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修身与养生
燥者感之以静 静者感之以和——论古琴音乐艺术在修身养性方面的作用

。
,
。
。
,
,
。
,
,
,
。
化 等 系 统 以 良 好 的 刺 激 达 到 其 祛 病 延 年 的 作 用 所 以 古 往今 来 善 琴 者 多 长 寿 据 史 料 记 心 血管 内 分 泌 消 优 美 的 琴 曲 能 使 人 的 呼 吸和 心跳 跟 随 其 节 拍 产 生 共 振 给 人的 神 经 乐 不 能 入 任 之 以 天真 医学 亦 以和 LU 现 代 和 平其 心 忧 静 静者 感 之 证明 舒 缓 志 燥者 感 之 以 有 很 好 的 修 身 乔 性作 用 上 经 常 抚 琴 能 使 人健康 长 寿 《 古 琴论 = 日 = 》 个 一 以 静 制 动 的 乐 器 倍 受 历 代 文 人 墨 客 的 青 昧 古 琴音 乐 除 了 能 陶 冶 人 的 情 操 之外 尚 古 琴 是我 国 最 古 老 的 民 族 乐 器 之 一 它 历 史 悠 久 音 色 深 沉 浑 厚 古 朴 淡 雅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气 内 心静 神
燥 者 感 之 以静 静者 感 之 以和
论 古 琴 音乐 艺 术在 修 身 养 性 方 面 的作 用
文
、
徐 永
扶 琴 以 静 为宝
不 散乱
”
,
未先 弹琴先 定 心
。
,
指 《 法 直要 》中
“
心
㈤
列 为 十要 之 首
,
鼓琴:文人修身的过程

鼓琴:文人修身的过程探索古琴美学古琴中国网管平湖《流水》来自今日古琴00:0007:28©点击上方绿标,聆听最美音乐古琴之所以倍受古代文人士大夫喜好,除了其琴道、琴德、琴境为其所重外,更在于习琴操缦有助于修身养性,成君子之德,也就是说,鼓琴是被当作一种修身的过程看待的,刘向《说苑·修文》言:“乐之可密者,琴最宜焉,君子以其可修德,故近之。
”鼓琴之所以有助于修身,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丰富的文化内涵古琴不仅在琴制上凝聚了中国古人哲理性的思想,而且古琴的琴歌、琴曲创造也大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首琴歌、每一段琴曲均有其动人心弦,教化心灵的故事由来。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什么音乐流传最久,至今仍然能够体会其上古生命力之意蕴的话,当非古琴莫属。
按各种不同琴谱记载流传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琴曲大约三千余首,其内容丰富,意象广阔,凡象事、绘景、抒怀、寄情、写境,触物而心动者,皆可入缦成曲。
按元代陈敏子《琴律发微·制曲通论》中的说法:“汉晋以来,固有为乐府辞韵于弦者,然意在声为多,或写其境,或见其情,或象其事,所取非一,而皆寄之声。
……且声在天地间,霄汉之籁,生喦谷之响,雷霆之迅烈,涛浪之舂撞,万窍之阴号,三春之和应,与夫物之飞潜动植,人之喜怒哀乐,凡所以发而为声者,洪纤高下,变化无尽,琴皆有之。
”进一步,就琴曲之创制讲,桓谭《新论》曰:“琴有《伯夷》之操。
夫遭遇异时,穷则独善其身,故谓之‘操’。
《伯夷》操以鸿雁之音。
……《尧畅》,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
”朱长文《琴史》中也记载上古琴曲的由来,尤其说明了为何琴曲多以“操”、“畅”来命题:“古之琴曲和乐而作者,命之曰‘畅’,达则兼济天下之谓也;忧愁而作者命之曰‘操’,穷则独善其身之谓也。
”可见琴曲是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心情写照。
从流传琴曲中“操”多于“畅”这点看,大多数琴曲均为古人身处逆境之作,故更易引发人们感慨,也更具有励志教化的作用。
古琴

古琴一、古琴—修身养性的正身之品琴里负载了儒、道、释三家诸多的文化元素,它是个文化载体,而不仅是一个乐器。
古代在乐队里是看不到古琴的,琴是被用做修身养性的,是帝王将相的必修之课,作为我们今天的人不用拘泥这些东西。
判断琴的好坏,我们有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均、清、芳。
我们说,这九德也代表了人的德行,在管理学上,在选用人才上也有很多特别的作用。
古琴流传至今天,琴曲流传下来有三千首左右,后代琴家整理出来的有一千首左右,作为现代琴家能弹的也就一百首左右。
它的流传一代一代越来越少,由于谱子让人看着望而生畏,所以失传的较多。
现代的琴家把它与五线谱和简谱结合起来,方便今人的学习。
琴声对人有治疗作用,《黄帝内经》载:人有阴阳,天地之间,六和之内,功事物之理都离不开五行,古琴音乐疗法与医学理论相结合,规范于阴阳五行理论体系之中,“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此人与天地相参”。
中国的琴曲里面都蕴含了很深的中国文化的东西,有诗词歌赋,历史人物典故。
琴曲里常见的,李白的《秋风辞》是在古曲里很少的几首描写女性的,琴曲一般都是抒发情感,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叹,还有一些是对社会的不满和期冀。
这首《秋风辞》是李白有感于她的一个小表妹而作。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女孩子没成家之前很少和外界接触,表哥表妹的情分在古代历史故事中经常可以看到。
李白的小表妹一直暗恋着李白,但李白懵懵懂懂不知道,若干年之后过节大家回家时见面,李白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小表妹不理他,翻他的白眼,他还觉得很奇怪,后来知道了,原来小表妹的暗恋他没反应,小表妹对他有些意见。
但后来再通过聊天、沟通解开了。
李白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曲子,表现一个女孩子在秋风落叶之时,被飘落的叶子打入心里,想起来当年的往事,心里有点丝丝屡屡的不快乐,有点黯然伤情的回忆。
实际上人是在不断成长的,想开了之后心开始变得宽阔,逐渐将以前的哀怨放弃,然后提升的过程。
曲子帮我们打开心灵的窗子,把耗能最大的心结、心事打开,从而节约能量,积蓄新的动力。
古琴的妙处

古琴的妙处
一、去浮戒燥、静心启智
“琴棋书画”是历代文人雅士修心养性的必备工具,“琴”就是指古琴,并居于这四艺之首。
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贵、悠远沉静,可以使弹琴者远离浮躁和喧嚣,回归无上自然,心灵清净无染。
又有古语说“静可生慧”,因而内在的修为、悟性和智慧都随之增长。
二、提升文化修养
古琴承载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
学琴的同时可以领会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以及儒释道之文化精髓。
