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讲义.pptx
消防部队战训理论大讲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能见度低、毒性大,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火场温度高,对人员易造成伤害。 2、烟气浓度大,造成能见度较低。 3、烟气的毒性大,造成人员疏散过程中晕倒。 4、出入口少,易造成人员拥挤、践踏。 5、当火源处于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
烟气久聚不散
烟火易弥漫整个通道
徐州市消防支队
徐州市消防支队
火情侦察的方法及任务
(1)图上侦察 迅速掌握地下建筑的结构情况,包括出入口、通风口和固 定消防设施所在位置及使用情况等。 (2)询问知情人 迅速了解起火部位,被困人员情况,单位自救情况。 (3)深入内部侦察 确定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置以及疏散抢救路线。 起火点的准确位置、燃烧物质的性质。 火灾范围、蔓延方向以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 (4)利用侦检仪器侦察 查清火源的确切部位,燃烧范围。 查清火势发展蔓延的趋势和威胁程度。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 设呈立体拓展,地下空间被广泛开发利 用,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车库、 地铁和地下娱乐场所等地下建筑日益见 多。地下建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 灾,烟火极易蔓延扩大,人员疏散又十 分困难,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 故。如何高效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已成 为我们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结构复杂、高温高热、火灾扑救难度大。
1、灭火进攻路线少。
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探测火情困难。
4、战斗展开困难。
5、通讯指挥困难。
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
7、指挥员决策困难。
结构复杂徐州市消防支队 Nhomakorabea(四)内部纵深大,层数多,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1、地下建筑内攻前的准备
火情的侦察。 战斗的编组。 器材和灭火剂的准备。 确保通讯畅通。
2、 组织精干的内攻灭火力量
尽可能指派业务素质过硬、灭火经验丰 富的指挥员和具备协同配合、攻坚能力 强的战斗员深入火场内攻,并严格控制 好进入时间和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组织好分批替换力量。
徐州市消防支队
3、内攻路线的选择 可按预案选择路线。 从进风口进入。 从连通口、临时出入口进入。 从专设的消防出入口进入。 沿进攻路线铺设水带。 4、正确选择水枪阵地,恰当部署水枪 布置水枪直击火点。 布置在着火区间出入口附近。 利用有利地形,设置水枪阵地。
徐州市消防 通风能力差,高温高压持久不降。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地下建筑的灭火准备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四)医疗救护准备。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出入口的形式
垂直出入口
倾斜出入口
水平出入口
徐州市消防支队
洞室的形式
贯通式 梯式 环式
棋盘式
厅式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温度高、烟雾浓,火势蔓延速度快空间大。 (二)能见度低、毒性大,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三)结构复杂、高温高热、火灾扑救难度大。 (四)内部纵深大,层数多,泄爆能力差。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四)医疗救护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

楼比梯较间理应想靠。外墙,并应
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
风。
灭火救援的主要通道与阵地
42
三、高层建筑中的固定消防设施
避
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 建筑设置避难层(间)。
难
避难层间隔一般为10-15
层,设应急电话和消火栓,
层
有保证1h供电的应争广播
(
和应急照明。
间
)
避难层或避难间,都是火 灾时人员避难的场所。
48
五、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应用技术 (一)供水 1、 利用室内消火栓供水。
一般每个消火栓出枪不宜超过2支。 2、利用水泵接合器供水
泵或消防车向管网供水时)
47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1、充分发挥“自救”原则扑救初期火灾 2、集中优势兵力,加强第一出动 3、坚持统一指挥,打好合同战斗
战术原则:
➢ 以防排烟为主,打击火焰为辅 烟气的危害:缺氧、减光、中毒、恐怖、高温
➢ 排烟措施:利用固定排烟设施排烟;自然通风排烟; 喷雾水流排烟;利用排烟机械排烟
防器材不能随时补充。
灾
特
功能复杂,扑救难
点
度大
37
三、高层建筑中的固定消防设施
与灭火有直接关 系的消防设施
室
水
消
疏
避
消
内
泵
防
散 楼
难
防
消
接
电
梯 间
层
控
火
合
与
(
制
栓
器
梯
楼 梯
间 )
室
38
三、高层建筑中的固定消防设施
1. 室内消火栓的同时使用数量可由下式得出:
栓室 同 时 内使 用 消数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所谓地下建筑一般 是指建造在岩石中或 土壤中的建筑物。具 体而言是指建造岩石 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 面标高要低2m以上的 建筑。它包括附建的 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 下建筑。从广义上讲, 地下建筑还应包括地 下铁路隧道和公路隧 道等工程设施。
