盛起来,这固然有使用上的 和观念上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 对内外空间的关系有着深刻地理 解。
壁画,春秋战国时,不是纯装饰,而是具有教化 的意义。《孔子家语》说:“孔子观乎明堂......有尧 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恶善之状,兴废之诫焉。 又有周公相成正,报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造园中,人们不以简单栽植、 泛舟、观鱼、游泳为满足,还力求使园中的空间组织 更加有秩序,更加有美感。
2020/9/29
第三节 装饰与装修
春秋战国继承了前代的建筑技术,但在 砖瓦及木结构装修上有新的发展。战国晚期 ,河南已有空心砖墓室,这是木椁墓逐渐向 后期小砖墓的过渡,到西汉时代,空心砖墓 室就特别盛行了。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
前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2020/9/29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概况
春秋战国时代经济繁荣,促进建筑的发展。诸侯割 据,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城市上。大小诸侯争建自己的 国度和城廓,仅齐国就建有大小城池72座。城池规模不 一,规划也不完全合乎西周之制,以致孔子发出广“礼 崩乐坏” 感慨。现已发现的城址其中最大的是齐城,周 长为14258m。
有城则有宫、室、苑、台、榭。此时之宫殿,大多 为高台建筑,重要的均布置在中轴上。
春秋战国时代,建筑技术又有新发展。斗拱的应用 更普遍,建筑装饰更华美,土坯墙和版筑墙的技术更成 熟,宫殿建筑的屋顶几乎全用瓦,各城址均发现大量板 瓦、筒瓦、瓦当、瓦钉和印纹瓦。
园囿观念早已形成,周文王造灵台、灵沼、灵圃, 在我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至春秋战国,社会生 活和思想文化与西周时已大不同,“天道远,人道迩”( 《左传·昭公十八年》),娱神向娱人的转化更彻底,园林 建筑已具更多的世俗性。
此时的高台建筑中的“台” ,是用夯土分层筑成的。少数” 台”也可能利用原有的高地。台 呈阶梯状,逐层收小,顶部往往 建主要殿堂,有些则建台榭,成 为专供娱乐的场所。
“台”突于地面,是一个有 一定范围的外部空间,与其上的 宫室廊榭相通,互为补充。
2020/9/29
在咸阳市发掘的一座高台 建筑遗址,是战国时秦咸阳宫 殿之一。这座60*45m的长方 形夯土台,高6m,高台上建 筑物由殿堂、过厅、居室、浴 室、回廊、仓库等组成,高低 错落,形成一组复杂壮观的建 筑群。其中殿堂为两层,居室 和浴室都设有取暖的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