从美学角度,欣赏古琴曲,重在余韵和弦外之音,即中国艺术的意境之美,如同水墨画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无限的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提升自身气质
抚琴时要求气定神闲,坐姿、手势等举止中正平和、优雅含蓄。
因而长期抚琴可以达到内外兼修,提升自身气质的目的。
四、有助于养生
弹琴时左手“按弦”、右手“击弦”可以使手指的末梢神经得到刺激,从而带动全身经络的活动;古琴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天地中的阴阳五行、人体的五脏六腑一一对应,五音的和谐旋律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和畅。
五、缓解压力,抵制抑郁
欧阳修曾写到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於友人孙道滋,受宫(五音之一)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由此可见,弹古琴可以治疗“幽忧之疾”,闲时抚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
古琴可弹,可拨,可滑过琴弦,即使抚擦一根琴弦,那丝丝擦响,亦可表达一种心境,散发一种韵味。
古琴对今天的启示

古琴对今天的启示
古琴对今天的启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1.追求内心的平静:古琴音乐通常比较柔和、优美,可以让人心情平静、放松。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学习古琴可以帮助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2.培养专注力:古琴弹奏需要高度专注和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帮助人们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分心、浮躁。
3.弘扬传统文化: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4.培养审美情趣:古琴音乐具有深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修养身心:古琴音乐具有养生养颜、变化气质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修养身心、提高生命质量。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6.领悟人生哲理:古琴音乐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可以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古琴对今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追求内心的平静、培养专注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修养身心以及领悟人生哲
理等。
这些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提高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正文:一、引言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相互关联,它们共同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身心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古琴艺术的特点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⒈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⑴古琴艺术的起源与演变⑵古琴艺术的流派与代表作品⑶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⒉古琴艺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⑴音乐疗法与古琴音乐⑵古琴演奏对身心的调节⑶古琴演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⑷古琴演奏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三、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古琴艺术的关系⒈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⑴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⑵中医经络学说与养生保健⑶中医调理阴阳平衡与健康⒉中医养生与古琴艺术的相互作用⑴古琴音乐的音律与中医音乐养生⑵古琴演奏的动作与中医气功调养⑶古琴艺术对中医养生方法的启示四、结论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在传统文化中既有独立的价值,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古琴艺术的演奏与欣赏,可以调节身心平衡、舒缓压力,进而促进健康。
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对古琴艺术的演奏和欣赏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⒈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图表⒉中医养生常见养生方法介绍手册⒊古琴演奏心理调试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法:对创作作品的使用、传播、控制等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⒉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它们得到传承和保存的法律法规。
⒊知识产权法:保护创造性的人类智力劳动成果和文化创意的法律规范。
古琴修身养性作文

古琴修身养性作文
古琴,又称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
古琴历来以它清雅的
声音和独特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秦朝,历经秦代、汉代、隋代、宋代、明代、清代,最终形成了我国千古流传的古琴文化。
学
古琴,不仅可以发挥它独特的音乐特点,更可以修养自身,培养良好
的人生态度。
演奏古琴需要有很高的训练水平,不仅要会按琴曲,还要应用一