2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一、地下建筑的历史沿革
15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四、地下建筑的布置特点
出入口
出入口的种类
➢ 特殊用途的出入口:有大型设备出入或吊装口、通风 口管线出入口等。 ➢ 临时出入口:暂时使用后封闭的出入口,如施工用的 导洞口、出渣口等。 ➢ 出入口的数量:对于一般的地下建筑或防护单元,出 入口不能少于两个,即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安全出入 口或连通口,大型的地下建筑应有三个以上的出入口。
五、地下建筑烟气
大型地下设施
因通风条件好, 风流畅通,火灾 的发展与地面建 筑火灾相似,火 灾很容易发展到 猛烈阶段。
25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六、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1、火场温度高,烟气大,且不易散出(1000 ℃ ) 2、人员疏散困难 3、扑救困难 4、泄爆能力差,火风压大
26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4
ter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一、地下建筑的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从公元前3000年至5世纪的古代时期,人类进入了铜器和铁器时代,劳 动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使奴隶社会中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导致在其鼎盛时期形成空前的古埃及、希腊、罗马,以及古代中国的高度 文明,这时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摆脱了单纯的居住要求,而进入更广泛的领 域,期间的几千年中,遗留至今的或有历史可考的大型地下工程很多,如 公元前2650~2500年前后埃及建造的金字塔,实际上是用巨大石块堆积成 的墓葬用地下空间;前22世纪巴比仑地区的幼发拉底河底隧道;我国秦汉 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陵墓和地下粮仓,已具有相当技术水准 和规模,公元前206年建成的中国秦始皇陵,据《水经注》记载,该陵 “斩山凿石,旁形周围30余里”。结合已发掘的兵马俑坑群可以判断,此 陵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火灾发生时间:2018年1月1日 火灾地点:某地铁车站 火灾原因:电气短路 扑救措施:疏散乘客、关闭电源、使用灭火器、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栓等 扑救结果:成功扑灭火灾,无人员伤亡 经验教训:加强地铁车站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乘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等。
火灾发生 时间: 2020年1 月1日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的注意事项
确保消防队员与指挥中心保持 联系
使用对讲机、手机等通讯设备
确保通讯设备电量充足,信号 稳定
及时汇报火情、人员伤亡等情 况
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现场 关闭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使用灭火器,控制火势 及时报警,寻求救援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报告现场情况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盲目行动
泡沫灭火剂:适用于扑救B类火灾,如汽 油、柴油等
卤代烷灭火剂:适用于扑救E类火灾,如 变压器、发电机等
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C类火灾,如电 气设备、精密仪器等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扑救F类火灾, 如厨房设备、食用油等
消防水带:连接水源,输送灭火用水 消防水枪:喷射水流,扑灭火源 消防斧:破拆障碍物,开辟救援通道 消防呼吸器:保护消防员呼吸安全,提高救援效率
火灾地点: 某城市地 下通道
火灾原因: 电线短路 引发火灾
扑救措施: 使用消防 水带、灭 火器等设 备进行扑 救
扑救结果: 成功扑灭 火灾,无 人员伤亡
经验教训: 加强地下通 道的消防安 全管理,定 期检查维护 电气设备, 提高消防意 识。
地下建筑火灾预防 措施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灭火器、喷淋系统等设施完好有效 建立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源并启动灭火措施 严禁烟火:禁止在地下建筑内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课件

2 未来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向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参考资料
1 相关法规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 现有技术
3 典型案例
目前已经应用的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典型案例分析。
用于救援行动的装备和工具。
消防器材
必备的消防器材用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五、扑救技巧
安全逃生方法
在地下建筑火灾中安全逃生的 方法与技巧。
合理使用消防器材
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消防器 材。
现场指挥技巧
在火灾现场进行指挥的技巧和 要领。
六、总结与展望
1 挑战与机遇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的机遇。
如何预防和应对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措施。
现场安全措施
必要的现场安全考虑和措施。
三、扑救方案设计
