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战训理论大讲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地下建筑火灾是城市火灾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空气流通不畅、通风条件差,烟气无法及时排出,使得火灾蔓延速度快、烟雾浓度高、热量集中等特点,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扑灭地下建筑火灾,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下面将从预防、应急措施、联动控制和消防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
一、预防措施1. 建筑设计: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出入口、通道和安全间距,确保人员疏散的通畅性;同时,要考虑到地下空间的防火防烟分隔,并设置合适的防火门和疏散通道,以提高地下空间火灾的控制能力。
2. 防排烟系统:地下建筑必须配置完善的防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通道、排烟风机和自动控制装置等。
通过合理地配置排风口和新风口,可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将烟气排出,保持人员逃生的通路畅通。
3. 检测与报警系统:地下建筑应配置可靠的火灾检测与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发出警报,以便人员及时疏散和消防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扑救。
二、应急措施1. 疏散逃生:在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首先要确保人员的疏散逃生,根据火灾的情况,迅速组织人员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
疏散时应注意避免人员拥挤和踩踏,并且不能回头返回火灾现场。
2. 隔离封闭:在火灾发生后,应尽快切断火灾现场与外界的联系,关闭门窗,封闭通道,以减少火势蔓延速度。
同时,也要保持空气通畅,确保逃生通道不被烟气阻塞。
3. 使用消防器材:地下建筑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当火灾发生时,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尽量将火势控制在小范围内。
三、联动控制1. 自动灭火系统:地下建筑应配置自动灭火系统,利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火灾、报警,并进行自动喷水灭火,有效降低火灾的蔓延速度。
2. 视频监控系统:地下建筑应配备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监控画面判断火灾的情况,并通过联动控制中心进行指挥和调度,快速指导消防人员进行扑救。
消防救援-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课件讲稿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讲义同志们:根据总队统一安排,今天由我就《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与同志们交流学习。
今天的授课共分四个内容。
第一部分地下建筑的概念首先,让我们了解地下建筑的概念。
所谓地下建筑一般指建造在岩石中或土壤中的建筑物。
具体而言是指建造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米以上的建筑。
包括附建的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下建筑。
从广义上讲,地下建筑还应包括地下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工程设施。
目前我国最深的地下建筑是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埋深达到了94.467米,这个数据相当于31层楼的高度,被称为“中国最深地铁站”。
这个深度的地下建筑假如发生火灾,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全省仅太原有地铁站,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研讨。
地下建筑火灾不同于地上,高层建筑我们可以采用固移结合、内外结合,地下建筑却只能固移结合,像“中国最深地铁站”,只能以固为主。
地下建筑按功能分类,有军用建筑(如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掩蔽工事等)、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各种民用防空工程、工业建筑、交通和通信建筑、仓库建筑,以及各种地下公用设施(如地下自来水厂、固体或液体废物处理厂、管线廊道等)。
兼具几种功能的大型地下建筑称为地下综合体。
地下建筑按施工方法分类,有明挖和暗挖两类。
明挖施工后完全回填,上面不建任何建筑物的,称为单建式地下建筑;上面再建其他建筑物的,称为附建式地下建筑。
明挖施工后部分回填、覆土或堆土的,称为覆土建筑或堆土建筑。
暗挖的地下建筑,通常是在较深的岩层或土层中挖掘成所需要的空间,顶部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的自然覆盖层。
此外,在中国还有一种习惯的分类方法,把地下建筑分为坑道式、地道式(一般为暗挖)、掘开式(相当于明挖单建)和防空地下室(即明挖附建)。
坑道和地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外地面标高的关系,内部高于外部的称为坑道,低于外部的称为地道。
地下室与地下建筑的区别:建筑地下室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用于建筑物配套设施(如车库、设备间等,还有部分用于战时人防)的那部分建筑;而地下建筑是指像地铁、海底隧道、过街地下通道、地下商场等建筑。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火灾形式,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环境,火灾的扑救技术和战术与普通建筑有所不同。
