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作业指导书(电子产品生产)

合集下载

电子厂电子产品品保部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经典

电子厂电子产品品保部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经典

毅力電子貿易有限公司電威電子有限公司電科電子有限公司品質系統工作指導書(ISO9001:2000)文件名稱:可靠性試驗工作指導書文件編號﹕NL-QUA-WI—04發行日期:Aug.01。

2002控制碼﹕NL-MAN-F051.0目的為確保公司所有產品的質量達到國際標準或客戶要求,特制定本文件闡述對有關產品進行可靠性試驗的工作指引,以確保各產品的可靠性試驗項目均能按規定執行, 並使公司產品達到具有高度可靠及安全性能的目的。

2.0适用范圍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品管部及對本公司所有開發及生產的產品進行可靠性試驗(包括原材料)。

3.0用語定義3.1可靠性試驗:指對本公司開發的產品在量產前(即試產後)、量產中,或產品的原材料物件進行的各種可靠性試驗,以確保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並符合安全性、耐久性、適用於目的地區使用性,在一般環境下操作或運輸過程中不容易被損壞等情況。

產品改良後或原材料試驗需經總管級以上批准。

可靠性試驗項目類別一般分為以下九大類:a.一般動作檢驗:產品在試驗前及試驗後,必須在常溫下進行外觀及性能等檢測,檢測的方法、標準按品管部要求[詳細請參閱《品管部工作指導書(QC)》NL-QUA-WI-02]。

b.環境試驗:對產品在高溫高濕、低溫環境流通或使用時的外觀及性能進行檢測,並與常溫檢驗標準作比較.c.運輸模擬試驗:對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所受振動及沖擊等破壞程度的測試.d.安全性能試驗:對高壓、絕緣和內部安全性能的測試.e.耐久性試驗:對產品零部件壽命、零部件強度進行測試.f.防腐蝕試驗:對產品外殼絲印、噴油顏色及螺絲、拉杆天線等金屬零部件防腐蝕能力進行測試。

g.老化性試驗:對產品進行加/減電壓、常電壓連績老化測試。

h.靜電試驗:用模擬靜電發生器對產品進行靜電放電破壞測試。

i.cd抗震能力測試:對產品cd防震能力進行測試。

3.2室溫:又稱常溫, 通常指在20℃~26℃範圍。

4.0權責4.1品管部經理a.負責統籌可靠性試驗室的一切運作, 確保本公司產品質量均能達到安全可靠的目的。

电子产品设计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设计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设计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简介本次电子产品设计作业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生们需要设计并实现一款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原型,并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

二、作业要求1. 选择一个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并明确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2. 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了解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

3. 设计产品的硬件结构和电路连接,确定所需元器件和传感器。

4. 利用相应的设计软件绘制产品的外观和尺寸,并输出产品的三维模型。

5. 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对产品进行编程,实现功能设计。

6. 制作产品的物理模型或原型,确保其外观和功能的一致性。

7. 针对产品的设计过程和实现结果撰写设计报告,包括市场调研、设计思路、技术选型和展示效果等部分。

三、作业流程1. 确定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2. 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收集所需信息。

3. 绘制产品的概念草图,确定产品的外观尺寸和连接方式。

4. 设计产品的电路结构,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传感器。

5. 使用设计软件绘制产品外观和尺寸,生成三维模型。

6. 编写产品的控制程序,实现功能设计。

7. 制作产品的物理模型或原型。

8. 撰写设计报告,包括市场调研、设计思路、技术选型和展示效果等内容。

四、作业评分标准1. 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2. 设计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考虑到产品的外观、电路和编程等方面。

3. 产品的硬件结构是否合理可行,所选元器件和传感器是否适用。

4. 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大方,与概念草图和三维模型一致。

5. 产品的功能是否完整,编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6. 实物模型或原型是否精心制作,外观和功能是否与设计一致。

7. 设计报告是否详尽全面,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结构是否合理。

8.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注意事项1. 确保作业的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