火灾应急预案
建立火灾应急预案以应对地下建筑火灾。
火灾扑救方案
设计适用于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案。
现场指挥
有效的现场指挥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成功的关键。
四、扑救装备
通风设备
适用于地下建筑火灾的通风设备介绍。
救援装备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PPT课件
#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PPT课件
地下建筑火灾的危害和扑救的复杂性。准备了一个关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 精彩课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背景介绍
危害
地下建筑火灾对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复杂性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现场安全考虑
预防和应对
消防救援-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课件讲稿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讲义同志们:根据总队统一安排,今天由我就《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与同志们交流学习。
今天的授课共分四个内容。
第一部分地下建筑的概念首先,让我们了解地下建筑的概念。
所谓地下建筑一般指建造在岩石中或土壤中的建筑物。
具体而言是指建造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米以上的建筑。
包括附建的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下建筑。
从广义上讲,地下建筑还应包括地下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工程设施。
目前我国最深的地下建筑是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埋深达到了94.467米,这个数据相当于31层楼的高度,被称为“中国最深地铁站”。
这个深度的地下建筑假如发生火灾,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全省仅太原有地铁站,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研讨。
地下建筑火灾不同于地上,高层建筑我们可以采用固移结合、内外结合,地下建筑却只能固移结合,像“中国最深地铁站”,只能以固为主。
地下建筑按功能分类,有军用建筑(如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掩蔽工事等)、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各种民用防空工程、工业建筑、交通和通信建筑、仓库建筑,以及各种地下公用设施(如地下自来水厂、固体或液体废物处理厂、管线廊道等)。
兼具几种功能的大型地下建筑称为地下综合体。
地下建筑按施工方法分类,有明挖和暗挖两类。
明挖施工后完全回填,上面不建任何建筑物的,称为单建式地下建筑;上面再建其他建筑物的,称为附建式地下建筑。
明挖施工后部分回填、覆土或堆土的,称为覆土建筑或堆土建筑。
暗挖的地下建筑,通常是在较深的岩层或土层中挖掘成所需要的空间,顶部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的自然覆盖层。
此外,在中国还有一种习惯的分类方法,把地下建筑分为坑道式、地道式(一般为暗挖)、掘开式(相当于明挖单建)和防空地下室(即明挖附建)。
坑道和地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外地面标高的关系,内部高于外部的称为坑道,低于外部的称为地道。
地下室与地下建筑的区别:建筑地下室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用于建筑物配套设施(如车库、设备间等,还有部分用于战时人防)的那部分建筑;而地下建筑是指像地铁、海底隧道、过街地下通道、地下商场等建筑。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而不乱,有效进攻灭火救援,也就是“打有准备之仗”。
(二)严格按照灭火程序展开战斗。扑救地下建筑火灾,要坚
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明火场纪律,加强统一指挥。要认
真搞好火情侦察,结合灭火救援预案、地下结构图纸展开行动,
杜绝战斗行动的盲目性、危险性,严禁任何参战单位和个人破
坏火场秩序,加强人员及装备出入登记,保障行动安全。
(三)抢救、疏散被困人员要仔细。要结合热成像仪、烟雾视
像仪等设备搞好搜救工作,不放过每个可能留人的部位,防止
漏人造成伤亡,对救出的人员要认真清点、登记,对伤员及时
组织抢救、送医院治疗。内部纵深长、空间大的,在救人时,
要组织官兵接力传送或轮换作战,防止一线人员体力消耗过大,
因疲乏出现意外事故。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3
封口窒息
(主要应用于小型地下洞室或局部洞室房间)
修筑临时防火墙
当地下建筑内缺少防火墙或防火分隔设施时,为了 阻止火势蔓延,在巷道内修筑临时防火墙。在选定的 建墙地点打几根桩,钉上木板,覆以石棉布或抹上灰 浆密封;也可用沙袋封堵。
整理课件
34
封口窒息
案例:江西省南昌市地下商场火灾,持续燃烧17小 时,受灾面积达1500m2
地下空间压力随升温而增大,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
一种附加的自然热风压,即“火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
地下建筑原有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使地下原有风流反向逆流,
加剧火势蔓延;使那些原来属于安全的区域突然出现烟气,远
离火源的人们也遭受到火灾的危害,使灌入地下灭火的高倍泡
沫无法向巷道内流淌,影响高倍泡沫远距离窒息灭火的效果。
(一)火场烟大,能见度低
由于地下空间相对密闭,可燃物复杂,火灾产生的大 量浓烟一时无法排出,造成地下建筑内能见度极低, 一般才1到2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下建筑发展概括和趋向
1、发展平战结合的地下居住和公共建筑。 2、发展多功能的地下高速交通网。 3、发展节约能源的中小型地下建筑。 4、发展地下公用和服务设施。 5、发展地下建筑的新类型。