以下将介绍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
一、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1. 人员疏散和逃生技术:地下建筑火灾时,人员疏散是最重要的一环。
地下建筑通常有复杂的结构,病房名称/号码可能迷失方向,容易造成人员迷失,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应事先为地下建筑设置疏散通道,增设逃生标志,逃生通道的照明应采用非常规电源,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不会熄灭。
2. 应急通风技术:地下建筑系统往往缺乏自然通风条件,一旦发生火灾,烟雾迅速弥漫,给扑救带来困难。
因此,需要利用应急通风系统进行烟雾控制,向火灾区域供给新鲜空气,减小烟雾蔓延。
3. 水源供给技术:地下建筑消防水源难以获得,通常需要通过引水设备从地面供水。
因此,在地下建筑中设置固定式或流动式水枪,以便在火灾时及时供水灭火,同时应注意维护水源供给的通畅性。
4. 火灾扑救器材: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采用的器材应考虑到特殊环境的要求。
例如,应选择适合在封闭空间内使用的灭火剂,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副作用,如二氧化碳灭火剂、水雾灭火系统等。
5. 积极防控技术:在地下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监控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火灾情况,及时报警和控制火灾。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提前发现潜在的隐患并进行处理。
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战术1. 初期扑灭战术:地下建筑火灾爆发时,首先要迅速发现、报警并组织人员进行初期扑救。
通过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争取在火势扩大之前将火灾扑灭。
2. 阻断火势蔓延战术:地下建筑火灾常常出现浓烟和高温环境,所以要采取措施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可以通过关门、封闭通风管道、封堵通道等方式将火势局限在一个区域,以便灭火部队在局部区域内进行灭火。
3. 落水掩护战术:地下建筑火灾中,如果被困人员无法通过逃生通道逃离,可以选择跳入水体中等待救援。
2024年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3篇)

2024年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1. 快速报警和疏散: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启动火警报警系统,同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疏散。
地下建筑的疏散通道、出口和紧急通道应保持畅通,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2. 限制火势蔓延:地下建筑中的防火门、防火隔离带和防火墙应保持良好的状态,阻止火势蔓延。
同时应关闭供气、供电、供水等设施,避免火灾进一步扩大。
3. 痕迹排烟:地下建筑火灾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可能导致窒息和中毒。
因此,必须及时排除烟雾。
在地下建筑中设置排烟口和排烟系统,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出。
4. 利用自动灭火系统:地下建筑应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雾状灭火系统或干粉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能够及时控制火势,降低火灾对地下建筑的破坏。
5. 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防火:在地下建筑中使用阻燃材料和阻燃装饰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地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和规范。
6. 加强灭火器和灭火器设施:地下建筑应合理设置灭火器和灭火器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以上是对2024年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的一些建议,具体应根据地下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和落实。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地下建筑人员的火灾应急反应能力。
2024年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2)(一)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割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分割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
防烟分区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任意流动,需要利用一些设备把防火分区划分为若干个防烟空间,再利用区内的排烟口把烟排除。
常用的防排烟设备由挡烟垂壁、排烟口和管道式机械排烟系统。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1、地下建筑内攻前的准备
火情的侦察。 战斗的编组。 器材和灭火剂的准备。 确保通讯畅通。