电子行业产品开发作业指导书

电子行业产品开发作业指导书

电子行业产品开发作业指导书第1章产品开发概述 (4)1.1 产品开发流程 (4)1.1.1 市场调研 (4)1.1.2 概念设计 (4)1.1.3 详细设计 (4)1.1.4 样机制造与测试 (4)1.1.5 优化改进 (4)1.1.6 批量生产 (4)1.1.7 市场推广与售后服务 (4)1.2 电子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5)1.2.1 智能化 (5)1.2.2 互联网化 (5)1.2.3 节能环保 (5)1.2.4 轻薄化 (5)1.2.5 高功能 (5)1.3 产品开发策略 (5)1.3.1 技术创新 (5)1.3.2 市场导向 (5)1.3.3 合作共赢 (5)1.3.4 品牌建设 (5)1.3.5 人才培养 (5)第2章市场调研与分析 (5)2.1 市场调研方法 (5)2.1.1 文献调研 (6)2.1.2 问卷调查 (6)2.1.3 访谈调研 (6)2.1.4 网络数据分析 (6)2.1.5 实地考察 (6)2.2 竞品分析 (6)2.2.1 确定竞品范围 (6)2.2.2 收集竞品信息 (6)2.2.3 分析竞品优劣势 (6)2.2.4 竞品策略借鉴 (6)2.3 用户需求挖掘 (6)2.3.1 用户画像构建 (7)2.3.2 用户访谈与观察 (7)2.3.3 用户行为分析 (7)2.3.4 用户反馈收集 (7)第3章产品规划 (7)3.1 产品定位 (7)3.1.1 市场定位 (7)3.1.3 应用场景 (7)3.1.4 产品优势 (8)3.2 产品功能设计 (8)3.2.1 基本功能 (8)3.2.2 高级功能 (8)3.3 产品形态与类别 (8)3.3.1 形态 (8)3.3.2 类别 (8)第4章硬件开发 (9)4.1 电路设计基础 (9)4.1.1 电路设计原则 (9)4.1.2 电路设计流程 (9)4.1.3 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9)4.2 元器件选型 (9)4.2.1 元器件选型原则 (9)4.2.2 元器件选型流程 (9)4.3 硬件调试与验证 (10)4.3.1 硬件调试方法 (10)4.3.2 硬件验证方法 (10)4.3.3 调试与验证注意事项 (10)第5章软件开发 (10)5.1 软件架构设计 (10)5.1.1 架构概述 (10)5.1.2 架构设计原则 (10)5.1.3 架构设计方法 (10)5.2 编程语言与工具 (11)5.2.1 编程语言选择 (11)5.2.2 开发工具与环境 (11)5.2.3 编码规范 (11)5.3 软件测试与优化 (11)5.3.1 测试策略 (11)5.3.2 测试工具与方法 (11)5.3.3 优化策略 (12)第6章用户体验设计 (12)6.1 设计原则与方法 (12)6.1.1 设计原则 (12)6.1.2 设计方法 (12)6.2 界面设计 (13)6.2.1 视觉设计 (13)6.2.2 布局设计 (13)6.2.3 内容设计 (13)6.3 人机交互 (13)6.3.1 交互逻辑 (13)第7章结构设计 (14)7.1 结构设计基础 (14)7.1.1 设计原则 (14)7.1.2 设计流程 (14)7.1.3 设计规范 (14)7.2 材料选择与应用 (14)7.2.1 材料选择原则 (14)7.2.2 常用材料 (15)7.2.3 材料应用实例 (15)7.3 结构仿真与优化 (15)7.3.1 结构仿真分析 (15)7.3.2 结构优化设计 (15)7.3.3 仿真与优化软件 (15)第8章生产工艺与制造 (16)8.1 电子制造工艺 (16)8.1.1 工艺流程规划 (16)8.1.2 印刷电路板制造 (16)8.1.3 元器件焊接工艺 (16)8.1.4 组装与调试 (16)8.2 质量控制与管理 (16)8.2.1 质量管理体系 (16)8.2.2 质量检验与控制 (16)8.2.3 不良品处理 (16)8.2.4 持续改进 (16)8.3 供应链管理 (17)8.3.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17)8.3.2 物料采购管理 (17)8.3.3 库存管理 (17)8.3.4 物流配送 (17)8.3.5 合同管理 (17)第9章产品测试与认证 (17)9.1 测试方法与工具 (17)9.1.1 测试方法 (17)9.1.2 测试工具 (17)9.2 产品可靠性测试 (18)9.2.1 测试内容 (18)9.2.2 测试要求 (18)9.3 认证与标准 (18)9.3.1 认证 (18)9.3.2 标准 (18)第10章产品发布与市场推广 (19)10.1 产品发布策略 (19)10.1.1 发布时间选择 (19)10.1.3 发布形式与内容 (19)10.2 市场推广渠道 (19)10.2.1 线上推广 (19)10.2.2 线下推广 (19)10.2.3 媒体合作 (19)10.3 售后服务与用户反馈 (19)10.3.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9)10.3.2 用户反馈收集与处理 (20)10.3.3 用户满意度调查 (20)第1章产品开发概述1.1 产品开发流程1.1.1 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用户需求挖掘等,为产品开发提供明确的方向。

