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日本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日本》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日本》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 习 资 料 专 题
第一节 日本
上节作业反馈:
1、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再从图中火山的符号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多和的国家。
3、[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在板块和的交界处。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请举例,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 3分钟(PPT
学生纠错
(红色)
学一、 火山、地震的岛国
1、 读18页课文及图7.1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主要由、、、等个大岛、及其周围的海域组成。是一个的国家,海岸线,多优良。
2、在图7.2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是日本的首都,还有、、、
、。
3、读图7.2日本的地形以为主,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日本著名山峰山
评:5分钟
1、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
补:4分钟
教学反思:
2、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岛国,由、、、四个大岛
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为它处于和交界处。
4、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山_
在的交界处。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呈现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在操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巩固环节,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采用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

3.操练: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巩固: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

5.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歌曲、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地理游戏,准备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日本富士山、樱花等图片,播放日本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详细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提问他们对于日本的一些看法和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

《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日本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

读图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会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学会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地震的危害,因而学会如何防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体会到日本面对的威胁和机遇,树立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做才是安全而有效的灾难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

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应对灾难。

【教学方法】读较分析、方法总结、总结归纳、图片及视频等直观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某国国旗、富士山和樱花。

看了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日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的邻邦——日本,去看看那里的自然环境吧!二、新课学习(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1)半球位置读图,日本主要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东半球)(2)海陆位置读图填空: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西北部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俄罗斯(国家)相望,西南部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3)经纬度位置读图,说一说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北纬23.5 °~45°,东经125°~145°)2.范围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其中本州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3.地形读图,分析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沿海。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面积、人口日本总面积约37.7万平方千米,相当云南省的面积。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节 日本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节 日本精品教案

第一节日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领土组成以及日本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日本的地形、气候图,学会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本的人口、民族、语言的了解,增强对该国家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基本的地理信息、日本的经济特点、日本的工业布局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三、教学工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日本动漫为话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国家日本【讲授新课】1.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学生阅读p14页课文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日本地形图日本的位置在哪里?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有哪些?日本岛国,在我国的东面。

国家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组成。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请同学们阅读P15页课文,了解一下日本的火山、地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日本火山对日本的影响有很多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日本人泡温泉的习俗、但火山和地震也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学生读图7.7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

问学生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岩石圈板块边界有何关联?引导学生总结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版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的结论。

学生读图7.8、7.9 看日本的传统民居和防震演习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等结合我国也是多地震的现状,组织学学生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救灾。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教师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日本依靠什么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1)经济发展条件阅读17页教材内容,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

A 不利:地域狭小,资源贫乏B 有利: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岛国多优良港湾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日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节的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的事物,如动漫、美食等,对于日本的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特征。

3.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特征。

3.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地理特征。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关于日本的案例,用于分析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提前让学生预习本章节的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加深对日本地理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本是学习世界地理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是分国地理的开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习这节时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概括一个国家的一般方法。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的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炎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日本的国情,导致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日本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东西方兼容的方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这节教材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课时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日本自然地理,第二课时讲经济地理。

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关键:师生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分析说明。

教法:国家是一个综合体,要认识一个国家,首先是明确它所在的位置和组成。

明确日本的位置和组成,便于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和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

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位置、范围做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深刻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相对有限,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树立全球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3.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日本教案主备人
备课时间周星期第课时备课组长
签名
教研组长
签名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一节日本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教学重点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教学过
程引入新课,小结或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1分钟)
新课导人:
“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根据教材P.6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点击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学生印象。

计算题除按题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336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外,还可以请同学迅速计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从而得出思考题“人稠”的答案;至于对“地狭”的认识,可采取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多而获得,也可投影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及面积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感性的认识。

而后稍作小结即可。

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云南
面积(万平方千米)21.2 16.7 39 39.4
新课推进
三、自学自测(12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6-69页,时间4分钟。

之后完成高效课堂的47页预习导学部分,时间4分钟。

完成之后我们请几位与大家分享他的自学成果,要求同学说出答案是如何找到的,或者看图怎样分析出来的,不要求直接念答案。

主要说明自学的过程。

引导学生熟悉课本地图或地理图册上的地图。

四、讨论答疑(15分钟)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高效课堂合作研讨部分:第一二小组讨论学习活动一第1题,三四组第2题,五六组第3题,时间5分钟。

答疑时用幻灯片引导、提示。

教授新课:
“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
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描绘出“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过程。

阅读资料“富士山”,加强学生印象,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需说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也可适当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书籍,让学生看看日文中的众多汉字。

五、当堂达标(14分钟)
完成高效课堂48页当堂检测部分,时间8分钟。

完成后对照答案自批自改,改完后我们一起讨论还不是不太清楚明白的地方,并补充修正自己
的答案。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填充图册的练习也可当堂巩固。

七、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18页,一大题,明天上午第一节课之前交上来。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