2、 组织精干的内攻灭火力量
尽可能指派业务素质过硬、灭火经验丰 富的指挥员和具备协同配合、攻坚能力 强的战斗员深入火场内攻,并严格控制 好进入时间和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组织好分批替换力量。
徐州市消防支队
3、内攻路线的选择 可按预案选择路线。 从进风口进入。 从连通口、临时出入口进入。 从专设的消防出入口进入。 沿进攻路线铺设水带。 4、正确选择水枪阵地,恰当部署水枪 布置水枪直击火点。 布置在着火区间出入口附近。 利用有利地形,设置水枪阵地。
徐州市消防 通风能力差,高温高压持久不降。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地下建筑的灭火准备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四)医疗救护准备。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出入口的形式
垂直出入口
倾斜出入口
水平出入口
徐州市消防支队
洞室的形式
贯通式 梯式 环式
棋盘式
厅式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温度高、烟雾浓,火势蔓延速度快空间大。 (二)能见度低、毒性大,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三)结构复杂、高温高热、火灾扑救难度大。 (四)内部纵深大,层数多,泄爆能力差。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四)医疗救护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地下建筑的火灾扑救相对于地面建筑来说更加复杂和危险,因为通风不畅、出口有限、烟气易积聚等因素使得火灾的蔓延速度更快,燃烧温度更高。
因此,对地下建筑的火灾扑救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和战术,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以及战术。
1. 灭火技术:(1)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常用的灭火器材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水雾灭火器。
根据火灾的类型和大小,选择适合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2) 防止燃烧物扩散:火灾现场应尽量关闭或封堵与火源相连的通风孔、进出口等通道,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可以通过喷洒水雾等方式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减少火势的蔓延。
(3) 使用灭火器具进行灭火: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可以通过使用灭火器具进行灭火,例如可以使用水雾灭火器或水带进行水雾喷洒灭火,有效降低火源温度并增加热量吸收。
2. 疏散与逃生技术:(1) 定期演练疏散计划: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往往容易导致烟雾积聚,影响人员的疏散和逃生。
因此,地下建筑应制定疏散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人员熟悉逃生路线和疏散程序,并对逃生通道进行维护和保养。
(2) 提供应急逃生通道:地下建筑应设置应急逃生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安全地撤离。
逃生通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和疏散能力,同时应定期检查通道是否畅通,并在通道周围设置明显的标识。
(3) 利用逃生工具: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由于出口有限,人员可能需要借助逃生工具进行逃生。
逃生工具可以包括防烟面具、防火绳索等,使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
3. 管理与应急措施:(1) 强化安全管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关键是预防,因此,必须加强地下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处理、建立健全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加强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等。
(2) 建立应急预案:地下建筑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程序、疏散程序、灭火程序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措施。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火灾事故,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火灾扑救方法与地面建筑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方法,希望对应急救援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 灭火器的使用:地下建筑火灾早期,可使用手持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首先,确定火源位置和火势大小,确认灭火器使用的有效范围。
通常,治安火灾一般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操作时,应远离烟气和明火,在适当的距离内,射程一般为3-5米,沿着风向方向喷射灭火器。
2. 喷淋系统的使用:地下建筑常常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可自动启动或由人工操作启动。
当火灾发生时,喷淋系统应及时运行。
喷淋系统能够控制火势的蔓延,减少烟雾和热量的释放。