产品作业指导书[电子产品生产]

产品作业指导书[电子产品生产]

QB/H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标准QB/H.JS.05.03-2015技术标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产品作业指导书(电子产品生产)2015-01-01发布 2015-01-01实施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作业指导书(电子产品生产)依据相关产品标准及公司生产设施编写2015年1月1日发布 2015年1月1日实施目录1 SMT贴装作业指导书 (3)2插件作业指导书 (5)3波峰焊接作业指导书 (7)4手工焊接作业指导书 (8)5 交流配电监测系统及监测模块检测、老化作业指导书 (10)6 直流配电监测系统及监测模块检测、老化作业指导书 (12)SMT贴装作业指导书一、STM贴装工艺流程锡膏印刷设备贴装贴装检验再流焊检验修板二、STM贴装工艺要求一、工位操作内容1. 先开气,再开机,检查设备里面有无杂物,做好清洁,确保无误后开机-设备归零-选择生产程序2. 程序名称为:在菜单中选择所要生产的程序3. 每次使用时确认机台程序名称与版本一次,核对上料位臵一次,基板编号与材料规格以元件清单为准,并做好记录,对所做工作负责4. 贴片机操作遵循操作说明书5. 换料时以元件清单为准,上料后要由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开机生产,上料后做好记录6. 每30分钟查看一次用料情况,对快用完的料提前准备7. 贴片时按印刷之先后顺序,采用先印先贴的原则8. 换料后贴出的第一块PCB要检查所换料元件,是否有反向,有则改程序贴装角度9. 时刻观察贴片位臵,连续发现同一位臵有偏移的,重新调整取料位臵和贴装位置二、注意事项:1. 使用时第一步就是核对站台位,检查上料情况2. 每1小进确认一次抛料率,对某一站位经常性抛料后要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找工艺解决3. 所有真空包装零件皆为潮湿敏感零件,注意零件保存;上料时并确认IC标签有无过期,上料时要注意方向,IC管料要检查方向,二极管,三极管注意跟前批是否一致,做好换料记录4. 定位板子时要注意调整宽度及定位针高度,避免损坏设备、PCB发现任何异常马。

电子产品组装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电子产品组装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电子产品组装作业指导书(通用版)目标本指导书的目标是提供一份通用的电子产品组装作业指导,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组装电子产品。

准备工作在开始组装作业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 电子产品组装所需的所有零件和配件- 螺丝刀和扳手- 电线和焊接工具(如果需要焊接)- 使用说明书和装配图纸(如果有)组装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台在开始组装前,请确保你有一个整洁平整的工作台,并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步骤二:阅读使用说明书阅读所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并确保你理解了每个步骤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组装零件1. 将所需的零件和配件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装配图纸进行分类和排序。