第二节 基本类型
一、地下建筑类型
1、按地下建筑的功能分类 军用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 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用和服务性建筑 2、按存在条件和建造方式分类 岩石中地下建筑、土中地下建筑 3、按平面布置分类 通道式、梯式、环式、棋盘式 4、按部队方式分类 坑道式、地道式、掘开式、防空地下室
2、烟气在洞室内的流动
3、烟气在通道内流动
(二)地下建筑内的火风压
P 9.8 • Zj• T • Rj T
△Zj:为火源到预测点的标高差、 m T: 为通道发火前的绝对温度、 K △T: 发火后烟气平均气温量、K Rj: 发火前通道空气平均重率、kg/m3
火风压在火灾状态下是个变量,它随着火区 烟气温度升高而加大;随着风流量加大而加 大;随着烟气流动的标高差加大而加大。
内攻路线的选择
1、可按预案选择路线。 2、从进风口进入。 3、从连通口、临时出入口进入。 4、从专设的消防出入口进入。 5、沿进攻路线铺设水带。
正确选择水枪阵地
1、布置水枪直击火点。 2、布置在着火区间出入口附近。 3、利用有利地形,设置水枪阵地。
内部消防设施的利用
1、利用消防控制室的信息。 2、利用各种灭火、阻火、排烟装置。 3、充分利用地下建筑内的消火栓。 4、有效利用防火门。
内攻注意事项
1、进入人员应适度,无关人禁止入内。 2、充分考虑呼吸器使用时间。 3、不盲目射水,及时清理积水。 4、清理内攻通道,保证水带不掩卡。
封口窒息
所谓封口窒息是对火灾区域进行严密封闭, 切断空气来源,使火灾区域内的燃烧物质断绝 氧气的助燃而熄灭。适用于火灾发展猛烈,无 法直接内攻灭火,外攻灌注也无法进行时。由 于地下建筑出入口小,内部空间狭窄,为封口 窒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封口窒息的注意问题
1、确保火灾区域内没有人员和氧化剂。 2、尽量缩小封闭范围。 3、正确的封闭顺序。 4、可向封闭区充入灭火剂。 5、启封、开封时,应组织精干的突击队完成。
第四章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地下建筑
建筑在岩石或土层中的建筑 物称为地下建筑。
附建式、单建式、其他形式 一层至三层或更多层
地下建筑
地下商场、旅馆饭店、各类公 共娱乐场所、医院、地下停车库、 设备机房、加工车间等
地下铁道、铁路隧道、公路隧 道、海底隧道
第一节 绪 论
一、地下建筑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2、提供适宜的环境。 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扑救困难
(1)灭火进攻路线少 (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探测火情困难 (4)战斗展开困难 (5)通讯指挥困难 (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 (7)指挥员决策困难
第六节 地下建筑内消防安全措施
一、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二、防火分区 三、灭火设施 四、排烟设施 五、灭火封闭门 六、疏散设施
第七节 地下建筑的灭火准备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四、医疗救护准备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第八节 地下建筑火灾灭火战术措施
一、积极抢救人命 二、排烟 三、内攻灭火 四、封口窒息 五、灌注灭火
采用各种方式抢救人命
封口窒息的方法
1、关闭防火门 2、修筑临时防火墙 3、修筑防火防爆墙 4、封闭地下建筑的出入口、通风口、窗孔
封闭的管理
1、在封闭墙附近设警告标志。 2、定期测定和分析防火墙内的温度与空气成分。 3、启封措施:
(1)修筑一个带门的防火墙。 (2)注意切断与火灾相连的电源。 (3)注意启封顺序。
第三节 地下建筑布置特点
组成:出入口、通道、洞室 一、出入口
1、出入口的种类 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入口、连通口 特殊用途出入口、临时出入口
2、出入口的形式
水平出入口
倾斜出入口
垂直出入口
二、通道
主干道、连接通道、迂回通道
三、洞室
贯通式
梯式
环式
棋盘式
厅式
第四节 结构形式
1、拱形结构 2、圆管结构 3、框架结构 4、薄壳结构
第五节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地下建筑火灾蔓延
(一)烟气流动 1、烟气的流动性质 2、烟气在洞室内的流动 3、烟气在通道内流动
1、烟气的流动性质
烟气温度越高,烟气流动速度越快,与周 围空气混合作用就减弱;反之,烟气温度越 低,烟气流动速度越慢,与周围空气混合就 加强。
烟气流动还与周围温度、流动的阻碍、通 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气流的干扰等有直接关系,
1、初期火灾的火场自救 2、引导疏散被困人员。 3、在侦察中搜寻救人。 4、强攻救人。 5、调集相关社会力量。
注意事项
1、扑救初期火灾,火场排烟应同时进行。 2、疏散人员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外撤。 3、参加营救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安全保障。 4、注意搜索,防止有人未撤出。 5、派专人在出入口处警戒、疏导。
(三)地下建筑内的火灾蔓延
1.火灾蔓延方式 2.火灾发展形态
二、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火场温度高、烟气浓,不易散出
• 2、毒气重 • 3、人员疏散困难 • 4、扑救困难 • 5、泄爆能力差
人员疏散困难
(1)火场温度高,对人员易造成伤害
• (2)烟气浓度大,造成能见度较低 • (3)烟气的毒性大,造成人员疏散过程中晕倒 • (4)出入口少,易造成人员拥挤、践踏 • (5)当火源处于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
内攻灭火
内攻灭火是最主动的一种进攻战术。 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尽量采用内攻 灭火。
内攻灭火
(一)内攻的灭火时机 (二)内攻前的准备 (三)内攻路线的选择 (四)正确选择水枪阵地,恰当布置水枪 (五)内部消防设施的利用 (六)内攻注意事项
内攻前的准备
1、火情的侦察。 2、战斗的编组。 3、器材和灭火剂的准备。 4、确保通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