同时,喷淋系统还可以降低火场温度,并提供灭火水源。
在使用喷淋系统扑灭火源时,应注意不要直接喷射烟雾和明火,并保持喷淋系统通畅。
3. 疏散通道、防烟门和防烟帘的使用:地下建筑应当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从火场撤离。
同时,疏散通道、防烟门和防烟帘可阻止火势和烟雾扩散,提供安全的逃生通道。
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应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避免乘坐电梯。
如果通道被烟雾封锁,可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墙壁摸索前进。
4. 呼吸器和防护服的使用:由于地下建筑火灾通常伴随着浓烟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应急救援人员在进入火场扑救时应佩戴呼吸器和防护服。
呼吸器能够提供新鲜空气,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浓烟。
防护服可以阻隔火焰和高温,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使用呼吸器时,应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
5. 通风和排烟: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应尽快进行通风和排烟,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浓度。
通风可增加新鲜空气的供应,排烟可减少烟雾的覆盖面积。
在进行通风和排烟时,应根据火势和风向选择合适的通风口,并避免火势蔓延。
6. 灭火水炮和泡沫灭火系统的使用:对于大型地下建筑火灾,可以使用消防水炮和泡沫灭火系统进行扑救。
消防水炮具有远射程、大水量的特点,可快速扑灭大面积的明火。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而不乱,有效进攻灭火救援,也就是“打有准备之仗”。
(二)严格按照灭火程序展开战斗。扑救地下建筑火灾,要坚
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明火场纪律,加强统一指挥。要认
真搞好火情侦察,结合灭火救援预案、地下结构图纸展开行动,
杜绝战斗行动的盲目性、危险性,严禁任何参战单位和个人破
坏火场秩序,加强人员及装备出入登记,保障行动安全。
(三)抢救、疏散被困人员要仔细。要结合热成像仪、烟雾视
像仪等设备搞好搜救工作,不放过每个可能留人的部位,防止
漏人造成伤亡,对救出的人员要认真清点、登记,对伤员及时
组织抢救、送医院治疗。内部纵深长、空间大的,在救人时,
要组织官兵接力传送或轮换作战,防止一线人员体力消耗过大,
因疲乏出现意外事故。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3
封口窒息
(主要应用于小型地下洞室或局部洞室房间)
修筑临时防火墙
当地下建筑内缺少防火墙或防火分隔设施时,为了 阻止火势蔓延,在巷道内修筑临时防火墙。在选定的 建墙地点打几根桩,钉上木板,覆以石棉布或抹上灰 浆密封;也可用沙袋封堵。
整理课件
34
封口窒息
案例:江西省南昌市地下商场火灾,持续燃烧17小 时,受灾面积达1500m2
地下空间压力随升温而增大,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
一种附加的自然热风压,即“火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
地下建筑原有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使地下原有风流反向逆流,
加剧火势蔓延;使那些原来属于安全的区域突然出现烟气,远
离火源的人们也遭受到火灾的危害,使灌入地下灭火的高倍泡
沫无法向巷道内流淌,影响高倍泡沫远距离窒息灭火的效果。
(一)火场烟大,能见度低
由于地下空间相对密闭,可燃物复杂,火灾产生的大 量浓烟一时无法排出,造成地下建筑内能见度极低, 一般才1到2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能见度低、毒性大,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火场温度高,对人员易造成伤害。 2、烟气浓度大,造成能见度较低。 3、烟气的毒性大,造成人员疏散过程中晕倒。 4、出入口少,易造成人员拥挤、践踏。 5、当火源处于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
烟气久聚不散
烟火易弥漫整个通道
徐州市消防支队
徐州市消防支队
火情侦察的方法及任务
(1)图上侦察 迅速掌握地下建筑的结构情况,包括出入口、通风口和固 定消防设施所在位置及使用情况等。 (2)询问知情人 迅速了解起火部位,被困人员情况,单位自救情况。 (3)深入内部侦察 确定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置以及疏散抢救路线。 起火点的准确位置、燃烧物质的性质。 火灾范围、蔓延方向以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 (4)利用侦检仪器侦察 查清火源的确切部位,燃烧范围。 查清火势发展蔓延的趋势和威胁程度。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 设呈立体拓展,地下空间被广泛开发利 用,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车库、 地铁和地下娱乐场所等地下建筑日益见 多。地下建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 灾,烟火极易蔓延扩大,人员疏散又十 分困难,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 故。如何高效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已成 为我们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结构复杂、高温高热、火灾扑救难度大。
1、灭火进攻路线少。
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探测火情困难。