2. 按照装配图纸的指示,逐步组装电子产品。

确保每个零件正确连接,并紧固螺丝。

3. 如果需要焊接,请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焊接图纸进行操作。

确保焊接点牢固可靠,不出现接触不良或短路情况。

步骤四:检查和调试1. 组装完成后,仔细检查每个连接和螺丝是否牢固,确保没有松动的部件。

2. 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电池安装、电源接通等调试工作。

3. 运行一次产品的自检程序(如果有),确保各个功能正常工作。

安全注意事项在组装电子产品的过程中,请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干燥,并远离易燃和易爆物品。

- 确保所有电源都已关闭,并在开始组装前拔掉所有电线。

- 注意防止静电干扰,使用防静电手套或使用带地线的工作台。

- 若有必要进行焊接操作,请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和手套,并确保焊接区域通风良好。

- 注意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受伤。

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一份通用的电子产品组装指导,帮助操作人员正确组装电子产品。

在操作过程中请确保遵守安全注意事项,如果有问题请及时查看使用说明书或与相关专业人士联系。

祝你顺利完成组装作业!_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实际操作时以具体使用说明书为准。

_。

AOI作业指导书

AOI作业指导书

AOI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测是一种利用光学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对电子产品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

它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电子产品的焊接、印刷、组装等工艺过程中的缺陷和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AOI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AOI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AOI操作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AOI设备进行检测,并准确判断产品的质量。

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使用AOI设备进行检测的工作。

三、设备准备1. 确保AOI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电源、通信线缆等是否连接正常。

2. 检查AOI设备的光源、镜头等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理。

3.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程序和参数设置。

四、操作步骤1. 打开AOI设备的电源,等待设备自检完成。

2. 将待检测的产品放置在AOI设备的工作台上,并确保产品的位置正确。

3. 启动AOI设备的操作界面,选择相应的产品型号和检测程序。

4. 检查产品的定位和对位是否准确,如有误差应及时调整。

5. 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开始进行自动检测。

6. 检测过程中,观察AOI设备的图象显示,注意是否有缺陷或者错误的标记。

7. 检测完成后,根据设备提示,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如有需要可以进行人工复检。

8. 根据检测结果,记录合格和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9. 对于不合格产品,应及时进行修复或者返工,并记录相关信息。

10. 检测作业结束后,关闭AOI设备的电源,并进行设备的清理和维护。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AOI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功能,遵循设备的使用规范。