定的演奏技巧,使听众能够体会到古琴的灵动、激昂、沉稳的特点,
以表现出作曲家的艺术思想和情感。
学习演奏古琴可以调节人的精神状态,舒缓情绪,提升释放精力。
奏琴时,能使脑神经正常发放舌根节间的脑电波,从而产生兴奋和安
慰的效果,抚慰内心的寂寞,扩张脑力容量,充实人生。
古琴一曲曲,唱出的是内心的思想和情绪,以最自然的姿态表达
出人与心的语言。
奏琴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在音乐的海洋中
自由漂浮,在宁静的旋律中找到安慰,放松心情。
古琴无论是修养身心,还是放松心情,都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古
琴对修身养性有着极大的价值,他可以把混乱的思想简化,纯净自身,体会古琴理论和精神,也可以涵养自身,让情绪多变,分清自我。
熟
练古琴,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给人以非常安静和舒适的气氛,使我
们明智地看待生活,掌控自己的思想。
古琴与人才能结合,才能发出美妙的音乐。
学习古琴的同时,也
要学会沉下心来去感受和领悟,从而发掘古琴的精髓,才能完全发挥
出古琴的音乐能力,增强古琴文化的音乐内涵,令古琴的文化底蕴更
加深厚,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文学家欧阳修与古琴养生

文学家欧阳修与古琴养生文学家欧阳修与古琴养生导语:在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看来,古琴可以作为一种养生的工具和手段,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的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与古琴养生,欢迎阅读!欧阳修与古琴养生古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相传为伏羲所造。
抚琴除了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外,还具有祛除病痛,使人健康长寿的功效。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文采风流,在琴、棋、书、文、酒“五友”中尤其对古琴情有独钟,并获得了独特的古琴养生心得。
一、中正平和,琴能养性欧阳修踏上仕途之后,因做官清廉,刚直不阿,得罪了不少同僚,明里暗里对他打压排挤。
他长期郁愤难抒,后来竟患上了“幽忧之疾”,也就是如今常说的轻度抑郁症。
虽然多方求医,却不见病情好转。
为了排遣苦闷,欧阳修闲暇之余跟着好友孙道滋学琴。
而只要抚弄琴弦,倾听那清越流畅的音乐,他便万事离心,烦恼尽除,不知不觉间,抑郁症竟然痊愈了。
他因此在自己的《琴说》中写道:“余尝有幽忧之话,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从琴声中受惠的欧阳修后来将这种音乐疗疾的方法推荐给了好友杨置,后者由于屡试不中,抑郁成疾,欧阳修特地送给他一张琴,称用药物治疗不如以琴曲来排遣忧思的效果好,并将其亲身经历及体会撰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送杨置序》。
那么弹琴祛疾的道理何在呢?欧阳修认为琴声能“喜怒哀乐,动人必深”,也就是说,琴声所传达出的喜怒哀乐最能打动人心,而“心神”会影响与之相对应的脏腑功能,产生以情胜情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欧二、畅情舒郁,琴能养疾自从学会抚琴之后,欧阳修出门有三件事必“随身”,一是写诗,二是饮酒,三是抚琴。
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他就会抱琴细细抚摸,并着迷地弹奏起来。
人在抚琴的时候心静而手指动,指甲和指尖在拨弄琴弦。
按照中医理论,指尖是十二经络中一些主要经络的终点末梢,弹琴时会不断按摩和运动这些末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血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
十分适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它的表现力就已经尊崇到了神话的程度。
例如先秦著作《韩非子》曾记述了春秋时期琴家师旷弹琴引来玄鹤合鸣舞蹈的事迹。
历代都有以琴为中心的动人故事、传说。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古琴作为“乐教”的主要手段。
他所教授的“六艺”课程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
伯牙和钟子期更是许多人所知晓的。
伯牙弹琴子期知音的故事,在《吕氏春秋》中有明确的记录。
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看到,最晚在秦代以前,古琴已可以用独奏的形式,用纯器乐的手段,来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沟通人的思想感情。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都是抚琴的高手,大量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关于古琴的描述。
古琴历经三千多年,有三千多首有文字记载的琴谱,有大量的琴学理论论述。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足以证明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千年中,古琴辉煌过,也曾多次历经磨难,甚至被迫害到几乎遗忘。
但是,古琴始终在民间流传,在文人中流传,没有任何力量使它毁灭。
一旦环境许可,古琴便春风吹又生。
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古琴又开始在中国兴旺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古琴、学习古琴。
我们不禁要问,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二古琴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有着三千年历史而仍然有众多喜爱者的活的乐器,它的形制、曲谱、理论等一整套的琴学内容,没有任何一件乐器可以和它相比。
那么,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琴始终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乐器。
文人不仅用古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且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工具。