4、战斗展开困难。
5、通讯指挥困难。
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
7、指挥员决策困难。
结构复杂徐州市消防支队 Nhomakorabea(四)内部纵深大,层数多,泄爆能力差。
1、安全出入口间距大。 2、内部格局复杂。 3、通风能力差,高温高压持久不降。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一)火情侦察和判断
1. 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的组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1)一个战斗班单独进行灭火战斗时由战斗班长和一名战斗 员组成侦察小组。 (2)一个消防中队投入灭火战斗时,由中队火场指挥员、战 斗班长和通讯员三人组成侦察小组。 (3)火场较大、参战中队较多时,成立灭火指挥部,由指挥 部组织一个或若干个侦察小组进行火情侦察工作。
火情侦察组 照明通讯组 火场排烟组 人员救助组 工程破拆组 灭火强攻组
1、确定战斗行动编组和战斗任务分工。 2、 根据火场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灭火对策 及救援力量。 3、 汇总情况,随时向总指挥部报告情况。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积极抢救人命
2009年1月8日11时,位于曹杨路的地铁十一号线在建工地发生火 灾。当时现场烟雾很大,消防部门赶到后,顶着浓烟进入工作井积极 救援。救援人员在地下共发现四名被困人员,其中两名被困人员倒在 地下第三层,一名身体较胖的工人头部受伤,没有了知觉;另一名工 人则处于半昏迷状态。剩余两名工人为躲避向上翻腾的烟雾,钻到地 下第四层的一个角落中。
徐州市消防支队
结构类型
2、按存在条件和建造方式分类 岩石中地下建筑、土中地下建筑
徐州市消防支队
结构类型
3、按平面布置分类
通道式、梯式、环式、棋盘 式
徐州市消防支队
组成部分
一、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入口、连通口、特殊用途出入口、临时出入口 二、通道 主干道、连接通道、迂回通道 三、洞室
徐州市消防支队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一)温度高、烟雾浓,火势蔓延速度快空间大。
1、散热困难,温度迅速升高。 2、供氧不足,发烟量大。 3、出入口少,烟气不易散出。 4、电源被切断,通风、空调系统失灵。
徐州市消防支队
烟气的流动方式
烟气在洞室中流动
烟气在通道中流动
徐州市消防支队
烟气的流动方式
一个出入口时
两个出入口
多个出入口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四)医疗救护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开启疏散通道
稳定人员情绪
徐州市消防支队
四、地下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术措施
(一)火情侦察和判断 (二)成立火场指挥部 (三)积极抢救人命 (四)防排烟 (五)内攻灭火 (六)封口窒息 (七)灌注灭火
地下建筑 火灾扑救
基本情况 火灾特点 灭火准备工作 灭火战术措施 注意事项 经验体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地下建筑火灾,仍是世界上各类火灾中最难扑 救的火灾之一。如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勃朗峰隧道、英国 君王十字地铁车站、俄罗斯莫斯科地铁车站、韩国地铁车 站、南昌市福山地下商场、四川梨子园隧道等等。
(一)定义 (二)结构类型 (三)组成部分
徐州市消防支队
2、火情判断
(1)根据通风情况判断 (2)根据使用性质判断 (3)根据气候条件和时间判断 (4)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5)根据烟气特征判断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成立火场指挥部
火场指挥部机构的大小、下设各专业组的多少视火场情 况而定,通常应设置在主攻入口处或消防控制中心。主要由 综合调度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组成。
出入口的形式 水平出入口
倾斜出入口
垂直出入口
徐州市消防支队
洞室的形式
贯通式
梯式
环式
棋盘式
厅式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温度高、烟雾浓,火势蔓延速度快空间大。 (二)能见度低、毒性大,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三)结构复杂、高温高热、火灾扑救难度大。 (四)内部纵深大,层数多,泄爆能力差。
1、初期火灾的火场自救 (1)关闭通风、开启排 烟
(2)关闭防火门 (3)开启固定灭火设施
徐州市消防支队
定义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
高要低2米以上的建筑。包括附建的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 下建筑。从广义上讲,地下建筑还应包括地下铁路、铁 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工程设施。
徐州市消防支队
结构类型
1、按地下建筑的功能分类
军用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 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用和服务 性建筑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三、地下建筑的灭火准备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四)医疗救护准备。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徐州市消防支队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徐州市消防支队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