2.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清理AOI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检测程序和参数设置应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电子产品与组件生产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与组件生产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与组件生产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产品生产准备 (4)1.1 生产线的规划与布局 (4)1.1.1 生产线的规划 (4)1.1.2 生产线的布局 (4)1.2 员工培训与技术指导 (4)1.2.1 员工培训 (5)1.2.2 技术指导 (5)1.3 设备调试与维护 (5)1.3.1 设备调试 (5)1.3.2 设备维护 (5)1.4 物料采购与质量控制 (5)1.4.1 物料采购 (6)1.4.2 质量控制 (6)第2章印制电路板(PCB)生产 (6)2.1 PCB设计规范 (6)2.1.1 设计原则 (6)2.1.2 设计要求 (6)2.2 制版工艺流程 (6)2.2.1 制版准备 (7)2.2.2 制版过程 (7)2.3 PCB钻孔与层压 (7)2.3.1 钻孔 (7)2.3.2 层压 (7)2.4 PCB镀覆与焊接 (7)2.4.1 镀覆 (7)2.4.2 焊接 (7)第3章电子组件安装 (8)3.1 组件选型与检验 (8)3.2 自动插件机操作 (8)3.3 手工焊接技术 (8)3.4 组件固定与防震处理 (9)第4章线束与连接器加工 (9)4.1 线束加工工艺 (9)4.1.1 线束加工概述 (9)4.1.2 线束加工流程 (9)4.1.3 操作要点 (10)4.2 连接器选型与安装 (10)4.2.1 连接器选型 (10)4.2.2 连接器安装 (10)4.3 线缆剥皮与端子压接 (10)4.3.1 线缆剥皮 (10)4.4 线束测试与防护 (11)4.4.1 线束测试 (11)4.4.2 线束防护 (11)第5章散热器与风扇安装 (11)5.1 散热器选型与安装 (11)5.1.1 散热器选型 (11)5.1.2 散热器安装 (11)5.2 风扇固定与接线 (11)5.2.1 风扇固定 (12)5.2.2 风扇接线 (12)5.3 散热功能测试与优化 (12)5.3.1 散热功能测试 (12)5.3.2 散热功能优化 (12)5.4 静音设计与应用 (12)5.4.1 静音设计 (12)5.4.2 静音应用 (13)第6章电源适配器生产 (13)6.1 电源适配器设计规范 (13)6.1.1 设计要求 (13)6.1.2 设计原则 (13)6.2 线路板组装与元器件焊接 (13)6.2.1 线路板组装 (13)6.2.2 元器件焊接 (13)6.3 电源测试与老化试验 (14)6.3.1 电源测试 (14)6.3.2 老化试验 (14)6.4 安全认证与防护措施 (14)6.4.1 安全认证 (14)6.4.2 防护措施 (14)第7章产品装配与调试 (14)7.1 装配工艺流程 (14)7.1.1 总体要求 (14)7.1.2 装配流程 (15)7.2 关键部件安装与调试 (15)7.2.1 关键部件安装 (15)7.2.2 关键部件调试 (15)7.3 整机功能测试 (15)7.3.1 测试项目 (15)7.3.2 测试方法与步骤 (16)7.4 故障分析与排除 (16)7.4.1 故障分析 (16)7.4.2 故障排除 (16)第8章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6)8.1.1 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16)8.1.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6)8.1.3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16)8.1.4 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 (16)8.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6)8.2.1 制定过程控制计划 (17)8.2.2 生产过程监控 (17)8.2.3 巡检与抽检 (17)8.2.4 供应商管理 (17)8.3 成品检验与测试 (17)8.3.1 成品检验标准 (17)8.3.2 成品检验流程 (17)8.3.3 成品测试 (17)8.3.4 检验记录与报告 (17)8.4 不良品处理与追溯 (17)8.4.1 不良品判定 (17)8.4.2 不良品隔离与标识 (17)8.4.3 不良品原因分析 (17)8.4.4 不良品追溯与处理 (17)第9章产品包装与物流 (18)9.1 包装设计规范 (18)9.1.1 包装设计原则 (18)9.1.2 包装设计要求 (18)9.2 包装材料选用与工艺 (18)9.2.1 包装材料选用原则 (18)9.2.2 常用包装材料 (18)9.2.3 包装工艺 (18)9.3 产品防护与防震包装 (19)9.3.1 防护包装 (19)9.3.2 防震包装设计 (19)9.4 物流运输与交付 (19)9.4.1 物流运输 (19)9.4.2 交付 (19)第10章售后服务与维修 (19)10.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9)10.1.1 确立售后服务目标 (19)10.1.2 售后服务网络布局 (19)10.1.3 售后服务团队建设 (19)10.1.4 售后服务流程优化 (20)10.2 产品维修与技术支持 (20)10.2.1 维修服务标准 (20)10.2.2 技术支持与培训 (20)10.2.3 维修设备与工具 (20)10.3 维修备件管理 (20)10.3.1 备件库存管理 (20)10.3.2 备件质量控制 (20)10.3.3 备件物流配送 (20)10.3.4 备件信息管理 (20)10.4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持续改进 (20)10.4.1 客户满意度调查 (20)10.4.2 数据分析与改进措施 (20)10.4.3 持续改进 (20)10.4.4 售后服务监督与考核 (20)第1章电子产品生产准备1.1 生产线的规划与布局生产线规划与布局是电子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产品维修基础 (4)1.1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 (4)1.1.1 电阻器 (4)1.1.2 电容器 (4)1.1.3 电感器 (4)1.1.4 晶体管 (4)1.1.5 集成电路 (4)1.2 常用维修工具与仪器操作 (4)1.2.1 维修工具 (4)1.2.2 仪器操作 (4)1.3 维修流程及注意事项 (5)1.3.1 维修流程 (5)1.3.2 注意事项 (5)第2章拆装与装配技巧 (5)2.1 电子产品拆装方法 (5)2.1.1 准备工具与材料 (5)2.1.2 拆卸顺序 (5)2.1.3 拆卸注意事项 (5)2.2 装配顺序与技巧 (6)2.2.1 装配顺序 (6)2.2.2 装配技巧 (6)2.3 拆装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 (6)2.3.1 使用防静电设备 (6)2.3.2 接地处理 (6)2.3.3 避免摩擦 (6)2.3.4 静电敏感器件处理 (6)第3章电路板故障诊断与维修 (6)3.1 电路板外观检查 (6)3.1.1 检查电路板整体外观,确认无明显变形、破损、烧焦等异常现象。