他们通过古琴让自己的心灵和古人对话,视古琴为忠贞不渝的朋友,甚至视古琴为自己的生命。
古琴在文人心目中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
用古琴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琴者“禁”也,禁淫禁邪禁贪,弹琴者首先应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而且这种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随身而行,以至“士无故不撤琴瑟”。
因此,琴人在社会上是很受人们敬重的。
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著作对古琴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论述。
唐代薛易简所著《琴谱》说:“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此处所说,概括起来都可以说古琴对人精神上的影响。
即使是说可以格鬼神,我认为也是格去心中的鬼神,使人光明正大的为人处事。
这个总结也是对古琴修身养性作用的概括。
蔡邕著《琴操》认为: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御邪辟,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风俗通义》中说:雅琴者,乐之统也,与八音并行。
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于身,非必陈设于宗庙乡党,非若钟鼓罗列于虞悬也,虽在穷阁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
以为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
故琴之为言禁也,雅之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
近代琴家杨宗稷在著名的《琴学丛书》中指出:“琴学有修身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
”三古人的这些论述对古琴的修身养性作用作了精辟的总结。
但是,在当前,在古琴喜人的兴旺之中,却也隐含着令人担忧的现象。
那就是古琴渐渐地被当作表演性的工具,而修身养性的功能却被淡化了。
于是,在新刊印的琴谱中,删去了说明琴曲内容的解题。
有的琴家提出了古琴要去古的要求,认为古琴只是一种乐器,只是娱乐的功能,不要有更多的负担。
于是,关注的只是弹琴的技法,追求的是表演的姿式和服装,淡化的正是古琴的生命——它的深刻的内涵。
甚至通过古琴谋取名利,使一些琴人背离了应有的操守。
古琴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古代,皇宫中就有过专职的琴师,在重要的场合为皇帝和贵族表演古琴。
在社会上,也有文化水平很高的古琴家,他们研究古琴,演奏古琴,传授古琴,成为职业的古琴家。
即使有些人不是专业琴家,但是他们生活富足,可以专心弹琴,于是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研究古琴,并且很有成绩。
这些人是古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没有他们,古琴艺术不可能达到极高的水平。
他们创作的大量琴曲至今还是琴人常常弹奏的曲目。
今天,社会仍然需要这样的职业古琴家,还要多多培养这样的职业古琴家,他们在古琴传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想成为职业的古琴家并非易事,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职业的古琴家只是琴人中的极少数,大量的琴人是业余的。
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把业余时间全部或部分投入到古琴的学习和研究中。
还有很多琴人喜爱古琴,但没有很多精力,学习几首琴曲,作为平时的雅兴。
不管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琴人,我认为都应把修身放在重要位置。
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琴人。
四今天的现代琴人怎样进行修身养性呢?在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富裕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可以说基本上人人都成了“文人”。
但社会生活复杂了,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别复杂了。
国家提倡“以德治国”,国家领导人还提出了“八要八不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谋取利益的手段更加多样,唯利是图已经成为一些人十分急迫的表现。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现在仍然应该大力提倡个人的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为手段,达到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目的。
因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仍然是今天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课题。
当然,今天的修身养性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标准。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道德要求也进步了。
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和内容来修身养性呢?我认为,古人所提倡的忠孝誠信仍可提倡。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等仍是今人的美德;诚实守信也是现在为人立世的根本。
这些不也正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吗?而古琴中表现这些思想要求的琴曲是很多的。
还有一些琴曲表现了古代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这和现在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也是一致的。