(7)3.1.2 观察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检查是否有元器件脱落、变形、变色、漏液等情况。

73.1.3 检查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插座等接插件,确认其接触良好,无氧化、腐蚀现象。

(7)3.1.4 使用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电路板上的焊点,检查是否有虚焊、短路、冷焊等焊接问题。

(7)3.2 元器件级故障诊断 (7)3.2.1 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对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在路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测试,以判断元器件是否正常。

(7)3.2.2 对可疑元器件进行离线测量,进一步确认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7)3.2.3 检查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通过测量其引脚电压、电流等参数,判断其工作状态。

(7)3.2.4 对于损坏的元器件,根据故障程度进行更换或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H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标准
QB/H.JS.05.03-2015
技术标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
产品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生产)
2015-01-01发布2015-01-01实施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生产)
依据相关产品标准及公司生产设施编写
2015年1月1日发布 2015年1月1日实施
目录
1 SMT贴装作业指导书 (3)
2插件作业指导书 (5)
3波峰焊接作业指导书 (7)
4手工焊接作业指导书 (8)
5 交流配电监测系统及监测模块检测、老化作业指导书 (10)
6 直流配电监测系统及监测模块检测、老化作业指导书 (12)
SMT贴装作业指导书
一、STM贴装工艺流程
锡膏印刷设备贴装贴装检验再流焊
检验修板
二、STM贴装工艺要求
一、工位操作内容
1. 先开气,再开机,检查设备里面有无杂物,做好清洁,确保无误后开机-设备
归零-选择生产程序
2. 程序名称为:在菜单中选择所要生产的程序
3. 每次使用时确认机台程序名称与版本一次,核对上料位臵一次,基板编号与材料
规格以元件清单为准,并做好记录,对所做工作负责
4. 贴片机操作遵循操作说明书
5. 换料时以元件清单为准,上料后要由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开机生产,上料后做好记

6. 每30分钟查看一次用料情况,对快用完的料提前准备
7. 贴片时按印刷之先后顺序,采用先印先贴的原则
8. 换料后贴出的第一块PCB要检查所换料元件,是否有反向,有则改程序贴装角

9. 时刻观察贴片位臵,连续发现同一位臵有偏移的,重新调整取料位臵和贴装位置
二、注意事项:
1. 使用时第一步就是核对站台位,检查上料情况
2. 每1小进确认一次抛料率,对某一站位经常性抛料后要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并
做好记录,找工艺解决
3. 所有真空包装零件皆为潮湿敏感零件,注意零件保存;上料时并确认IC标签有无
过期,上料时要注意方向,IC管料要检查方向,二极管,三极管注意跟前批是
否一致,做好换料记录
4. 定位板子时要注意调整宽度及定位针高度,避免损坏设备、PCB发现任何异常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