琴可以致中和,达到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
通过学习古琴、弹奏古琴仍然是今天的人们修身养性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弹奏古琴,用以修身养性。
特别是广大的业余琴人,不要以为不能参加演出,没有获得奖励就不是优秀的琴人。
实际上,业余琴人在演奏上不一定比职业琴家差,在修身养性、道德操守上也不一定比职业琴人差。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个修身派的琴人,我只会两三个曲子,但我弹得很好。
我没有名与利的烦恼,我在修身养性上已大有收获,我是个合格的琴人。
当然,我们提倡修身并不是不重视弹琴的技法。
技法是表现琴曲内容的手段。
技法不过关,怎么可能弹出琴曲的深刻内涵呢。
因此,如果只弹奏一首曲子也要认真学习正确的指法,苦练基本功,努力弹出琴曲的意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古琴不仅有修身养性的功能,还有非常好的养生功能。
修身是心理层面的,养生是生理层面的,两者即有共同性又有区别。
道德修养不仅要抚琴听琴,还要理解琴曲的内容,探索琴曲的内涵,进而影响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养生则是通过欣赏和弹奏古琴使人心态平和,五脏协调,正气升邪气降,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古琴的修身功能只能惠及古琴的爱好者,而古琴的养生功能却能惠及全人类。
说起养生似乎是在赶时髦,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谈养生。
电视里有养生堂节目,各种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
现代人似乎更加重视养生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不愁了,用不着再为一家人的糊口而去奔波了,谁不想多活几年呀?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现的现象。
养生的方法很多,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老祖宗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其中有药物养生,有饮食养生,有健身养生,有音乐养生,还有……这些养生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有的用不好还会有付作用,反而害了身体。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紧张的工作,富裕生活的追求,失学失业生病养老等等可能发生的不愉快或风险,时时困扰着人们。
外面是喧嚣的世界,内心是无限欲望的追求,紧张和烦燥常常伴随着人们。
人们渴望着内心的平静,渴望着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外,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找到一处安心的净土。
而古琴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的方法。
而这正是古琴可以实现的静心与养生的一大优势。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它是按照乐曲的特定要求,把多种声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优美的旋律,通过不同音乐的选择和结合,对人体产生影响。
音乐对人的身心调剂作用,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关注,人们不仅把声音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而且还利用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一般乐器让人听之心动,古琴卻能使人闻之心靜,修心及調气。
古琴強調弹琴时平心靜气,調息净虑,心靜气平。
六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以音乐作为养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渐发展为以音乐作为诊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五行是中国古代认识客观世界的重点概念,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
在五行体系中,不同物质可以相互匹配。
由于五音能够配属于不同的脏腑,脏腑的机能状态也能通过五音、五声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将五音形成的不同意象与五行相配属,形象地描述了“徵”音躁急动悸像火的特性,“羽”音悠远像水的特性,“宫”音浑厚温和像土的特性,“商”音凄切悲怆像金的特性。
于是,这些概念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抽象的联系。
根据静心的原理,选用优秀雅致的古琴音乐来获得保健的功效。
曲调圆润、节奏舒缓、响度轻柔的乐曲,十分适合静心养生之用。
人们在听到幽雅的音乐之后,便会沉浸在音乐美的世界,甚至进人心醉神迷状态,满足了内心泰然的需要,增进了心身健康。
任何一种艺术都能缓解人们的压力,但古琴所表现的音乐更丰富、更细微、更深入、更有力量。
从乐器特点来看。
首先,音色丰富并且极具对比性的质感,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则清润明亮,极富穿透力,而其“同音异弦”等特点能更精微细腻地刻画人心。
其次,表现手法丰富,古琴琴曲的节拍多变,让演奏者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古琴所特有的“走手音”能使音线轻重疾徐的同时,还有刚柔、方圆、浓淡等变化,给人以趋于意境悠远、神韵无限之感。
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从人的心理通觉感受来说,更为沉着深切,常常加深了幽远深邃的意境,因此有李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名句。
从乐曲内容来看,古琴乐谱中不仅有儒家文化中的平和仁爱,道家文化中的清净超然,更有不被流派所限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比如《梅花三弄》的潇洒浪漫,《酒狂》的自由狂放,《广陵散》的慷慨豪壮。
《平沙落雁》描绘出的沙白风清、云飞天远、雁阵从容的自然景象,让人听之天地一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